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六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
第六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

第六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1-10

主办单位:中国公路学会;安徽省公路学会

会议文集:第六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石拱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早期建设的石拱桥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目前交通量的增多、车辆荷载的增大,经过数十年的运营,往往需要维修加固.结合工程实例,针对石砌拱桥的加固采用结构释能的加固方法,拱脚切缝后过大的负载得到弯矩释放,拱顶弯矩增加。因此,只需对拱顶进行适当加固以提高其强度储备即可。此法有效地减小加固工程量,节约了工程造价。相比其他的加固方法,采用此种方法简单易行,对桥下净空影响较小,并且未给地基及桥墩带来附加的荷载作用,对于类似情况的石拱桥加固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质量抽检数据的统计及比较,全面分析了安徽省水运工程质量状况,对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推行水运工程精细化建设、提高监理工作质量、落实社会投资项目备案抽查制、加强水运建设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 摘要:介绍了全套管咬合桩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全套管钻孔咬合桩,是通过桩与桩之间的咬合而形成一个连续的围护挡土桩墙。通常它们排列形式为一根A桩,为素混凝土结构,或者是矩形钢筋笼的钢筋混凝土桩,另一根是钢筋混凝土的B桩。A桩和B桩相互咬合(搭接),并在混凝土初凝前连续施工,因此,混凝土是连续的,只要保持垂直度,搭接充分,就会形成挡土、止水的连续体,探讨了咬合桩的工艺要点和技术,与水泥搅拌桩、沉管灌注桩等相比,全套管咬合桩具有着施工不会塌孔,不会超灌,因为用套管护壁钻进,就避免了孔壁坍塌,且成桩过程中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可减少到最低程度,适用于对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场所;施工成孔垂直度高,由于套管在压入过程中随时可以用经纬仪或线垂校正垂直度,保证每根桩垂直度(3%,30.0m深桩,其垂直度≦90mm ,保证桩的咬合不开叉等显著优势。
  • 摘要:本文以熊村省界收费站为工程背景,通过几种常见的路灯控制方式的比较来分析路灯自动化技术在收费站或服务区亮化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发现通过光控方式的路灯自动化技术,使路灯的开启、关闭根据实际的天色情况实时控制,使其节电率大大提高。以熊村收费站两侧新增24盏400W高压钠灯为例,每天如能及时开启、关闭各节电时间0.5h,每天可电10度左右,每年可节省近4000度,从工程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较之传统的路灯管理方式,光感应控制方式较好地解决了道路交通路灯电力功耗大、电费高等问题,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摘要:以消石灰、胺类抗剥落剂和非胺类抗剥落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掺加不同抗剥落剂的未老化和长期老化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残留稳定度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老化的沥青混合料,消石灰的水稳定性最好,非胺类抗剥落剂次之,胺类抗剥落剂最差;对于长期老化的沥青混合料,消石灰石灰和非胺类抗剥落剂的效果相当,胺类抗剥落剂最差;比起胺类抗剥落剂,非胺类抗剥落剂的具有更优越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
  • 摘要:针对悬索桥主缆除湿控制系统研究现状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发展及其在该领域的运用情况,介绍了悬索桥主缆除湿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和控制特点,指出系统采用单台PLC对除湿机组的运行进行控制,整个自动控制系统由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控制、运行显示及故障报警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处理及控制均由现场主控PLC负责,上位机及触摸屏组态软件仅负责与主控PLC的通信及相关参数设置以及现场主控PLC开放的部分控制功能。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主控制PLC实现逻辑组态,上位机组态仅需要实现与主控制PLC通信,组态显示,无须实现逻辑编程。(2)系统过程控制、故障诊断和排除等功能均在主控制PLC中实现。(3)实时采集现场的数据,比如温湿度、压奋力、流量、电流、电压设备运行状态等。
  • 摘要:针对吊拉组合体系桥,应用自编的协作体系几何非线性计算分析程序,以成桥状态作为计算分析的初始状态,计算分析了主要设计参数(吊跨比、矢跨比及结构体系)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吊跨比对主缆索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吊跨比大于0.67时边吊索出现“卸载”现象,有可能变为受压而退出工作,应力幅增大,有可能引起吊索疲劳问题。综合考虑塔的受力因素,对吊跨比一般取为0.7以下。组合体系中,当中跨斜拉部分和悬吊部分等长时,活载位移值最小。因此从活载荷载效应考虑,吊跨比在0.5-0.6时比较合适。(2)矢跨比应在0.1以上,越大对结构受力越有利。但选用大的矢跨比会使塔高增高,导致桥塔造价变大。(3)固结体系可以增大结构刚度,但会产生巨大的塔根弯矩,对结构受力极为不利。故一般设计宜选用半漂浮体系或者漂浮体系。
  • 摘要:近年来,随着桥梁关学理念的提升和景观要求的提高,桥梁造型不断创新.从高速公路上跨桥造型设计的构成基础出发,阐述了构成视觉艺术的基本要素(形、色、质)的自身特点以及在高速公路上跨桥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拱肋的形态的变化,实现了结构形态的变化,创作出了蝶形拱桥、日月形拱桥和斜跨拱桥,通过对称结构、斜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斜对称结构放置顺序,满足不同人群对美的不同形式的追求。结合机场的航空特性、机场高速周边环境和地域特色,选择了红、蓝、白、灰为基本色调。选用钢结构实现了色彩设计的变化。
  • 摘要:水下泵管输送混凝土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有着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水上作业提供了新的途径,利用位于水下的管道进行输送混凝土,有效地避免了与水上航行船舶的冲突,使得在整个施工期间对船舶的正常安全通航影响极小.结合上海市松浦三桥工程中主墩施工中采用的水下泵管输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对该工艺技术进行介绍,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水下泵管的选择、水下泵管的拼接、水密试验、安装浮桶、水下泵管的下水、泵管下沉,同时根据现场施工中的实践经验,对施工中存在的重点难点进行介绍,如由于该工艺技术属于新技术,水中混凝土输送泵管先例较少,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较少,需要提前部署,提前规划,准备充分。同时中主墩施工周期长,泵管在水下长时间高压和振动下使用,要保证管道始终密封不漏水,为保证管道密封不漏水,泵管采用无缝钢管加工制作,泵管对接接头采用打坡口对焊,再加套管焊接,以保证整个泵管的密闭性,在加工完成后进行泵管水密性试验,以保证管道的密封性。由栈桥到中主墩泵管总长达到110m。
