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有机肥以及利用该有机肥制备测土配方肥的方法

一种有机肥以及利用该有机肥制备测土配方肥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肥以及利用该有机肥制备测土配方肥的方法,将25%的稻壳、35%的禽畜粪便混合均匀后堆放发酵制得发酵物A,混合20%的饼粕、10%的骨粉、10%的草炭制得混合物B,按混合物B:发酵菌=1:90~110的重量比加入发酵菌,混合均匀后发酵24h,制得发酵物C,混合发酵物A和发酵物C,堆垛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保持8小时,翻堆再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再保持8小时,如此重复5~6次,发酵制得有机肥,有机肥与N、P、K混合无机肥混合制得测土配方肥D,测土配方肥D经过圆盘造粒、振动分离筛选、烘干、再次振动分离筛选、包膜着色制得成品,本发明肥料有效有机质含量高、有害物质少、利于作物吸收、作物增产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965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奉节县润禾有机肥料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98960.X

  • 发明设计人 周长义;周刘;

    申请日2014-11-27

  • 分类号C05F17/00;C05G1/00;C05G3/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04601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街道县政路28号1-101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49: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07

    授权

    授权

  • 2015-05-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F17/00 申请日:20141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肥以及利用该有机肥制 备测土配方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农业肥料中,主要有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肥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 有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 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提高肥料利用 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有机肥的养分相对含量低,释放缓慢。化肥单位养分含 量高,释放快,但所含成分少,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化学元素。两者各有优 缺点,因此,肥料生产行业中逐渐发展出结合有机肥和化肥的测土配方肥,测 土配方肥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 能和肥料效应,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加入氮、磷、钾混合无机肥,两者合理 配合施用,相互补充,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促进土壤和化肥中矿质养 分的溶解。有机肥与化肥相互促进,有利于作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现 有的有机肥原料繁多,价格昂贵,发酵菌多数采用液体菌剂,造成有机物料的 第二次发酵时间较长,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利用有机肥制 备出的测土配方肥的肥料利用率较低,增产增收效果欠佳,无法实现以较低的 成本生产出肥效优、利用率高的有机肥。不同作物对有机肥养分的释放速率要 求不同,有的需要缓慢吸收,有的需要快速吸收,有的是一次性施肥,有的需 要多次施肥或者追肥,如果不按照作物需求规律来生产测土配方肥,也会造成 肥料中养分的不必要流失浪费或者作物在生长期因养分不足而生长不良,达不 到理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有效 有机质含量高、有害物质少、利于作物吸收、能够根据土壤肥力合理补充氮、 磷、钾等无机元素、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测土配方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机肥依次按以下步骤制得,以下各原料用量 均按重量百分比计:

a).将25%的稻壳、35%的禽畜粪便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堆放发酵制得发酵物 A,所述常温为25℃,发酵时间为15天至30天;

b).混合20%的饼粕、10%的骨粉、10%的草炭制得混合物B,按混合物B:发 酵菌=1:90~110的重量比加入发酵菌,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发酵24h,制得发 酵物C;

c).混合所述发酵物A和所述发酵物C,堆垛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保 持8小时,翻堆再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再保持8小时,如此重复5~6次, 发酵制得有机肥。

进一步的,所述饼粕为桐饼、菜饼。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菌为固态微生物复合菌种,菌种的培养方法为现有技 术,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物B与发酵菌的重量比为1:100。

进一步的,利用上述有机肥制备测土配方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将所述步骤c制得的所述有机肥与N、P、K混合无机肥混合均匀制得测 土配方肥D;N、P、K混合无机肥的添加量根据作物的N、P、K需求量,待施肥 土壤的N、P、K含量,有机肥中已有的N、P、K含量以及施肥后不可避免的N、 P、K流失量来确定,具体添加量根据种植试验结果总结得出,其中涉及N、P、 K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e).所述测土配方肥D经过圆盘造粒,振动分离筛选出5mm及以下目标粒度 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后振动分离筛选出3mm及以上目标粒度的物料进行包膜, 同时采用着色剂着色制得测土配方肥成品;

所述N、P、K混合无机肥中氮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 9%;

所述N、P、K混合无机肥中磷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 10%;

所述N、P、K混合无机肥中钾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 13%。

进一步的,所述N、P、K混合无机肥包括尿素、磷酸一铵、钙镁磷肥、硫 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着色剂为长效着色剂或速效着色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①有机物料的原料简单,稻壳和禽畜粪便容易取得, 稻壳中含有土壤中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 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及钙、磷、钾、氮等营养成分,价廉质优,实现了稻壳 和禽畜粪便这两种废弃物的再利用,大量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对环境无污染,减 少对环境的破坏。

