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以及加工技术管理方法

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以及加工技术管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以及加工技术管理方法。根据将输出加工形状的CAD、生成将被加工物加工成加工形状的加工指令的CAM和根据加工指令进行加工并输出加工执行状态的CNC机床与共享数据库连接的集成系统中的加工形状、加工指令及加工执行状态来管理加工技术状态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具备:加工状态记录部,其在CNC机床执行加工时,将表示加工所要求的请求的请求信息与表示加工执行状态的状态信息对应,作为加工执行信息登记在上述共享数据库中及加工信息管理部,其分别比较至少一部分请求信息一致的多个加工执行信息,将根据比较结果判定为比其它加工执行信息满足请求信息的请求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用于在CAM中生成加工指令的加工技术信息的候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1168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810614179.8

  • 发明设计人 大友阳介;

    申请日2018-06-1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范胜杰

  • 地址 日本山梨县

  • 入库时间 2024-02-19 06:55: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28

    授权

    授权

  • 2019-1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5B19/4097 申请日:201806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1-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理加工技术相关的信息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以及加工技术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床的领域中,使用CAD(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CNC(computerized numericalcontrol: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

在使用这些设备时,首先,用户通过CAD设计加工形状。接着,用户通过CAM生成用于加工成为所设计的加工形状的加工指令。然后,CNC机床根据所生成的加工指令来执行针对工件的加工。这样,用户能够将工件加工成希望的形状。

这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户进行的用于辅助生成使用了CAM的加工指令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将加工执行时的过程信息与加工集(machining set)关联地进行存储。用户通过参照所存储的信息将加工过程最优化。这样,用户能够生成与该最优化的加工过程对应的加工指令。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4300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但是,为了由用户生成加工指令,需要专业的知识。例如,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时,为了灵活使用所存储的过程信息也需要专业的知识。

但是,与这种加工技术相关的知识是用户每个人所存储的知识,主要根据本人的经验来累积。将通过这种经验法则得到的知识以文字或口头从一个人传达给一个人是不容易的。另外,某个用户在生成了加工指令时,将该生成的加工指令用于其它用户生成加工指令的机制是不充分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用于不依赖用户个人的知识而生成高质量的加工指令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以及加工技术管理方法。

(1)本发明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例如后述的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以及加工状态记录部40)根据集成系统(例如后述的集成系统1)中的加工形状、加工指令以及加工执行状态来管理加工技术状态,在上述集成系统中,输出上述加工形状的CAD(例如后述的CAD10)、生成用于将被加工物加工成上述加工形状的上述加工指令的CAM(例如后述的CAM20)、根据上述加工指令进行加工并且输出上述加工执行状态的CNC机床(例如后述的CNC机床30)与共享数据库(例如后述的共享数据库60)连接,上述加工技术管理系统具备:加工状态记录部(例如后述的加工状态记录部40),其在上述CNC机床执行上述加工时,将表示上述加工所要求的请求的请求信息与表示上述加工执行状态的状态信息对应,作为加工执行信息登记在上述共享数据库中;以及加工信息管理部(例如后述的加工信息管理部50),其分别比较至少一部分上述请求信息一致的多个上述加工执行信息,将根据比较结果判定为比其它加工执行信息更加满足上述请求信息的请求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为了在上述CAM中生成上述加工指令而使用的加工技术信息的候补。

(2)在上述(1)记载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中,上述加工信息管理部将上述加工技术信息的候补和与上述加工技术信息的候补之间至少一部分上述请求信息一致的已有加工技术信息进行比较,在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为上述加工技术信息候补满足上述请求信息的请求时,将上述加工技术信息的候补作为新的加工技术信息登记在上述共享数据库中。

(3)在上述(2)记载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中,在由上述CAM生成上述加工指令时,上述加工信息管理部将被登记到上述共享数据库的加工技术信息即与所生成的加工指令对应的加工技术信息输出给上述CAM。

(4)在上述(1)~(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中,上述请求信息包括表示生成了上述加工指令的用户的加工目标的信息,至少一部分上述请求信息一致指至少上述加工目标一致。

(5)在上述(1)~(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中,上述加工指令按照每个加工步骤包括上述请求信息,上述加工状态记录部按照每个上述加工步骤将上述请求信息与上述状态信息对应,作为加工执行信息登记在上述共享数据库中。

(6)在上述(1)~(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中,上述共享数据库能够由用户进行编辑。

