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二届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07-20

主办单位: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案例教学和任务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文章通过分析"案例"在任务型汉语口语教学各阶段所起的作用,认为"案例"是任务的来源和依托,能保证任务的顺利执行和任务完成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目标.
  • 摘要:本文对马来西亚高校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和对态度产生影响的背景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五种态度因子:目的语群体态度、语言认同态度、学习情境态度、学业成绩态度和社会地位态度.统计检验结果:族群、学习汉语时间及所在高校为有效因素,性别、年龄为无效因素.建议促进跨文化交际教学,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优化汉语课程结构,建立完整的测试评估体系,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摘要:课堂语言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开展调研分析,对课堂语言这一问题开展探讨.调查内容主要为留学生对通用媒介语(英语)认可程度及学习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既有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又因其教学对象的差异具有复杂性.教师需要适时调整,以达到最佳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果.
  • 摘要: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盛,汉语在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在其外表繁荣的背后,也潜藏着诸多危机:如许多院校盲目开设,发展过快过滥;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论证,随意性很大;课程模块太多太杂,学生缺乏专业归属感;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等.因此认为汉语国际教育的课程开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汉语基础原则、外语辅助原则、文化素质拓展原则、提升教育能力原则和实践教学原则。还应注意加大选修课比例,适当减少必修课所占比重,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就业和深造的渠道。英语课所占学时应该高于公共英语,但低于英语专业。介于两者之间,即体现出学生的英语优势,又不能弱化汉语学习。尽量保留各专业院校的专业文化课程,比如中医药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以适当增设中医药英语方面的选修课,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也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增设日语、西班牙语、韩语等小语种为外语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学生学习小语种创造条件,拓宽就业渠道。由于该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实践型的而非研究型的,某些理论的学习不必太深太专。控制总学分,将一些理论课适当整合,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原则上不超过180学分。适当突出师范特点,将教育心理学、应用语言学等课程纳入必修课。鼓励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就业方面,可以通过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汉语桥项目等机构、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建设境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海外就业打通道路。
  • 摘要:本项研究在简述汉语国际传播概况的基础上,以欧盟成员国保加利亚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分析了百余名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并据此就汉语国际传播的有关问题,建议以汉语和中国文化为核心,提升汉语国际传播吸引力,提高对外汉语师资水平,提升汉语国际传播的声望,以汉语和中国文化为支撑,深化国际汉语课程和教学改革,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为手段.增强汉语国际传播的活力。
  •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中若干有代表性的日源新词为例,考察其进入汉语的途径和过程(词源)、表达形式和使用特点(用法、词义)以及与原义的异同(变异情况),概括和揭示现代汉语中的日源新词语的主要特点.
  • 摘要:本文是在解释主义研究范式-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个案追踪研究法,通过观察、访问、收集教学日记资料等分析总结课堂教学适应的成功经验,为了全面了解英方学校,深入把握课堂教学,尽快适应对外汉语教学。赴英汉语教师志愿者主动参加英国当地教师的听课活动,观察调研,记笔记,做录音。主动邀请指导教师参与上课并点评,帮助课堂管理,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通过沟通合作,观察调研,寻找差异,反思教学,总结经验,志愿者教师在教材选编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课堂有效管理、师生语言互动沟通四个方面有显著的收效。
  •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讲授《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体会,探讨境外讲授《中国文化》课程时对授课内容及方法的处理.在未受汉文化影响的境外讲授《中国文化》课程与在国内给留学生开设该门课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学生的学习动力、语言基础、教师的授课环境与国内相比均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境外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教师需从内容切入、素材筛选、授课方式、心态调整等多方面着手,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最大限度地有效传播出去.
