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药及重量配比:柴胡4~36份,丹参5~30份,徐长卿4~28份,蝉蜕4~28份,干地黄6~32份,蒿本4~28份。制备方法:1、将药材用水洗净;2、药材干燥,粉碎为100~200目药粉,混合均匀,浸泡,二次煎煮滤出,合并,得活性提取物;滤液浓缩密度为1.30~1.35稠膏状,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得粉剂;3、加入辅料,制成胶囊剂、片剂等。该中药制剂有抗炎、抗过敏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改善过敏体质,提高人体对过敏原的抵抗防御能力,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周期短且复发率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288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朱友文;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89907.8

  • 发明设计人 朱友文;

    申请日2010-12-16

  • 分类号A61K36/804(20060101);A61P11/02(20060101);A61P11/06(20060101);A61P17/00(20060101);A61P37/08(20060101);A61K35/6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0001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路王公塘颐美园金桥阁901号范峥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13: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3-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121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2-01-11

    授权

    授权

  • 2011-06-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04 申请日:2010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4-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指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虽然不能立即危机人的生命,但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特别是在春秋季节,当易感个体在空气中吸入或接触花粉及其他过敏源后就极易引起过敏反应,造成皮肤红肿、鼻塞、鼻痒、眼氧、流清涕或咽喉肿痛、发生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症状。随着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多,不同种类的过敏源对过敏体质所诱发的过敏反应会不断增加,且有向中青年和低龄幼儿发展的趋势。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受过敏性抗原物质刺激引起的免疫变态反应疾病。目前市场上多以抗组胺类或抗过敏类药物治疗;在中药方面,通常都是采取单一的补肾祛寒、益肺助阳、健脾补气、调和营卫等方法。这类方法虽有暂时缓解作用,但疗效不明显、易复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按中医辨证理论,过敏性疾病主要病因病机是肝郁脾弱,肺气宣滞,卫气不固,壅阻瘀滞所致,治疗应以疏肝益脾,温肺通窍,行气营卫,活血化瘀,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治疗效果明显、周期短且复发率低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原料药及重量配比如下:

柴胡4~36份,丹参5~30份,徐长卿4~28份,蝉蜕4~28份,干地黄6~32份,蒿本4~28份。

本发明最佳重量配比如下:

柴胡18份,丹参12份,干地黄20份,蝉蜕12份,徐长卿20份,蒿本12份。

本发明还包括如下原料药之一或其组合:

红花3~25份,川芎3~25份,豨莶草3~28份,细辛4~25份,防风3~28份,羌活3~28份,辛夷3~28份,升麻3~25份,白芷4~28份,苍耳子4~28份,木通4~28份,甘草3~25份。

方中以柴胡、丹参、川芎、豨莶草、细辛为君药组。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对多炎症过程包括毛细血管通透性,致炎介质释放有抑制作用,可明显增加脾系数和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和改善微循环作用,对组胺引起的大鼠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川芎,活血化瘀,行气开郁,利肝利尿,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小鼠绵羊红细胞抗体形成。豨莶草,通经络,清热毒,滋阴活血,有抗过敏、止痒作用,和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全血黏度作用。细辛,散寒祛风,温肺通窍,有解热抗炎作用和对细胞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小鼠溶血素抗体的形成。以上五味药为君药组,疏肝解郁,益脾消痈,温肺通窍,活血化瘀。

以徐长卿、羌活、辛夷、蝉蜕、升麻为臣药组。徐长卿,行气营卫,除湿止痒,有明显的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能抑制炎性组织中PGE2的生物合成,对皮肤过敏反应及接触性皮炎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羌活,祛风散寒,通畅血脉,有解热抗炎作用和抗过敏作用,对迟发型超敏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明显抗组胺作用,并有较强的抗血栓形成作用。辛夷,温肺气,通鼻窍,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明显阻止肥大细胞组胺释放,降低炎症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性肿胀,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蝉蜕,宣散风热,透疹利咽,有抗过敏作用,能有效降低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膜颗粒的百分率,阻滞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变态反应,并能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升麻,升阳举陷,清热解毒,有解热降温和抗病毒作用,升麻醇木糖苷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内摄入核苷,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体外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具有抑制作用。以上五味药为臣药组,行气营卫,升阳举陷,温肺通鼻,清热解毒。

