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

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所述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门、第二调节阀门、第三调节阀门、第四调节阀门、油‑水换热器、膨胀箱、油泵、槽式聚光镜场组成槽式太阳能子系统;本发明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在太阳直射辐射强度较低的时刻,将太阳能热的集成位置从余热锅炉的高压蒸发器改变到第二级高压省煤器;该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太阳能热的最大利用,增加太阳能的使用时长,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厂的光电效率以及做功出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1394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北电力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810839133.6

  • 发明设计人 段立强;王振;

    申请日2018-07-2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文宝

  •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北农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07:24: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31

    授权

    授权

  • 2019-0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3G6/06 申请日:2018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世界能源利用结构中化石能源利用占据主要部分。然而随着化石能源的过量消耗以及日趋突出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太阳能作为储藏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其大规模高效利用已经成为调整世界能源利用结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是将太阳能引入高效的联合循环系统,从而提高太阳能的光电转化效率、节约成本、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传统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以导热油或熔盐作为其槽式太阳能子系统的换热工质,集成到余热锅炉的高压蒸发器,而太阳能集热镜场在低太阳直射辐射强度(Directnormal Irradiance,DNI)下工作时,收集的太阳能不足以使导热流体的出口温度达到系统所规定的温度,因此,数值较低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不能被有效利用。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在太阳直射辐射强度较低的时刻,将太阳能热的集成位置从余热锅炉的高压蒸发器改变到第二级高压省煤器。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所述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包括:槽式太阳能子系统和燃气轮机子系统,所述槽式太阳能子系统与所述燃气轮机子系统通过管路和阀门进行联合;

燃气轮机子系统包括:燃机压气机(1)、燃机透平(2)、燃机燃烧室(3)、汽轮机高压缸(4)、汽轮机中压缸(5)、汽轮机低压缸(6)、冷凝器(7)、低压给水泵(8)、中压给水泵(9)、高压给水泵(10)、低压省煤器(11)、低压蒸发器(12)、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中压省煤器(14)、中压蒸发器(15)低压过热器(16)、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中压过热器(18)、高压蒸发器(19)、再热器(20)、高压过热器(21)、低压汽包(22)、中压汽包(23)、高压汽包(24)、阀门第一发电机(30)、第二发电机(31)和三压再热余热锅炉(35);燃机压气机(1)通过燃机燃烧室(3)与燃机透平(2)连接;燃机压气机(1)、燃机透平(2)和第二发电机(31)共轴连接;燃机透平(2)的出口与三压再热余热锅炉(35)的入口连接;三压再热余热锅炉(35)的出口连接大气;汽轮机低压缸(6)的出口依次通过冷凝器(7)、低压给水泵(8)、低压省煤器(11)、低压汽包(22)、低压蒸发器(12)和低压过热器(16)与汽轮机低压缸(6)的入口连接;低压省煤器(11)的出口中的一路依次通过高压给水泵(10)、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高压汽包(24)、高压蒸发器(19)和高压过热器(21)与汽轮机高压缸(4)的入口连接;低压省煤器(11)的出口中的另一路通过中压给水泵(9)、中压省煤器(14)、中压汽包(23)、中压蒸发器(15)和中压过热器(18)与再热器(20)的入口连接;并且汽轮机高压缸(4)的出口与再热器(20)的入口连接;再热器(20)的出口与汽轮机中压缸(5)的入口连接;汽轮机中压缸(5)的出口与汽轮机低压缸(6)的入口连接;汽轮机高压缸(4)、汽轮机中压缸(5)、汽轮机低压缸(6)和第一发电机(30)共轴连接;

槽式太阳能子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门(25)、第二调节阀门(26)、第三调节阀门(27)、第四调节阀门(28)、膨胀箱(29)、油水换热器(32)、油泵(33)和槽式聚光镜场(34);第一调节阀门(25)的出口和第二调节阀门(26)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油水换热器(32)的入口;第三调节阀门(27)的入口和第四调节阀门(28)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油水换热器(32)的出口;膨胀箱(29)中的换热工质通过油泵(33)进入槽式聚光镜场(34)加热,再进入油水换热器(32)进行热交换,交换后的换热工质最后进入膨胀箱(29)。

优选地,所述槽式太阳能子系统与所述燃气轮机子系统通过管路和阀门的连接方式为:所述高压给水泵(10)的出口第一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第一调节阀门(25)、油水换热器(32)和第三调节阀门(27)与所述高压汽包(24)的入口连接;所述高压给水泵(10)的出口第二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第二调节阀门(26)、油水换热器(32)和第四调节阀门(28)与所述高压过热器(21)的入口连接。

优选地,槽式太阳能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一调节阀门(25)、第二调节阀门(26)、第三调节阀门(27)和第四调节阀门(28)的开启与关闭控制进入所述油水换热器(32)的给水流量。

优选地,所述槽式太阳能子系统以导热油作为换热工质。

优选地,当所述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在低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工作时,开启所述第一调节阀门(25)和第三调节阀门(27),关闭所述第二调节阀门(26)和第四调节阀门(28),所述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出口处的给水分成两条线路,在一条线路中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出口给水进入所述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在另一条线路中,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出口给水通过所述第一调节阀门(25)流经所述油水换热器(32)吸收所述导热油在所述槽式聚光镜场(34)中收集的太阳光热,当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出口给水温度与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出口给水温度相同时,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出口给水与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出口给水混合进入所述高压蒸发器(19)。

