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中的人工繁殖法

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中的人工繁殖法

摘要

一种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中的人工繁殖法,包括亲本来源、亲本人工驯养、人工繁殖、怀孕亲本母树鼩的筛选及隔离饲养、新生小树鼩的饲喂以及离乳六个步骤,通过严格控制相关条件,可有效的提高树鼩的繁殖成活率,在生殖季节受孕率可达90%,成活率达到88%以上,使树鼩的人工繁殖达到动物实验化的规模化生产,满足市场要求。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1-18

    授权

    授权

  • 2010-05-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2 申请日:2009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4-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野生树鼩驯养变成狭义的实验动物,特别是一种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中的人工繁殖法。

背景技术

树鼩(英文名Tree shrew)是一种易于饲养、饲养成本较低、管理方便、繁殖快和体形小而易控制的哺乳动物,形似松鼠,在种系发生上较大鼠、小鼠等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更接近人类,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全世界树鼩共有树鼩12个种,我国现存仅一个种——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6个亚种:滇西亚种、高黎贡山亚种、海南亚种、滇南亚种、越北亚种和瑶山亚种。树鼩最早(Gray,1825)曾归属于食虫目,1945年一度被Simpson归入灵长目。目前趋向将其置于灵长目与食虫目之间的独立的目-攀鼩目(Tupaiidea)。中缅树鼩的体型象松鼠,被毛为均匀一致的橄榄灰绿色,腹面为淡黄白色,尾毛发达。成年体重约120-180g,体长180-200mm,尾长170-210mm。在实验室条件下,树鼩一年四季均有发情表现,每年4-7月为生育高峰。性成熟年龄是3-4月龄,其怀孕期是40-45d,一胎可产1-6只,通常产2-4只,哺乳期为35d。树鼩虽然体小、易于饲养、管理方便、繁殖快,但由于其胆小机敏,易受惊,应激性强,争斗嘶咬和吃仔现象严重,繁殖率低下。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常常使用野生捕获的树鼩,而他们的遗传、生长发育、病史等不清楚,大大影响了实验的可靠性。因此,树鼩的驯养繁殖和动物质量的提高是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追溯历史,人类对树鼩的研究已有200多年之久。由于树鼩长期被视为灵长类的成员,且被认为是原始灵长类的现生代表,几乎没有一类小型哺乳动物能像树鼩这样吸引着人们的强烈兴趣。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动物学各分支学科,如分类学、生态学、生理学、寄生虫学、病毒学、肿瘤学等学科的学者们对树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

随着生物医学、药学等学科的发展,实验动物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而灵长类动物的数量日趋下降,且由于价格昂贵而不易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用树鼩代替数量日趋减少和濒危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所以,分布广和数量多的树鼩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注意。除了灵长类动物外,树鼩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性较其它实验动物更接近于人(Simpson,1945),更多的动物实验研究人员乐于用树鼩开展相关实验研究。近百年来,利用树鼩开展的研究已涉及到形态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人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繁殖生物学、胚胎学、寄生虫学、细菌学、病毒学、免疫学、病理学、消化学、泌尿学、肿瘤学等学科领域。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实验动物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树鼩已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医学实验研究的多个领域。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展了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方面的研究,我们通常所说的实验动物化,就是把广义上用于科学实验的实验用动物经过人工驯养,按科学目的给予科学饲养、繁殖、微生物控制和定向培训,最后变成狭义的实验动物。与其他动物相比,实验动物具有以下特点:1,是遗传限定的动物(genetically defined animal)从遗传学角度看,实验动物必须是经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实验动物经过连续的近亲繁殖,可以达到遗传基因几乎完全的纯合,而这点在野生动物则是无法做到的。2,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人工控制。所有的实验动物,在繁育过程中,都对其微生物和寄生虫进行严格的监控。3,实验动物培育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科学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动物化对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的敏感性、准确性及重复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就是人工繁殖的问题,由于树鼩的人工驯化和繁殖比较困难而限制了许多国内树鼩开展研究工作。德国灵长类中心已经规模化人工繁殖树鼩成功,而在我们国家,尽管多个实验动物中心都在尝试建立树鼩繁殖群,也相继有多篇文献报道实验室小规模树鼩繁殖成功,但其可重复性弱,规模小,对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作用甚微。目前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主要还是应用野外捕获的树鼩直接进行实验研究,但据文献报道,因许多地方不限制捕捉时期和数量,以至资源量急速减少,现在树鼩数量较20世纪60年代估计减少一半。同时由于这些树鼩大都是从野外捕捉和没有质量控制标准的动物,不符合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和实验动物许可证的管理要求,会大大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建立起符合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要求的树鼩繁殖种群、人工繁殖出标准的实验树鼩是当务之急,以满足科学实验研究的需要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中的人工繁殖法,将野生树鼩驯养变成狭义的实验动物,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满足科学实验研究的需求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中的人工繁殖法,包括亲本来源、亲本人工驯养、人工繁殖、怀孕亲本母树鼩的筛选及隔离饲养、新生小树鼩的饲喂以及离乳六个步骤,其特征在于:

a、亲本来源:选择云南省西南部山中捕获的野生树鼩,即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chinensis的滇西亚种为亲本树鼩。

b、亲本人工驯养:将亲本树鼩先放入生态型大笼子中驯养,人需逐渐与其接触,驯养期为3~6个月,使从野生环境获得的亲本树鼩降低应激反应,适应人工配制的饲料和饲养管理等,减少死亡率,逐渐适应人工饲养环境条件。

c、人工繁殖:从大笼驯养的候选亲本树鼩中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发育良好、性成熟较好,且适宜人工饲养环境条件的树鼩,一雌一雄成对放入带窝箱的不锈钢树鼩小笼中隔离饲养,保持环境安静,饲喂树鼩繁殖营养饲料,在我们实验室内树鼩的妊娠期为42~45天,怀孕率可到达90%。

d、怀孕亲本母树鼩的筛选及隔离饲养:自放入亲本树鼩饲养小笼之日起,每隔一段时间对每个小笼内亲本母树鼩进行妊娠检查,通过腹部触诊触摸其子宫内胚胎的方法确认怀孕的亲本母树鼩。将确认怀孕的亲本母树鼩隔离到待产房中一个新的树鼩饲养小笼中隔离饲养,同样要保持环境相对安静,添加牛奶、动物性蛋白质等营养品,确保母树鼩健康强壮,产后有充足的乳汁哺乳仔树鼩。

e、新生小树鼩的饲喂:利用树鼩饲养小笼的活动门,在插入活动网片时每天可便利的观察笼中亲本母树鼩的分娩情况,每只母树鼩平均每窝产仔数3.62±0.74只。记录每天窝箱中新生小树鼩的出生、哺乳和生长情况。如果有亲本母树鼩母性不好,哺乳不良时,及时对此窝箱中的新生小树鼩进行带哺乳或人工哺育,小树鼩的成活率可达到88.23%

f、离乳:待新生小树鼩生长达到一个月以上,且能主动取食,就可以将新生小树鼩放入生态型大笼中饲养,待其性成熟,则又可作为候选亲本树鼩。而对于亲本母树鼩则又可进行配种,进入下一个循环。

上述步骤中,b步骤中的生态型大笼子是一个较大的饲养笼(3000mm×4000mm×2500mm),其环境较为宽阔,内置有树木、水源、巢箱和竹洞,其内还需再放置一个或多个合适的木制巢箱供树鼩休憩。视笼子大小,放养若干只动物,约30~40只/笼。这种方法适用于贮备群体动物的饲养,能够提供一个较大的动物摄食和活动的空间,有利于保持树鼩原有的生物学习性和动物行为。c、d和e步骤中使用的树鼩饲养小笼详见实用新型《人工饲养繁殖及实验用树鼩专用笼具》,申请号为200820199835.4。配对小笼养殖一直被认为适用于饲养繁殖,雌雄动物容易识别,有利于观察生殖行为、妊娠检查、分娩和新生儿护理等,可得到较好的繁殖效果。

b、c、d和e步骤中除新进树鼩之外,都推荐使用定时及定量配制的营养饲料进行喂养。在c、d步骤中由于树鼩对蛋白质的摄入要求很高,所以应该添加动物性蛋白或者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此外,还要注意每天饲喂水果。d步骤中怀孕母树鼩的喂养非常关键,每只母树鼩必须喂给动物性蛋白10g/天/只,纯牛奶5ml/天/只,20g水果/天/只。e步骤中离乳新生树鼩需饲喂牛奶5ml/天/只树鼩以帮助其离乳。

c步骤的人工繁殖最好选择在2-6月树鼩的生殖季节期间进行,但根据经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维持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恒定,生殖季节变得不明显,一年四季均可以繁殖。

