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北京中医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北京中医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北京中医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7-12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北京中医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灌肠配合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门诊诊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葛根芩连汤灌肠(①主要组成:葛根20g、黄芩25g、黄连25g、白芨30g、白术18g、白芍18g,当归15g等;②用法:排便后侧卧位,用葛根芩连汤l00mL保留灌肠,持续时间30-60分钟/次,每日1次,治疗15天后改为隔日1次,1月为1疗程)配合柳氮磺胺吡啶片(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g/片,60片/盒,每次l.0g,每天4次)口服给药;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g/片,60片/盒,每次l.0g,每天4次)口服治疗.治疗后1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炎症评分的改变、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5%,对照组为75.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及黏膜病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黏膜病变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IL-lβ、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IL-lβ、IL-6、IL-10以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IL-lβ、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葛根芩连汤灌肠配合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因子,改善病损黏膜,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进行健康宣教.同时予补肾活血方颗粒剂,每日1剂,每日2次,冲服.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中医症状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保护素(OPG)水平,监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结果:治疗后斑块Crouse积分、斑块等级积分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P=0.336);改良斑块总积分、最大斑块面积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中医症状积分降低(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下降(F=160.352,P<0.001).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5.11%(40/47).治疗后血清FBG、TC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L-C、HCY、CRP、IL-6、IGF-1、OPG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并稳定斑块,安全性较高.
  • 摘要:目的:探讨张广生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80例病例,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症状、证候、诊断、治法、方药等.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病例采集系统》,《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学处理.关联分析(用药关联挖掘)最小支持度30%的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张广生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药物为丹参、生甘草、红藤、土茯苓、柴胡、黄柏、香附、生地、川芎、生黄芪等药物,张广生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补肾健脾,疏肝理气.结论:该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张广生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
  • 摘要:目的:探讨朱建贵主任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朱建贵主任门诊治疗失眠病历,进行数据整理挖掘,采用复杂网络关系图进行两两关联并生成复杂网络关系图,找出药物使用规律.结果:通过对453诊次的门诊病历处方进行分析,总结朱建贵主任常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在使用频次上以平性药最多,在五味上,甘苦辛味在种类和使用频次上都居多;在使用的药物归经中归肝经最多,在使用药物频次归心经最多,由此可见失眠病位多在心肝;从复杂网络来看,朱老所用的核心治疗药物处方为龙齿、紫贝齿、甘草、茯苓、琥珀、酸枣仁、黄连、知母、珍珠粉及莲子心.结论:朱建贵主任辨治失眠经验丰富,治疗以平肝,安神,清热,活血为主,不提倡滥用补法.
  • 摘要:目的:比较灵龟八法结合火针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将9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针刺组(45例)和药物组(45例),共剔除3例,最后针刺组44例,药物组43例.针刺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配合火针背俞穴等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睡前半小时口服艾司唑仑片l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Epworth思睡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药物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中的难以入寐、多梦易醒、头晕、心悸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Epworth评分、中医症状量表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2%(41/44),高于药物组的83.7%(36/43,P<0.05). 结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较艾司唑仑能更有效的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尤其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提高日间的觉醒程度.
  • 摘要:目的:观察体应全息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应全息法针刺后溪、束骨、承浆、正筋、正宗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前后分别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主要结局指标评定患者颈痛及相关症状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及颈椎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的NDI及VAS评分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体应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体应全息针法通过体脏对应关系调节脏腑经络气血从而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 摘要:目的:观察通督补肾活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取穴人中、后溪、腰阳关、复溜、肾俞、束骨、风市,配合委中刺血拔罐,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JOA下腰痛评分及ODI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3个月随访时进行评价.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随访时JOA下腰痛评分和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3周结束时总有效率为93.3%(42/45),优于对照组的82.2%(37/45,P<0.05). 结论:通督补肾活血针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效果良好,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恢复运动功能,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指针疗法结合自制吴茱萸热奄包对改善喘病合并腹胀患者的效果.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喘病合并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指导、情志调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指针疗法结合吴茱萸热奄包进行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3天、干预后1周及干预后2周,采用腹胀积分法对患者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行评定. 结果:干预后3天、1周及干预后2周,观察组无腹胀例数及肠鸣音正常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的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指针疗法结合自制吴茱萸热奄包能够有效改善喘病合并腹胀患者症状,促进腹胀和肠鸣音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配合腹式呼吸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当患者主诉腰部疼痛时采用音乐配合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指标.结果:实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入院1周内从第3天开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以及疼痛持续时间从第3天开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配合腹式呼吸可作为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疼痛的缓解措施.
