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使中间覆盖土壤再循环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填埋方法

使中间覆盖土壤再循环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填埋方法

摘要

公开了使中间覆盖土壤再循环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填埋方法。填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铺设的中间覆盖土层上建造堤从而为再生垃圾提供空间;在挖掘出中间覆盖土层的所述预定部分之后,透水材料散布在与堤的内部相邻的预定部分上;垃圾在散布的透水材料上再生;移走在透水材料上再生的垃圾的再生工作场所前部形成的中间覆盖土层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透水材料上再生的垃圾上散布移走的土壤;垃圾在中间覆盖土层的移走部分上再生;并且移走在中间覆盖土层上再生的垃圾的再生工作场所前部形成的中间覆盖土层的一部分,以及在所述中间覆盖土层上再生的垃圾上散布移走的土壤。此外,垃圾填埋场包括:在铺设的中间覆盖土层上建造的用于向再生垃圾提供空间的堤;在挖掘出中间覆盖土层的所述预定部分之后,散布在与堤的内部相邻的预定部分上的透水材料;在移走所述中间覆盖土层的一部分之后,在透水材料和移走的中间覆盖土层上再生的垃圾;以及散布在再生垃圾上的覆盖土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411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首都圈埋立地管理公社;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88974.X

  • 发明设计人 李和馥;徐英锡;金允熙;朴春峯;

    申请日2007-03-26

  • 分类号B09B5/00;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琼

  • 地址 韩国仁川广域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07: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5-30

    授权

    授权

  • 2007-1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9-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填埋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使中间覆盖土壤再循环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填埋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填埋场就是日常从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生活垃圾和从工业现场产生的工业垃圾再生的场地。垃圾填埋场由国家政府或当地政府操作,它们依据所处理垃圾的数量具有不同的规模。垃圾填埋方法中有向上再生(reclaiming)方法和向下再生方法。向上再生方法是在几个层中使垃圾再生,就像一组楼梯一样。在常规的向上再生方法中,形成了5-9层再生层,并且在每层再生之后使用覆盖土壤的方法。在覆盖土壤的方法中,有单元方法(cell method)和夹层方法。单元方法是在已经完成日常再生工作之后,使用土壤覆盖垃圾所有暴露的表面。夹层方法是在每天的再生能力较小并且填埋场所的宽度较窄从而垃圾的暴露表面较小或者垃圾填埋的操作时间一天继续24小时的情况下,在垃圾再生之后不使用土壤覆盖垃圾层斜坡。

图1是显示基于单元方法的填埋方法的图形。下文将依照图1说明基于单元方法的垃圾填埋方法。如图1所示,在填埋场所下方和周围形成了用于阻截渗滤液的阻截层(17)、用于保护阻截层隔膜的保护层(16)以及用于收集和排出渗滤液的管(18)。垃圾(14)在每层中通过单元方法再生,而在垃圾(14)再生之后形成各个中间覆盖土层(12)并且在最终的垃圾(14)再生之后形成最终的覆盖土层(10)。单元方法使垃圾的暴露面积最小化从而具有减少不良气味、垃圾分散以及防止虫子例如苍蝇、蚊子等等住留的优点。另一方面,与夹层方法的工作成本相比,单元方法由于使用更多的成型材料而提高了工作成本的缺点。当再生垃圾的暴露斜坡面积的影响较小时,基于夹层方法的填埋方法就比较经济,但是它却存在由于使再生垃圾的斜坡面积暴露而对周围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缺点。因此,当考虑到大规模填埋地不可避免地具有再生垃圾的较大暴露斜坡面积并且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显著时,选取单元方法来使再生垃圾的暴露面积最小化是有效的。