佐以干地黄、白芷、苍耳子、防风。干地黄,清血热,通血脉,能明显促进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生成,有明显的抗炎、抗真菌作用。白芷,除湿通窍,消肿排脓,有解热抗炎作用。苍耳子,通鼻窍,祛湿止痒,有抗微生物作用和明显降低细胞内组胺释放作用。防风,祛风解表,止痉止痒,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对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超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以上四味药为佐药组,除湿通窍,祛风解表,清热通脉,祛湿止痒。

以蒿本、红花、木通、甘草为使药组。蒿本,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有解热、降温、抗炎作用。红花,活血通经,润燥散肿,有改善外周微循环障碍作用,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并能减轻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使下降的神经递质恢复正常。木通,清热利尿,通心清肺,有明显的抗菌和除湿清热作用,其益在能泄火,则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源既清,则津液自化,有泻南补北之功效。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有抗炎、镇咳、祛痰作用,能明显抑制组胺至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抑制抗IgE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以上四味药为使药组,祛风胜湿,活血通经,通心清肺,和中缓急,调和诸药,达到整体化一,提高疗效的目的。

上述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所有药材用水洗净;2将药材自然干燥或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并混合均匀,放入提取器,加水浸泡3小时,第一次煎煮2.5~3小时,滤出;第二次煎煮1.5~2小时,滤出;将两次滤液合并,得活性提取物,充分搅拌均匀,滤液浓缩成密度为1.30~1.35稠膏状,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得粉剂;3、将粉剂加入辅料适量,用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滴丸剂或散剂。

辅料是指填充剂、润滑剂。填充剂包括可溶或微溶性钙盐、甘露醇、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滑剂包括微粉硅胶、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临床试验、药效学及毒性学试验结果如下:

临床试验结果:本发明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以对162例患有过敏症的患者治疗为例。其中男87例,女75例。年龄在18~62岁之间,其中过敏性鼻炎76例,过敏性哮喘34例,荨麻疹52例,通过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服药一个疗程以上,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98%,其中过敏性鼻炎患者42%治愈满意,有效率99%。过敏性哮喘41%治愈满意,有效率94%。荨麻疹44%治愈满意,有效率100%。具体见表1、表2、表3。

表1过敏性鼻炎治疗情况

  效果  例数  百分比(%)  满意  32  42.1%  良好  26  34.3%  有效  17  22.3%  无效  1  1.3%  总计  76  100%

表2过敏性哮喘治疗情况

  效果  例数  百分比(%)  满意  14  41%  良好  10  29%  有效  8  24%  无效  2  6%  总计  34  100%

表3荨麻疹治疗情况

  效果  例数  百分比(%)  满意  23  44%  良好  16  31%  有效  13  25%  无效  0  0%  总计  52  100%

疗效评价标准:

满意  常规检查、变应原激发试验检查正常,典型症状完全治愈。

良好  常规检查、变应原激发试验检查基本正常,典型症状基本治愈。

有效  常规检查、变应原激发试验检查好转,典型症状减轻,治疗有效。

无效  常规检查、变应原激发试验检查无变化或恶化,典型症状无变化或严重。

主要药效学结果:

一、对过敏性鼻炎大鼠的作用:

1、对过敏性鼻炎大鼠的分组及造模:

取大鼠50只,雌雄各半,试验前每只大鼠进行鼻分泌物深片wright染色,观察分泌物中嗜酸性细胞分布情况为阴性,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本中药制剂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只大鼠以卵白蛋白0.2mg作抗原,氢氧化铝粉20mg作为佐剂,加生理盐水1ml形成混合液,腹腔注射,隔日一次共5次致敏,再以0.2%卵白蛋白的生理盐水溶液2ml超声雾化吸入,每日一次,连续5天,强化致敏。间歇5天后鼻腔内以1%卵白蛋白溶液20~80μl攻击。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1%卵白蛋白溶液40~100μl滴鼻,隔日一次,每组从滴鼻后第11天起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0天。对照组、模型组给相应体积生理盐水。

2、本中药制剂对鼻甲粘膜组胺含量的影响

取上述试验大鼠暴露鼻中隔及双侧鼻腔后,从基底部剪下上、中、下鼻甲,取100mg组织置于-20℃冰箱保存,检测前解冻,每管加入0.5ml 5%高氯酸在冰上匀浆,以15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置于LC-6A高速液相色谱仪中检测,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50nm,发射波长440nm,组胺含量以μg/mg为单位,见表4:

表4本中药制剂对组胺含量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剂量(g/kg)  含量(μg/mg)  对照组  10  -  28.6±4.12  模型组  10  -  43.8±3.15  大剂量组  10  5.0  29.4±1.57**  中剂量组  10  2.5  35.2±8.16**  小剂量组  10  1.25  39.8±5.12*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中药制剂大、中、小剂量治疗组中鼻甲粘膜组胺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表明使用本中药制剂治疗后,有明显降低组胺含量作用。

3、本中药制剂对血清IgE含量的影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各组大鼠血清中IgE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总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本中药制剂大中小剂量治疗组中大鼠血清中总IgE水平明显降低。见表5:

表5本中药制剂对血清IgE含量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剂量(g/kg)  总IgE(Iμ/ml)  对照组  10  -  0.38±0.12  模型组  10  -  0.51±0.17  大剂量组  10  5.0  0.39±0.06**  中剂量组  10  2.5  0.41±0.13*  小剂量组  10  1.25  0.44±0.24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二、卵白蛋白气雾吸入引豚鼠喘的影响

取豚鼠40只,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大中小剂量中药制剂治疗组。将每只豚鼠后腿外侧肌肉注射4%卵白蛋白生理盐水0.2ml/只,同时腹腔注射4%氢氧化铝凝胶0.2ml致敏。从致敏第二天起,治疗组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大中小剂量组灌胃给药,对照组用等量蒸馏水灌服,计14天。末次给药后,将动物放于密闭的玻璃罩内,待安静后,启动空气压缩机,以53kpa的恒压喷入3.5%卵白蛋白生理盐水30秒后,观察6分钟内豚鼠出现喘息性抽搐的潜伏期与抽搐动物数。见表6:

表6本中药制剂对卵白蛋白气雾引豚鼠喘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剂量(g/kg)  引喘潜伏期(秒)  抽搐动物数(只)  对照组  10  -  62.3±18.2  10  大剂量组  10  5.0  148.5±10.7*  7  中剂量组  10  2.5  123.7±22.6*  8  小剂量组  10  1.25  118.4±58.3*  9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中药制剂大中小剂量组均能延长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引喘豚鼠的潜伏期,表明本中药制剂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三、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取大鼠10只,用氢氧化铝悬液对大鼠四只脚掌注射,每只脚掌注射0.1ml,共0.4ml。15天后,眼球放血10ml,以3000rpm离心15分钟,取抗血清备用。

另取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笼饲养。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本中药制剂大中小剂量组,在抗原攻击前每天灌胃给药或蒸馏水1次,连续14天。将实验各组大鼠背部脱毛,各取2点,相距2cm,分别注射上述备用抗血清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20浓度。2天后进行定量相应抗原攻击,尾静脉注射天花粉加伊文思蓝溶液1mg/kg。30分钟后断头处死动物,测量依文思蓝渗出的蓝斑直径大小,计算PCA抑制百分率。PCA抑制百分率=(空白对照组蓝斑直径-用药组蓝斑直径)/空白对照组蓝斑直径×100%。见表7:

表7本中药制剂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影响

  组别  动物数  剂量(g/kg)  蓝斑直径(cm)  空白对照组  10  -  0.89±0.23  大剂量组  10  5.0  0.53±0.12*  中剂量组  10  2.5  0.68±0.22*  小剂量组  10  1.25  0.72±0.34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中药制剂大中小剂量能抑制蓝斑直径。大剂量组抑制率为40%,中剂量组抑制率为23%。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

四、对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足垫肿胀的影响

取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本发明中药制剂大中小剂量组。致敏前给药4天,至致敏后给药4天。致敏4天后,在小鼠颈部用s.c5%绵羊红细胞(SRBC)0.05ml/只致敏,5天后右足垫s.c5%绵羊红细胞(SRBC)0.02ml/进行攻击,左足注射等量蒸馏水。24小时候末次给药60分钟后处死动物。从踝关节部位剪下两足称重,求出两足的重量差,计算足肿胀抑制率。足肿胀抑制率=(空白组两足重量差-用药组两足重量差)/空白组两足重量差×100%。见表8:

表8本发明中药制剂对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足垫肿胀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剂量(g/kg)  蓝斑直径(cm)  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  10  -  2.34±0.17  大剂量组  10  5.0  1.57±0.62*  32.9  中剂量组  10  2.5  1.76±0.25*  24.7  小剂量组  10  1.25  1.98±0.34  15.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中药制剂大中小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抑制作用,大剂量组抑制率为32.9%,中剂量组抑制率为24.7%,表明本中药制剂对绵羊红细胞所致的小鼠足垫肿胀有抑制作用。

五、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选昆明种小鼠40只,SPF级,体重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用等量蒸馏水),本中药制剂大中小剂量组。灌胃给药3天,末次给药1小时,用二甲苯0.02ml/只涂抹左耳两面致炎。30分钟后以直径8mm的打孔器左右两耳耳廓相应部位打下圆形耳片,分别称重。此左、右耳重量的差值作为耳肿胀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见表9:

表9本中药制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剂量(g/kg)  耳重差(mg)  对照组  10  -  9.26±3.14  大剂量组  10  5.0  6.58±4.12*  中剂量组  10  2.5  7.82±1.48  小剂量组  10  1.25  8.63±2.39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中药制剂大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大剂量组耳重差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本中药制剂有抑制二甲苯诱发的耳廓肿胀作用。

毒性学试验结果

表10本中药制剂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中药制剂以最高浓度、最大体积1日内间隔4小时给小鼠灌胃2次,累计给药量为291.6g/kg,均未出现动物死亡。按体重折算,小鼠灌胃的最大给药量相当于70kg成人临床用量的464倍。按体表面积折算,小鼠灌胃的最大给药量相当于70kg成人临床用量的51倍,说明本中药制剂是安全的。

以上各项数据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君、臣、佐、使各施其效,疏肝益脾、温肺通窍、活血化瘀、行气营卫、升阳举陷、温肺通鼻、祛湿止痒、镇咳祛痰、解毒透疹;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达到抑制过敏介质释放、修复各种过敏造成的机体损伤,抑制变态反应的目的;彻底改善过敏体质,提高人体对各种过敏原的抵抗防御能力,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周期短且复发率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取柴胡18份、丹参12份、干地黄20份、徐长卿20份、蝉蜕12份、蒿本12份。先将药材用水洗净,自然干燥或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并混合均匀,放入提取器,提取两次,得活性提取物,滤液浓缩成密度为1.30~1.35稠膏状,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得粉剂。消毒处理,或将粉剂加入辅料适量,用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每粒0.5g。用法每日3次,每次4粒,白水冲服。

实施例2:取柴胡36份、丹参30份、干地黄32份、徐长卿28份、蝉蜕28份、蒿本28份、辛夷28份、羌活28份、甘草25份。先将药材用水洗净,自然干燥或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并混合均匀,放入提取器,提取两次,得活性提取物,滤液浓缩成密度为1.30~1.35稠膏状,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得粉剂。消毒处理,或将粉剂加入辅料适量,用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每粒0.5g。用法每日3次,每次4粒,白水冲服。

