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交流会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交流会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银川
  • 出版时间: 2018-08-11

主办单位: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

会议文集: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项专业的助人工作,心理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遵守相应的伦理规范。心理师的伦理与道德就是一套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所应遵循的专业伦理或者职业道德体系,它不但赋予专业人员所需的自律与尊严,更可以在法律之外,为来访者和患者的权益添加一份比法律更有效的保护。
  • 摘要:现在,中国国家卫生战略已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了以健康为中心。因此,从宏观上看,心理咨询界和治疗界也应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心理健康为中心。如果要以心理健康为中心,就必须弄清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必须弄清心理健康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及心理健康工作中,笔者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心理健康与心理系统、生理系统、外界系统(社会及自然界)紧密相关,离不开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根据对大量心理不健康的咨询客人以及有关心理健康者的研究,提出了“系统心理健康观”。
  • 摘要:督导是对心理咨询师最有力量的支持,有利于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有利于提升咨询师的咨询能力;有利于帮助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更好的联结;有利于咨询师更加明确咨询的界线;有利于帮助咨询师解决咨询中卡住的困难。督导师将以萨提亚模式为督导理论,在督导中应用教育、顾问、咨询、评估等督导技能。
  • 摘要: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幸福主题培训对优抚对象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研究.方法:萨提亚模式专业咨询师在一年时间内对21名优抚对象做2次家庭走访、6次系统的幸福主题小组活动和6次共融活动,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评估活动前后优抚对象的主观幸福感,用配对资料t检验比较活动前后优抚对象主观幸福感的变化.结果:21名优抚对象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和知足充裕、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家庭氛围共10个体验指数分在活动前后有显著差异(t=4.583~10.197,P=0.000).结论:萨提亚模式幸福主题培训能够显著提升优抚对象的主观幸福感.
  • 摘要:基于正念的第三波(认知)行为疗法,表现出一种多文化融合倾向.作为一种中国本土心理治疗,悦纳进取疗法基于心理治疗研究和实践,结合进化、发展、认知心理学和儒、释、道等中国传统学说要义,认为真实和谐乃健康实质,提出“痛苦-悦纳-进取”的心理病理学和治疗学三角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符合心理治疗四原则的八个治疗步骤和方法.本文简介了悦纳进取疗法的理论和操作构建.
  •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孤独感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70名大学生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进行施测,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38.00%.其中,轻度睡眠问题为33.43%,中度睡眠问题为4.29%,重度睡眠问题为0.28%;②女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睡眠不足因子分、睡眠质量因子分、觉醒不足因子分、睡眠时间因子分、失眠后反应因子分均高于男大学生(~-2.351,-4.093,-2.165,-2.574,-2.657,-2.609,P<0.05);大三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觉醒不足因子分、入睡困难因子分、睡眠不稳因子分、噩梦夜惊因子分均高于其他年级(P=4.107,3.042,2.882,3.148,5.396,P<0.05).城市成长的大学生睡眠时间因子分高于农村成长的大学生(t=2.315,P<0.05).农村成长的大学生入睡困难因子分、失眠后反应因子分高于城市成长大学生(t=-2.028,-2.545,P<0.05).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睡眠不稳因子分、噩梦夜惊因子分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t=-2.183,-2.156,P<0.05);③大学生高孤独感组在睡眠质量总分、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噩梦惊醒、服药情况、失眠后反应各因子分均高于低孤独感组(t=-4.947,-2.982,-3.290,-4.349,-3.579,-3.458,-3.010,-2.430,-2.171,P<0.05);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睡眠不足、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噩梦惊醒、服药情况、失眠后反应各因子均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339,0.112,0.202,0.163,0.280,0.224,0.201,0.264,0.133,0.181,P<0.05). 结论:高孤独感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应给予关注.
  • 摘要:目的: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士哀伤辅导培训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选取某基层医院14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70名护士作为实验组,76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授课前,对两组护士进行基线资料问卷调查,包括用一般情况调查、哀伤辅导认知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授课后,再用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对两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护士进行哀伤辅导相关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对实验组护士进行授课效果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及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护士理论考试成绩及技能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实验组护士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满意. 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了护士的哀伤辅导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满意度高.