  • 摘要:黄褐斑(中医称黛黑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发病率在30%?70%,本病好发于面部,多发于育龄女性,少数也见于少年或老年女性及部分男性患者,黄褐斑对面容的损害极大,容易给患者心理造成伤害.多数患者因此变得缺乏自信,抑郁自卑,压抑的情绪近而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多系统疾病,进而催生更多的健康、心理、家庭和社会问题,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黄褐斑,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黄褐斑患者,继续用针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可望为黄褐斑患者提供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黄褐斑治愈难,易复发的现状,提高临床治愈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提供临床参考。
  • 摘要:周围神经病是指累及脊神经及发自脑干腹外侧脑神经的一大类疾病,病因、病位范围及病程各异.病因包括自身免疫、变性、中毒、营养缺乏、遗传代谢、机械压迫及神经元损伤等;病程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再发或复发性等;临床症状体征包括运动神经刺激或麻痹症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障碍、畸形及营养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不同疾病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多种周围神经病临床治疗困难,预后不佳.陈志刚教授根据病程、病因的不同进行"辨病论治”,对急性/亚急性病程者以祛邪为主,注重祛风通络、活血通阳;对慢性病程者在补气活血基础上强调补肾;而对复发性周围神经病则从伏邪角度认识,提出以“盗气扶正,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分阶段治疗,常可获得理想效果。
  • 摘要:高瞻主任医师根据古今医家治疗早泄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先辨病,后辨证,病证结合治疗早泄的思路,治疗上以专方金锁固精丸为基础,对于不同的证型及相兼疾病对症治疗,同时提倡在服用药物期间要注重心理疏导及行为疗法,临床疗效突出.
  • 摘要:刘渡舟教授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他博览医籍,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思辨灵活.刘老辨证长于抓主症,擅用古人成方.在长期的临证中刘老形成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他认为当今社会,生活条件改善,虚症少而实症多,疾病以湿热和火热居多,故治疗常从湿热和火证立论处方,收效颇佳.
  • 摘要:膻中穴是国医名师金伯华针灸临床常用穴位,对于常见病、疑难杂症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金伯华,85岁高龄,中共党员,经历抗美援朝洗礼的针坛巾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金老以其独特的"金氏手法"享誉京城,名传海外.并被载入《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及《高级技术人才词典》.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伯华名老中医工作室"成立,总结、提炼、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重要成就与技术专长.金老擅长针药并用,通过六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对膻中穴的研究及运用日趋完善,总结出一套具有金氏针法特色的膻中穴施针经验.膻中为任脉之经穴,位于前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该穴属于心包经的募穴,为心包络经气汇聚之地;亦为宗气会聚之处,是八会穴之气会穴;是任脉与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止咳平喘等作用.膻中,别名元儿、元见、上气海、胸堂.《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篇》记载:"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灵枢.胀论》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针灸甲乙经》记载:"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笔者在临床跟师学习中,见其老师灵活使用膻中穴,达到效如桴鼓、立起沉疴的显著效果.本文列举了以膻中为主穴针刺治疗胸痹、癔症、瘿病、癫痫、梅核气、咳喘、乳癖、缺乳、郁证、不寐等多种疾病,以供学者参考.
  • 摘要:总结穆希权老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首先从传承体系即穆希权师从名老中医巫君玉老师;随后提出"调肝理脾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依据:即从肝与脾的联系、五行关系、功能相济、情志活动与肝、脾关系密切.并介绍了穆老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方"复方丹参饮"的出处及其加减和临床典型医案,颇具临床借鉴价值.
  • 摘要:北京按摩医院名老专家王友仁在乳腺增生治疗上独辟蹊径,认为乳腺增生与厥阴系统在病因病机、经络、经筋方面关系密切,总结为"乳腺增生,厥阴为之",并以"不正则痛"、"不通则痛"、"不顺则痛"的内科病治疗思路为指导,重视正骨、俞募配穴及经筋理论在内科病中的应用,运用推拿通调厥阴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舒适感高、无需局部操作、疗效确切等特点,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三线三圆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三线三圆理论是笔者在练拳及学习运用中医中观察体悟人体及自然运动形式与气机变化提出的一种假说.三线三圆理论认为,人体及自然界存在互相垂直的三条线及三个圆的规律.人体三线三圆气机正常则健康.三线三圆气机失常就会导致疾病,而治疗疾病也应恢复相应线与圆的气机,促进三线三圆气机正常则恢复健康.如治疗理念上注重整体观念,细分为时间、空间、人间三线.治疗人体从调形、调气、调神,调神上又从时间、空间、心间入手.人体三圆为脏腑圆、经络圆、脊柱圆.疾病状态是三圆中一圆或多圆出现异常,应针对三圆异常有针对性调整.一般而言,药物调脏腑圆、针灸调经络圆、正骨推拿调脊柱圆.同时由于三圆互相影响,一种方法有时也可使三圆改善但不如直接对应的调治方法效果明显快捷. 方法:采用类比、演绎等中医传统思维结合数学模型提出三线三圆理论,阐明三线三圆理论的含义、由来与发展、临证使用并结合病例说明. 结果:三线三圆理论对失音、胸闷、腰痛、帕金森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到良好的效果. 结论:三线三圆理论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临床医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可供中医临床应用参考,值得推广.