②饼粕中的一般有机质含量为75%~85%,蛋白质含量高于40%,N为2%~ 7%,P2O5为1%~3%,K2O为1%~2%,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其中最主要的是羟磷灰石晶体[Ca10(PO4)6(OH)2]和无定型磷酸氢钙(CaHPO4),在 其表面还吸附了Ca2+、Mg2+、Na+、Cl-、HCO3-、F-及柠檬酸根等离子,其中钙含量 23%、磷含量10%。其中的多数养分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后被作物吸收。

③草炭的主要成分有有机质、腐植酸、钾、氮、磷、钙、锰等元素,有机 质含量在30%以上,草炭有巨大的表面积和强烈的吸附性能,能吸附和保存肥料 中氮元素,并且草炭具有无毒、无菌、无污染、透气性强、持水保肥、有利于 微生物活动等优点。

④发酵菌为固态微生物复合菌种,使得第二次发酵有机肥的时间明显缩短, 只需40~48h,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第二次发酵后的有机料中有机质含量≥ 60%,N含量≥3%,P含量≥3%,K含量≥1%,并且含有大部分植物生长所需氨基 酸、微量元素,还含有腐殖酸,能促进营养元素分解,利于植物吸收。

⑤有机物料中的N、P、K含量不足,根据检测出的待施肥土壤的N、P、K 含量以及作物所需N、P、K含量,按需要加入N、P、K混合无机肥至有机物料 中补充N、P、K等无机元素,这种测土后添加N、P、K混合无机肥的方法一方 面不会因N、P、K等无机元素含量过多造成养分流失,同时解决了无机肥施用 过多会造成土壤板结的问题,另一方面,不会因肥料中N、P、K等无机元素含 量不足,影响作物生长。

⑥圆盘造粒后进行筛选,肥料颗粒的直径在5mm以上的不易烘干,采用振 动分离筛选出颗粒直径在5mm及以下的肥料进行烘干,烘干后的肥料,颗粒直 径在3mm以下的肥料过细,不便于施肥使用,再次振动分离筛选出颗粒直径在 3mm及以上的肥料,经过上述两次振动分离筛选的成品肥颗粒均匀,便于施用, 肥效缓释效果良好。

⑦着色包括长效着色和速效着色,两者的缓释时间明显不同,长效着色的 测土配方肥缓释时间在2~6个月,该长效肥用于在作物需肥前2~6个月施用, 养分自然释放,作物在需肥时自然吸收,该长效肥的优点在于一次性施用,不 需于重复施肥,减少工作量;速效着色的测土配方肥缓释时间在一周左右,该 速效肥在施用后短时间内见效,适用于对作物追肥。因此,上述的长效肥和速 效肥能够满足作物不同的生产需求。

⑧根据大量实际的种植试验,该发明测土配方肥对作物的生长具有显著的 促进作用,作物的实际产量比常规复合肥增产15~30%,对水果类作物,明显改 善水果的口感,明显提高水果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含量,对蔬菜类作物, 其株高高度、茎叶数都有明显增加,对十字花科类如油菜等作物,其每株的分 枝数、结荚数、荚粒数、角果密度等产量参数都明显提高,同时,本发明测土 配方肥绿色环保,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养分得到充分利用,肥效利用率明显提 高,所用原料如稻壳、禽畜粪便、饼粕、骨粉、草炭、发酵菌、无机肥等的成 本极低,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实践证明可 以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测土配方肥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草莓大区对比试验:试验区为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潮沙田,由紫色岩石 风化物及土壤冲刷物经溪河及支流水搬运沉积发育而成。土层较深厚,疏松易 耕,母质组成复杂,矿质养分丰富。试验区的土壤为中性至微碱性,沙壤至中 壤,所处地形平坦,光、热资源丰富,产量稳定,为上等田。

制备有机肥:

a).将25%的稻壳、35%的禽畜粪便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堆放发酵制得发酵物 A,所述常温为25℃,发酵时间为15天至30天;

b).混合20%的饼粕、10%的骨粉、10%的草炭制得混合物B,按混合物B:发 酵菌=1:90的重量比加入发酵菌,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发酵24h,制得发酵物C, 所述发酵菌为固态微生物复合菌种;

c).混合所述发酵物A和所述发酵物C,堆垛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保 持8小时,翻堆再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再保持8小时,如此重复5~6次, 发酵制得有机肥;