  •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包括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测量量表在内的自编问卷,于2018年2月至2018年3月对上海市某二级甲等医院的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和访谈. 结果:①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者占41.7%;不同文化程度有统计学差异(x2=20.728,P=0.008),服药依从性差比例最高的是初中学历(31.1%),高中及大中专学历27人(30.0%),小学及以下学历21人(23.3%),大学及以上学历14人(15.6%);②不同病程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统计学差异(x2=41.455,P<0.001),比例最高的是病程4~9年者,其中服药依从性差者34人,占依从性差总人数的37.8%,病程10~19年者29人(32.2%),病程≥20年者20人(22.2%),病程≤4年者7人(7.8%);不同服药种类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统计学差异(x2=20.728,P<0.001),比例最高的是服药种类>3种者,其中服药依从性差者69人,占服药依从性差者76.7%,服药种类为2种者14人(15.6%),服药种类为3种者7人(7.8%),服药1种者中无服药依从性差者. 结论:文化程度、病程、服药种类是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舒适护理对吞咽障碍的老年鼻饲患者负性情绪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将148例老年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负性情绪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发生不同程度波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临床应用舒适护理对吞咽障碍的老年鼻饲患者进行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验证本研究编制的适合轻症抑郁患者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手册的疗效,为轻症患者提供一种的选择. 方法:1.在上海市的不同地区通过不同方式招募被试.所有纳入的患者在入组之前,需要签署书面的知情同书,后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评估员进行评估;2.采用对照设计,患者均为轻症抑郁患者,按照患者偏好分为治疗组和等待组;3.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设置:每个治疗团体人数为6到8人,治疗共12次,每周一次,共持续三个月左右.每次1.5个小时.在团体开始之前,治疗师有两次一对一的个别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设有督导与质量监控;4.主要的评估工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6项生活质量问卷等. 结果和结论:本研究共纳入103例有效轻症抑郁病例,治疗组72例,等待组31例.两组在基本人口统计资料上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偏多,收入中等偏上较多.在治疗12周结束后,两组的抑郁得分差异显著(P=0.019<0.05).两组的焦虑得分、生活质量和大体功能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 摘要:目的:探讨人生意义与心理一致感在不同年龄段宗教群体中的差异. 方法:采用网络调查平台及团体施测的方式,选取351名宗教人士,运用人生意义问卷与心理一致感量表进行施测. 结果:除心理一致感量表中的意义感维度之外,其他各维度和量表总分在不同年龄阶段宗教群体上差异显著(F=3.39,p<0.05;F=6.29, p<0.001;F=5.21, p<0.01;F=6.08, p<0.001;F=6.43, p<0.001;F=6.84, p<0.001;F=3.30,p<0.05). 结论:人生意义与心理一致感在不同年龄段宗教群体中存在差异,总分上各年龄阶段得分由高到低均为:50岁以上>40至50岁>20至30岁>30岁至40岁.
  •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焦虑抑郁与个性特征的相关性,为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AD焦虑抑郁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中国简版对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随机抽取11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个性特质的精神质、情绪性两个维度与焦虑总分、抑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P<0.05),内外向性与焦虑抑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P<0.05),掩饰性与焦虑抑郁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并与学历、户籍来源和个性特质相关,学校应安排班级提供心理辅导,在班级内播放心理教育宣传片.
  • 摘要:目的:分析BDNF主要传导通路中BDNF、PKB1、GSK-3B、PRKCG基因多态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康复人群艾森克人格的关联性,探讨其单基因及联合作用对人格的影响. 方法:严格按照入组标准筛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114例,采用PTSD进行诊断,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量人格特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检测BDNF、PKB1、GSK-3B以及PRKCG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结果: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本研究检测到BDNF、PKBI、GSK-3B、PRKCG四个基因的6个SNPs,即BDNF rs6265和rs712444,PKBl rs2494746和rs2494738,GSK-3B rs6782799以及PRKCG rs3745406间PTSD患者临床痊愈后所测人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个SNP基因型分布在总样本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 结论:BDNF rs6265,BDNFrs712444,PKBl rs2494746,PKBl rs2494738,GSK-3B rs6782799,PRKCG rs3745406位点与PTSD患者临床痊愈后所测人格可能无关联.
