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便携式终端、状况管理服务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以及应用程序执行方法

便携式终端、状况管理服务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以及应用程序执行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状况管理服务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以及应用程序执行方法,可在所判别的状况信息不同的多个环境中恰当地执行利用状况信息的应用程序。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4)具有:存储单元,其对应于应用程序ID来存储表示用户所在环境的环境ID和表示用户状况的对应状况信息;接收单元,其按照各环境而配置,从发布表示环境的一个环境ID和表示该环境中的用户状况的一个状况判别结果信息的状况管理服务器接收一个环境ID和一个状况判别结果信息;决定单元,其根据由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一个环境ID和一个状况判别结果信息来决定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应用程序ID;以及执行单元,其执行与由决定单元所决定的应用程序ID对应的应用程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160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申请/专利号CN200680004224.3

  • 发明设计人 礒田佳德;仓掛正治;

    申请日2006-05-16

  • 分类号G06F9/445;

  •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纶伟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37: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0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9/445 授权公告日:20100818 终止日期:20190516 申请日:200605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8-18

    授权

    授权

  • 2008-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1-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执行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终端、状况管理服务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以及应用程序执行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系统,该系统根据从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判别用户的状况(context),提供对应于用户的状况的服务。

例如,作为这种系统的例子,非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系统,该系统把通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所取得的用户位置信息用作用户的状况信息,并提供指导信息。

并且,非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技术,该技术根据多个传感器信息生成用户的状况信息,执行与所生成的状况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

非专利文献1:Keith Cheverst,Developing a Context-aware ElectronicTourist Guide:Some Issues and Experiences,Proceedings of CHI 2000,Netherlands,April 2000,pp 17-24.

非专利文献2:Anind K.Dey,The Context Toolkit:Aiding theDevelopment of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s,[online],(2005年5月12日检索),互联网<URL:http://www.cc.gatech.edu/fce/contexttoolkit/pubs/SEWPC00.pdf>

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记载的系统中,作为状况信息的位置信息是使用在地球上统一的纬度经度来描述的。为了通过非专利文献1记载的系统应用复杂的状况信息,有必要使描述复杂的状况信息的标准统一,其伴有困难。

并且,上述非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在应用程序的开发阶段预先决定成为执行应用程序的触发的状况信息。因此,在能获得的状况信息不同的环境中,即使是能判别成为触发的状况的环境,也不能执行应用程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所判别的状况信息不同的多个环境中恰当地执行利用状况信息的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终端、状况管理服务器、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以及状况信息利用应用程序执行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具有:存储单元,其对应于指定要执行的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存储表示用户所在环境的环境指定信息和表示用户状况的对应状况信息;接收单元,其按照各环境而配置,并从发布表示环境的一个环境指定信息和表示该环境中的用户状况的一个结果信息的状况管理服务器接收一个环境指定信息和一个结果信息;决定单元,其根据由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一个环境指定信息和一个结果信息来决定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以及执行单元,其执行与由决定单元所决定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

并且,本发明的应用程序执行方法具有:接收步骤,其按照各环境而配置,并从发布表示环境的一个环境指定信息和表示环境中的用户状况的一个结果信息的状况管理服务器接收一个环境指定信息和一结果信息;决定步骤,其根据在接收步骤中所接收的一个环境指定信息和一个结果信息,决定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该存储单元对应于指定要执行的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存储表示用户所在环境的环境指定信息和表示用户状况的对应状况信息;以及执行步骤,其执行与决定步骤所决定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

根据本发明,对应于指定要执行的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预先存储表示用户所在环境的环境指定信息和表示用户状况的对应状况信息,接收一个环境指定信息和一个结果信息,根据所接收的一个环境指定信息和一个结果信息来决定所存储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可执行对应于所决定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的应用程序。由此,即使用户在可接收的结果信息不同的多个环境中移动的情况下,也按照各环境指定可执行应用程序的结果信息,因而可在各环境中恰当地执行应用程序。

并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优选的是,存储单元还与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对应地预先存储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条件即表示用户状况的请求状况信息;便携式终端具有:取得单元,其在由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一个环境指定信息未与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对应地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情况下,从发布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状况管理服务器取得判别状况描述信息,该判别状况描述信息描述有用于判别用户状况的状况要素的集合;以及生成单元,其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请求状况信息和由取得单元所取得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生成对应状况信息,将所生成的对应状况信息和环境指定信息与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存储单元内。

并且,在本发明的应用程序执行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存储单元还与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对应地预先存储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条件即表示用户状况的请求状况信息;应用程序执行方法具有:取得步骤,其在由接收步骤所接收的一个环境指定信息未与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对应地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情况下,从发布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状况管理服务器取得判别状况描述信息,该判别状况描述信息描述有用于判别用户状况的状况要素的集合;以及生成步骤,其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请求状况信息和由取得单元所取得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生成对应状况信息,将所生成的对应状况信息和环境指定信息与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存储单元内。

根据本发明,还与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对应地预先存储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条件即表示用户状况的请求状况信息;在未存储所接收的一个环境指定信息的情况下,从发布描述有用于判别用户状况的状况要素的集合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状况管理服务器取得判别状况描述信息,根据所存储的请求状况信息和所取得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生成对应状况信息,将所生成的对应状况信息和环境指定信息与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关联地存储起来。由此,即使用户移动到环境指定信息和对应状况信息未与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对应的环境的情况下,也能生成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对应状况信息。因此,即使去往未存储有对应状况信息的环境,也能执行恰当的应用程序。