  • 摘要: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的重要理论,本文探讨天人相应的深刻内涵,针对天人相应的理论指导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充分体现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的三因制宜、整体观念的治疗理念,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 摘要:清代宫廷医案是记录清代二百余年内帝后妃嫔、王公大臣等人的原始诊疗档案,其内容十分丰富.整理研究发现,在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中从肝论治的应用颇为广泛,究其原因是等级森严的宫廷之中,勾心斗角、争宠竞妍者在所难免,这就必然会导致情志不遂、忧郁愤怒.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从肝论治对情志因素诱发的各种疾病有着重要意义.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社会压力也逐日增加,精神因素所致的各种疾病已逐渐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究从肝论治的应用对于现代疾病的诊治大有裨益.
  • 摘要:目的:阐释温病伏气学说,结合卫气营血辨证,根据邪伏血分的特点,论述验方丹芍二地汤在病机邪伏血分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结合温病学家刘献琳对伏气学说的观点看法,对伏气学说进行解析,明确其临床价值.将伏气致病病位为热伏血分,结合刘老弟子陶汉华教授临床经验,确立伏气致病的理法方药,并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结果:伏气学说是一种发病学说,其邪伏在血分,其应用不仅局限于温病学领域,丹芍二地汤是治疗邪伏血分阴分的代表方.结论:基于"伏气学说"丹芍二地汤治疗多种疾病具有临床意义.
  • 摘要:"气血水并调理论"是中医治则治法研究中的经典理论,周围血管疾病属于中医脉管疾病范畴,阐述"气血水并调理论"理论渊源与含义,并以"气血水并调理论"为理论基础,论述"气血水并调理论"在周围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以理论指导临床,依据治法治则确立方药配伍规律,运用丹芍二地汤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为周围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 摘要:研究目的:为了提高护理查房在中医医院中实施的临床效果,提高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水平及根据病情辩证施护的能力,改良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难点、疑点问题,为病患提供更为精细化、个性化的护理. 研究方法:中医医护一体化查房在传统查房的基础上,加入中医主管医师参与,由医护人员共同确定护理查房内容,选择典型病例,通过病例汇报、床旁查体、点评指导、讨论共识和查房后考核等五个环节,制定个性化中医护理方案,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护理查房的过程中,通过中医主管医师对专科病种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等方面的讲解,延伸疾病相关的中医理论知识,介绍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演示并指导护士进行床旁查体,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形成中医医护一体化查房的新模式.责任护士提前准备病例,进行病例汇报,明确查房的目的、重点和难点,医护共同参与床旁查体后,点评护理方案,讨论护理措施,以提升护理质量. 研究结果:中医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由护士和中医主管医师共同参与,可有效提高护士中医基础知识并指导护士为患者制定和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提升了查房的内涵和时效,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研究结论:中医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理念,通过统一、规范查房的形式和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查房质量,提升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程度.
  • 摘要:抗抑郁药物减停过程中约50%患者可出现"停药反应"或"撤药反应"事件,给抑郁症患者带来痛苦与不适的同时,导致停药困难,撤药失败.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应用递减药物、认知行为治疗、瑜伽、中医特色疾病管理模式、针灸等干预方法可降低抑郁症停药反应的发生率.