  • 摘要:目的:了解海南国际旅游岛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为当地卫生部门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干预项目和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3295名海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结果:1.海南省居民SCL-90总分低于全国常模(t=14.647,P=0.000),海南省居民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00).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幸福总分与SCL-90总分显负相关(r=1.883,P<0.01),心理知晓卫生得分与SCL-90总分也显负相关(r=0.598,P<0.01).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因素有幸福总分、婚姻状况、家庭生活、对环境满意度、生活是否单调、性格、参加聚会情况和家族三代有无心理疾病,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作用最大的因素为幸福总分(β =0.426),其次为婚姻状况(β=0.097). 结论:海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
  • 摘要:目的:通过对乳腺癌应激障碍(PTSD)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乳腺癌PTSD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化对照方法,将乳腺癌PTS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常规治疗不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两组乳腺癌患者在入院一周内、治疗一个月后分别填写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焦虑自评表(SAS)、医学应对问卷(MCMQ)测试心理量表. 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MCMQ各因子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MCMQ各因子的得分与干预后对照组的SAS、MOCQ各因子得分比较,干预后对照组的得分显著性的高于干预组干预后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SAS、MCMQ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MCMQ各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具有改善其心理状况的效果. 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结合心理学的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有效降低其应激水平,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积极应对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4个SNPs位点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根据(DSM—IV)中PTSD诊断标准,使用PTSD诊断量表,选取300例散发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组)与150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法检测G-712A、C270T和rs6265、rs7103411 4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各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组间差异,对P值进行置换检验的校正. 结果:BDNF基因的SNP位点G-712A、rs6265、rs710341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PTSD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70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PTSD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DNF基因C270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携带有C270T多态性位点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比较院前急救护士经历创伤事件发生与未发生PTSD者及健康人群神经递质与免疫相关因子的差异. 方法:对院前急救护士PTSD组、非PTSD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测试,并使用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酶联吸附反应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三组间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血清细胞因子进行测定. 结果:①PTSD组、非PTSD组与健康人群组间PCL-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TSD组、非PTSD组与健康人群组间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a水平的比较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F=5.052、9.183、27.79、29.08;P<0.05);③PTSD组、非PTSD组与健康人群组间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F=4.71,26.02;p<0.05,0.00). 结论:院前急救护士为PTSD的为高发人群,应早期心理干预与指导,以减少急诊、急救护士PTSD的发生,为日后对PTSD护士做出科学合理化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海南地区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性.方法:选择海南地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IL-4、IL-6、IL-8含量.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组血清中IL-2(t=16.017,P=0.000)、IL-6(t=21.292,P=0.000)、IL-8(t=7.006,P=0.00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人群血清中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0,P=0.269).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息息相关,IL-2、IL-6、IL-8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调查盆腔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对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78名盆腔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与国内常模比较. 结果:(1)相对国内常模,本次调查对象睡眠状况明显较差,提示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心理干预前PSQI >7分者占48.71%,干预后PSQI >7分者降到28.20%.心理干预后睡眠状况有明显改善(t=3.136,P<0.01).(2)心理干预后,盆腔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健康状况好转,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升高(t=3.706,P<0.01). 结论:心理干预、睡眠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手段可提高盆腔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 摘要: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有效而独特的挖掘人类潜意识的技术,能够帮助个人或群体通过在沙盘中建造模拟世界来投射内心世界,触及情感核心和集体无意识领域,通过积极想象和创造力来探索思想和情绪,统合意识与无意识,转化并释放新的能量,从而实现人格整合,进而更加积极地生活.沙盘游戏的治疗机制为:无意识水平工作、静默倾听与无意识地表达、感应与转化.
  • 摘要:医疗决策是一项在危机情境下的有限理性决策行为.面对疾病的突发性、紧急性、演变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医患双方在医疗决策中存在着认知差异与心理调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医患双方不仅在认知主体上存在角色意识、归因模式、心理期望值以及沟通方式等方面的根源性差异,并且受到情绪偏差的倾向性作用和医疗情境的外源性影响.因此,基于有限理性修正医患认知,以同理心促进医患情绪认同,构建医患共同决策的调适模式,是实现有效医疗决策的关键.
  • 摘要:留守儿童喜欢家还是更喜欢学校?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成长、学业发展,同时探明此问题,还可以作为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的切入点.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的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对家和学校的偏爱产生了什么影响,并针对这些不良影响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使用内隐联想测验对61名农村初中生(其中34名留守儿童,27名非留守儿童)关于学校和家的内隐态度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1、内隐联想测验显示,留守儿童对学校的内隐偏好性比对家的更为积极,而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对学校的内隐偏好性更为积极;2、对学校的积极偏好性影响学业情绪,学业情绪是影响学业成就和学业自我概念的主要原因之一.