  • 摘要:本文调查了缅甸比较有代表性的中文学校,介绍缅甸现有的比较突出的汉语教学法,根据缅甸汉语教学概况,本文把缅甸汉语教学法分成两类:即华文教学中的教学法(汉语为第一语言教学中的教学法)及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教学法)。主要包括传统解释法、“填鸭式”教学法、文化引导教学法、课外交际法、语法翻译法、趣味教学法、体验文化教学法以及大班游戏教学法。针对缅甸汉语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建议缅甸政府应自上而下对中小学汉语教学加以推动和资助。中缅两国教育部门应联合利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加强缅甸汉语师资力量。缅甸汉语教育者和研究者应对原有的缅甸汉语教学法运用和实践加强研究,推出相关研究成果。缅甸教师需要多借鉴其他国家的汉语教学法,从而探索出适合本土学生的教学方法。学校应督促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使用的汉语教学法,互相讨论。在缅甸政府的推动下,缅北、缅南中小学和缅甸的两所外语大学联合举办学术讨论会交流经验,以使汉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 摘要:印尼语表示眼睛的词语只有一个"mata",汉语中表示"眼睛"的词语略多.本文只选汉语中的"眼"映照在印尼语的"mata"所产生新意义的词语组合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二者词语的构词能力确实存在差异.因为印尼语中表示眼睛的词语比较单一,故产生新词的语义比较抽象.从眼睛的具体转移到无形的语义,引申出的新词具有抽象的眼睛.
  • 摘要:本文选取了三套有代表性的日本初级汉语教材,基于对比的视角,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日本本土汉语教材的特征.通过考察分析,发现日本本土教材具有如下特征:重视语言知识,尤其是语音和语法知识;说明方式易懂,针对性强;不重视课文及生词.文章最后探讨了国外本土汉语教材的特征对国别化教材编写的启示.教材中呈现的语言知识要注意系统性,语法、语音知识要细化,讲解方式要多样、易懂。进一步研究使用对象所属国的学习者汉语学习上的难点,教材编写者应掌握学习者的母语或者和本土教师合作,教材中应充分利用学习者母语。国别化教材不仅要关注学习者国家的风俗习惯,还应该了解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和学习特点。国别化教材要考虑到本土教师的特点,便于教师使用。
  • 摘要:本文力求从篇章习得动力入手,对学习者在高级阶段篇章习得动机进行剖析,以期对印尼学生篇章习得动机与个人努力程度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做出较为准确的描述;通过对习得策略的观察和分析,通过篇章习得文脉梳理与字词互参机制的锁定,探讨篇章习得过程中自学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 摘要:随着中土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土耳其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和需求也日渐高涨.中国人编写的汉语教材和土耳其的文化差距太大,学生不易理解,且篇幅较长,形式简单.土耳其人编写的汉语教材则缺乏系统性.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土耳其语言、文化特点、中土语言内部关系,把汉语教学的系统性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引进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一套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之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的汉语教材。首先在教材编写之初,深入到土耳其学生中,对其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为依据设计教材的结构及内容。其次,设想以中国的编写队伍为主体,以土耳其的汉语专家、教师,特别是土耳其大学汉语教师为补充。因为只有中国的专家和教师才能提供最标准、最地道的汉语,但同时也要积极听取土耳其汉语教师对于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反馈意见,并且由他们提供本土化的信息,根据这些意见进行修改,以此编写高质量教材。
  • 摘要:本文通过对Incheon Bupyeong高中生的调查问卷,分析了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缓解学生畏难情绪,适当引进中国教师,编写有针对性的高中汉语教材,教学中积极探索并尝试多种教学方式。
  • 摘要:国际汉语教学环境和对象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汉语教师要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教学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教师自身储备足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加强与周围人的沟通,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汉语教学.
  • 摘要: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是全球孔子学院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初步分析了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建设发展成果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之基础上,建议找准发展类型,制定中长期规划,多渠道、多方式推开新建孔子学院工作,加快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大力发挥孔子学院校友的积极作用,成立校友会或联谊会,建立校友联络机制,发挥校友作用,壮大孔子学院的发展。
  • 摘要: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对中国的一些文化习俗产生认识误区,对中国文化习俗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哲学精神世界不理解.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误区首先表现在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要素上。同时刚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学生,对公共交通上年轻让座给老年人的做法开始也不理解。这些认识误区和不理解,妨碍了日本留学生学好汉语,也影响他们汲取汉语言中的中国文化精髓.所以纠正误区,传达正确的信息,一方面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言,一方面也是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习俗,了解中国人在生活习俗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价值尺度、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审美观念,这些中国文化习俗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它能更加直观而准确地把握一个民族的文化。使他们能够在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过程中领略到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和征服自然的顽强信念,领略到中国人在文化习俗中寄托的对幸福吉祥、平安如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