  • 摘要:对漳黄公路SBR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情况进行了总结,根据松潘地区的温度、雨量测试,漳黄公路所使用的SBR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气候分区属3一2一2,分析了SBR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SBR改性沥青混凝土矿料配合比(%)9.5一13.2mm:4.75-9.5mm:机制砂0一4.75mm:矿粉=24.9:26.5:41.6:7.0,油石比:4.5%,施工单位在试验段铺筑成功,试验段总结批复后,即可进行SBR改性沥青混凝土规模施工,在规模施工中应对施工前的准备检查工作、SBR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制、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等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 摘要:介绍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满足的基本要求,阐述了水泥、骨料、高效减水剂在高强混凝土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技术要求,对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配进行了论述,得到了以下结论:(1)高强混凝土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为了达到高强度,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要在0.4以下,这样可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密实度。(3)高效减水剂是高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是降低混凝土水灰比的必需材料,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重的0.8%一2.0%。(4)混凝土随粗骨料最大粒径、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含泥量的减少其强度会增大。配制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1.0%,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用量在1050一1150kga。(5)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6一2.9,含泥量不应大于2.0%,砂率在控制在34%一40%。
  • 摘要: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尤其是在公路兼顾城市道路功能的老路拓宽改造项目中,涉及桥梁拼宽、涵洞通道接长的涵洞台背回填及雨水、污水、通信、供电、供气、供水、照明、监控、信号灯、公交站台等综合管线横穿等沟槽的回填.确保构造物回填质量,减少构造物、回填与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提高道路的平整度,成为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结合以往工程建设及S238镇江市区段拓宽改造工程实际,阐述了利用粉煤灰作为构造物回填材料技术应用及使用效果.
  • 摘要:以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该大桥在同类型斜拉桥中主跨居“世界第六、国内第四”。介绍了其北主塔22#主墩承台钢吊箱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为确保吊箱安全,钢吊箱在加工厂分段加工、整体拼装,气囊法下水后浮运至现场,采用3艘起重船进行安装。
  • 摘要:本文就冬季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冻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温度降至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游离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这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强度也不再上升.温度继续下降,当混凝土中的水全部结成冰,由液相变为固相时,体积膨胀约10%,同时产生侧压力。这个应力值一般大于混凝土浇筑后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致使混凝土受到程度不同的早期破坏而降低强度.在实际施工中,在根据施工现场气温变化、工程结构部位和数量、工期要求期限、水泥品种、外加剂、保温材料性能和现场条件、供热来源等情况,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和组织措施.一般情况下,同样一个工程可以有多种方法和措施来保证工期和质量,但最佳方案必须满足工期短、造价低且质量有保证,且进入冬季,应尽量避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特别是夜间气温低于规范规定温度时。如果必须施工,应严格按冬季防护规范施工,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精心施工,避免因气温低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 摘要:至"十一五"末期能耗降低20%是国家制定的战略规划目标.交通行业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交通运输部、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等各级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围绕安徽省公路隧道照明设施发展历程、隧道照明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示范应用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述,相关研究成果在小规模隧道试点应用,经改进完善后得到大规模应用,大幅降低电能消耗,为全省后期公路隧道照明建设奠定基础。
  •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招标,可增加梁体预制安装施工合同段,对实现业主方项目管理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实践证明设立梁体预制安装施工合同段,选择经验丰富和水平高的施工队伍,对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全面实现投资、进度、质量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松潘县牟尼沟隧道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施工难度大,在施工过程中,地表下沉日变化量及累计沉降量都较大,现有规范中规定的监测项目不能满足该隧道所要掌握的水平位移变化趋势.针对此情况,增加了地表水平位移的监测,结合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监测数据,掌握了隧道地表整体位移变化情况.根据监测数据,施工中采取了洞口反压土回填、临时仰拱预加固、超前排水等多项措施,成功地限制了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继续发展,使得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险情消除在隐患出现之前.