并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优选的是,生成单元具有:提示单元,其根据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向用户可选择地提示任意的状况要素;输入单元,其通过用户的输入操作受理由提示单元所提示的状况要素中的任意的状况要素,把所受理的状况要素作为对应状况信息来受理;以及登记单元,其将由输入单元所受理的对应状况信息和由接收单元所接收的环境指定信息与对应于上述请求状况信息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内。

根据本发明,根据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向用户可选择地提示任意的状况要素,通过用户的操作受理所提示的状况要素中的任意的状况要素,把所受理的状况要素作为对应状况信息来受理,可将所受理的对应状况信息和所接收的环境指定信息与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相关联地存储起来。由此,即使在用户移动到不能自动生成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对应状况信息的环境的情况下,也能利用由用户所输入的信息来生成对应状况信息,可在能接收的结果信息不同的环境中执行按照用户意思的应用程序。

并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优选的是,请求状况信息包含表示用户所在场所的场所属性和对应于该场所属性而决定的表示用户状态的状态属性;判别状况描述信息使用树形结构来描述由表示用户所在场所的场所属性和对应于该场所属性而决定的表示用户状态的状态属性构成的状况要素;生成单元从根据请求状况信息内包含的场所属性而决定的状态属性的检索范围中抽出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状况要素,根据所抽出的状况要素生成对应状况信息。

根据本发明,请求状况信息包含表示用户所在场所的场所属性和对应于该场所属性而决定的表示用户状态的状态属性,判别状况描述信息使用树形结构来描述由表示用户所在场所的场所属性和对应于该场所属性而决定的表示用户状态的状态属性构成的状况要素,可从根据请求状况信息内包含的场所属性而决定的状态属性的检索范围中抽出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状况要素。由此,可限定抽出状况要素的范围,可减轻用于生成对应状况信息的处理。

并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优选的是,对应状况信息包含表示用户状况变化的信息;一个结果信息包含表示用户状况变化的信息;决定单元根据对应状况信息和一个结果信息来决定应用程序指定信息。

根据本发明,对应状况信息包含表示用户状况变化的信息,一个结果信息包含表示用户状况变化的信息,可根据对应状况信息和一个结果信息来决定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由此,可根据用户状况变化之类的细致的信息来执行对应的应用程序,可更恰当地执行依据用户状况的应用程序。

本发明的状况管理服务器具有:环境指定信息存储单元,其存储表示环境的环境指定信息;传感器信息取得单元,其取得从传感器所输出的传感器信息;生成单元,其生成基于由传感器信息取得单元所取得的传感器信息的结果信息;以及发送单元,其把由生成单元所生成的结果信息和环境指定信息发送到上述便携式终端。

根据本发明,取得从传感器所输出的传感器信息,生成基于所取得的传感器信息的结果信息,把所生成的结果信息和表示用户所在环境即配置有服务器的环境的环境指定信息发送到上述便携式终端,从而可在便携式终端中取得能进行恰当处理的结果信息和环境指定信息,可在便携式终端中执行恰当的应用程序。

本发明的状况管理服务器具有:状况描述存储单元,其存储判别状况描述信息,该判别状况描述信息描述有用于判别用户状况的状况要素的集合;接收单元,其从上述便携式终端接收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发布请求;以及回送单元,其在由接收单元接收到发布请求的情况下,回送存储在状况描述存储单元内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

根据本发明,预先存储描述有用于判别用户状况的状况要素的集合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从上述便携式终端接收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发布请求,在接收到发布请求的情况下,回送所存储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从而即使在便携式终端中没有对应状况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在状况管理服务器中发送用于生成对应状况信息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因此,便携式终端即使移动到可接收的结果信息不同的环境,也能生成恰当的对应状况信息。

本发明的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具有:存储单元,其将指定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用于执行与该应用程序指定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执行信息、以及表示应用程序执行条件的请求状况信息相对应地存储起来;以及回送单元,其在从便携式终端接收到应用程序指定信息时,从存储单元中读出对应于所接收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的执行信息、和请求状况信息并进行回送。

根据本发明,将指定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用于执行对应于该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的应用程序的执行信息、以及表示应用程序执行条件的请求状况信息相对应地存储起来,当从便携式终端接收到应用程序指定信息时,读出对应于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的执行信息和请求状况信息并进行回送。由此,可将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条件即请求状况信息与决定该应用程序的保存目的地的执行信息一起发送到便携式终端,可在便携式终端中简单地获得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请求状况信息以及执行信息。

本发明可在所判别的状况信息不同的多个环境中恰当地执行利用状况信息的应用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状况信息利用应用程序提供系统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状况信息利用应用程序提供系统的功能框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状况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的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的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执行等待应用程序数据库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登记流程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判别状况相对应流程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执行流程的图。

