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转炉双渣法炼钢中脱磷泡沫渣的控渣方法

一种转炉双渣法炼钢中脱磷泡沫渣的控渣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双渣法炼钢中脱磷泡沫渣的控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果脱磷期炉渣未溢出或少量溢出炉口时,脱磷期结束时迅速提枪,将顶枪提至炉口切换气体,下枪1~7mm/吨钢进行吹氮冷却炉渣,氮气控渣时间按照经验指导公式t=45m-40P进行,式中t为氮气控渣时间,s;m为石灰石、石灰、白云石和镁球的总加入量,t;P为氮气压力,MPa。如果脱磷期炉渣大量溢出炉口,在脱磷期完毕前先进行如下操作:a.如果对炉渣泡沫化发现不及时,在脱磷期吹炼结束前0~30s,加入2~5kg/吨钢压渣剂;b.如果对炉渣泡沫化发现及时,在脱磷期吹炼结束前30~60s内,加入石灰2~5kg/吨钢或氧化铁皮球2~5kg/吨钢;本发明用于转炉双渣法冶炼过程中用顶枪吹氮气或(加冷料+吹氮气)对脱磷泡沫渣进行冷却处理,保证脱磷渣倒渣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802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20970.9

  • 申请日2014-12-02

  • 分类号C21C5/36;

  • 代理机构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凤

  • 地址 300301 天津市东丽区津塘公路39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53: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3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C21C5/36 授权公告日:20160525 登记号:2017120000030 出质人: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质权人:天津信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解除日:20180706 申请日:20141202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7-08-15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C5/36 登记号:2017120000030 登记生效日:20170724 出质人: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质权人:天津信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转炉双渣法炼钢中脱磷泡沫渣的控渣方法 授权公告日:20160525 申请日:20141202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6-05-25

    授权

    授权

  • 2015-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C5/36 申请日:20141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炉双渣法炼钢中脱磷泡 沫渣的控渣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具有良好的熔池搅拌效果,为高效脱磷脱碳提供了保障。随着市场 对产品质量要求提高及冶炼成本与环保压力的增大,双渣法炼钢逐渐成为转 炉的重要冶炼工艺之一。双渣法冶炼过程中脱磷期高效脱磷及高磷渣的高倒 渣率是保证双渣法顺行的关键因素。如何利用转炉车间现有设备与材料,最 优化的高效低耗实现脱磷渣倒渣是技术关键点。

中国专利(申请号CN 103805732 A)转炉冶炼压渣方法,提出用高压氮 气对泡沫渣进行吹扫,但未对对关键工艺操作参数进行说明,无可操作性和 可重复性。

国内钢厂采用双渣法炼钢时(150t转炉留渣+双渣冶炼技术的优化[J]. 柳钢科技,2014,4:5-7),采用了氮气吹扫压渣的技术,但并未给出操作 流程,对不同转炉渣况也未给出可行的操作指导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转炉双渣法炼钢中脱磷泡沫渣难倒 渣的难题,为提高转炉双渣法炼钢时脱磷泡沫渣的倒渣率的转炉双渣法炼钢 中脱磷泡沫渣的控渣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炉双渣法炼 钢中脱磷泡沫渣的控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果脱磷期炉渣未溢出或少量溢出炉口时,脱磷期结束时迅速提枪, 将顶枪提至炉口切换气体,下枪1~7mm/吨钢进行吹氮冷却炉渣,氮气控渣 时间按照经验指导公式t=45m-40P进行,式中t为氮气控渣时间,s;m为石 灰石、石灰、白云石和镁球的总加入量,t;P为氮气压力,MPa;

(2)如果脱磷期炉渣大量溢出炉口,在脱磷期完毕前先进行如下操作:

a.如果对炉渣泡沫化发现不及时,在脱磷期吹炼结束前0~30s,加入2~ 5kg/吨钢压渣剂,再进行下述步骤(3);

b.如果对炉渣泡沫化发现及时,在脱磷期吹炼结束前30~60s内,加入 石灰2~5kg/吨钢或氧化铁皮球2~5kg/吨钢,再进行下述步骤(3);

(3)脱磷期结束时迅速提枪,将顶枪提至炉口切换气体,下枪1~7mm/ 吨钢进行吹氮冷却炉渣,且吹氮控渣时间根据加料后渣况,在步骤(1)经验 指导时间基础上浮动不超过200%。