(7)在上述(1)~(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中,上述CNC机床(例如后述的第一CNC机床30a、第二CNC机床30b)以及多个上述CNC机床所对应的多个上述加工状态记录部(例如后述的第一加工状态记录部40a、第二加工状态记录部40b)与上述共享数据库连接。

(8)在上述(1)~(7)中任意一项记载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中,上述加工信息管理部取得通过测量由上述CNC机床进行加工的上述被加工物而得到的检查结果,并根据上述状态信息和上述检查结果来判定是否满足上述请求信息的请求。

(9)本发明的加工技术管理方法根据集成系统(例如后述的集成系统1)中的上述加工形状、上述加工指令以及上述加工执行状态来管理加工技术状态,在上述集成系统中,输出加工形状的CAD(例如后述的CAD10)、生成用于将被加工物加工成上述加工形状的加工指令的CAM(例如后述的CAM20)、根据上述加工指令进行加工并且输出加工执行状态的CNC机床(例如后述的CNC机床30)与共享数据库(例如后述的共享数据库60)连接,上述加工技术管理方法具备:加工状态记录步骤,在上述CNC机床执行上述加工时,将表示上述加工所要求的请求的请求信息与表示上述加工执行状态的状态信息对应,作为加工执行信息登记在上述共享数据库中;以及加工信息管理步骤,比较至少一部分上述请求信息一致的多个上述加工执行信息的上述状态信息,将根据比较后的上述状态信息判定为比其它加工执行信息更加满足上述请求信息的请求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为了在上述CAM生成上述加工指令而使用的加工技术信息的候补。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依赖用户个人的知识而生成高质量的加工指令。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整体的基本结构。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工执行信息的例子。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工执行信息中追加的信息的例子。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收集加工执行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输出加工技术候补时的状态。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选择加工技术候补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更新加工技术信息时的状态。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更新加工技术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提示加工技术信息时的状态。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提示加工技术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集成系统;10:CAD;20:CAM;30:CNC机床;30a:第一

CNC机床;30b:第二CNC机床;40:加工状态记录部;40a:第一加工状态记录部;40b:第二加工状态记录部;50:加工技术管理部;60:共享数据库;100:输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系统1具备CAD10、CAM20、CNC机床30、加工状态记录部40、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以及共享数据库60。

CAD10是辅助用户设计加工形状的装置。另外,CAM20是辅助生成用于将被加工物(工件)加工成由CAD10设计的加工形状的加工指令的装置。进一步,CNC机床30是具备根据由CAM20生成的加工指令来执行针对被加工物的加工的机床的数值控制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对这些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功能非常了解,所以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共享数据库60是以能够读入以及写入的方式分别与CAD10、CAM20以及CNC机床30连接的共享数据库。CAD10、CAM20以及CNC机床30经由共享数据库60相互进行信息的交换,从而能够共享各种信息。

如图1所示,作为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信息,例如包括加工形状、加工技术信息、加工执行信息以及加工指令。

加工形状如上述那样由CAD10进行设计。加工技术信息是用户在生成加工指令时作为参考的信息。加工技术信息例如包括加工指令的加工形状、切削条件、策略、进刀法(Approach Method)以及退刀法(Retract Method)等加工内容的设定例。加工技术信息由加工技术管理部50来管理。

用户将CAM20读入的加工技术信息作为参考,生成用于将被加工物加工成加工形状的加工指令。加工指令包括上述加工内容的设定。另外,后面描述详细情况,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加工指令也包括表示生成了加工指令的用户的目标的信息等。

加工执行信息是表示基于CNC机床30的加工指令进行加工执行时的状态的信息。加工执行信息由加工状态记录部40来管理。

后面详细描述加工技术信息和加工执行信息。

另外,图中所示的这些信息不过是一例,可以在共享数据库60中存储其它信息。例如,可以存储与加工相关的工具和机床等资源信息等。

加工状态记录部40以及加工技术管理部50是在集成系统1中用于管理加工技术信息的部分。另外,加工状态记录部40以及加工技术管理部50相当于本发明的加工技术管理系统。

加工状态记录部40在每次通过CNC机床30等执行加工指令时,进行加工执行信息的生成以及存储。更具体地说,CNC机床30将加工指令执行时得到的伺服信息和各种传感器数据信息输出给加工状态记录部40。另外,摄像机(未图示)拍摄执行加工指令时的图像,并将拍摄到的影像输出给加工状态记录部40。