符号说明

1:状况信息利用应用程序提供系统;2: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3,31~3n: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4:便携式终端;61~6n:传感器利用环境;7:应用程序请求响应部;8:状况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9:状况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0:传感器信息取得部;12:请求响应部;13:传感器利用环境ID存储部;14:判别状况描述存储部;14a:判别状况描述数据库;15:状态判别部;16:用户利用应用程序请求/登记部;17: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a: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8:环境ID存储部;19:请求状况对应部;20:执行判定部;21:状况对应判定部;22:判别状况描述请求/存储部;23: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4:场所属性比较部;25:状态属性比较部;26:属性登记部;27: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8:执行应用程序检索部;29:执行等待应用程序存储部;29a:执行等待应用程序数据库;30:判别结果接收部;31:判别历史存储部;31a:判别历史数据库;32:应用程序执行判定部;33:应用程序执行部;35:用户提示部;36:状态对应输入部;37a1~37dn:传感器;38:比较部;39:生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附图说明中对同一要素附上同一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参照图1对状况信息利用应用程序提供系统1的概要进行说明。状况信息利用应用程序提供系统1构成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2(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n个(n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1~3n(状况管理服务器);以及便携式终端4。

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2构成为经由互联网5可与用户40携带的便携式终端4进行通信,可从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2向便携式终端4提供应用程序相关信息。应用程序是把表示状态的信息即状况信息作为触发的状况信息利用应用程序。

n个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1~3n分别设置在n个传感器利用环境61~6n内。传感器利用环境61~6n分别具有由多个传感器构成的传感器组371~37n。各传感器组371~37n内包含的各个传感器37a1~37dn把所检测的状态作为传感器信息来输出。即,传感器利用环境61~6n是可利用由对应的传感器组371~37n所输出的传感器信息的指定空间。并且,传感器利用环境61~6n可以是指定时间内的指定空间。在各传感器利用环境61~6n中可利用的传感器37a1~37dn由于种类和数量不同,因而即使是相同状况,所输出的传感器信息也不同。

例如,在传感器利用环境6x(1≤x≤n,x是整数)中,作为传感器利用安装在物或人上的RFID标记和标记读取器,在别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y(1≤y≤n,y是整数)中,作为传感器有时可利用配置在地板上的位置传感器。在该情况下,在传感器利用环境6x中所检测的位置信息与在传感器利用环境6y中所检测的位置信息不同。

以下,把在传感器利用环境61~6n中任意的传感器利用环境记载为传感器利用环境6,把在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1~3n中任意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记载为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

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构成为可从配置在传感器利用环境6内的传感器组37接收传感器信息,并且构成为根据所接收的传感器信息判别传感器利用环境6中的用户40的状况,可输出状况判别结果信息。状况判别结果信息是表示传感器利用环境6内的状况的状况信息,是由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独自判别的状况信息。

便携式终端4由用户40携带,与用户40一起在各传感器利用环境61~6n之间移动。便携式终端4构成为在任意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中,通过蓝牙(Bluetooth)等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可与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进行通信。便携式终端4按照要执行的各应用程序以及各传感器利用环境6来登记成为应用程序触发的表示用户状况的状况信息,识别出用户所在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之后从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取得所判别的用户的状况信息,在各传感器利用环境6中执行恰当的应用程序。

接下来,参照图2对构成状况信息利用应用程序提供系统1的各装置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图2是示出状况信息利用应用程序提供系统1的功能框结构的图。

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2具有应用程序请求响应部7(回送单元)以及状况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9(存储单元)。

状况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9是将识别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ID(应用程序指定信息)、应用程序指针(执行信息)、以及成为应用程序触发的表示状况的请求状况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状况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8内的部分。应用程序指针是表示存在应用程序实体的URL或者应用程序的存储目的地的PATH的信息。并且,执行信息可以是应用程序自身。

图3是示出状况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8的结构的图。应用程序ID、应用程序指针以及作为序列1~序列L的请求状况信息的请求状况序列被相关联地存储在状况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8内。

在应用程序中有:在达到由1个请求状况信息表示的规定状态时执行的应用程序,以及在经过由多个请求状况信息表示的多个规定状态时执行的应用程序。即,应用程序被分配有1个或多个请求状况信息。并且,表示时间序列的顺序的序列编号被分配给请求状况信息,请求状况信息包含表示用户状况变化的信息。应用程序是在判别从序列L(L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的请求状况信息表示的状况依次到序列1的请求状况信息表示的状况时执行的。并且,请求状况信息包含表示用户所在场所的场所属性和表示用户状态的状态属性。

例如,对图3中的应用程序ID是“1”的应用程序进行具体说明。应用程序ID是“1”的应用程序是“在使用洗手间而不洗手的情况下从便携式终端发出警告”的应用程序。作为序列1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1L”表示“洗手间的前面”的场所,状态属性“Cx”表示“正站在洗手间的前面”的状态。作为序列2和序列4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和状态属性“*”分别表示任意的场所和状态。作为序列3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2L”表示“洗手间的自来水管的前面”的场所,状态属性“not(Cy)”表示“不发生(洗手)的状态属性Cy”的状态。作为序列5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3L”表示“洗手间的里面”的场所,状态属性“Cz”表示“正坐在座便上”的状态。

回到图2,应用程序请求响应部7是从便携式终端4接收应用程序ID,并回送与所接收的应用程序ID相关联地存储在状况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8内的应用程序指针和请求状况信息的部分。

