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成立大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成立大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成立大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6-10-16

主办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会议文集: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成立大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班固《汉书艺文志》"经方十一家"(274卷,佚失)不是现在所称"经方".不过,其给出的"经方"定义是正确的.晋代“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这是第一次对仲景书的整理成书。宋代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其中有《伤寒论》和《金匾玉函经》(后世改为《金匾要略》),这是今之祖本。金元学派纷呈,提出“古方新病不相能”,乃有大量卓有成效“今方”涌现,此又称“新方”;明清兴起“经方”“时方”“古方”“今方”之争。
  • 摘要:"经方"之谓,古今相沿,但所指则异.今之所谓"经方",乃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而言.其实"经方"一词早于《伤寒杂病论》.以方名证是《伤寒杂病论》的特点之一,仲景第一个历史功绩就是确定了与这些方剂相对应的证候,即所谓“方证”。经方的运用模式可以坚守原方,也可以随证加减,或是几方合用。经方与特异性用药的结合,既保持了经方的特点与优势,又吸取了中药药理现代研究的成果,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苍术有降血糖的功用,所治糖尿病就有用白虎加人参汤再加苍术。曾经用小柴胡加地黄、葛根治疗过一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患儿,因其有休作有时的发病特点,故选用小柴胡汤为主方,而所加葛根则是鉴于其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葛根有扩血管的作用,而所加地黄则因其有养血凉血之用。
  • 摘要:经方方证具有经验性、实证性、整体性、实用性的特点。方证相应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是辨证论治的最佳实现途径。胡希恕先生说:“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刘渡舟先生说:“要想穿入《伤寒论》这堵墙,必须从方证的大门而入。”“有是证用是方”,是临床用药的原则,按此思路,疗效常常出人意料。
  • 摘要:"汤方辨证",又称之为"方证辨证",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但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却未引起重视的临床思辨方法.之所以称之为"汤方辨证",是因为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先提出"汤证"的概念,如"桂枝汤证""柴胡汤证""承气汤证"等,"这样便建立了'证因方名''方因证立'的内在联系,从而成为仲景辨证论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始开汤方辨证之先河."汤证"亦称为"方证",事实上二者在概念内涵上是一致的.直觉思维是汤方辨证用于临床的一种常见思维形式,也是其在临床思辨方法中的深化和再升华。专病(证)专方(药)是汤方辨证思维的另一种形式。
  • 摘要:《"伤寒"涵义新释》一文对古代"伤寒"的含义做了明确的分类,提出仲景《伤寒论》所言之"伤寒"乃指"伤寒病".然此"伤寒病"今天看来到底是什么病?在今天的疾病谱中是否仍能看到?成为《伤寒论》研究中的一大谜团.笔者早年有幸在周仲瑛老师门下读博士,时值周老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研究病毒性高热.作为他的博士生,三年来我一直在苏北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做该病研究,以作为我博士论文的方向.长期的基层工作,使我有机会接触到大量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一手资料,这些病人从开始发病到最后死亡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在该病治疗中,《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及所载方药的大量运用,使我对仲景"伤寒"其病的真实所指有了新的认识,然因当时缺乏临床实践,又对仲景著作的掌握不够全面,一时间未敢轻下结论.近30年来,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多,经方的大量应用,使我更加确信了当初的认识,我认为仲景"伤寒"其实就是流行性出血热抑或是与流行性出血热相似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 摘要:介绍了经方临床运用的方法,选方用药时,当重视患者对五味的好恶,遵循气味相合的原则。喜甜者:可选用含甘草、怡糖、参、茂、枣、地黄、桂圆、蜜、小麦等的方。喜酸者:可选用含乌梅、五味子、山植、酸枣仁、山黄肉、诃子、石榴皮、木瓜等的方。喜辛者:可选用含细辛、干姜、花椒、桂枝、麻黄、薄荷、冰片、蕾香、羌活等的方。
  • 摘要:《伤寒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以及方证对应的六经辨证方法.六经辨证为中医临床辨证之首创,为后世各种辨证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为后世树立了法度与标准.但辨证论治的水平,既有客观因素制约,也有主观因素影响.《内经》中有脏腑经络,讲脏腑就得讲经络,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都得用经络学说加以说明。如果把经络给废了,“六经非经”了,那中医的理论—中医的整体观,一分为二、分阴分阳的辨证法,六经为体、八纲为用,体用的关系等就都废了。