  • 摘要: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病的特点是良性肿瘤的发生和多器官的损伤,包括脑、肾、肺、心、眼、皮肤等器官.癫痫是TSC患者常见症状之一,有报道多达96%的患者合并有癫痫发作.1/3以上的TSC相关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TSC癫痫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在诊断后尽早终止癫痫,以改善认知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当前西医的治疗措施包括抗癫痫药物、促皮质激素、手术、生酮饮食以及迷走神经刺激术等,但疗效不确切.本例患儿为儿童结节性硬化症伴发难治性癫痫,笔者在无西医治疗的情况下,根据患儿症状及辅助检查,辨证为上热下寒兼湿浊中阻证.用中药汤剂口服每日一剂,以伤寒论方半夏泻心汤、理中丸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基本方药组成.结合推拿手法,具体为:点按四神聪,点按印堂及眼周诸穴,摩腹揉脐,拨揉胭窝周围肌腱,点揉涌泉、太溪、绝骨、太冲等足部诸穴.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最终笔者通过运用伤寒论方结合小儿推拿手法,取得了终止癫痫发作的良好疗效,体现了伤寒论方的疗效.
  • 摘要:书写痉挛(writer's cramp,WC)是一种原发性、任务特异性、局灶性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是书写时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步收缩,导致手部痉挛,出现异常姿势和扭转动作,最终书写不能,可伴有震颤.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和肌张力障碍型.单纯型是指痉挛症状仅在书写时出现.肌张力障碍型除了书写外,在进行其他一些精细动作如刷牙、持筷时也可以出现症状.目前,W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无确切的治疗手段.WC的治疗方法各有利弊.肉毒素注射安全,有效,但作用时间短,需重复注射;内科药物方便,但效果欠佳;外科手术效果好、疗效稳定,但有手术风险,技术门槛高,难以广泛应用.笔者在无西医治疗的情况下,.针对患儿症状表现表现,辨为阳虚水泛的奔豚气证.运用伤寒论中的奔豚气辨证思路,使用伤寒论中治疗奔豚气的真武汤方及苓桂术甘汤方的结合应用,取得了治愈儿童书写痉挛症1例的效果.患儿服用10余天后,症状消失,不再复发,且小便通畅,患儿自诉身体精力充沛.体现了伤寒论方的疗效.
  • 摘要:中医药学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具有及其重要的科学价值,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要想其进一步发展必须走继承与创新并行之路,中医药一直在随着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发展,在战国末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重整体的特色己初现端倪.近20年来,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学学术争鸣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中医理论有两大主要理论:"阴阳五行理论"和"气学"理论,"阴阳五行理论"是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我国古代先哲们在"阴阳观"和"天人合一观"等理论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对复杂生命巨系统深刻运动规律的直觉性描述,在《内经》中关于人体生命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与气学理论发生了高度完美的结合与统一.随着现代科技和西方医学的不断发展,近时期阴阳学说的研究主要着眼点在于对阴阳的物质基础进行探讨.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试图揭示阴阳的物质"本质",迄今所进行的各种研究,实际上形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思路,把"阴阳的本质"设想为某种物质实体,或某种"物质成分",即"阴物质"、"阳物质".但因涉及到大量现代医学己知的拮抗的成对物质或对立的各种现象,容易造成生搬硬套,还需要进一步脱离传统束缚,创造新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在临证思想上一定要适当去哲学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之概念科学化、客观化、定量化,结合中医临床,借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实验研究,是中医理论加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 摘要: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法,取象思维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发展过程中,贯穿于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用药等各个方面,对中医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摘要:目的:建立冰红消肿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的方法鉴别了方中红花,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冰红消肿膏处方中大黄、栀子、白芷等药材.并同时进行了微生物以及重金属检查.结果:红花的显微鉴别,操作方便,指向性好.大黄、栀子、白芷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微生物以及重金属检查均符合药典标准.结论:该实验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冰红消肿膏的质量.
  • 摘要:超滤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提纯技术.由于其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因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超滤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超滤膜分离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超滤法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供参考和借鉴.
  • 摘要:随着药物代谢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出现,建立依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研究临床上药物如何使用的思维模式,己成为用药安全的前提基础.由于药物的剂型复杂,给药的途径多样,剂量的可控性,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可以通过在临床上通过不同的用药剂型、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的药效,以确定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 摘要:中药制剂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体系上的传统处方制剂.目前,中药制剂的临床疗效和质量通常采用化学单体来标化和控制,缺乏与药效的关联性,无法反应中药的整体药效.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依靠检验方法,更依靠设计开发、生产控制及物流管理等产品制造的所有环节,质量源于过程控制水平.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提取和分离是其中最关键步骤.中药研究的水平及中药质量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结果.与传统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相比,新型分离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选取适当高效的提取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对传统提取技术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等及现代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酶工程技术、半仿生提取技术等提取方法进行概述,并对近些年新兴的一种提取技术.通过多个提取单元之间物料和溶剂的合理浓度梯度排列和相应的流程配置,结合物料的粒度、提取单元组数、温度和溶媒用量,循环组合,对物料进行提取的一种动态逆流提取新技术、具有连续不断更换溶剂使物料与溶剂之间一直有较大的浓度差,有利于快速提取且不破坏中药中的成分;操作简单且提取效率高,在多级提取分离之后会进入一个高速离心机,由于粒度大小质量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将粒度较大的杂质分离出去,实现高效率作业等优点、但是由于药材粉碎过细,在提取的过程中很多蛋白质类化合物、鞣质类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会被提取出来,在后续的分离过程较为困难等缺点方面进行详尽描述.