接下来对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进行说明。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构成为具有:传感器信息取得部10(传感器信息取得单元),请求响应部12(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回送单元),传感器利用环境ID存储部13(环境指定信息存储单元),判别状况描述存储部14(状况描述存储单元),以及状态判别部15(生成单元)。

传感器信息取得部10是取得从传感器组371~37n所输出的传感器信息的部分。传感器信息取得部10把所取得的传感器信息输出到状态判别部15。

判别状况描述存储部14是把描述了根据传感器信息可判别的状况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存储在判别状况描述数据库14a内的部分。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包含表示在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中可判别的用户的状况的用户状况信息(状况要素)。用户状况信息是包含表示场所的场所属性和表示状态的状态属性的信息。

并且,各用户状况信息相互具有使用将用户的状况作了阶段性分类的树形结构来指定的关系性。作了阶段性分类的树形结构表示例如从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经过概念性阶段作了细分类的结构。越是作了细分类的用户状况信息,就越表示详细的用户状况。

参照图4,对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及其树形结构进行说明。各用户状况信息由树形结构的分支点即各节点来表现。各节点是使用根据能取得的传感器信息可判别的规则来定义的。即,规则定义要进一步细分类的用户状况信息。在规则中定义了表示要细分类的阶段的级别。根据定义表示用户状况信息的节点的规则级别来定义用户状况信息的级别。

例如,在图4中,定义最上位的节点的级别1的第1规则Rule_L1_1被定义为“洗手间的前面或洗手间的里面的位置传感器作出反应”,最上位的用户状况信息可根据从设置在洗手间的前面或洗手间的里面的位置传感器所输出的传感器信息来判别。

在针对规则Rule_L1_1是“是”的情况下,判别为用户“正在进行洗手间关联的行动”,与该状态对应的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是表示“洗手间”的“1L”,状态属性是表示“正在进行洗手间关联的行动”的“1C01”。并且,在针对规则Rule_L1_1是“否”的情况下,判别为是“正在进行洗手间关联的行动”以外的状态,表示该状态的状态属性是“1C02”。

并且,具有更详细地判别级别1的第1节点即用户状况信息“1L、1C01”的级别2的规则Rule_L2_1和Rule_L2_2。规则Rule_L2_1被定义为“当打开洗手间的水龙头时发布的RFID标记正在发布”,在“是”的情况下,判别为用户“正在洗手”的状态,指定表示该状态的状态属性“2C11”。规则Rule_L2_2被定义为“当坐在座便上时发布的REID标记正在发布”,在“是”的情况下,判别为用户“在洗手间里面”的状态,指定表示该状态的状态属性“2C12”。

用户状况信息是包含表示级别的级别编号、在用户状况信息所属的级别中识别用户状况信息的节点编号、以及1个上位级别的用户状况信息的节点编号即上位节点编号,作为树形结构信息来描述的。级别编号由场所属性和状态属性的左侧的上标字符来表示,节点编号由状态属性的右侧下标字符来表示,上位节点编号由状态属性的右侧上标文字来表示。这样,可根据用户状况信息内包含的级别编号、节点编号以及上位节点编号,把握各用户状况信息的树形结构中的关系性。

回到图2,状态判别部15是根据传感器信息和判别状况描述信息来判别用户状况信息并生成状况判别结果信息的部分。状态判别部15是把所生成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输出到请求响应部12的部分。

传感器利用环境ID存储部13是存储识别配置有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环境指定信息)(例如,E-ID1~E-IDn)的部分。另外,环境指定信息不限于传感器利用环境ID,只要是能指定环境的信息即可。

请求响应部12是根据便携式终端4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的请求,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回送存储在传感器利用环境ID存储部13内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的部分。并且,请求响应部12根据便携式终端4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请求,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回送存储在判别状况描述数据库14a内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并且,请求响应部12根据便携式终端4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的请求,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回送由状态判别部15所输出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

接下来对便携式终端4进行说明。便携式终端4构成为具有:用户利用应用程序请求/登记部16,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存储单元),环境ID存储部18,请求状况对应部19,执行判定部20,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接收单元),以及应用程序执行部33(执行单元)。

用户利用应用程序请求/登记部16是受理从用户所输入的应用程序ID,把所受理的应用程序ID发送到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2,请求应用程序相关信息的部分。并且,用户利用应用程序请求/登记部16接收根据请求从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2所回送的应用程序指针和请求状况信息。用户利用应用程序请求/登记部16把所发送的应用程序ID以及所接收的应用程序指针和请求状况信息输出到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

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是将应用程序ID、应用程序指针、请求状况信息、对应状况信息、以及传感器利用环境6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相关联地存储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内的部分。对应状况信息是在相关联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指定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中可从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接收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即成为在传感器利用环境6中执行应用程序的触发的状况信息。并且,对应状况信息与序列1~L的请求状况信息分别相关联地存储。包含序列1~L的对应状况信息的对应状况序列与跟各应用程序ID相关联的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相关联地存储。传感器利用环境ID和对应状况序列与应用程序ID相关联地存储,从而针对应用程序ID登记传感器利用环境ID。

参照图5,对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图5是示出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的结构的图。应用程序ID、应用程序指针、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对应状况序列、以及传感器利用环境ID相关联地存储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内。对应状况信息按照各应用程序ID以及各传感器利用环境ID,与应用程序ID指定的应用程序的请求状况序列内包含的各序列的请求状况信息分别对应地存储。