  • 摘要: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科赫(K.Koch)开发而提出的心理测试理论.主要方法是用于来访者在A4的画纸上用4B软心的铅笔“画一棵树”,并对这副“树木画”进行评定,并通过交谈结合来访者的其他资料对存在的人格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和其他的绘画测试一样,树木——人格测试能够对各种年龄和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来访者的智能和身心发展情况给予比较准确的诊断.目前,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员的入职测评,以及不同类型来访者进行人格测试.将该理论用于护理教学,旨在发现护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对部分或者个别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预计通过该项研究,弥补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形成规律研究方面之缺陷,丰富其理论内涵.同时也通过该项研究,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也为护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得到良好的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
  • 摘要:本文目的主要从人的生理与医学、心理及个人、家人关系与人际社交、基督信仰与神学之四方面,来探究爱滋病感染者在感染后的生活和心路历程,并归纳和提出具体看法,盼望能作为相关人士日后对改善爱滋病感染者生活质素的参考。
  • 摘要:文章介绍了沙维雅家庭治疗法的内容,分析了沙维雅家庭治疗法背后对人性与罪性的假设,并探讨了圣经及神学对人性与罪性的观点的异同。
  • 摘要:针对西方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建议:倡导“忠孝诚善”等高级人格素质为导向的“三高教育”;持之以恒普遍推广精心践行“高质反思解难模式”必能扭转学生“考分高创新差”的长期顽固现状;倡导“教育应是把人培养成具有高级人格素质、高级情意素质、高级认知素质的育人活动”的教育理论;巩固、增强和丰富教育部正在推广的“六大核心素养”教育。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加大,有些大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思想上、精神上和心理上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容易出现易怒、沮丧、气馁、攻击甚至自杀等的消极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缺陷.作为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如何化解这些心理和思想问题,帮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摘要:目的:检验职业应激在远洋渔民神经质人格和酒精及烟草依赖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方法:本研究通过使用《舰艇人员心理应激源调查问卷》、《酒精依赖疾患识别测验》、《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和《大五人格问卷》收集所需要的数据;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99名潭门镇渔民进行出海前后两次测验,其中有437人完成了全部测验. 结果:远洋渔民的职业应激、神经质人格与烟草、酒精依赖之间存在两两显著正相关(p<0.01),职业应激在渔民的神经质人格和烟草、酒精依赖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β=0.051&β=0.048,P<0.001). 结论:职业应激是远洋渔民的神经质人格与烟草、酒精依赖间的中介因素,且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神经质人格通过职业应激影响远洋渔民的烟草及酒精依赖.
  • 摘要:目的:了解海南本科生时间管理倾向和时间碎片化、人际交往的关联性,为管理人员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依据. 方法:使用自制的时间碎片化现况调查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S)、32项人际问题量表(IIP32)对2753名海南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碎片化和人际交往进行典型相关分析. 结果: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为142.64±22.07.不同性别之间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t=2.77,P=0.01).不同专业之间时间价值感有统计学意义(F=4.88,P<0.01).不同学校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不存在差异,3个维度的得分存在差异.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时间价值感和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典型相关系数为0.229(F=14.408,P<0.000),表明时间价值感得分越高,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可能性越小.时间价值感和过于与人斗争典型相关系数为0.254(F=9.481,P<0.000).说明时间管理倾向指标中时间价值感和人际问题指标中过于与人斗争之间关系密切.也就是说时间效能感得分越高者,越不会过于与人斗争. 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时间碎片化、人际交往问题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低,大学生的时间碎片化、人际交往问题越突出.
  • 摘要:目的:了解海口市三甲医院护士工作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探讨其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效应,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1049名护理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效应. 结果:①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38.44±7.55分,高度职业倦怠为0.9%,中度职业倦怠为66.5%,低度职业倦怠为32.6%.②对不同职称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少成就感(F=8.342,P<0.001)、去个人化(F=3.12,P=0.02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护士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源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4397(F=20.54,P<0.0001),表明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存在的越多,情绪疲惫的程度就越大.护士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3791(F=12.8,P<0.0001),表明即家庭和工作平衡的越好,护士去个体化就越少.④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压力源维度4(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起正作用,直接效应最强(0.219),总效应排序为工作压力源维度4(0.245)>工作压力源维度5(0.125)>职称(-0.112)>工作满意度总分(-0.097). 结论:工作压力源、工作满意度和职称是引起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工作压力源维度4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最强,应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 摘要:为了考察应对方式、心理成熟度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成熟度问卷对黑龙江大学425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心理成熟度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个体心理成熟度水平越低,越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行为;(2)心理成熟度与应对方式中的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因子呈负相关,与解决问题因子呈正相关,与合理化因子不相关,即不同的心理成熟度水平决定着个体在面临问题时采取何种应对方式.(3)积极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但可以正向的影响手机依赖;消极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消极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不受心理成熟度的影响.