对上述土壤进行检测后,利用上述有机肥制备测土配方肥:

d).将所述步骤c制得的所述有机肥与N、P、K混合无机肥混合均匀制得测 土配方肥D,所述N、P、K混合无机肥中氮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 分比为9%;磷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钾元素在所述测 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0%;

e).所述测土配方肥D经过圆盘造粒,振动分离筛选出5mm及以下目标粒度 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后振动分离筛选出3mm及以上目标粒度的物料进行包膜, 同时采用长效着色剂着色制得测土配方肥成品。

⑴对比试验方案设计:

方案A:施用洋丰45%复合肥,面积120平方米;

方案B: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面积120平方米。

⑵试验作物品种:草莓。

⑶播种及底肥施用时间:2013年9月9日。

⑷播种规格:大棚宽6米,长20米,棚内开7厢窝栽定植,窝距20cm,3900 窝/亩。

⑸具体施肥方案:

方案A:洋丰45%复合肥,25公斤(139公斤/亩),清粪水4担(20担/亩);

方案B:本发明测土配方肥,30公斤(167公斤/亩),清粪水4担(20担/ 亩)。

⑹采收时间: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4月15日。

⑺草莓大区对比试验经济性状调查表

⑻结果分析:①对产量的影响: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平均亩产659.1公 斤,施用洋丰45%复合肥亩产534.3公斤,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比施用洋丰45% 复合肥亩增124.8公斤,增幅达23.36%。

②对草莓口感的影响:经品尝,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种植的草莓明显比 施用复合肥种植的草莓口感好,销售价格也证实: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种植 的草莓卖30元/斤,而施用复合肥种植的草莓只卖25元/斤。

试验证明,本发明测土配方肥对草莓产量有显著影响,比洋丰45%复合肥亩 增124.8公斤,增产23.36%。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种植的草莓的口感较洋丰 45%复合肥有明显改善。

实施例2

脐橙大区对比试验:试验区的土壤为冲积土、灰棕冲积土、塘泥土,母质 为长江上游流域的各种岩石风化物及土壤冲刷物,经流水搬运沉积发育而成。 该试验区属中至重壤质地,微碱性,土壤耕性较好,保水肥,耐旱且较耐涝。 土壤矿质养分丰富,光热条件好,为上等肥力土。试验果树为成年树,种植密 度为亩植60株,果树长势较好。

制备有机肥:

a).将25%的稻壳、35%的禽畜粪便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堆放发酵制得发酵物 A,所述常温为25℃,发酵时间为15天至30天;

b).混合20%的饼粕、10%的骨粉、10%的草炭制得混合物B,按混合物B:发 酵菌=1:100的重量比加入发酵菌,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发酵24h,制得发酵物C, 所述发酵菌为固态微生物复合菌种;

c).混合所述发酵物A和所述发酵物C,堆垛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保 持8小时,翻堆再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再保持8小时,如此重复5~6次, 发酵制得有机肥;

对上述土壤进行检测后,利用上述有机肥制备测土配方肥:

d).将所述步骤c制得的所述有机肥与N、P、K混合无机肥混合均匀制得测 土配方肥D,所述N、P、K混合无机肥中氮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 分比为2%;磷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0%;钾元素在所述 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

e).所述测土配方肥D经过圆盘造粒,振动分离筛选出5mm及以下目标粒度 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后振动分离筛选出3mm及以上目标粒度的物料进行包膜, 同时采用速效着色剂着色制得测土配方肥成品。

⑴对比试验方案设计:

方案A:常规施肥,底肥用洋丰45%复合肥加尿素,追肥用洋丰45%复合肥, 面积0.5亩;

方案B:施用本发明速效测土配方肥,底肥用洋丰45%复合肥加尿素,追肥 用本发明速效测土配方肥,面积0.5亩。

⑵脐橙品种:纽荷尔。

⑶具体施肥方案:

方案A:常规施肥底肥在2013年3月上旬用3公斤洋丰45%复合肥加0.25 公斤尿素环状沟施,追肥于2013年7月上旬用3公斤洋丰45%复合肥环状穴施;

方案B:本发明测土配方肥追肥底肥在2013年3月上旬用3公斤洋丰45% 复合肥加0.25公斤尿素环状沟施,追肥于2013年7月上旬用本发明速效测土 配方肥4公斤环状穴施。

⑷采摘时间:2013年12月20日。

表一:脐橙大区对比试验产量性状调查表

表二:果实品质检验结果表

⑸结果分析:

①对鲜果生长的影响:从表一可以看出,方案B大果率为71.3%,比方案A 的60.9%增10.4个百分点;方案B的单株果重为52.4公斤,而方案A只有45.1 公斤。

②对产量的影响: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亩产脐橙3145.6公斤,比施洋丰 45%复合肥亩产2706.8公斤,亩增438.8公斤,增产16.2%。

③对脐橙品质的影响:鲜果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从表二可以看出:追施 本发明测土配方肥的脐橙可溶性含糖量达9.92%,而施复合肥的脐橙可溶性含糖 量只有7.06%,方案B比方案A增2.86个百分点,增幅为40.5%。

④对植株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种植的脐橙维生素C 的含量为60.5mg/100g,而施用洋丰45%复合肥种植的脐橙维生素C的含量为 57.91mg/100g,高2.59mg/100g。

⑹根据以上数据,结论如下:

ⅰ.试验证明,本发明测土配方肥对脐橙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对果树的生长 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包括大果率、单株果重等较洋丰45%复合肥均有明显提高。

ⅱ.本发明测土配方肥对脐橙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比洋丰45%复合肥亩增 438.8公斤,增产16.2%。

ⅲ.本发明测土配方肥对脐橙的品质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可溶性糖的含量 有明显提高,其含量可达9.92%,比施复合肥的含量增40.5%。

实施例3

芹菜大区对比试验:土壤为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潮沙田,由紫色岩石风 化物及土壤冲刷物经溪河及支流水搬运沉积发育而成。土层较深厚,疏松易耕, 母质组成复杂,矿质养分丰富。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质地属沙壤至中壤,所 处地形平坦,光、热资源丰富,产量稳定,为上等田。

制备有机肥:

a).将25%的稻壳、35%的禽畜粪便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堆放发酵制得发酵物 A,所述常温为25℃,发酵时间在15天至30天;

b).混合20%的饼粕、10%的骨粉、10%的草炭制得混合物B,按混合物B:发 酵菌=1:110的重量比加入发酵菌,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发酵24h,制得发酵物C, 所述发酵菌为固态微生物复合菌种;

c).混合所述发酵物A和所述发酵物C,堆垛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保 持8小时,翻堆再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再保持8小时,如此重复5~6次, 发酵制得有机肥;

对上述土壤进行检测后,利用上述有机肥制备测土配方肥:

d).将所述步骤c制得的所述有机肥与N、P、K混合无机肥混合均匀制得测 土配方肥D,所述N、P、K混合无机肥中氮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 分比为7%;磷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钾元素在所述测 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3%;

e).所述测土配方肥D经过圆盘造粒,振动分离筛选出5mm及以下目标粒度 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后振动分离筛选出3mm及以上目标粒度的物料进行包膜, 同时采用速效着色剂着色制得测土配方肥成品。

⑴对比试验方案设计:

方案A:施用洋丰45%复合肥,面积0.3亩;

方案B: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面积0.3亩。

⑵蔬菜品种:芹菜。

⑶播种及底肥施用时间:2013年9月22。

⑷播种规格:大棚内开厢窝栽定植,窝距行30cm×40cm,5550窝/亩。

⑸具体施肥方案:

方案A:洋丰45%复合肥,46.5公斤(155公斤/亩),水粪6担(20担/亩);

方案B:本发明测土配方肥,42公斤(140公斤/亩),水粪6担(20担/亩)。

⑹收割时间:2013年12月20日。

芹菜大区对比植株经济性状调查表

⑺结果分析

①对生长的影响:从植株经济性状调查表可知,方案B的株高81cm,比方案 A的75.6cm增5.4cm;方案B的叶片14.3个,比方案A增1.1个。

②对植株茎叶的影响:方案B每窝茎叶重1080克,折亩产5994公斤;方案 A每窝茎叶重890克,折亩产4939.5公斤;方案B比方案A窝增190克,亩增 1054.5公斤。

③对产量的影响:

ⅰ.理论产量: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平均亩产5994公斤,比施用洋丰45% 复合肥亩产4939.5公斤,增1054.5公斤。

ⅱ.实收产量: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亩产芹菜5887公斤,比施洋丰45%复 合肥亩产4912斤,亩增975公斤,增产19.8%。

④对植株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重庆)出具的检测报告,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种植的芹菜维生素C的含量 为12.38mg/100g,而施用洋丰45%复合肥种植的芹菜维生素C的含量为11.82 mg/100g,高0.56mg/100g。

⑻根据以上数据,结论如下:

ⅰ.试验证明,本发明测土配方肥对芹菜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对芹菜植株的 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包括株高、叶片分枝、维生素C的含量等较洋丰45% 复合肥均有明显提高。

ⅱ.本发明测土配方肥对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比洋丰45%复合肥亩增975 公斤,增产19.8%。

实施例4

油菜大区对比试验:土壤为水稻土、紫色性水稻土、大土泥,由侏罗系遂 宁组紫红色泥岩坡残积物发育而成,分布在台状低山中下部台地及缓坡地段。 该土壤质地属重壤,土壤熟化度高,为上等肥力田,水稻与油菜轮作。

制备有机肥:

a).将25%的稻壳、35%的禽畜粪便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堆放发酵制得发酵物 A,所述常温为25℃,发酵时间在15天至30天;

b).混合20%的饼粕、10%的骨粉、10%的草炭制得混合物B,按混合物B:发 酵菌=1:100的重量比加入发酵菌,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发酵24h,制得发酵物C, 所述发酵菌为固态微生物复合菌种;

c).混合所述发酵物A和所述发酵物C,堆垛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保 持8小时,翻堆再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后再保持8小时,如此重复5~6次, 发酵制得有机肥;

对上述土壤进行检测后,利用上述有机肥制备测土配方肥:

d).将所述步骤c制得的所述有机肥与N、P、K混合无机肥混合均匀制得测 土配方肥D,所述N、P、K混合无机肥中氮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 分比为4%;磷元素在所述测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钾元素在所述测 土配方肥D中的重量百分比为9%;

e).所述测土配方肥D经过圆盘造粒,振动分离筛选出5mm及以下目标粒度 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后振动分离筛选出3mm及以上目标粒度的物料进行包膜, 同时采用长效着色剂着色制得测土配方肥成品。

⑴对比试验方案设计:

方案A:常规施肥,面积0.5亩;

方案B: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面积0.5亩。

⑵油菜品种:鼎油杂3号。

⑶播种方式:油菜于2013年9月13日育苗,2013年10月15日移栽定植, 窝行距30cm×40cm,每亩播种5550窝。

⑷具体施肥方案:

方案A:常规施肥,过磷酸钙20公斤(40公斤/亩),碳酸氢钙10公斤(20 公斤/亩),水粪10担(20担/亩);

方案B:本发明测土配方肥17.5公斤(35公斤/亩)、水粪10担(20担/ 亩)。

⑸收获时间:2014年5月15日。

植株经济性状调查表

产量结果表

⑹结果分析

①对生长的影响:从植株经济性状调查表可知,常规施肥的油菜株高161cm, 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的油菜株高174.2cm,比常规施肥高13.2cm。

②对各产量参数的影响:

ⅰ.对植株分枝的影响:常规施肥的油菜每株分枝10.4个,施用本发明 测土配方肥的油菜每株分枝11.6个,比常规施肥每株增1.2个。

ⅱ.对结荚的影响:常规施肥的油菜每株结荚317.4,施用本发明测土配 方肥的油菜每株结荚561个,比常规施肥每株增243.6个。

ⅲ.对荚粒的影响:常规施肥的油菜平均每荚粒数18.62粒,施用本发明 测土配方肥的油菜平均每荚粒数19.02粒,比常规施肥每荚增0.4粒。

ⅳ.对角果密度的影响:常规施肥的油菜平均角果密度为1.27,属中;施 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的油菜平均角果密度为1.63,属密。

ⅴ.对千粒重的影响:常规施肥的油菜千粒重5.26克,施用本发明测土 配方肥的油菜千粒重4.57克,比常规施肥少0.69克。

③对最终产量的影响:

ⅰ.理论产量:常规施肥的油菜亩产172.6公斤,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 的油菜亩产270.8公斤,比常规施肥亩增98.2公斤,增产56.9%。

ⅱ.生物学产量:常规施肥的油菜亩产924.8公斤,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 肥的油菜亩产1402.0公斤,比常规施肥亩增477.2公斤,增产51.6%。

ⅲ.实收产量:常规施肥的油菜亩产131.7公斤,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 的油菜亩产170.6公斤,比常规施肥亩增38.9公斤,增产29.5%。

⑺根据以上数据,结论如下:

①试验表明,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对油菜 植株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包括株高、分枝、结荚、每株实粒、每荚粒 数、角果密度等较常规施肥均有明显提高,但因结荚数和角果密度较大,导致 千粒重较小。

②试验中,施用本发明测土配方肥明显提高了产量,比常规施肥亩增38.9 公斤,增产29.5%。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 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 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 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