例如,在图5中,针对应用程序ID是“1”的应用程序,传感器利用环境ID“Eid_1”~“Eid_3”与各对应状况序列相对应。因此,传感器利用环境61~63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1~33是可判别的,而且可把握成为应用程序ID“1”的触发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另外,在图5中,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由于没有意义,因而表记为N/A。

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从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接收传感器利用环境ID的部分。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利用近距离无线来定期搜索可通信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在搜索出可通信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时,向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请求传感器利用环境ID,接收根据请求所回送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把所接收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输出到环境ID存储部18。

并且,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从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接收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部分。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根据请求状况对应部19的请求,向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请求判别状况描述信息。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接收根据请求所回送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把所接收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输出到请求状况对应部19。

并且,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从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接收状况判别结果信息的部分。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根据执行判定部20的请求,定期向可通信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请求状况判别结果信息。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接收根据请求所回送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把所接收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输出到执行判定部20。

环境ID存储部18是存储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所接收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的部分。

请求状况对应部19是取得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并生成对应状况信息的部分。请求状况对应部19具有:状况对应判定部21,判别状况描述请求/存储部22(取得单元),以及生成部39(生成单元)。

状况对应判定部21是判定存储在环境ID存储部18内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是否与各应用程序ID相关联地存储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内的部分。即,状况对应判定部21判定是否有未登记与存储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内的应用程序ID相关联地存储在环境ID存储部18内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的未对应应用程序ID。状况对应判定部21把判定结果输出到判别状况描述请求/存储部22。

例如,如图5所示,针对应用程序ID“1”和“50”的应用程序未存储传感器利用环境ID是“Eid_i”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i,应用程序ID“1”和“50”针对传感器利用环境ID“Eid_i”是未对应应用程序ID。这意味着,针对应用程序ID“1”和“50”的应用程序的各序列的请求状况信息未登记对应状况信息。在图5中,针对应用程序ID“2”的应用程序的请求状况信息,登记了传感器利用环境ID“Eid_i”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i中的对应状况信息。

回到图2,判别状况描述请求/存储部22是在状况对应判定部21的判定结果是存在未对应应用程序的情况下,从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取得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部分。例如,在存在针对传感器利用环境ID“Eid_i”的未对应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判别状况描述请求/存储部22经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向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i请求判别状况描述信息,根据请求存储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所接收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

生成部39是生成对应状况信息,并把所生成的对应状况信息登记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内的部分。生成部39具有: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比较部38(判定单元),属性登记部26(登记单元),用户提示部35(提示单元),以及状态对应输入部36(输入单元)。

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是根据后述的规定的控制方法,从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中抽出未对应应用程序的各序列的请求状况信息、以及存储在判别状况描述请求/存储部22内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包含的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和状态属性,并输出到比较部38的部分。

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判定是否尝试了未对应应用程序ID的请求状况信息与已包含在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内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相对应,并指定开始相对应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按照规定的控制方法,把所指定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内包含的请求状况信息依次输出到比较部38。

比较部38是把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所输出的请求状况信息与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和状态属性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一致的部分。比较部38具有:场所属性比较部24,其判定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与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是否一致;以及状态属性比较部25,其判定请求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与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是否一致。另外,由比较部38进行的是否一致的判定可以在比较对象一部分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一致,也可以把完全一致作为必须情况。比较部38把判定结果输出到属性登记部26。

属性登记部26是根据比较部38的判定来生成对应状况信息的部分。属性登记部26把一致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编号赋予给包含由比较部38判定为一致的状态属性的用户状况信息来生成对应状况信息,并临时存储该对应状况信息。这样,用户状况信息与请求状况信息相对应。当分别生成了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内包含的各请求状况信息的对应状况信息时,把所生成的对应状况信息作为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的对应状况序列来输出到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

接下来,对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的规定控制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的针对请求状况信息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参照属性登记部26,从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中选择用户状况信息未相对应的请求状况信息中序列编号最小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并输出到比较部38。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在参照属性登记部26检测出所输出的场所属性相对应时,把相对应的场所属性和状态属性输出到比较部38。

下面,对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的针对用户状况信息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参照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内包含的树形结构信息,从用户状况信息内包含的级别编号1的场所属性依次输出到比较部38。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在参照场所属性比较部24检测出场所属性相对应时,把包含与相对应的场所属性的节点相关联、而且相对应的场所属性的级别编号以上的级别编号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的状态属性组按照级别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到比较部38。

对把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所输出的请求状况信息与用户状况信息进行比较的比较部38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场所属性比较部24把序列k(1≤k≤L,L是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数)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与级别i(1≤i≤M,M是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级别数)的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进行比较来判定。在判定结果是场所属性不一致的情况下,把序列k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与级别i+1的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进行比较。

状态属性比较部25把序列k的请求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和与由场所属性比较部24相对应的场所属性的节点相关联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即相对应的场所属性的级别以上的级别i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进行比较来判定。在判定结果是状态属性不一致的情况下,把序列k的请求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与级别i+1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即与相对应的场所属性的节点相关联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进行比较。