d步骤中怀孕或生产母树鼩的饲养必须维持饲养房温度在37℃左右,湿度在50%左右。在窝箱中放入柔软甘草、棉花、羽毛等,供母树鼩人工筑巢。

e步骤中新生小树鼩人工哺育的方法是除将新生小树鼩在母树鼩巢箱内自然哺乳外,还要每天将小树鼩固定,用去掉针尖的针筒吸取加入适量多种维生素的牛奶饲喂。

由于树鼩的生理习性特殊,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受饲养环境、饲喂条件的影响较大。通过严格控制上述条件,可有效的提高树鼩的繁殖成活率,在生殖季节受孕率可达90%,成活率达到88%以上,使树鼩的人工繁殖达到动物实验化的规模化生产,满足市场要求。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中的人工繁殖法

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中的人工繁殖法,包括亲本来源、亲本人工驯养、人工繁殖、怀孕亲本母树鼩的筛选及隔离饲养、新生小树鼩的饲喂以及离乳六个步骤,其特征在于:

a、亲本来源:来源于云南省昆明市谷律乡野外次生林或灌木林中捕获,经动物分类鉴定为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的滇西亚种。

b、亲本人工驯养:捕捉到得野生环境获得的亲本树鼩先放入生态型的大笼子中驯养,大笼子内置有树木、水源以及一个适合的(约500x500x300mm)木制巢箱供其睡眠、休息及躲避。这样大小的笼子中最多可放入50只树鼩。新在头2-3天应喂给适量的水果和糖水,切不可过多地给予其他饲料,尤其是质地坚硬的饲料,一方面因暴食或不适宜坚硬的食物而引起的发病和死亡。人需逐渐与其接触,驯养期为3~6个月或以上,目的使从野生环境获得的亲本树鼩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c、人工繁殖:从大笼驯养的候选亲本树鼩中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发育良好、性成熟较好,且适宜本地环境、温度生长的树鼩,一雌一雄成对放入树鼩饲养小笼中隔离饲养,环境要安静,并且在这段时间除喂给繁殖营养饲料以外,还要多喂给水果,例如苹果、西瓜等。

d、怀孕亲本母树鼩的筛选及隔离饲养:自放入亲本树鼩饲养小笼之日起,每隔一个星期对每个小笼内亲本母树鼩进行妊娠检查,通过腹部触诊触摸其子宫内胚胎的方法确认怀孕的亲本母树鼩。将确认怀孕的亲本母树鼩隔离到待产房中一个新的树鼩饲养小笼中隔离饲养。每只树鼩饲喂具体步骤为:早8:30左右喂给面包虫10g/天/只以及纯牛奶5ml/天/只,早11:00喂给正常饲料,中午13:30喂给20g水果/天/只,下午16:00喂给正常饲料。本实施例中正常饲料营养配比为:水分30%、初蛋白25%、粗脂肪10%、无氮浸出物24.5%、初纤维2%、初灰分6%、钙1.5%、磷1%,并补给适量的水果、面包虫等营养品。

e、新生小树鼩的饲喂:利用树鼩饲养小笼的活动门,在插入活动网片时每天可便利的观察笼中亲本母树鼩的生殖情况,记录每天窝箱中新生小树鼩的出生情况,观察其生长情况。如果有亲本母树鼩母性不好,哺乳不良时,每天对窝箱内每只新生小树鼩行人工哺育,用去掉针尖的针筒吸取加入适量多种维生素牛奶2ml/天/只饲喂树鼩。

f、离乳:待新生小树鼩生长达到一个月以上,且能够主动取食,就可以将新生小树鼩放入生态型大笼中饲养,待其性成熟,则又可作为候选亲本树鼩。而对于亲本母树鼩则又可进行配种,进入下一个循环。一般树鼩的繁育年龄可延续3年,超过繁育年龄的树鼩不再选择成为亲本树鼩。

树鼩繁殖成功后的饲养方法需注意:动物的房舍应选择开阔、饲养环境安静、阳光充足和避风温暖的地方,如有阳光直射最好,动物房要保持一定得温度、湿度和光照,温度保持在24-27℃之间,湿度保持在50%左右,光照至少12小时每天,延长光照不会影响树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以上的条件下,树鼩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树鼩房舍应当保持洁净和空气清新,每天打扫一次,清除剩余食物,果皮残渣和粪便,并打开门窗透气一次。喂食要定时,定量,经常保持充足的饮水,定期对饲养的树鼩进行观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