加工状态记录部40收集这些信息(伺服信息、各种传感器数据信息以及加工状态的拍摄图像),通过将加工指令中包括的加工内容、加工目标等的信息进行关联来生成加工执行信息。然后,加工状态记录部40将所生成的加工执行信息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

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通过加工状态记录部40生成/存储的加工执行信息中包括的加工目标等信息作为指标,分析并提取该加工执行信息,从而更新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已有的加工技术信息。这样,累积以及更新通过称为用户的目标的指标来进行分析、提取后的加工技术信息。被累积以及更新后的加工技术信息之后在用户通过CAM20生成加工指令时被提示给用户。用户能够参考被提示的加工技术信息来生成加工指令。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依赖生成加工指令的用户个人的知识而生成符合用户目标的高质量的加工指令。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包括的各个装置。

所述各个装置分别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运算处理装置。另外,所述各个装置也分别具备存储了应用软件和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等各种控制用程序的HDD(Hard Disk Drive 硬盘驱动器)等辅助存储装置、在运算处理装置执行程序后用于存储暂时所需要的数据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主存储装置。

而且,在所述各个装置中分别由运算处理装置从辅助存储装置读入应用软件和OS,使读入的应用软件或OS扩展到主存储装置,并基于这些应用软件或OS进行运算处理。另外,根据该运算结果来控制所述各个装置分别具备的各种硬件。由此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功能。即,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合作来实现。

<加工执行信息的细节>

接着,参照图2说明由加工状态记录部40生成的加工执行信息的详细内容。

如图2所示,加工执行信息为具有分层结构的数据。

具体地说,作为上位层的加工执行信息包括表示加工指令编号、CNC机床编号、加工指令开始日期时间、加工指令结束日期时间以及被切削材料的安装状态的信息和将通过一种工具加工1种加工形状的单位作为加工步骤时的单个或多个加工步骤的信息。图中,图示从第一加工步骤到第N(N是任意的自然数)加工步骤为止的信息作为加工步骤的信息。

另外,从作为中位层的第一加工步骤到第N加工步骤为止的信息分别包括关于单个或多个加工步骤各自的加工步骤编号、加工步骤开始日期时间、加工步骤结束日期时间等与管理相关的项目和工具编号、加工形状、切削条件、策略、进刀法以及退刀法等与加工内容相关的信息以及加工请求信息。

进一步,作为下位层的加工请求信息中包括加工的目标、被加工物的材质、加工特点、CAM公差、表面粗糙度、几何公差以及尺寸公差。

另外,上述各个信息和分层结构不过是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加工执行信息中包括的信息和分层结构不限于该例示的内容。例如,作为中位层的加工内容还包括加工步骤名、主轴转速、切削进给速度、每个刀片的进给量、切割深度、切削宽度、有效功能以及工具路径等信息。另外可以不包括一部分例示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使用CAM20,按照每个加工步骤记述加工内容(相当于上述中位层的信息)和加工请求信息(相当于上述下位层的信息),从而生成加工指令。然后在执行该加工指令时,加工状态记录部40生成加工执行信息。

这里,在加工执行信息的上位层中包括的识别编号等信息是一般的日志信息,中位层中包括的表示加工内容的信息是在生成加工指令时一般记述的信息,所以省略对这些信息的详细说明。下位层中包括的加工请求信息包括本实施方式特有的信息,所以详细进行说明。

在用户使用CAM20生成加工指令时,通过用户在加工指令内记述加工请求信息。

加工请求信息内容的记述可以通过用户将任意的字符串作为文本输入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用户从预先准备好的字符串选择来进行。接着,说明加工请求信息中包括的各个信息。

加工目标是表示生成了加工指令的用户对加工要求的请求的信息。作为加工目标的例子,列举有加工工时最小、工具成本最小、重视加工质量、忽略表面粗糙度加工工时最小、节能加工以及重视加工表面质量等。

被加工物的材质是作为通过加工指令进行加工的对象的被加工物(工件)的材质。作为被加工物的材质,列举有铝、黄铜、不锈钢、铁以及钛等。

加工特点是通过加工指令进行加工的加工形状的特征。作为加工特点的例子,列举有平面、孔、槽、袋以及压花等。

CAM公差是通过加工指令进行自由曲面加工等立体加工时的精度容许值。例如,通过将“mm”设为单位的值来表示CAM公差。

表面粗糙度是通过加工指令进行加工的加工面的凹凸状态。表面粗糙度例如作为算术平均粗糙度,通过将“Ra”设为单位的值来表示。

几何公差是在几何学上对于正确的形状和位置所容许的差。另外,尺寸公差是对尺寸容许的差。例如通过将表示容许的差的“mm”作为单位的值来表示几何公差和尺寸公差。

接着,参照图3说明与加工执行信息关联的表示执行加工指令时的状态的信息。如图3所示,按照每个加工步骤将各种传感器数据信息、伺服信息以及加工中的拍摄动态图像作为表示加工指令的执行状态的信息与加工执行信息关联。