  • 摘要:目的:了解福利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福利院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结合,采用老年人身心健康、幸福指数问卷.结果:福利院老年人心理项目上较健康及以上的占39.0%,较不健康及以下的占7.0%.家庭关系、身体健康程度和社会与环境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程度均成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福利院老年人心理健康受家庭关系、身体健康程度和社会与环境满意度影响,福利院可从这几方面入手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 摘要:了解和学习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阐明家庭内在动力的觉察和应用,并体验萨提亚模式雕塑的力量,其可提升心理咨询师的能力,促进家庭内在的和谐.
  • 摘要:目的:调查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的发展特点情况.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30名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心理韧性在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分布差异,个人如性别、年级、转学与否、户籍、独生子女等,家庭因素如家庭氛围、单亲家庭与否和父母文化程度. 结果:人际关系在性别(t=-2.57,p<0.05)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积极认知在户籍(t=-2.96,p<0.01)和是否是单亲家庭(t=-1.98,p<0.05)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情绪控制在家庭氛围(t=3.26,p<0.01)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支持在家庭氛围(t=6.31,p<0.01)和父亲文化程度(F=4.73,p<0.01)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目标专注在母亲文化程度(F=5.70,p<0.01)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流动儿童心理韧性水平较低.
  • 摘要:为了评估心灵罗盘技术的疗效,2017年2月,PC技术研究院邀请了心理专业人士开始进行第三方测试和统计,测试对象为参加过第一期的应届学员,共80例,对参加基础班二期培训的学员实施8次“合一疗法——心灵罗盘(PC)技术”干预下的心理治疗,比照治疗前与干预结束后及6周后的追踪测试结果,其主要临床表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采用SPSS18.0对实验对象的SAS、SDS、SCL-90前测和后测得分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对象的SAS、SDS和SCL-90后测得分都低于前测得分,且呈现显著性水平(p<0.O1),因此,前后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实验对象经过8次的干预之后,SAS、SDS、SCL-90都显著下降,即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课程结束之后的三份问卷分数显著低于课程开始之前;六周后的追踪测试——第三次测试也显示分数显著低于课程开始之前,与课程结束时的分数无显著差异;第三次测量的焦虑和抑郁指数都显著低于前测,第三次测量的SCL-90各个维度和总均分都显著低于前测,说明PC技术对人的心理调节作用真实有效,且疗效稳固。
  • 摘要: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大都是在老城区进行,涉及到多种因素,而“拆不动”是影响城市更新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在棚户区改造中,“棚改”作为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近年来政府重视不断加强.然而,或是对“棚改”政策不够了解,或是受个人私利与侥幸心理驱动,仍有少数人不愿积极配合“棚改”行动.在“棚改”过程中表现出各种过激行为,发生暴力冲突等,不仅严重影响棚改工程的推进,更容易引发各类突发事件,乃至激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深圳是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主要是城市棚户区,其中以老旧住宅区最为典型.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产权主体非常分散,当事人深圳户籍只有42%左右,大多数为外地人,包括港澳台同胞,还有旅居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当事人,且“棚改”公共安全隐患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这更是大大增加了深圳“棚改”的难度.因此,实现棚户区改造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有效化解改造拆迁矛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心理危机干预介入“棚改”拆迁工作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深圳市棚户区改造为案例,探讨心理危机干预在城市“棚改”工作中的应用.
  •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九型人格理论的发展脉络,系统评述了西方九型人格理论未能得到主流学界公认的若干原因,提出九型人格理论未来进入中国主流学术领域出路的几点思考,以期学界重视九型人格理论的价值:从应用效果反证真理性;采用公认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在高校建立应用型研究中心试点;开展九型人格理论的独特性及其他公认人格理论的比较研究。
  • 摘要:本研究采用正念认知疗法对1例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治疗前后以SCL-90、SDS量表,以及患者及家属的反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负性思维也有了较好地调整.本研究提示,正念认知疗法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及预防复发有指导意义.