优选地,当所述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在高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工作时,开启所述第二调节阀门(26)和第四调节阀门(28),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阀门(25)和第三调节阀门(27),所述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出口处的给水分成两条线路,在一条线路中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出口给水进入所述高压蒸发器(19);在另一条线路中,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出口给水通过所述第二调节阀门(26)流经所述油水换热器(32)吸收所述导热油在所述槽式聚光镜场(34)中收集的太阳光热,当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出口给水与高压蒸发器(19)出口蒸汽温度相同时,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出口给水与高压蒸发器(19)的出口蒸汽混合进入所述高压过热器(21)过热。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针对传统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热力学优势和经济性优势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根据太阳辐射的变化通过增加的阀门控制改变太阳能热在余热锅炉的集成位置,在太阳直射辐射强度较低的时刻,将太阳能热的集成位置从余热锅炉的高压蒸发器改变到第二级高压省煤器。不仅可以实现太阳能热的最大利用,增加太阳能的使用时长,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厂的光电效率以及做功出力。与传统的集成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热力学优势和经济性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案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案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案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案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案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案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案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案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燃机压气机1通过燃机燃烧室3与燃机透平2连接;燃机压气机1、燃机透平2、第二发电机31共轴连接;燃机透平2的出口与三压再热余热锅炉35的入口连接;汽轮机低压缸6的出口经冷凝器7、低压给水泵8、低压省煤器11、低压汽包22、低压蒸发器12、低压过热器16与汽轮机低压缸6的入口连接;低压省煤器11的出口经高压给水泵10、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高压汽包24、高压蒸发器19、高压过热器21与汽轮机高压缸4的入口连接;高压给水泵10的出口经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第一调节阀门25、油-水换热器32、第三调节阀门27与高压汽包24的入口连接;高压给水泵10的出口经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第二调节阀门26、油-水换热器32、第四调节阀门28与高压过热器21的入口连接;低压省煤器11的出口经中压给水泵9、中压省煤器14、中压汽包23、中压蒸发器15、中压过热器18与再热器20的入口连接;汽轮机高压缸4的出口与再热器20的入口连接;再热器20的出口与汽轮机中压缸5的入口连接;汽轮机中压缸5的出口与汽轮机低压缸6的入口连接;汽轮机高压缸4、汽轮机中压缸5、汽轮机低压缸6、第一发电机30共轴连接。

其中,第一调节阀门25、第二调节阀门26、第三调节阀门27、第四调节阀门28、油-水换热器32、膨胀箱29、油泵33、槽式聚光镜场34组成槽式太阳能子系统;槽式太阳能子系统以导热油作为换热工质;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门25、第二调节阀门26、第三调节阀门27、第四调节阀门28的启闭,控制进入油-水换热器32的给水流量。

本发明采用PG9351FA型燃气轮机;空气在燃机压气机1中压缩,排入燃机燃烧室3与燃料混合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烟气流入燃机透平2做功,之后排入三压再热余热锅炉35进行烟气余热再利用。

汽轮机低压缸6乏汽,经冷凝器7冷凝以及低压给水泵8初步升压后排入三压再热余热锅炉35中,给水流经低压省煤器11后分流:一股给水流经低压汽包22、低压蒸发器12以及低压过热器16,从过冷水转变成过热蒸汽,并与汽轮机中压缸5排汽混合进入汽轮机低压缸6做功;另一股给水由中压给水泵9升压后,流经中压省煤器14、中压汽包23、中压蒸发器15、中压过热器18,从过冷水转变成过热蒸汽并与汽轮机高压缸4排汽混合后进入再热器20再热,再热蒸汽流经汽轮机中压缸5做功;最后一股给水由高压给水泵10升压后,流经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高压汽包24、高压蒸发器19以及高压过热器21,从过冷态转变成过热态,并流经汽轮机高压缸4做功。

汽轮机低压缸6通过轴连接第一发电机30,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燃机压气机1通过轴连接第二发电机31,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当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在低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工作时,打开第一调节阀门25、第三调节阀门27,关闭第二调节阀门26、第四调节阀门28,第一级高压省煤器13出口处的给水分成两股,一股流进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另一股通过第一调节阀门25流经油-水换热器吸收导热油在槽式聚光镜场34收集的太阳光热,达到与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出口给水相同温度后,与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的出口给水混合后进入高压蒸发器19。

当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在高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工作时,打开第二调节阀门26、第四调节阀门28,关闭第一调节阀门25、第三调节阀门27,第二级高压省煤器17出口处的给水分成两股,一股流进高压蒸发器19;另一股通过第二调节阀门26流经油-水换热器吸收导热油在槽式聚光镜场34收集的太阳光热,达到与高压蒸发器19出口蒸汽相同温度后,与高压蒸发器19的出口蒸汽混合后进入高压过热器21过热。

槽式聚光集热镜场中的槽式聚光集热器东西方向布置,燃料选用西气东输天然气,天气数据选用敦煌某一典型年数据;表1列出了热力学分析基础数据,表2列出了经济性分析基础数据。

表1热力学分析基础数据

表2经济性分析基础数据

表3列出了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基准系统和传统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的热力学结果分析。表4列出了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和传统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的经济性结果分析。

表3系统热力性能结果分析

表4系统经济性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较传统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相比,所有参数均有提升。其中太阳能光电转换净效率提高了1.1%,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1%,总发电量高1002.968MW·h。

由表4可知,传统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的发电成本为1.61¥/kW·h,而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的发电成本为1.542¥/kW·h,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与传统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发电成本相比,节省了0.07¥/kW·h。

本发明提出基于辐照变化改变集成模式的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系统,具有显著的热力学集成优势和经济性优势。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