而且在垃圾再生时,进行覆盖土壤以便防止再生垃圾暴露的工作,从而通过防止再生垃圾的分散和流出、再生垃圾不良气味的扩散、各种虫子的住留、雨水的渗透等等来实现卫生再生。因此,依照上面的成型方法,在日常再生工作已经完成之后,还不得不使用具有较低渗水性的土壤或者由固化材料或建筑垃圾形成的再循环土和沙使厚度为15厘米或更多的覆盖土壤硬化来进行覆盖土壤的日常工作。在再生工作已经停止7天以上时,必须通过使厚度为30厘米或更厚并且斜率为2%或更大的覆盖土壤硬化,在再生垃圾层的暴露表面积上形成中间覆盖土壤。此外,当再生设备的用途已经完成时,具有2%或更大斜率的最终的覆盖土层必须在再生垃圾上形成。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在最终的覆盖土层中依次形成气体排斥层、屏蔽层、排水层和生态层。特别地,在基于单元方法的覆盖土壤方法的情形下,必需要进行日常成型工作,该工作通过迅速地防止再生垃圾的暴露而具有抑制垃圾的不良气味和分散的作用。依照韩国垃圾管理法,在再生工作完成之后了,覆盖土壤应该使用具有较小渗水性的高质量土壤形成15厘米或更大的厚度。

一般而言,每个再生垃圾层上形成的中间覆盖土层的成型材料由高质量的(硬化)土壤形成,并且中间覆盖土层具有50厘米的厚度。然而,如果中间覆盖层如上文所述那样形成得较厚并且垃圾在其上再生时,那么中间覆盖层就会由于土壤硬化具有的较低渗水性而起到阻截每个再生垃圾层所产生的渗滤液向下渗透的作用。因此,就会由于每个再生垃圾层中的渗滤液水平的累积,使再生垃圾层中的含水率不相等,并且会导致填埋地的外部土壤堤发生泄漏以及堤的结构稳定性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渗滤液向下渗透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填埋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结构上稳定的垃圾填埋场及其垃圾填埋方法,其中,可以防止再生垃圾层中的含水率不相等并且降低每个再生垃圾层中累积的渗滤液水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经济的垃圾填埋场及其垃圾填埋方法,其中,使中间覆盖土层的一部分作为日常成型材料进行再循环。

为了实现上面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填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铺设的中间覆盖土层(22b)上建造堤(40c)来提供用于再生垃圾的空间;在挖掘出中间覆盖土层(22b)的所述预定部分之后,在与堤(40c)的内部相邻的预定部分上散布透水材料(24b);垃圾(30c)在散布的透水材料(24b)上再生;移走在透水材料(24b)上再生的垃圾(30c)的再生工作场所前部形成的中间覆盖土层(22b)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透水材料(24b)上再生的垃圾(30c)上散布移走的土壤(24);垃圾(30c)在中间覆盖土层(22b’)的移走部分上再生;并且移走在中间覆盖土层(22b’)上再生的垃圾(30c)的再生工作场所前部形成的中间覆盖土层(22b)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中间覆盖土层(22b’)上再生的垃圾(30c)上散布移走的土壤(24)。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填埋场,包括:建造在铺设的中间覆盖土层(22b)上提供用于再生垃圾的空间的堤(40c);透水材料(24b),在挖掘出中间覆盖土层(22b)的所述预定部分之后,散布在与堤(40c)的内部相邻的预定部分上;垃圾(30c),在移走一部分中间覆盖土层(22b)之后,垃圾(30c)在透水材料(24b)和移走的中间覆盖土层(22b’)上再生;以及散布在再生垃圾(30c)上的覆盖土壤(24)。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基于单元方法的填埋方法的图形。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形成的垃圾填埋场的剖视图。