  • 摘要:文章提出“新幸福十个条件”,一是享受工作;二是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三是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四是身心健康;五是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六是拥有一定的时间自由;七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八是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积极阳光);九是能够放眼未来;十是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新幸福更多强调的是寻求内心自由,摆脱外物束缚。所以,把这个新时代叫做“心时代”。
  • 摘要:目的:探讨舞蹈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舞蹈治疗.舞蹈治疗由经过培训的专业舞蹈治疗师安排进行,在开展的过程中遵循舞蹈治疗三步曲:序曲:暖身练习;主旋律:创造性的舞蹈探索活动;尾声:运用各种技巧进行放松练习.研究组患者每周参加两次舞蹈治疗,每次40-50分钟,连续参加治疗8周.选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于入组时和入组8周后分别进行评定.两个量表均采用0~4分的五级评分.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主要反映精神病患者从生理、心理到社会需求的满足所应具备的各项功能、综合性社会功能,分为三个因子: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技能.生活质量是一种用新的医学模式判断疗效和评定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含了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精力/症状三个分量表,其中在动力和精力量表中的第12、13、15、20项为反向计分.量表由两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分别独立评定.评定前进行一致性培训,kappa值大于0.8. 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8周后,除了SQLS的症状/副作用分量表(t=1.810,P=0.081)评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心理社会分量表(t=5.825,P=0.0001)、动力/精神分量表(t=3.035,P=0.005)和SSPI量表(t=-7.712,P=0.0001)评分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舞蹈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重新社会化和融合;使患者通过非语言的创造性方式表达情感;使患者的自我和身体意识趋于完整,提高其自尊心;增加患者的肌肉协调性以及动作能力和张力的释放;使患者放松而获得快乐.舞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但对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的症状/副作用方面疗效尚不明确.
  • 摘要:目的: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日常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不断提高,同时对自身健康水平也愈加重视,而睡眠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生理需求,与生理、心理、社会相关功能联系紧密,个体的身心健康受其睡眠质量的直接影响.在我国中学生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存在睡眠障碍的分别为19%到16%,且此比例还在不断上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睡眠问题如此普遍,总结已有研究发现个体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大环境等复杂因素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睡眠及压力应对方式的分析,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保持大学生稳定的学习,为提高大学生们自我调控能力提供参考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的睡眠与知觉压力及应付方式,从而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知觉压力量表(PSS)、应付方式问卷对某理工大学12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统计方法:测试结果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女生解决问题的得分均低于男生,求助、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及PSQI、PSS总分高于男生,其中自责项p<0.05,显示女生比男生在应付方式上不成熟.其余各项均为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显示女生与男生的睡眠质量及对知觉压力的敏感性相当.四年级大学生解决问题、求助的得分高于一年级大学生,求助项p<0.05,显示四年级比一年级大学生应付方式成熟.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PSQI、PSS总分低于一年级大学生,均为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四年级大学生与一年级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对知觉压力的敏感性相当. 结论:1、性别的差异在理工科专业较为明显,尤其是对于工科院校,男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而女生更为敏感,想象力也很丰富,故使其二者在睡眠质量及对知觉压力的敏感性相当.女生性格优柔寡断,遇事不沉稳,比较柔弱;而男生遇事果断,自信,沉稳,担当能力强,故女生比男生在应付方式上不成熟.2、四年级大学生解决问题、求助的得分高于一年级大学生,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PSQI、PSS总分低于一年级大学生,只有求助项p<0.05,显示四年级比一年级大学生应付方式成熟.其余各项均为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显示四年级大学生与一年级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对知觉压力的敏感性相当.3、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应付方式等都会经历一系列的起伏过程.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学习管理能力较强.已具备良好问题处理能力,但也要重视通过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使那些采用不成熟型或混合型的问题处理方式转变为相对成熟的问题处理方式.让大学生树立对自我的积极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而大学生的应付方式、知觉压力总体上是中等水平,高校教育过程中应该予以一定的指导帮助,特别是压力水平较高的对象应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 摘要:目的:对煤炭企业员工认知水平的身体因素分析,促进煤碳企业注重认知水平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对某煤碳企业10个矿区员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4508名员工进行MMSE量表测试及相应的躯体检查,其中有4387例(97.32%)资料完整,纳入本研究.通过年龄与MMES及20项身体指标(收缩压、舒张压、BMI、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尿素、尿PH、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的Spearman相关,工人与管技人员的MMSE及20项身体指标的Mann-Whitney比较及不同年龄段员工MMSE及20项身体指标Kruskal-Wallis比较,探讨煤碳企业员工认知水平的身体因素. 结果:年龄与认知功能及20项身体指标的相关分析中,除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外,都与年龄呈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人与管技人员的秩和检验中,二者的MMSE、收缩压、BMI指数、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比较中,除了谷丙转氨酶、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其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煤碳企业员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增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及贫血的风险,而认知水平会下降;与管技人员相比,工人的认知水平低,高血压及高血糖的风险高;不同年龄员工的MMSE存在差异,身体指标中除谷丙转氨酶,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外,其它指标均存在差异.