  • 摘要:为了消除隧道内壁面渗漏水情况,对渗漏水进行综合治理.从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综合治理方案的确定、水害治理施工程序和治理成果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得到了以下的结论:(1)治理方案应该遵循“堵排结合,以排为主”的指导思想。(2)要有比较先进的施工工艺与之相配套。 (3)化学注浆工艺应优先选用“双液单系统储能压力”注浆。(4)建议将常用的埋入式“半圆管”排水方式改为明敷式“截水槽”排水方式。(5)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衬砌体的破坏。
  • 摘要:矮塔斜拉桥是介于普通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一种桥型,它具有两者的双重特性.针对矮塔斜拉桥的特性,结合秋浦河大桥,按照一种预拱度设置方法进行主梁预拱度的设置,并以调整后的主梁线形和原设计主梁线形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正装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主梁按设置预拱度建模计算,并考虑长期收缩徐变等方面影响,主梁变形后的最终线形与设计线形的吻合度.同时,也分析了按两种线形建模计算时,拉索索力、主梁截面施工正应力历程、主塔截面施工正应力历程之间的变化.
  • 摘要:回顾了我国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的现状,提出了未来在系统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技术发展动态.从硬件技术、数据处理、分析、解释与应用—评估预警技术现状、在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安全诊断、智能健康诊断方案的软件化和硬件化技术等方面对桥梁健康监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桥梁健康系统三代类型标准,第三代为集成监测诊断系统,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强调对数据的处理,并利用数据进行结构健康状态的在线评估、在线预警,并为深入地离线评估提供便利;功能更加丰富,无线、Internet等技术被用于系统之中;结合检测和监测,综合系统。对第四代桥梁健康系统进行了展望,指出第四代的独立集成的监侧系统尚处于概念之中,可以称之为智能化桥梁健康监测及诊断系统,主要的特征将是,采用具有特征抽取计算能力和身份辨识的智能型传感器和主动型传感器构成信息源采用有线和无线混合型组网技术;系统实现模块化和智能化;中央处理中心将免于负担低层例行性的数据处理计算负荷,只需专注于逻辑型计算、力学层次的分析计算,实现智能化的在线的健康状态评估及安全预警功能。
  • 摘要:针对几年来频繁发生的中小桥梁的安全事故,探讨了利用健康监测技术来保证桥梁安全、加强中小桥梁管养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回顾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基本概念,建立了针对公路中小桥梁建立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目标体系和中小桥梁健康监测研究目的,提出中小桥梁健康监测研究基本要求.指出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监测桥梁在各种环境、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并能有效地提供桥梁养护管理的科学依据,显著提高桥梁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桥梁安全运营、预诊断桥梁病害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其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系统的等级。具体地说,执行信息采集的硬件系统包括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点的数量,执行数据分析评估的软件系统采用的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和损伤评估方法等方法,其先进性决定着系统的可执行功能、监测结果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预警的可靠性等。
  • 摘要:为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施工安全水平和应急救援水平,江西吉安至莲花高速公路在施工期间选取了隧道、桥梁、沥青混凝土拌和站、预制厂等重点区域进行监控,利用成熟的视频监控、隧道内人员定位技术和不断稳定的3G无线网络来对高速公路重点施工点进行监控,是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手段信息化的体现,江西吉安至莲花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部门探索性地在全线15个重要地段设置视频监控设施,并在隧道施工路段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减少现场监管漏洞、提升事故防控及应急处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 摘要:桥面铺装对于水泥混凝土桥的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具有现实的意义,双层SMA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优良铺装结构.结合太蒲河大桥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水泥混凝土桥双层SMA铺装的受力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铺装层的力学要求.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SMA16、SMA13及SMA9.5混合料,组成了5种具有代表性的桥面铺装结构,在混合料高温、低温、水稳定性以及体积指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重点进行了复合车辙板的高温稳定性试验以及铺装层和水泥板的黏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组合结构的高温稳定性以及铺装结构和水泥混凝土板有效黏结,SMA13+SMA9.5结构组合形式具有明显优势。
  • 摘要: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系统性、阶段性,按照施工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过程控制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实践,针对高掺量粉煤灰泡沫轻质土的轻质、可流动及固化直立特性,探讨高速公路新型轻质直立式路堤新技术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全过程控制主要指标强度、湿密度、流值、消泡率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