作为各种传感器信息的例子,列举有被切削材料的变形量、气温信息、机体温度信息、制冷剂温度信息、加速度传感器数据、AE(Acoustic Emission:声发射)传感器数据以及声音传感器数据。

另外,作为伺服信息,列举有主轴电动机电流值、各个进给轴电动机电流值、主轴电动机负荷、各个进给轴电动机负荷、主轴超驰、进给轴速度超驰等与伺服电动机相关的信息。

进一步,作为加工中拍摄的动态图像的例子,列举有拍摄了执行加工时的被加工物和工具、加工点的动态图像。

<加工执行信息的生成以及存储动作>

加工状态记录部40在每次通过CNC机床30执行加工指令时,生成上述的加工执行信息。并且,加工状态记录部40将所生成的加工执行信息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参照图4的时序图来说明该加工状态记录部40的动作。

在步骤S11,CNC机床30根据加工指令开始执行加工。另外,将开始执行加工的情况通知给加工状态记录部40。

在步骤S21,被通知了开始执行加工的加工状态记录部40为了生成加工执行信息,开始收集表示加工指令的执行状态的信息。具体地说,开始收集上述各种传感器数据信息、伺服信息以及加工中拍摄的动态图像。如上述那样按照每个加工步骤进行收集。

在步骤S12,CNC机床30根据加工指令开始执行第一加工步骤。

在步骤S22,加工状态记录部40开始收集表示第一加工步骤的执行状态的信息。

在步骤S13,CNC机床30结束执行第一加工步骤。

在步骤S23,加工状态记录部40结束收集表示第一加工步骤的执行状态的信息。

然后,CNC机床30和加工状态记录部40按照每个加工步骤重复与步骤S12、步骤S13、步骤S22以及步骤S23同样的处理。关于该重复省略图示。

之后,在步骤S14,CNC机床30结束第N加工步骤的执行。在步骤S24,加工状态记录部40结束收集表示第N加工步骤的执行状态的信息。

在步骤S15,CNC机床30根据加工指令结束加工的执行。另外,将结束加工的执行的情况通知给加工状态记录部40。在步骤S25,被通知了结束加工的执行的加工状态记录部40结束收集表示加工指令的执行状态的信息。

在步骤S26,加工状态记录部40根据通过上述各个步骤收集到的信息、在上述各个步骤由CNC30执行的加工指令的内容来生成加工执行信息。然后,加工状态记录部40将所生成的加工执行信息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

在每次通过CNC机床30执行加工指令时,通过以上说明的动作来生成加工执行信息,并累积在共享数据库60中。

<加工技术候补的选择>

接着,说明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从累积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加工执行信息中选择加工技术候补的方法。

如上所述,虽然累积了加工执行信息,但是即使对用户提示所有这些被累积的加工执行信息,也不能够判断用户将哪个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参考来生成加工指令较好。因此,加工技术管理部50根据预定的基准,从累积的加工执行信息中选择为了生成加工指令而被判定为重要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设为加工技术的候补(以下称为“加工技术候补”)。

如图4所示,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从累积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加工执行信息中取得满足预定条件的加工执行信息。然后,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从取得的多个加工执行信息选择判定为对生成加工指令是重要的加工执行信息,并将选择出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例如将累积了预定数量的新的加工执行信息、从上次选择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作为契机进行加工技术候补的选择。

这里,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包括加工请求信息的加工步骤中包括的加工目标、被加工物的材质以及加工特点分别一致的加工执行信息彼此作为比较的对象,并从加工执行信息中选择加工技术候补作为该比较对象。因此,加工状态记录部在将加工执行信息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时,按照加工目标、被加工物的材质以及加工特点的每个组合进行分类存储。

如上述那样,加工请求信息作为由任意的字符串组成的文本由用户进行输入。因此,即使是相同内容的信息,字符串也会根据每个用户而不同。例如,在某个用户记述“加工工时最小”的字符串作为加工目标时,其他用户会将相同的内容记述为“使加工工时最少”的字符串。此时,字符串自身不一致,但是各个用户的加工目标的内容自身是一致的。