  • 摘要:介绍了腹诊概念、源流与方法。指出小柴胡汤证腹证特点是胸胁苦满。小柴胡汤用于急性热病时的指征为:出现口中发戮、口苦、舌有白苔等症状,纳差从心窝部至胁下感觉沉重和堵塞样不适。这时,并非都有季肋下的抵抗压痛。大柴胡汤证腹证的特点是胸胁苦满(最重要)、腹部膨隆、心下急。柴胡加龙骨牡蝠汤证腹证的特点是脐上悸动。
  • 摘要:《伤寒论》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大凡中医成名成家者无不精通伤寒,他们多是在深入研究《伤寒论》后继承之,通过临床实践而发展之,不断推动着中医学的发展.《医学心悟》为清朝名医程钟龄所写,笔者在学习《伤寒论》与该书后,深感两书实为源与流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继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故不揣固陋,试从辨证、论治、方药三方面阐述《医学心悟》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
  • 摘要:所谓经方,是指《伤寒》《金匮》方而言.它取药精简扼要,疗效显著,故而也最能体现出辨证论治的精神.干祖望教授用经方治疗五官疾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用于严重肺寒导致的多涕症、过敏性鼻炎、鼻塞不通。盖其虽曰肺寒,实则元阳首先无火,使鼻窍无温煦之气以养。所以用此方一面调和肺气,一面重振元阳。葛根芩连汤解毒清里,用于慢性鼻前庭炎,疗效十分满意。甘草干姜汤,温中祛寒,用于寒闭失音、寒闭喉风。
  • 摘要:冯世纶教授系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曾先后师从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中医大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载,学验俱丰,崇尚方证对应,擅长运用经方,疗效卓著.现将冯教授应用《外台》茯苓饮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本方载于《金匾要略·痰饮咳嗽病》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茯苓饮和五苓散两方合用治之,起健胃利饮、理气降逆、解表清热之功。增入清半夏温中化饮,以提高疗效。
  • 摘要:就笔者长期在中医医馆平台上的体会,简要谈谈黄煌经方在当代中医医馆中的实用价值.黄煌经方医学临证采用“方-病-人”的诊疗模式,就是在方-病-人这三点之间不断反复摸索。有时从人测方,再从方测病;有时从病测方,再从方测人。有了方病和方人的支撑,便能做到方证相应。以上不管方、病、人,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保证了其应用指征的客观性、其疗效的可重复性。此外,黄煌经方一般配伍严谨,药物种类相对较少,用药精当,很少使用贵重药材、大处方,价格比较经济,让老百姓花小钱能治病,稍微花点钱能治疗大病。
  • 摘要:黄师的“经方玫瑰”目前共有五朵,分别是白玫瑰、红玫瑰、紫玫瑰、黄玫瑰和干玫瑰。白玫瑰以四逆散方人为代表;红玫瑰以黄连阿胶汤、荆芥连翘汤方人为代表;紫玫瑰以桂枝获答丸方人为代表;黄玫瑰以当归芍药散、柴归汤方人为代表;干玫瑰以温经汤方人为代表。同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城女性患者体质会有从白玫瑰→红玫瑰→黄玫瑰→紫玫瑰→干玫瑰发展的趋势。
  • 摘要: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名中医,当代著名的经方学者,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类疑难病证,在经方医学的研究、推广和临床应用上颇多建树,所提出的"方-病-人"学说,发展丰富了传统方证相应学说的内容,是对经方医学的一大贡献.有幸侍诊黄师多年,此仅将黄师运用温经汤的部分验案举例介绍如下.温经汤由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甘草、半夏、麦门冬12味药组成,有当归四逆加吴黄生姜汤、麦门冬汤、胶艾汤、桂枝茯苓丸等的影子,是一个针对内有虚、寒、燥证治疗的方子,既有血虚,又有血瘀、血燥津枯,又有下寒等的复杂病证的用方。再从体质来分析,温经汤体质与桂枝体质很接近,可以看成是一个夹杂了虚、寒、干性的桂枝体质。
  • 摘要:庞德湘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师从方剂学名家连建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证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肿瘤并发症及其相关副反应,兹举三例.白头翁汤治放射性肠炎,黄连、黄柏功专清热燥湿,秦皮与白头翁清热止痢,丹皮清热凉血,诃子、槟榔涩肠止泻,地榆、槐花清肠止血,扁豆、山药、麦芽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旋覆代褚汤治疗化疗后恶心欲吐,治以和胃降逆、健脾化痰。大承气汤、麻子仁丸治疗阿片药物所致便秘,生大黄后下,泻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芒硝。
  • 摘要:顾维超主任中医师为江苏省首批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其业医50余载,学验俱丰,业贯中西,对张锡纯学术经验积有心得,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研究》学术专著一部,尤其对张氏大气学说有所发挥,对大气下陷证的诊治见解独到.顾师经过多年临床探索,在张氏升陷汤基础上衍生出自己的经验方——加味升陷饮,由生黄芪、知母、升麻、柴胡、桔梗、红景天、仙鹤草、桑寄生、山萸肉、甘松、炙甘草等11味药组成,以加强升陷汤益气升陷、强心固脱、补肾培元、醒神除疲之功,灵活运用于临床解决危急重症.