图3a至3d是用于解释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填埋方法的每个步骤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填埋方法。图2是通过使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填埋方法形成的垃圾填埋场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垃圾填埋场可以由两个或更多再生层构成。即,第一层包括第一建造堤40a;在第一堤40a中再生的第一垃圾30a;和铺设在第一再生垃圾30a上的第一中间覆盖土层22a。第二层包括第二堤40b,第二堤40b建立在第一中间覆盖土层22a上以提供用于再生垃圾的空间;第一透水材料24a,第一透水材料24a在挖掘出预定部分的第一中间覆盖土层22a之后散布在与第二堤40b的内部相邻的预定部分上;第二垃圾30b,在移走一部分第一中间覆盖土层22a之后,第二垃圾30b再生在第一透水材料24a和第一中间覆盖土层的移走部分22a’上;和铺设在第二再生垃圾30b上的第二中间覆盖土层22b。第三层,类似于第二层,包括:第三堤40c,第三堤40c建立在第二中间覆盖土层22b上以提供用于再生垃圾的空间;第二透水材料24b,第二透水材料4b在挖掘出预定部分的第二中间覆盖土层22b之后散布在与第三堤40c的内部相邻的预定部分上;第三垃圾30c,在移走一部分第二中间覆盖土层22b之后,第三垃圾30c再生在第二透水材料24b和第二中间覆盖土层的移走部分22b’上;和铺设在第二垃圾30c上的第三中间覆盖土层22c。这样,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垃圾填埋场可以由几层组成。下面将更充分地结合下文所述的垃圾填埋方法解释每个元件的细节。

图3a至3d是用于解释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垃圾填埋方法的每个步骤的附图,并且它们是基于图2中所示的再生层中的第三层显示的。

图3a是用于解释堤40c的建造步骤的图形。如图3a所示,在每一层上的再生垃圾的工作已经依照垃圾填埋计划完成之后,在再生垃圾上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中间覆盖土层22b,然后,围绕铺设的中间覆盖土层22b的上边缘建立用于提供垃圾再生空间的堤40c。中间覆盖土层22b形成有朝向再生垃圾的中心以用于雨水和渗滤液的平滑流动的2-4%的斜率,且优选具有3%的斜率。此外,会把具有低渗水性的通常具有高质量的泥土用作形成中间覆盖土层22b的材料。中间覆盖土层22b起的作用是通过迅速地防止再生垃圾的暴露而导致不良气味的减少和垃圾的扩散,并且中间覆盖土层22b以预定厚度形成从而被硬化来压缩垃圾并且使设备的移动更加平滑。例如,考虑到硬化效应、设备的可动性和经济效率,中间覆盖土层22b形成有30-60厘米的厚度,且优选具有50厘米的厚度。如果中间覆盖土层22b的厚度小于30厘米,就会具有在硬化效应和设备的可动性方面的缺点。如果中间覆盖土层22b的厚度大于60厘米,就会具有经济方面的缺点,因为需要购买更多高质量的土壤。

堤40c提供了用于再生垃圾的空间,并且堤40c的顶部起到工作路径的作用。特别地,当垃圾在几层上通过向上填埋方法再生时,堤40c就建造成在完成每层上的垃圾再生之后,在与另一个堤40b相距预定距离处在每个再生层的上部提供用于再生垃圾的空间。另外,在检查堤40c相对于再生层的整个斜坡的稳定性、在应用标准的防震工程时再生层的稳定性和土堤横截面自身的稳定性之后,才会建造堤40c。当填埋现场是依照填埋计划构造时,再生层的斜坡就会得到保持,这样,就斜坡的活动而言,它们就比较稳定并且运行良好。一般而言,再生层的斜坡形成有1∶1.5-1∶2的倾度。