  • 摘要:光慈姑为百合科药用植物老鸦瓣Tulipaedulis(Miq.)Baker去除绒毛后的干燥鳞茎,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功效.光慈姑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咽喉癌、淋巴瘤、乳腺癌、通风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关于光慈姑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较少,仅有关于秋水仙碱、多糖、淀粉及其含量方面的研究,仍有大量未知成分需要探究.本文对光慈姑化学成分研究现状、百合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光慈姑系统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质量评价及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对一例应用调脂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病例分析.方法: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其调脂治疗的西药和中药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脂控制不佳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只增加他汀类药量或改用其他种类他汀对患者获益不大,首先加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治疗,加用中药进行降脂,如果效果不理想再考虑加用依折麦布.结论:在临床实践中,中药临床药师应积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药学和中药学知识,结合相关文献,为临床中出现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问题提出药学专业的分析及合理建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摘要:作为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第三代学术继承人,我们有幸随金老观摩中药饮片厂制作六神曲,聆听金老讲述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经验,根据现场教学特整理如下,供同行参考.
  • 摘要:目的:对柴胡毛状根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从转录组水平阐释柴胡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相关酶活性关系. 方法:采用IlluminaHiseq4000对柴胡毛状根及利用茉莉酸甲酯诱导3天后的柴胡毛状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通过与基因数据库比对分析注释和发现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柴胡毛状根及利用茉莉酸甲酯诱导后的柴胡毛状根分别获得了19754820、20865859条Clean Reads,Trinity组装后得到66062条Unigene,通过与NR、GO、COG、KOG、KEGG数据库比对,最终获得43905个有注释信息的Unigene.柴胡毛状根诱导3天后有5497个基因转录表达量上升,6278个基因转录表达量下降,合计11775个差异表达基因.13075条差异表达基因被COG注释到24个功能类别中,11878条差异性表达基因被KEGG注释归属于32条代谢通路.与对照毛状根相比,利用茉莉酸甲酯诱导后的毛状根IPPI、β-AS等基因表达量上升. 结论:本研究注释了大量相关基因序列,通过本研究为后续深入的基因功能研究及柴胡皂苷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 摘要:目的:利用表观基因组学以及文本挖掘方法,从基因表达角度揭示中药鹿茸的作用机制. 方法:首先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现有关于鹿茸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相关文献进行挖掘,提取基因表达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去掉重复,利用NCBI数据库对基因名称进行标准化,其次通过Cytoscape制作蛋白互作网络,然后利用本团队研发的"疾病-基因-化合物"分析平台进行关联分析,得到疾病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接下来使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鹿茸基因表达数据进行KEGG通路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相应的生物学通路及靶点.最后通过查阅鹿茸药理学作用相关古籍、文献对本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结果:本文共挖掘到鹿茸相关调控基因30个,其中上调基因21个,下调基因9个;制作出鹿茸相关调控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关联分析找到十几种鹿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了鹿茸在抗肿瘤、抗感染、提高免疫力三个功效方面的作用通路及靶点.通过查阅药理学文献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结论:将文本挖掘与基因组学分析相结合,将中药理论与基因组学相对接,一方面可印证中药的作用机制,指导临床精准用药,进而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生物医学文献知识的发现,有深刻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 摘要:目的:建立小儿燥湿化痰合剂中药材鉴别方法.方法:以对照药材和对照品为阳性对照,并制备各药材的阴性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半夏、陈皮、射干、茯苓、板蓝根、桔梗、桑白皮、苦杏仁.结果:薄层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重现性好,简便宜行,可作为本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 摘要:目的:考察金银花和山银花的鉴别要点.方法:结合参考文献,先从金银花和山银花外观性状进行初步鉴别,再从显微结构和化学成分对两者进行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区别,构建一套比较合理的质量标准来鉴别金银花和山银花.结果:金银花和山银花都属忍冬科,其几个原植物都是近缘植物,在生物学特征上十分相近,用肉眼不容易鉴别,但是两者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细微差别的.结论: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成分很相似,功效也相同,但功效偏重不同,应该扬长避短,尽量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使临床用药更准确,达到金银花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
  • 摘要: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L.var.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L.东北杏Prunusmandshurica(Maxim.)Koehne 或杏Prunus armeniaca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而成.现在常见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综合近十年国内外有关苦杏仁的研究,从苦杏仁的化学成分,炮制方法,药理作用作以详细的叙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摘要:本文尝试以临床中药师角度浅述此岗位的工作原则、工作意义、工作方法与主要工作内容,意在指引从业人员正确理解临床中药师这个岗位,推动临床中药学的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师在毒性中药临床使用中的作用,并制定毒性中药的使用流程与监护方案.方法:临床中药师通过对毒性中药的学习与应用实践,总结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规范.结果:制定了合理的毒性中药使用方案及监护流程,并对医护药人员进行临床培训,以提高毒性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结论:临床中药师在指导临床使用毒性中药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规范使用可以减少毒性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促进毒性中药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应用.