在这种通过字符串的表现不同但是目标的内容自身一致的情况下,需要能够判断这些字符串一致。因此,加工技术管理部50具有通过词素分析将字符串分割为词素的功能、使用例如公知的词库比较各个词素来判断字符串是否一致的功能。

这样,加工技术管理部50在字符串的表现不同但目标自身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这些字符串一致。

加工技术管理部50这样地从共享数据库60读入加工目标、被加工物的材质以及加工特点分别一致的加工执行信息。然后,从读入的加工执行信息进一步缩小作为比较对象的加工执行信息。

更具体地说,加工的目标还包括在包括加工请求信息的加工步骤内的各个信息中内容应该一致的信息的指定。例如,若参照图2进行说明,则包括加工请求信息的加工步骤中包括例如被加工物的材质、加工特点、CAM公差、表面粗糙度、几何公差以及尺寸公差作为加工目标意外的信息。然后指定CAM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作为需要一致的信息。此时,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CAM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内容一致的加工执行信息彼此设为比较的对象。

即,加工技术管理部50为了选择加工技术候补,首先将加工执行信息中包括的加工目标、被加工物的材质以及加工特点分别一致设为第一条件。接着,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作为内容应该一致的信息而指定的信息内容一致设为第二条件。然后,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两者的加工执行信息设为比较的对象。

使用具体例说明第一条件以及第二条件。

<第一例:加工目标为加工工时最小时>

例如,在用户所生成的请求信息中,当加工目标为“加工工时最小”时,指定“CAM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作为需要一致的信息。

此时,在加工执行信息A、加工执行信息B以及加工执行信息C中分别如下述那样设定加工请求信息。另外,作为前提,关于被加工物的材质以及加工特点为各个加工执行信息一致。

加工执行信息A:加工目标“加工工时最小”、CAM公差“0.001”、表面粗糙度“3.2”、尺寸公差“任意”、几何公差“任意”。

加工执行信息B:加工目标“加工工时最小”、CAM公差“0.001”、表面粗糙度“3.2”、尺寸公差“任意”、几何公差“任意”。

加工执行信息C:加工目标“加工工时最小”、CAM公差“0.001”、表面粗糙度“0.4”、尺寸公差“任意”、几何公差“任意”。

上述3个执行信息的加工目标一致,所以满足第一条件。

另外,关于加工执行信息A和加工执行信息B,CAM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值也分别一致,所以满足第二条条件。因此,将这些加工执行信息A和加工执行信息B设为比较对象。另一方面,关于加工执行信息C,表面粗糙度的值为“0.4”,与加工执行信息A和加工执行信息B的表面粗糙度的值“3.2”不同。因此,加工执行信息C不会成为加工执行信息A和加工执行信息B的比较对象。

接着,比较该加工执行信息A和加工执行信息B,选择判断为对生成加工指令为重要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

这里,加工技术管理部50判定满足加工目标的加工执行信息是对生成加工指令是重要的信息,并选择为加工技术候补。判定为对生成该加工指令是重要的且选择为加工技术候补的基准由用户预先设定。

说明该选择基准的一例。例如当加工目标为“加工工时最小”时,将加工执行信息的中位层中包括的每个加工步骤的切削进给速度、切削宽度以及切割深度进行乘法运算。通过该乘法运算而计算出的值相当于每单位时间的去除体积。

然后,比较相当于该计算出的去除体积的值的大小,选择成为最大数值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工时最小(CAM公差0.001、表面粗糙度3.2)的加工技术候补。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这样选择出的加工技术候补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

接着,作为上述第一例以外的例子,说明第二例到第六例。

<第二例:加工目标为工具成本最小时>

需要一致的信息:加工目标。

选择基准:将每单位去除体积的工具成本为最小的设为最良,因此加工技术管理部50比较通过“1个工具的工具成本÷工具的寿命时间÷每单位时间的去除体积”计算出的结果,选择成为最小值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

<第三例:重视加工质量时>

需要一致的信息:加工目标、CAM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尺寸公差、几何公差。

选择基准:通过将测量信息与加工执行信息关联,加工技术管理部50知晓通过该加工执行信息进行加工的被加工物是良品还是不良品。据此计算出不良品率,选择不良品率最低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