  • 摘要: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多样,疾病复杂,涉及血管、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肿瘤性、遗传性、发育异常方面,具有诊断难,治疗效果不佳的特点.笔者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余年,经历很多患者,尤其是脱鞘病、变性病、不明原因的周围神经病,西医的治疗药物及手段很局限,患者不仅承受着疾病的痛苦,还要承受治疗无望的沮丧.按照黄煌老师的“方-证-人”诊疗体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经方体质为主导处方用药,方能收效。最后,神经系统疾病的恢复较慢,因此医生和患者都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毕竟神经系统疾病不同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短,有自愈倾向。因此,要向患者交代清楚,让患者能够较好配合。总之,经方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前景,值得深入摸索、研究。
  • 摘要:尿失禁、尿频、遗尿等排尿异常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侯春光老师在小儿排尿异常诊治过程中,常常运用经方加以治疗,方简效宏,出奇制胜,屡获佳绩。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细心地寻求辨证切入点,恰当地运用经方,积极地调和阴阳,调畅气机,通利三焦,从而使水液输布回归有序,排尿异常诸症自然得以缓解。
  • 摘要:经典是中医临床的基石。如何将经典变成临床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读透经典,二是活用经典。熟读经典,理解经典的内容及其适用环境;掌握经典,并将其与临床充分结合;活用经典,在临床实境中,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以经典为规矩,将经典变成解决临床问题的指南及其实用手段,可提高临床疗效,并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创新治法,救治病患。经典的例证,是最佳的间接反馈系统,其在临床的验证是最佳的直接反馈系统,两相结合,有助于培养临床自信,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
  • 摘要:葛根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和《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由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发汗解肌、升津舒筋之功效,古代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和痉病.在临床上遵循方证相应原则辨证使用葛根汤,发现其能够治疗原发性痛经,药理学、药学等一系列现代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葛根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葛根汤临床新用途的发现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施治"和"异病同治"的优势与特色,这种主治疾病谱的演变对于提升其临床地位以及丰富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手段也具有重要意义,为经典复方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借鉴.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而且会使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相关的代谢失调包括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增加.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一劳永逸,从而困惑临床医生,从黄煌老师方人病学说谈谈对该病的治疗.用葛根汤治疗PCOS,常用合方:桂枝获苓丸或当归芍药散。五积散是古方,以专治气、血、痰、寒、食五积病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去痰、消痞、调经等功效。温经汤治疗PCOS患者,其临床表现一般为青春期或年轻女性,闭经或月经稀发,长期用温阳益气补肾之品少见疗效,体瘦,面色无华,皮肤干枯、体弱,平时缺乏运动等温经汤体质特点,可加生麻黄3-6g。
  • 摘要:除烦汤是黄煌教授的经验方,是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加上连翘、黄芩,共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烦汤.除烦之名,是根据张仲景栀子厚朴汤证的经典表述"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而来.腹满意味着气滞于下,水谷不通,容易出现胃逆于上的症状.因此,用半夏厚朴汤加强理气化痰,痰去则气顺,意在加强除烦顺气之功效.多数患者反映:除烦汤服用后,睡眠改善较为明显,或自觉记忆力增强,胸闷、腹胀等症状缓解显著,心神安定,自觉舒适。从方药的结构来看,本方具有理气化痰、清热除烦的功效,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及生活压力,因“气”所作,因“烦”致病的机会较多,相应地使用本方的机会也就很多。
  • 摘要:经方一般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笔者在深入学习《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运用经方治疗妇科急症,按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揆度阴阳,权衡邪正,识病察变,辨证论治,或急则治标,或标本同治,或辨证与辨病迅速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结合腹痛、崩漏、妊娠浸淫疮等具体验案,略述笔者基于《内经》标本理论运用经方临床治疗妇科急症的粗浅体会.经行腹痛,予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对于崩漏,方选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 摘要:原发性胆囊癌(简称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低,发现晚,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后5年生存率低,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胆囊癌术后可能出现腹腔出血、胆道损伤、胆漏、胸腔积液、伤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等并发症,肿瘤还可能出现复发或者转移.针对胆囊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可采用清热活血、疏利肝胆、利湿排毒等治法合用,或者先后选择应用。可选金铃子散、丹桅逍遥散为基础方,清热活血;选柴胡疏肝散、四金汤为基础方,疏利肝胆;可选三仁汤、五苓散为基础方,利湿排毒。总之,中医药治疗胆囊癌术后,患者无毒副反应,且能稳定肿瘤,缓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深入探讨.