氮气压力为0.75~1.0MPa,吹氮结束后提枪的同时前倾炉体倒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吹氮气或(加冷料+吹氮气)的方法破坏高 温泡沫渣结构,对脱磷泡沫渣进行冷却压渣。脱磷泡沫渣的基本控渣工艺为: “脱磷期完毕-提枪-停枪-切换气体-确定下枪范围-确定控渣时间-下枪吹渣”, 当脱磷渣严重泡沫化时采用(加冷料+吹氮气)的方法进行控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转炉双渣法炼钢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可以参考现 有技术,所以不再叙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点是脱磷泡沫渣的控渣方 法不同,下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转炉双渣法炼钢中脱磷泡沫渣的控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果脱磷期炉渣未溢出或少量溢出炉口时,脱磷期结束时迅速提枪, 将顶枪提至炉口切换气体,下枪1~7mm/吨钢进行吹氮冷却炉渣,氮气控渣 时间按照经验指导公式t=45m-40P进行,式中t为氮气控渣时间,s;m为石 灰石、石灰、白云石和镁球的总加入量,t;P为氮气压力,MPa;

(2)如果脱磷期炉渣大量溢出炉口,在脱磷期完毕前先进行如下操作:

a.如果对炉渣泡沫化发现不及时,在脱磷期吹炼结束前0~30s,加入2~ 5kg/吨钢压渣剂,再进行下述步骤(3);

b.如果对炉渣泡沫化发现及时,在脱磷期吹炼结束前30~60s内,加入 石灰2~5kg/吨钢或氧化铁皮球2~5kg/吨钢,再进行下述步骤(3);

(3)脱磷期结束时迅速提枪,将顶枪提至炉口切换气体,下枪1~7mm/ 吨钢进行吹氮冷却炉渣,且吹氮控渣时间根据加料后渣况,在步骤(1)经验 指导时间基础上浮动不超过200%。

氮气压力为0.75~1.0MPa,吹氮结束后提枪的同时前倾炉体倒渣。

实施例1:

在120t顶底复吹转炉(炉容比2.0)上采用双渣留渣冶炼,铁水主要成 分为:C:4.10~4.50%,Si:0.36~0.47%、P:0.14~0.18%。脱磷期造渣 辅料及控温冷料加入量为:石灰石10~12kg/吨钢,石灰8.5~10kg/吨钢, 白云石10~13kg/吨钢,镁球0~5kg/吨钢,铁皮球12.5~18.5kg/吨钢。氧 枪为4孔氧枪,喉口直径39.3mm,喉口夹角12°,马赫数2.02。吹炼过程 中当脱磷期完毕即脱碳反应刚开始时少量泡沫渣溢出炉口,迅速提枪,当氧 枪喷头提至炉口时立即停止吹氧,切换氧气为氮气,使用氮气压力稳定为 0.75MPa,下枪600mm连续对泡沫渣进行控渣150s,控渣完毕后提枪,摇炉 倒渣。

当脱磷渣泡沫化特别严重情况时,实际处理情况如下:

实施例2:

在110t顶底复吹转炉(炉容比1.9)上采用双渣留渣冶炼,铁水主要成 分为:C:4.30~4.80%,Si:0.42~0.55%、P:0.10~0.11%。脱磷期造渣 辅料及控温冷料加入量为:石灰石9~11kg/吨钢,石灰9~10kg/吨钢,白云 石8~12kg/吨钢,镁球0~5kg/吨钢,铁皮球14.5~20kg/吨钢。氧枪为4 孔氧枪,喉口直径38.1mm,喉口夹角12°,马赫数2.0。吹炼过程中当脱磷 期完毕即脱碳反应刚开始时泡沫渣未溢出炉口,迅速提枪,当氧枪喷头提至 炉口时立即停止吹氧,切换氧气为氮气,使用氮气压力稳定为0.80MPa,下 枪500mm连续对泡沫渣进行控渣130s,控渣完毕后提枪至顶端,摇炉倒渣。

当脱磷渣泡沫化特别严重情况时,实际处理情况如下:

实施例3:

在50t顶底复吹转炉(炉容比1.72)上采用双渣留渣冶炼,铁水主成分 为:C:4.20~4.80%,Si:0.39~0.60%、P:0.09~0.10%。脱磷期造渣辅 料及控温冷料一般加入量为:石灰石16~22kg/吨钢,石灰0~10kg/吨钢, 白云石6~12kg/吨钢,镁球0~4kg/吨钢,铁皮球16~30kg/吨钢。氧枪为4 孔氧枪,喉口直径25.3mm,喉口夹角11°,马赫数1.97。吹炼过程中当脱 磷期完毕即脱碳反应刚开始时少量泡沫渣溢出炉口,迅速提枪,当氧枪喷头 提至炉口时立即停止吹氧,切换氧气为氮气,使用氮气压力稳定为0.95MPa, 下枪200mm连续对泡沫渣进行控渣30s,控渣完毕后提枪至顶端,摇炉倒渣。

由于炉容比较小,炉渣泡沫化易溢出炉口,这与大炉容比的渣况判断有 差异。当脱磷渣泡沫化特别严重情况时,实际处理情况如下: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 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 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