<第四例:忽略表面粗糙度加工工时最小时>

选择基准:不管加工的请求(CAM公差、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以及几何公差)是否一致,加工技术管理部50比较每单位时间的去除体积的值的大小,选择成为最大数值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

<第五例:节能加工时>

需要一致的信息:加工目标。

选择基准:加工技术管理部50根据各个轴(X轴、Y轴、Z轴、A轴、B轴、C轴以及主轴)的消耗电源量的数据来比较每单位时间的消耗电源量,选择消耗电源量最少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

<第六例:重视加工面质量时>

需要一致的信息:加工目标、CAM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

选择基准:加工技术管理部50根据被加工物的检查信息,选择对加工面质量最良好的被加工物进行了加工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

另外,从上述第一例到第六例只不过是例示,生成加工指令的用户能够任意地设定需要一致的信息和选择基准。

进一步,加工技术管理部50能够将根据选择基准计算出的去除体积、工具成本与加工执行信息关联,保存在共享数据库60中。

<加工技术候补的选择动作>

接着,参照图6的流程图说明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从被累积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加工执行信息选择加工技术候补时的动作。

在步骤S31,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从共享数据库60读入加工执行信息。在步骤S32,将加工请求信息作为指标,分析/比较加工执行信息。具体的方法,作为<加工技术候补的选择>如上述那样。

在步骤S33,判定是否选择这次读入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

选择作为加工技术候补时,在步骤S33判定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4。然后,在步骤S34,将这次读入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由此结束本处理。

不选择作为加工技术候补时,在步骤S33判定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5。这里,没有选择作为加工技术候补表示存在更重要的加工执行信息。因此,以后也不选择这次读入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因此为了以后不作为本处理的对象而设置加工技术候补不选择标志。并且,以后将这次读入的加工执行信息从本处理的对象排除。由此来结束本处理。

通过以上说明的动作,能够从加工执行信息中提取重要的信息,选择作为加工技术候补。

另外,为了防止加工技术候补过度增多,与上述加工技术候补的选择动作同样,采取将这次选择出的加工技术候补与已有的加工技术候补或已有的加工技术信息进行比较的过程,由此能够只选择更加精炼的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

<加工技术信息的更新>

接着,说明加工技术管理部50更新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已有的加工技术信息的方法。

如上所述,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以累积了预定数量的新的加工执行信息、从上次选择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作为契机,从加工执行信息中选择加工技术候补。之后,加工技术管理部50用于决定是否将该加工技术候补作为新的加工技术信息的处理。另外,以选择了新的加工技术候补、从上次处理开始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作为契机进行该处理。

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从共享数据库60取得加工技术候补、该加工技术候补与加工目标、被加工物的材质以及加工特点分别一致的已有加工执行信息。然后,决定是否将所取得的已有加工技术信息的内容更新为加工技术候补的内容。

这里,加工技术管理部50能够通过与上述<加工技术候补的选择>相同的方法进行是否根据加工技术候补的内容来更新加工技术信息。加工技术管理部50如上述第一例到第六例那样,根据由于加工目标而不同的选择基准来决定哪个是重要的。

加工技术管理部50如果判定为已有的加工技术信息是重要的,则不进行加工技术信息的更新。另一方面,加工技术管理部50如果判定为加工技术候补是重要的,则通过用加工技术候补的内容覆盖已有的加工技术信息的内容,来更新加工技术信息。加工技术管理部50可以使用户选择是否将该加工技术候补作为加工技术信息重新存储到共享数据库60中。

另外,假设加工技术候补和该加工目标、被加工物的材质以及加工特点分别一致的已有加工执行信息没有被登记到共享数据库60中时,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该加工技术候补作为加工技术信息重新存储到共享数据库60中。此时加工技术管理部50可以使用户选择是否将该加工技术候补作为加工技术信息重新存储到共享数据库60中。

<加工技术信息的更新动作>

接着,参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加工技术管理部50如上述那样更新加工技术信息时的动作。

在步骤S41,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从共享数据库60读入加工技术候补和已有的加工技术信息。在步骤S42,将加工请求信息作为指标,比较/分析加工技术候补和加工技术信息。具体的方法,作为<加工技术候补的选择>与上述方法相同。

在步骤S43,加工技术管理部50判定是否更新加工技术信息。

在更新加工技术信息时,在步骤S43判定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4。然后,在步骤S44,加工技术管理部50用加工技术候补的内容覆盖已有的加工技术信息的内容,从而更新加工技术信息。由此结束处理。