实施例3:取柴胡15份、丹参15份、干地黄15份、徐长卿18份、蒿本18份、红花8份、蝉蜕15份、防风12份、辛夷15份、木通12份。先将药材用水洗净,自然干燥或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并混合均匀,放入提取器,提取两次,得活性提取物,滤液浓缩成密度为1.30~1.35稠膏状,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得粉剂。消毒处理,或将粉剂加入辅料适量,用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每粒0.5g。用法每日3次,每次4粒,白水冲服。

实施例4:取柴胡24份、丹参20份、干地黄20份、徐长卿18份、蒿本18份、蝉蜕18份、红花10份、防风18份、川芎18份、细辛18份、羌活20份、甘草18份。先将药材用水洗净,自然干燥或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并混合均匀,放入提取器,提取两次,得活性提取物,滤液浓缩成密度为1.30~1.35稠膏状,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得粉剂。消毒处理,或将粉剂加入辅料适量,用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每粒0.5g。用法每日3次,每次4粒,白水冲服。

实施例5:取柴胡30份、丹参24份、干地黄26份、徐长卿22份、蒿本22份、蝉蜕22份、红花18份、防风22份、豨莶草22份、辛夷18份、升麻20份、细辛20份、白芷22份、甘草18份。先将药材用水洗净,自然干燥或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并混合均匀,放入提取器,提取两次,得活性提取物,滤液浓缩成密度为1.30~1.35稠膏状,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得粉剂。消毒处理,或将粉剂加入辅料适量,用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每粒0.5g。用法每日3次,每次4粒,白水冲服。

实施例6:取柴胡9份、丹参8份、干地黄10份、徐长卿10份、蒿本12份、升麻12份、川芎12份、红花5份、细辛8份、蝉蜕10份、羌活12份、白芷12份、防风12份、豨莶草12份、辛夷12份、苍耳子10份、木通9份、甘草6份。先将药材用水洗净,自然干燥或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并混合均匀,放入提取器,提取两次,得活性提取物,滤液浓缩成密度为1.30~1.35稠膏状,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得粉剂。消毒处理,或将粉剂加入辅料适量,用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每粒0.5g。用法每日3次,每次4粒,白水冲服。

实施例7:取柴胡4份、丹参5份、徐长卿4份、蝉蜕4份、干地黄6份、蒿本4份、红花3份、川芎3份、细辛4份、防风3份、豨莶草3份、羌活3份、辛夷3份、升麻3份、白芷4份、苍耳子4份、木通4份、甘草3份。先将药材用水洗净,自然干燥或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并混合均匀,放入提取器,提取两次,得活性提取物,滤液浓缩成密度为1.30~1.35稠膏状,烘干,粉碎为100~200目药粉,得粉剂。消毒处理,或将粉剂加入辅料适量,用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每粒0.5g。用法每日3次,每次4粒,白水冲服。

具体病例:

患者,男,49岁,鼻炎病史近10年,春冬季节加重,打喷嚏,流涕不止,鼻塞、鼻痒难忍,检查鼻粘膜及鼻甲水肿,鼻道分泌物增多,质清稀,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经常口服扑尔敏、息斯敏等药物未见好转。服用本药15天后症状减轻,服药2个月后诸症消失,经检查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患者,女,33岁,自述2年多全身经常反复出现风疙瘩、瘙痒难忍,春秋花粉季时易复发和加重,全身皮肤出现风团,医院诊断为荨麻疹。曾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服用本药5天后,症状减轻,连续服用1个月以上,症状全部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患者,男,62岁,咳嗽,咽喉痒及胸闷已3年。冬季加重,呼吸困难,伴有哮喘,痰多,呈黏液状,医院诊断为过敏性哮喘。经中西医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服用本药1个月后病情减轻,服用3个月后痊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