  • 摘要: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井下特种工压力知觉与SCL-90各因子的中介作用.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某煤矿企业井下特种工1013人为被试,使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压力知觉量表(CPSS)测量. 结果:1.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095、-0.092、-0.043、-0.051、-0.085、-0.084、-0.079、-0.118、-0.045、-0.086)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224、0.205、0.281、0.264、0.296、0.187、0.262、0.203、0.262、0.355),压力知觉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315、0.302、0.346、0.324、0.352、0.274、0.320、0.304、0.320、0.396),压力知觉与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值为-0.314)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值为0.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一元回归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矿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有影响(p<0.05).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考虑积极应对方式中介变量后,特种工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六个因子上的标准回归系数受到影响(p<0.05);加入消极应对方式中介变量后,特种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的标准回归系数均明显受到影响(p<0.01). 结论:煤矿井下特种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一般人群;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显著正相关;压力知觉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影响井下特种工心理健康状况;压力知觉与SCL-90各因子之间,应对方式具有中介作用.
  • 摘要:目的:评价和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认知功能. 方法:30例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ICD-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包括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或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复发住院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8-50岁,平均35.97±8.85岁,平均病程11.17±4.26个月,与对照组正常人群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07±9.45岁,差异无显著性(P>0.05).采用威斯康星卡片测试(WCST)其中选取分类数(CC)、错误应答数(RE)、持续应答数(RP)、持续错误数(RPE)、非持续错误数(NPE)、完成第一类所需应答数(RF),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包括智商总分,言语分(LQ),操作分(EQ),韦氏记忆量表(WMS)包括记忆总分,图片分,再认,联想,理解,背数进行评测. 结果:与正常人群对照组对比,首发或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其中WCST中选取的六项结果及WMS中的记忆总分、图片分、再认分、联想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WAIS-R及WMS中理解分、背数分也较正常人群组存在差异(P<0.05). 结论:首发或复发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在执行能力,纠错功能,信息整合功能,规划目标功能及抽象思维,信息分析综合,言语理解力,视觉结构分析及记忆表达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受损.本测试结果WCST中体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答过程中,归类数低,分类能力差,错误应答数高,且程持续性,难以纠错,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转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较正常人群存在缺陷.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及智能评分处于低于平常水平,较正常人群组偏差,这也体现出精神分裂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在抽象思维,信息分析综合,言语理解力,视觉结构分析及记忆表达等方面有明显缺陷,导致患者记忆智能功能较正常人群差.