在不更新加工技术信息时,在步骤S43判定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45。这里,不更新加工技术信息表示已有的加工执行信息比这次读入的加工技术候补更重要。因此,这次读入的加工技术候补以后也不会作为加工技术信息。因此,加工技术管理部50为了以后也不作为本处理的对象而设置加工技术信息不选择标志。并且,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以后将这次读入的加工技术候补从本处理的对象排除。由此结束处理。

加工技术管理部50通过以上说的动作,在加工技术候补比已有的加工技术信息更重要时,能够通过加工技术候补来更新加工技术信息。

<加工技术信息的提示>

接着说明加工技术管理部50对通过CAM20生成加工指令的用户提示加工技术信息的方法。

如上所述,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基于加工执行信息的重要信息作为加工技术信息存储在数据库6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CAM20生成加工指令的用户提示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加工技术信息。

具体地说,首先,根据这些生成加工指令的用户将与今后生成的加工指令对应的被加工物的材质、加工特点以及加工目标输入CAM20。于是,如图9所示,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从CAM20取得所输入的被加工物的材质、加工特点以及加工目标。接着,加工技术管理部50通过检索共享数据库60来提取与所取得的这些信息对应的加工技术信息。然后,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提取的加工技术信息发送给CAM20。

CAM20将从加工技术管理部50接收到的加工技术信息作为加工内容所记述的方案提示给生成加工指令的用户。用户能够将该加工技术信息作为参考,决定使用哪个工具进行怎样的加工的加工内容,并生成加工指令。

这里,决定加工内容需要加工技术的知识,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参考重要的加工技术信息,所以能够不依赖用户个人的知识而生成高质量的加工指令。

<加工技术信息的提示动作>

接着,参照图10的流程图说明加工技术管理部50如上述那样对生成加工指令的用户提示加工技术信息时的动作。

<加工技术信息的提示动作>

在步骤S51,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从CAM20取得与用户在之后所生成的加工指令对应的被加工物的材质、加工特点以及加工目标。

在步骤S52,加工技术管理部50通过检索共享数据库60来提取与在步骤S51取得的信息对应的加工技术信息。具体地说,加工技术管理部50通过检索共享数据库60来提取在步骤S51取得的被加工物的材质、加工特点以及加工目标全部一致的加工技术信息。

另外,加工技术管理部50也通过检索共享数据库60来提取在步骤S51取得的加工目标不一致但被加工物的材质以及加工特点一致的加工技术信息。这是由于有时加工目标不同的加工技术信息成为参考。

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这样提取的加工技术信息发送给CAM20。

在步骤S53,CAM20将接收到的加工技术信息提示给用户。例如,通过在CAM20所具备的显示器上显示加工技术信息的内容来进行提示。

由此结束本处理。

<本实施方式所达到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在每次通过CNC机床30执行加工指令时,存储加工执行信息,累积通过称为用户目标的指标进行分析/提取的加工技术信息。然后,当用户通过CAM20生成加工指令时,能够提示与所生成的加工指令对应的加工技术信息。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依赖用户个人的知识来生成高质量的加工指令。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所生成的加工指令进行实际加工时,为了进行更良好的加工,如果在工厂等现场变更加工指令,则会有难以管理加工技术信息的问题。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实际加工所使用的加工指令等来生成加工执行信息,所以即使是在工厂等现场变更加工指令时也能够适当地管理加工技术信息。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会有在生成加工指令后,将针对加工结果没有反馈的现有加工技术用于各种产品的问题。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对用户提示称为加工执行信息的、反映了对加工结果的反馈的信息,所以能够解决没有反馈的问题。

<硬件与软件的协作>

上述集成系统中包括的各个装置以及各个部分别通过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另外,通过上述集成系统中包括的各个装置以及各个部分别进行的加工技术管理方法也能够通过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这里,通过软件实现指通过计算机读入并运行程序来实现。

能够使用各种类型的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来存储程序,并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有各种类型的实体的记录介质(tangible storage medium:有形的存储介质)。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磁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磁盘、硬盘驱动器)、光磁记录介质(例如光磁盘)、CD-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CD-R、CD-R/W、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模ROM、PROMprogrammable(可编程)ROM)、EPROM(Erasable(可擦除)PROM)、闪存ROM、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另外,也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对计算机提供程序。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气信号、光信号以及电磁波。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经由电线以及光纤等有线通信电路或无线通信电路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以实施了各种变更后的方式进行实施。