参照图4和图5,对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的控制方法和比较部38的比较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对把图5的应用程序ID“1”的应用程序中的序列3的请求状况信息“2L、not(Cy)”与用户状况信息进行比较的情况进行说明。假定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2L”表示“洗手间的自来水管的前面”,状态属性“not(Cy)”被描述为“(正在洗手)以外的状态”。并且,假定图4的级别1的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1L”表示“洗手间”。场所属性比较部24把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所输出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2L”与级别1的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1L”进行比较,并判定为不一致。

然后,场所属性比较部24把上述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2L”与进一步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所输出的级别2的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2L”进行比较。级别2的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2L”表示“洗手间的自来水管的前面”,与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2L”一致,因而场所属性比较部24判定为一致。

然后,状态属性比较部25把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所输出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not(Cy)”与级别2的场所属性“2L”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2C11”、“2C12”…“2C1i”…“2C1n”进行比较。状态属性“2C12”表示“正在洗手”的状态,在与“Cy”一致的情况下,状态属性比较部25判定为一致。

使用上述的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比较部38以及属性登记部26的功能,可使请求状况信息与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内包含的用户状况信息自动相对应。使用接下来要说明的用户提示部35和状态对应输入部36的功能、以及上述的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和属性登记部26的功能,利用来自外部的信息,可使请求状况信息与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内包含的用户状况信息相对应。

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按照提示用控制方法,抽出未对应应用程序的请求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和存储在判别状况描述请求/存储部22内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内包含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并输出到用户提示部35。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从级别1的用户状况信息中依次抽出状态属性组。并且,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可以把请求状况信息和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进一步输出到用户提示部35。

用户提示部35是提示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所输入的请求状况信息,并可选择地提示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所输入的指定级别的状态属性组内包含的状态属性的部分。用户提示部35在场所属性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输出的情况下,提示所输出的场所属性。

状态对应输入部36是受理由用户提示部35所提示的任意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的部分。状态对应输入部36把由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存储所受理的状态属性的用户状况信息作为对应状况信息的判定输出到属性登记部26。

对由用户提示部35和状态对应输入部36使请求状况信息与用户状况信息相对应的情况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图5中的与应用程序ID“1”的请求状况信息相对应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Eid_2”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是利用来自外部的判别信息来相对应的信息。假定应用程序ID“1”的请求状况信息“Cx”、“Cy”、“Cz”分别表示“从洗手间出来的状态”、“洗手”、“洗手间使用中”的状态。相比之下,假定传感器利用环境ID“Eid_2”的对应状况序列“S1”、“S2”、“S3”分别表示“正站在洗手间的前面”、“正在洗手”、“正坐在座便上”的状态。序列1的请求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Cx”和对应状况信息的“S1”尽管与标记上不一致,还是由输入到状态对应输入部36的信息来相对应,并被登记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内。序列3和序列5也同样由输入到状态对应输入部36的信息来相对应。

接下来对执行判定部20进行说明。执行判定部20是判定应用程序执行的部分,并构成为具有:执行应用程序检索部28,执行等待应用程序存储部29,判别结果接收部30,判别历史存储部31,以及应用程序执行判定部(决定单元)32。

执行应用程序检索部28是检索与存储在环境ID存储部18内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相关联地存储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内的应用程序ID的部分。例如,在保存于环境ID存储部18内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是“Eid_k”的情况下,从图5所示的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中检索与传感器利用环境ID“Eid_k”相关联地存储的应用程序ID是“1”和“50”的应用程序。执行应用程序检索部28把所检索的应用程序ID、对应的应用程序指针、传感器利用环境ID、以及与请求状况信息相对应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状态属性输出到执行等待应用程序存储部29。

执行等待应用程序存储部29是把由执行应用程序检索部28所输出的应用程序ID、应用程序指针、传感器利用环境ID以及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状态属性存储在执行等待应用程序数据库29a内的部分。

图6是示出执行等待应用程序数据库29a的例子的图。应用程序指针、传感器利用环境ID以及对应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与由执行应用程序检索部28所检索的应用程序ID相关联地存储在执行等待应用程序数据库29a内。即,在执行等待应用程序数据库29a内存储有各序列的对应状况信息的状态信息即状态属性的序列。

判别结果接收部30是定期经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向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请求状况判别结果信息的部分。判别结果接收部30根据请求受理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所接收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并输出到判别历史存储部31。因此,状况判别结果信息按照状况判别结果信息表示的状况发生的顺序被输出到判别历史存储部31,从而包含表示用户状况变化的信息。

判别历史存储部31是把从判别结果接收部30所输出的顺序表示的信息附加给状况判别结果信息,并把一系列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作为状态序列存储在判别历史数据库31a内的部分。即,在判别历史存储部31内,指定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表示的状况发生的顺序来存储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

应用程序执行判定部32是把存储在判别历史数据库31a内的状态序列与存储在执行等待应用程序数据库29a内的各应用程序ID的状态属性的序列进行对照,并进行是否一致的判定的部分。应用程序执行判定部32把与判定结果是与状态序列一致的状态属性的序列相关联的应用程序指针输出到应用程序执行部33。