  • 摘要:目的:随着高中生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更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来解决问题,但相应的独立能力却没有达到处理复杂问题的水平,两者的矛盾造成了他们一定的心理冲突,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当前关于高中生群体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较少,且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提示更要关注高中生群体,尤其是其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并为逐步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对抑郁、恐惧、焦虑、自尊、幸福感等心理健康指标的作用打下基础.本文探讨不同性别高中生之间领悟社会支持的不同.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获取关于医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资料,考察这方面内容所使用的信度和效度均良好的问卷.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ASS)对唐山市某高中高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其关于领悟社会支持的数据资料.此次问卷调查采用团体施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要求被试认真阅读各问卷指导语,并独立认真填写.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一问卷不记名.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所有问卷. 结果:高中生的领悟支持能力从高到低一次为:领悟其他人支持能力、领悟朋友支持能力、领悟家庭支持能力.相对而言,高中生领悟家庭支持能力有所不足.总体来说,高中生有较好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1)在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方面,男生优于女生(t=-2.396,p<0.05);在领悟其他人的支持能力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t=-3.365,p<0.001);在领悟家庭支持(t=-1.727,p>0.05)和领悟朋友支持能力(t=-1.113,p>0.05)方面,男女生的差别不显著. 结论:男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优于女生;女生领悟其他人的支持能力明显优于男生;男女生在领悟家庭支持和领悟朋友支持能力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从总体来说,高中生有较好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其中,对不同支持来源的领悟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其他人支持、朋友支持、家庭支持.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变化阶段,从儿童时期对父母的依恋渐渐转变为寻求同伴依恋,且自己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心理上在逐渐摆脱父母的权威,相较于父母,更喜欢跟朋友谈论心事.从性别差异方面来说,男生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相对优于女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这一研究结果基本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 摘要:目的:研究家庭氛围对青少年同胞关系各维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中小学生非独生子女120人,填写基本信息及同胞关系问卷,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家庭氛围对同胞之间的亲密度没有影响(F=0.173,P>0.05).②家庭氛围对同胞之间的冲突没有影响(F=0.3]3,P>0.05).③家庭氛围对同胞之间的竞争有影响(F=12.814,P<0.05).温馨和谐家庭氛围比互不相干和经常争吵家竞争值低,同胞之间的竞争维度具有统计学差异,家庭氛围越好,竞争值低.④家庭氛围对同胞之间的权利对比没有影响(F=0.346,P>0.05).结论:家庭氛围对同胞关系的竞争有影响.
  • 摘要:文章阐述了森田疗法的原理,其可划分为住院式森田疗法、门诊森田疗法和陪伴森田疗法三种,并就其与其他心理行为治疗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 摘要:目的:探讨铁路警察情绪劳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劳动表达策略量表》和《认知幸福量表和情绪幸福量表》对广东省284名铁路警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警种在表层行为(F=2.08,P<0.05)和深层行为(F=2.06,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职称在深层行为(F=3.38,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2)广东铁路警察的主观幸福感在年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F=3.33,P<0.05);认知幸福感(F=3.68,P<0.05)及主观幸福感(F=3.13,P<0.05)在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3)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幸福感均呈显著相关.结论:情绪劳动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 摘要: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核心是潜意识意识化.这里的潜意识,是“孤立心灵”的潜意识.对现代精神分析的主体间理论而言,“孤立的心灵”不足以产生心理现象,只有在主体间背景中、在“关系”中,心理现象才会产生.主体间背景是指两个或更多“主体”互相影响产生的“交互场”.也就是说,主体间治疗理论,进入了一个多人的系统.
  • 摘要:天津森田心理俱乐部是以神经症咨询为主和各种心理技术交流的多方位社交平台,于2012年8月宋荣老师组建。森田疗法有众多实践方式,生活发现会就是其中一种,并结合各种心理治疗技术以团体治疗的形式帮助更多朋友早日走出神经症的泥潭,现在俱乐部线上以微信群建立沟通平台,线下的生活发现会团体治疗小组结合心理咨询,让更多的神经质症的朋友能愉快的工作学习。生活发现会与团体心理治疗相结合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生活发现会是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形式。随着森田疗法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生活发现会必将为更多的人所了解。相信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卫生工作的人士会尝试以生活发现会的形式,为千百万被神经症困扰的患者排忧解难。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患者及愿意增进心理健康的人们通过集体学习森田理论,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更加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 摘要:采用2组别(书法训练组,普通被试组)×2前后测(前测,后测)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59名(女30名)书法训练参与者及60名(女30名)普通被试在书法干预前、后进行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情绪测验,探讨书法训练对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情绪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书法干预训练能够提升参与者课堂表现及学业压力应对的能动性和坚持性,提高其对自己顺利完成学业任务的行为能力的信念及对学业成绩的期望;2.书法训练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个体主观学业情绪水平,比如缓解焦虑、沮丧、心烦、羞愧、恼火等消极学业情绪,提升参与者高兴、放松等积极情绪水平,但是不能改善与学业成绩高度相关的自豪、希望、满足等学业情绪.
  •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流行元素的现状,探讨了流行元素与广告创意的联系,并针对中国广告创意中流行元素表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告创意中加入流行元素的应用策略:广告创意不要脱离品牌;要考虑自身文化背景的差异;把握广告创意中流行元素时效性;找到流行元素与广告创意的关联性;抓住广告创意关健点来筛选流行元素。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