<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工技术管理部50管理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加工技术信息的更新等。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以进行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加工技术信息的编辑。

因此,如图11所示,输入装置100与共享数据库60连接。然后,用户操作该输入装置100,从而编辑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加工技术信息。或者,用户使用实现加工技术管理部50的装置来编辑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加工技术信息。

而且,例如当被加工物的材质、加工特点以及加工目标的某个组合所对应的加工技术信息没有被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时,用户新存储加工技术信息。另外,例如通过用户进行加工技术信息的更新和删除。

<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集成系统1中包括一组CNC机床30和加工状态记录部40的组。对此可以包括多个CNC机床30和加工状态记录部40的组。例如,如图12所示的集成系统1A那样,也可以包括CNC机床30a和加工状态记录部40a的组、CNC机床30b和加工状态记录部40b的组共两组。然后这些多个组分别对共享数据库60进行共享即可。这样作为规模大的系统,从而能够更多地收集加工执行信息。

另外,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从由这些多个组收集到的大多加工执行信息中选择重要的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加工技术信息的质量。

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在通过CNC机床30a实施新工具的测试加工等使用了新技术时,即使进行其他负责人进行的管理的CNC机床30b也能够根据CNC机床30a的实际业绩来适用新技术。

<第三变形例>

用户或检查装置(未图示)在通过测量由CNC机床30进行加工的被加工物来进行检查时,加工技术管理部50可以使加工执行信息包括该检查结果。

本实施例中,首先需要将加工执行信息与该加工执行信息所对应的被加工物关联。因此,加工技术管理部50将个体识别编号分配给被加工物。然后,加工技术管理部50通过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的加工执行信息将该个体识别编号与加工步骤名关联。

然后,加工技术管理部50对通过用户或检查装置由测量设备(未图示)测量被加工物而取得的测量信息、基于测量信息检查到的结果即检查信息、用于将反映测量信息与检查信息的各个项目执行哪个加工步骤时的加工进行关联的测量关联信息的各个信息分配对应的被加工物的个体识别编号,并存储在共享数据库60中。

如图13所示,加工技术管理部50在选择加工技术候补时,取得分别关联相同的个体识别编号的加工执行信息、测量信息、检查信息以及测量关联信息。

然后,加工技术管理部50分析这些信息,由此分析在进行哪个加工时以怎样的加工状态成为怎样的加工结果,产生了怎样的检查结果等。然后,加工技术管理部50根据该分析结果能够从加工执行信息中提取好的加工技术,能够生成更有益的加工技术候补。

作为用户或检查装置通过测量设备测量被加工物的方法例,列举有例如通过面粗糙度测量器来测量被加工物的面粗糙度的方法、通过3点微测仪测量被加工物的直径的方法、通过三维测量机测量被加工物的平面度、平行度、直角度以及位置度等的方法以及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被加工物的尺寸的方法等。

作为用户或检查装置进行的检查,列举有以下优良与否的检查例子,即根据通过这种测量方法得到的测量信息、用于生成加工指令的指示附图,用户或检查装置在被加工物的形状为指示范围内时判断为“良品”,在被加工物的形状为指示范围外时判断为“不良品”。

另外,作为加工技术管理部50的检查结果的使用方法,列举以下例子,即例如根据优良与否检查的检测结果来计算不良品率,选择不良品率最少的加工执行信息作为加工技术候补。

进一步,加工技术管理部50可以通过测量信息来补充对加工执行信息不足的信息。例如会有在进行加工时得到的加工执行信息的加工请求信息中没有面粗糙度为多少的指定的情况、加工执行信息未包括面粗糙度的情况。这时,当用户或检查装置测量被加工物的测量结果为面粗糙度是3.2时,加工技术管理部50可以将该面粗糙度追加到加工执行信息。这样,加工技术管理部50在能够改写为满足面粗糙度Ra3.2的加工执行信息,且加工请求信息中有面粗糙度的指定时,能够提取为加工技术候补。

<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CAD10、CAM20以及CNC机床30作为分体的装置进行了图示,但是也可以通过相同的装置来实现这些分体的装置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可以通过相同的装置实现CAD10和CAM20。

另外,除此以外加工技术管理部50以及加工状态记录部40也可以通过用于实现这些的装置来实现,但是也可以作为实现CAD10、CAM20以及CNC机床30的装置的功能的一部分来实现。

进一步,可以将各个装置的各个功能作为适当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中的分散处理系统。另外,也可以在云上使用虚拟服务器功能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