图3b是用于解释散布透水材料24b的步骤的附图。如图3b所示,在构建堤40c之后和构建再生垃圾30c之前,会在移走预定部分的中间覆盖土层22b之后在与堤40c的内部相邻的预定部分上散布透水材料24b,这样就可以提高每层中再生垃圾的渗透性。上述预定部分的中间覆盖土层22b取决于在每层中再生的垃圾的计划量。例如,预定部分可以是8-20米,且优选为8-12米。如果小于8米,渗透性的改进就会很低并且在施工工程中会存在缺点。如果大于20米,从经济的观点来说就会具有缺点。而且,建筑垃圾等可以用作透水材料24b。建筑垃圾的直径必须大于预定尺寸。例如,考虑到渗透性,建筑垃圾的直径为2-10厘米。此外,建筑垃圾导致中间覆盖土层22b中含有的渗滤液和雨水以及每层中的再生垃圾被排斥在再生垃圾的下层之外,因为建筑垃圾比用作中间覆盖材料22b的高质量土壤具有更好的渗透性。而且移走的覆盖土壤24收集在预定的区域中,将来用作散布在再生垃圾上的日常覆盖土壤。

图3c用于解释垃圾再生30c和散布移走的覆盖土壤24的步骤。如图3c所示,在散布透水材料24b之后,垃圾30c在所述透水材料24b上再生。垃圾30c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并且还包括由供水和污水得来的污泥以及污水中形成的挖取的土壤等等。近来,由于自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危机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在建筑业促进和公寓建筑的恢复的余波的影响下,建筑垃圾显示出急剧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垃圾再循环和食物垃圾单独收集政策的强有力的推动,生活垃圾正在不断地减少。由于考虑到建筑工作、道路、建造外部土堤40c的高度限制和经济效率,再生垃圾30c的高度计划为4.0-6.0米。在垃圾30c再生时,再生工作场所前部(将在第二天再生)的中间覆盖土层22b被移走预定厚度d。即,如果在每层的垃圾再生的过程中垃圾在中间覆盖土层22b上再生,那么就可以通过硬化土层22b的较低的渗透性来阻止含在每个垃圾层中的渗滤液的向下渗透。因此,移走一部分中间覆盖土层22b不仅仅可以通过导致渗滤液向下渗透来防止垃圾层30c中含水率的不相等,并且可以降低高质量土壤的购买成本。当中间覆盖土层的厚度a为50厘米时,移走部分的厚度b例如为10-30厘米,优选20厘米。在移走部分的厚度b不大于10厘米时,就存在缺乏经济性的缺点,并且渗滤液向下渗透的可能性降低。在移走部分的厚度b大于30厘米时,就存在移走的中间覆盖土层22b’变得太薄而导致设备的可动性和建筑工作的容易度降低的缺点。依照上方所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因为移走的中间覆盖土层22b’变得更薄,所以每个再生层的渗水性变得更好。因此,可以形成在结构上稳定的填埋场所并且还可以保证用于再生垃圾的附加空间。移走的覆盖土壤24通过工作设备28例如推土机等等散布在再生垃圾30c上。即,通过快速防止再生垃圾30c暴露从而具有减少垃圾的不良气味和分散这些作用的日常成型工作应该依照韩国垃圾管理法使用高质量的土壤形成15厘米或更大的厚度。在这一点上,移走的覆盖土壤24再循环用作日常覆盖土壤。因此,可以通过移走的覆盖土壤24再循环使垃圾填埋场经济地操作。

类似地,如图3d所示,垃圾30c还在移走的中间覆盖土层22b’上再生。同时,移走铺设在上述再生工作场所前面的中间覆盖土层22b的一部分,然后移走的土壤124散布在上述的再生垃圾30c上。如上所述,在中间覆盖土层a的厚度为50厘米时,移走的中间覆盖土层22b的厚度为10-30厘米,优选20厘米。

如上所述,依照本发明的垃圾填埋场和填埋方法通过移走一部分中间覆盖土层而使中间覆盖土层变得更薄,从而可以促进渗滤液的向下渗透以便实现在结构上稳定的垃圾再生。此外,垃圾填埋场可以经济地操作,因此移走的覆盖土壤作为日常覆盖土壤进行再循环。而且通过再邻近堤内部的预定部分上散布透水材料24b,可以防止再生层中含水率的不相等并且可以降低每个再生垃圾层中累积的渗滤液的水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