  • 摘要:切制是炮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400种植物类药材有206种需要进行切制成不同形状以供临床使用.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在中药炮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金老认为切制方法与成品片形直接影响到中药的质量与药效.饮片切制自古以来秉承"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原则,根据药材性状可分为薄片、厚片、直片、斜片、丝、段、块等类型.通过饮片类型、形状可以反映出药材质量、真伪优劣、药用部位,并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强调传统饮片形状不仅是对饮片外观的要求,更是饮片质量的保证.
  • 摘要:目的:探讨参芪降糖颗粒对高糖环境下施万细胞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 方法:采用高糖环境下培养的施万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参芪降糖含药血清组和甲钴胺含药血清组,干预48h后,用酶标仪检测细胞中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 结果:高糖干预48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T-AOC和SOD含量明显降低,ROS、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高糖组比较,参芪降糖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细胞T-AOC和SOD含量,明显下调ROS和MDA水平(P<0.05或0.01). 结论:参芪降糖颗粒能够明显提高具有抗氧化能力物质T-AOC和SOD水平,清除有害的氧化代谢产物ROS和MDA,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施万细胞的氧化应激而发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
  • 摘要:京帮炮制技术是我国传统中药炮制技术流派之一,炮制技术和饮片特色鲜明,由于中药饮片行业的特点和社会快速发展等原因导致京帮炮制技术正面临流失的危险.继承和发展京帮炮制技术对我国中医药学发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对比的方法,从炮制方法、工艺、辅料和规格等方面总结京帮炮制技术特点,为京帮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研究基础,进而抢救具有京帮特色的炮制方法及技艺,促进京帮特色传统炮制技术继承吸收和创新推广,增强中药饮片服务临床等功能,为中医临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采用品管圈方法提高患者对中成药特殊用法知晓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我院门诊中成药全体药师参与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的十个步骤,利用品管手法开展活动,选定主题为"提高患者对中成药特殊用法知晓率",通过对特殊用法药品进行整理归纳,制定用药交待标准用语等,定期对用药安全及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进行分享,并组织药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服务培训,以提高药师专业技能和药师服务意识;结合取药环境的改善,以提升用药交待准确性.通过统计活动前、后的相应数据,对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进行评价. 结果:经过8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患者对中成药特殊用法知晓率从42.73%提高至93.02%,并将有效对策进行了标准化;且圈员们的凝聚力、积极性、荣誉感及品管手法等各方面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患者对中成药特殊用法知晓率显著提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摘要:目的:贯彻北京医改精神,探索中药饮片临床用药管理新模式.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等政策文件精神,结合我院中药饮片临床特色管理,探索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患者医疗质量,增加患者医疗获得感的临床服务新模式.结果:制定出中药饮片临床用药管理制度、处方点评三级干预法、患者床旁用药指导常规、医药联合门诊、送药到家便民快递服务、固定患者一对一服务、新媒体医药时时沟通机制、中药饮片用药风险专家共识等一系列新模式新方法.结论:这些新模式紧密联系临床,促使药师的服务转型,适应了医改的需要,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
  • 摘要:《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不仅确立了辨证论治的中医诊治原则,其收载的方剂也是组方严谨,配伍有度,而且对每个方剂的煎服法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对两书中收载的方剂的煎服法,包括单味药的煎煮方法,整个方剂的煎煮方法再到服用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比较与现代煎服法的异同之处并论述其原因,发现其中包含了众多张医圣对于中药组方和配伍等方面的妙思,并体会到研究中药的煎服法对临床疗效的深远意义.