对应用程序执行判定部32的判定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例如,在图6的执行等待应用程序数据库29a中应用程序ID“1”的情况下,状态属性的序列为“Cx、*、not(Cy)、*、Cz”。该状态属性的序列表示当前的用户状态由“Cx”表示的状态。并且,该状态属性的序列将从现在追溯到过去的用户状态表示为任意状态、由“Cy”表示的状态以外的任意状态、任意状态、由“Cz”表示的状态。应用程序执行判定部32通过把这种状态属性的序列“Cx、*、not(Cy)、*、Cz”与判别历史存储部31所存储的状态序列进行对照来进行判定。

应用程序执行部33是根据从判别历史存储部31所输出的应用程序指针来执行应用程序的部分。

接下来,对状况信息利用应用程序提供系统1中的处理执行流程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在便携式终端4中登记应用程序时的流程的图。

首先,由用户所输入的应用程序ID被便携式终端4的用户利用应用程序请求/登记部16受理(步骤S10)。当受理了应用程序ID时,所受理的应用程序ID由用户利用应用程序请求/登记部16发送到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2(步骤S11)。

当发送了应用程序ID时,所发送的应用程序ID由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2的应用程序请求响应部7接收,在状况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8内检索与所接收的应用程序ID相关联地存储的应用程序指针和请求状况信息(步骤S12)。

所检索的应用程序指针和请求状况信息由应用程序请求响应部7发送到便携式终端4(步骤S13)。当发送了应用程序指针和请求状况信息时,所发送的应用程序指针和请求状况信息由便携式终端4的用户利用应用程序请求/登记部16接收,由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存储(步骤S14)。这样,应用程序ID、应用程序指针以及请求状况信息被登记在便携式终端4内。

接下来,参照图8,对使请求状况信息与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内包含的用户状况信息自动地相对应时的流程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在便携式终端4中使请求状况信息与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内包含的用户状况信息自动地相对应时的流程的图。把进行相对应的请求状况的序列数设为L,把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级别数设为M。

在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未搜索出可连接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的情况下(步骤S20“否”),重复步骤S20。当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搜索出可连接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的情况下(步骤S20“是”),取得可连接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并存储在环境ID存储部18内(步骤S21)。

在由状况对应判定部21判定为不存在未对应应用程序ID的情况下(步骤S22“否”),结束流程。在由状况对应判定部21判定为存在未对应应用程序ID的情况下(步骤S22“是”),取得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并存储在判别状况描述请求/存储部22内(步骤S23)。

当存储了判别状况描述信息时,在不存在未被比较部38比较的未对应应用程序ID的情况下(步骤S24“否”),结束流程。在存在未被比较部38比较的未对应应用程序ID的情况下(步骤S24“是”),选择进行相对应的未对应应用程序,指定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步骤S25)。

当指定了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时,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编号i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设定为1(步骤S26)。在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编号i大于针对未对应应用程序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数L的情况下(步骤S27“是”),存储在属性登记部26内的已对应的状况序列与请求状况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内(步骤S29)。当状况序列被存储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内时,回到步骤S24,重复到没有未进行判定的未对应应用程序为止。

在步骤S27是“否”的情况下,序列编号i的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输出到比较部38(步骤S28)。当场所属性被输出到比较部38时,级别编号j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设定为1(步骤S30)。在级别编号j大于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级别数M的情况下(步骤S31“是”),回到步骤S24。

在步骤S31是“否”,并且由场所属性比较部24判定为第i请求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与级别编号j的用户状况信息的场所属性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32“否”),用户状况信息的级别编号j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设定为j+1(步骤S33),回到步骤S31,重复到级别编号j为M为止。

在步骤S32为“是”,并且级别编号j大于M的情况下(步骤S34“是”),回到步骤S24。在步骤S34是“否”,并且由状态属性比较部25判定为第i请求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与级别编号j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35“否”),用户状况信息的级别编号j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设定为j+1(步骤S36),回到步骤S34,重复到级别编号j为M为止。

在由状态属性比较部25判定为第i请求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与级别编号j的用户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35“是”),由属性登记部26将一致的用户状况信息与请求状况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为对应状况信息(步骤S37)。当判别状况描述信息被存储在属性登记部26内时,请求状况信息的序列编号i由状况序列级别控制部23设定为i+1(步骤S38),回到步骤S27,重复到序列编号i为L为止。

这样,可使请求状况信息与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内包含的用户状况信息自动地相对应。接下来,参照图10对执行请求状况信息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时的流程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执行应用程序时的流程的图。

当由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搜索出可连接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时(步骤S40“是”),可连接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由环境ID存储部18取得并存储(步骤S41)。在传感器利用环境ID被存储在环境ID存储部18内,并且由执行应用程序检索部28判定为没有与存储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内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相关联的应用程序ID的情况下(步骤S42“否”),回到步骤S40。

在步骤S42为“是”的情况下,与该应用程序ID对应的应用程序指针和对应状况信息的状态属性与应用程序ID相关联地存储在执行等待应用程序数据库29a内(步骤S43)。在与具有存储在环境ID存储部18内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不能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44“否”),回到步骤S40。

在步骤S44为“是”的情况下,由判别结果接收部30向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请求状况判别结果信息(步骤S45)。根据请求,从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所回送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被存储在判别历史存储部31内(步骤S46)。当状况判别结果信息被存储在判别历史存储部31内时,由应用程序执行判定部32将与登记在执行等待应用程序数据库29a内的各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状态属性的序列与判别历史存储部31的状态序列进行对照(步骤S47)。