  • 摘要:目的:为中成药命名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中成药命名的规律和依据进行研究和归纳,发现命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中成药的命名作为历代中医药从事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但也存在夸大作用、暗示疗效等不规范问题.结论:中成药的命名不仅应该做到合理、规范,也应体现中华文化的特色与丰富内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 摘要:目的:对茜草科植物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Havil.]的干燥带钩茎枝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用95%乙醇对华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进行提取,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萃取,对正丁醇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NMR、MS和CD等波谱学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2R,3R,4S)-lyoniresinol-3α-O-β-D-葡萄糖苷(1),(2S,3S,4R)-lyoniresinol-3α-O-β-D-葡萄糖苷(2),(2S,3R,4S)-lyoniresinol-3α-O-β-D-葡萄糖苷(3),(2R,3S,4R)-lyoniresinol-3α-O-β-D-葡萄糖苷(4). 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 方法:通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年4月8日至2017年10月7日半年中抗高血压药物种类、规格、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钙拮抗剂的销售量及销售金额处于第1位;半年中销售数量最多的是CCB类硝苯地平;使用量排序前15名的抗高血压药物中CCB类有4种,ARB类有5种,ACEI类1种,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有2种,复方制剂(ARB+利尿剂)有3种;DDDs排名前三位的种类分别为:CCB类、ARB类和复方制剂(ARB+利尿剂).患者选择倾向最大的前3位药物是CCB类氨氯地平、硝苯地平、ARB类缬沙坦;在DDDs排名前15位的药物中依那普利DDDc最低,美托洛尔的DDDc最高. 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 摘要:中成药处方点评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对合理用药开展的药师监督医师的一项工作,如何加强医药工作的监管及临床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本文就中成药处方点证工作现状作一综述,试图探究中成药处方点评的工作模式.
  • 摘要:目的:开展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调剂前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全年门诊中成药调剂前干预处方,分析不合理处方类别,统计处方合格率,药师干预成功率等,分析并总结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处方中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在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57.04%)和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7.65%),经调剂前处方干预可显著降低月不合理处方例次(P<0.01),干预成功率与月份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中成药处方调剂前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对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 摘要:通过对中药材历史及市场的调查研究,参考传统中药材和饮片的规格等级分类情况,研究中药材及饮片商品产生规格等级,进行中药材及饮片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应用研究.
  • 摘要:目的:通过中药临床药师在中医医院的工作实践,证实中药临床药师存在的重要性.方法:对中药临床药师在中医医院工作范围进行分析.结果:伴随中药临床药学的不断发展,中药临床药师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结论:中药临床药师需全面提高业务能力,以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中医药事业传承的同时也为保障广大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 摘要:中药的需求量逐年增长,野生珍稀药用动植物、矿物资源急遽减少甚至灭绝,寻找合适的中药替代品扩大药源,提高资源利用度,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缓解资源的压力,是解决目前状况的良好对策.中药替代品,又称代用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中药替代品一般是指与被替代品功效相近,可在被替代品资源暂缺时替代应用的中药,是一种暂时性的替代,一旦正品资源充足则不再使用;狭义的中药替代品是指被替代品资源极度匮乏,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国家禁用或批准部分使用时,采用某种方式获得的与之功效几乎相同、临床效果显著的中药,是一种长期而高效的替代,极大程度上可取代正品使用.中药替代品的研发途径多种多样,如功效主治类同途径、扩大药用部位途径、亲缘关系相近途径、人工合成、培育途径等.中药替代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替代品在该地区的使用十分常见.中药替代品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濒危药用动植物、矿物,缓解了资源压力,扩大了药源,使资源更合理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关于中药替代品的研发仍存在问题,一部分中药替代品的药效评价仅停留在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实验上,缺乏临床依据;中药替代品无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无法判断其应用的合理性、准确性.中药替代品的未来发展,应在保护正品中药资源的前提下建立一套完整的替代品评价标准体系,保护替代品野生资源的同时支持人工合成、人工培育等新技术新方法,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 摘要:目的:对丁卡因软膏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对《医疗单位制剂规程》1984版中的丁卡因软膏中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丁卡因软膏中的盐酸丁卡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经方法学验证,该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和精密度好.结论:改进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作为丁卡因软膏中盐酸丁卡因含量测定的方法.
  • 摘要:作者曾参与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经验整理工作,本文从七个方面总结了金老的事业成功经验,金老的成功经历对青年中药人员的成长很有启迪作用,青年中药工作者要尽快成长就要学习金老及老一代中药人的经验,才能尽快成长.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与华法林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华法林INR值异常升高患者的用药分析和监护.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使患者INR值较快恢复正常.结论:临床药师应发挥自身专长,为临床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和合理化建议,确保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摘要:本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由多种因素造成,应谨慎和正确对待,保持高度警惕.
  • 摘要:中药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我院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探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 摘要:北京市是全国中医药资源最为集中且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而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和产权制度成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开展的先锋和主要承担者.以103所北京市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分析其中医药服务贸易开展情况,对于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 摘要:从2016年9月开始,笔者有幸参与广安门医院的培养计划,在哈佛医学院附属的BIDMC(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院)学习一年.麻州被称为美国精神的发祥地,拥有世界最高等的学府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又是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打响的地方,是美国的文化中心,现在依托哈佛医学院的雄厚实力,己发展为美国最重要的医疗城市,拥有包括丹娜法伯癌症中心、布列根妇女医院、麻省总医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波士顿儿童医院、麻州眼耳医院等一系列世界知名的医院.在这里学习,可以经常听到业内知名专家的报告,收获颇丰.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环境的改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少的病人愿意参与医学教学,这就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就国内的医学教育现状而言,标准化病人的出现恰好能够缓解医学资源紧张及医患关系紧张的矛盾.医学教育与教育资源缺乏的矛盾日益突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内的标准化病人应运而生.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下,SP由于其在医学专业教育、评估和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临床教学改革的热点逐渐指向了SP.
  • 摘要: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又称为囊性膀胱炎,是一种黏膜增生、化生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与慢性膀胱炎相似,以反复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及会阴部疼痛不适感为主,可伴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目前,本病的治疗以西医手术加术后膀胱灌注为主,这种联合疗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药物刺激作用、症状复发、生存率低等不良反应.中医药作为一种补充替代医学,在联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极大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膀胱粘膜上皮细胞,减缓或抑制癌性病变.因此,笔者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 摘要:NADPH氧化酶,即还原型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是有机体中活性氧(reactiveb oxygen species,ROS)的主要来源,NADPH氧化酶有多种亚型,有NOX1、NOX2(即gp91phox)、NOX3、NOX4、NOX5、DUOX1 和DUOX2,NOX是一种多亚基的跨膜酶复合体,最早在吞噬细胞中被发现.NADPH氧化酶NADPH氧化酶(NOX)是体内氧化还原信号的关键酶,也是体内活性氧簇(ROS)的主要来源.中药多以单体、复方、中成药等形式被应用于临床,在众多研究中多以抑制NADPH氧化酶进而产生作用机制.本文通过查找近几年相关文献,整理出中药单体、复方、成药,在各种疾病中产生的作用以及机制,对今后的临床研究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 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结合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众所周知,我院是一所新型的综合医院,其设立的跟诊护士岗位是在国内超前且仅有的一项工作岗位,因而一直备受国内的关注.作为中医科门诊跟诊护理的代言及传承者,我们有义务为中医跟诊护理模式的发展作出努力.
  • 摘要: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以中医药服务为内容的国际贸易.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服务贸易的界定,分为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等四种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中包含在以下几个大类中,即商务服务,教育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其他未包括的服务等.服务内容包括中医药方面的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文化传播服务、保健服务和护理服务等与其相关的旅游、咨询等其他服务.
  • 摘要:医疗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引进入才,培养人才,是医疗机构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对中医医院来说,做好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合理的人才梯队,是一项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可以说,当前医院之间的竞争,其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做好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工作,打造一个效率高、战斗力强的超一流中医专业团队,关系到中医医院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关系着中医事业的兴衰成败.
  • 摘要:中药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传统文化,当下正处于发展中,它置身于现代化与国际化的热潮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也迎来了自己的大数据时代.简述了大数据的概念,分析了中药现代化出现的问题,提出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中药现代化出现问题的建议.
  • 摘要:通过对中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标准化工作现状的梳理与分析,总结中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促进中药国际服务贸易标准化付出自己的努力.
  • 摘要:近两年,各地纷纷成立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组),旨在充分挖掘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精华,开辟一个崭新的中西医结合麻醉研究领域,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体系,让传统中医药在围手术期发挥更大作用.然而,谈到临床麻醉学,人们很难和传统中药联系在一起.原因在于,现代临床麻醉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以及与之匹配的检验监测设备都与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密切结合,麻醉医生的培养以及各级考核缺乏中医药基本知识,要想开展中西医结合麻醉工作,首先应该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哪些项目在围术期具有优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