在对照结果是一致的状态序列存在于判别历史存储部31内的情况下(步骤S48“是”),由应用程序执行部33执行该应用程序(步骤S49)。在步骤S48是“否”的情况下,以及当执行了应用程序时,回到步骤S44。

这样在各环境中执行恰当的应用程序。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4、应用程序执行方法、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以及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2的效果进行说明。

该便携式终端4对应于指定要执行的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ID,把表示用户所在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和表示用户状况的对应状况信息预先登记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内。在任意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中,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从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接收传感器利用环境ID和所判别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应用程序执行判定部32根据所接收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和状况判别结果信息来决定应用程序ID,应用程序执行部33可执行对应于所决定的应用程序ID的应用程序。由此,即使用户在可接收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不同的多个传感器利用环境6内移动的情况下,也按照各传感器利用环境6指定可执行应用程序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因而可在各传感器利用环境6中恰当地执行应用程序。

并且,该便携式终端4的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还与应用程序ID相对应,预先登记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条件即表示用户状况的请求状况信息。在所接收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未被登记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内的情况下,判别状况描述请求/存储部22从发布描述有用于判别用户状况的用户状况信息的集合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取得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生成部39根据所取得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和登记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内的请求状况信息,生成对应状况信息,可将所生成的对应状况信息和传感器利用环境ID与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应用程序ID相关联地存储。由此,即使在用户移动到在应用程序ID内未登记有传感器利用环境ID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的情况下,也能生成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对应状况信息。因此,即使在用户移动到要接收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不同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的情况下,也能执行恰当的应用程序。

并且,便携式终端4的用户提示部35根据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向用户可选择地提示任意的用户状况信息,状态对应输入部36通过用户的操作来受理所提示的用户状况信息中的任意的用户状况信息,把所受理的状况要素作为对应状况信息来受理。属性登记部26可使所受理的对应状况信息和所接收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登记在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应用程序ID内。由此,即使在用户移动到不能自动生成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对应状况信息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的情况下,也能利用由用户所输入的信息来生成对应状况信息。因此,即使在用户移动到可接收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不同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的情况下,也能更可靠地执行恰当的应用程序。

并且,请求状况信息包含表示用户所在场所的场所属性和对应于该场所属性而决定的表示用户状态的状态属性,判别状况描述信息使用树形结构来描述由表示用户所在场所的场所属性和对应于该场所属性而决定的表示用户状态的状态属性构成的用户状况信息。便携式终端4的生成部39根据这些请求状况信息内包含的场所属性,从所决定的状态属性的搜索范围中抽出对应于请求状况信息的用户状况信息。这样,可限定抽出用户状况信息的范围,可减轻用于生成对应状况信息的负荷。

并且,通过把序列编号赋予给对应状况信息而使对应状况信息包含表示用户状况变化的信息,通过使顺序表示的信息与状况判别结果信息相关联而使状况判别结果信息包含表示用户状况变化的信息。便携式终端4的应用程序执行判定部32可根据这些对应状况信息和一个结果信息,决定应用程序指定信息。由此,可根据用户状况变化之类的细致的信息来执行对应的应用程序,可更恰当地执行根据用户状况的应用程序。

并且,在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中,传感器信息取得部10取得从传感器组371~37n所输出的传感器信息,状态判别部15生成基于所取得的传感器信息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请求响应部12把所生成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和表示用户所在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即配置有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发送到便携式终端4。因此,可在便携式终端4中取得能进行恰当处理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和传感器利用环境ID,可在便携式终端4中执行恰当的应用程序。

并且,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的判别状况描述存储部14预先存储描述有用于判别用户状况的用户状况信息的集合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请求响应部12从便携式终端4接收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的发布请求,回送存储在判别状况描述存储部14内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因此,即使在便携式终端4中没有对应状况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在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中发送用于生成对应状况信息的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因此,便携式终端4即使移动到可接收的状况判别结果信息不同的传感器利用环境6,也能生成恰当的对应状况信息。

并且,状况利用应用程序登记服务器2将指定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ID、用于执行对应于应用程序ID的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指针、以及表示应用程序执行条件的请求状况信息相对应地存储在状况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9内。当应用程序请求响应部7从便携式终端4接收到应用程序ID时,应用程序请求响应部7可读出和回送对应于应用程序ID的应用程序指针和请求状况信息。由此,可将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条件即请求状况信息与决定应用程序的保存目的地的应用程序指针一起发送到便携式终端4,在便携式终端4中,可简单地获得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请求状况信息以及应用程序指针。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终端4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来接收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然而通信方法可以不限于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在判别状况管理服务器3被登记在全球网络内而能与互联网那样的全球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可以经由网络接收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因此,即使用户不与便携式终端4一起移动到指定环境,也能预先接收判别状况描述信息,将请求状况信息与判别状况描述信息相对应地存储。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终端4具有请求状况对应部19,然而也可以是便携式终端4不具有请求状况对应部19的情况。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用户提示部35和状态对应输入部36的情况作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是便携式终端4不具有用户提示部35和状态对应输入部36的情况。

并且,用户利用应用程序存储部17可以把经由互联网等的网络所取得的针对应用程序的传感器利用环境ID和对应状况信息存储在用户利用应用程序数据库17a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