  • 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2012年全球新增胃癌病例和相关死亡人数中,中国均居世界首位,占比也均超过40%.胃癌术后Ⅲ期患者,大部分在1-2年内会出现复发转移,生存期不长,以经方为基本方扶正抗癌,加减调理。胃癌病人手术后易出现形寒肢冷、食欲不振等症状,在用中医汤药调治的同时,配合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活动、调整心情等健康生活方式,多能缓解症状和恢复健康。
  • 摘要:恶病质(cachexia)亦称恶液质,来源于希腊语的"kakos"和"hexis",字面意思是"恶劣的状况".它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常见于肿瘤伴发的恶病质,称肿瘤恶病质.肿瘤恶病质是以患者进行性消瘦、体重明显减轻、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贫血、浮肿、衰竭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晚期还会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和器官衰竭.恶病质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致死因素,直接影响肿瘤疗效,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预后.中医学认为恶病质属“虚劳”的范畴。重视温补脾肾是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的治疗大法,而“虚劳篇”里小建中汤等经典方剂体现了扶正祛邪、去瘀生新的深远医治思想,以期最大限度提高肿瘤恶病质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摘要:选择慢性乙肝典型病案5例,分别采取纯中药、纯西药或中西药并用治疗,4例获临床长期稳定(肝功能正常,病毒无复制,无明显临床症状达1年以上),1例在半年内最终发展为重症肝炎死亡.中医和西医治乙肝各有优势,各有自己的适应证,准确掌握各自的适应证才可说是称职的医生。案3就是对口服中药“不服”的病患,发生肝炎以后就地治疗,服中药后反而日益加重,很难说就是中药开得“药不对证”,但可以肯定地说是口服药物因肝脏的“首过效应”导致肝脏负担加重,而使病情日重一日。改用抗病毒治疗,单刀直入,疗效可观。相反,案4,案5是西药治疗只有近期疗效,而最终又复发的病人,还得靠中医力挽狂澜。
  • 摘要:介绍了归芪建中汤治疗妊娠胃痛的体会,小建中汤所治的胃痛、腹痛,常和虚劳相提并论,在八纲辨证上应属阴、里、虚、寒。陈老遵仲景意,用小建中汤时加黄芪、当归,更有补气补血之功效,比单用小建中汤的效果要好。
  • 摘要:近年来笔者以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并设西医治疗40例作对照,结果取得满意疗效。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麻黄汤化裁而来,方中麻黄味辛性温,能开腠理、发散风寒,宣肺平喘;苦杏仁有苦泄降气、性温发散,既有下气定喘止咳之功,甘草可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更具缓和麻黄发汗峻烈之性。三拗汤加减方对嗜酸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减轻气道高反应性,提高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 摘要:近代苏南朱氏伤寒派是发端于江苏江阴的一个地域性医学流派,以近代江阴名医朱少鸿、朱莘农为代表,临证强调辨别体质之虚实,注重腹诊、脐诊、咽诊等诊法,擅长应用桂甘龙牡汤、桂枝救逆汤、桂枝加桂汤等桂枝类方治疗夹阴伤寒为特色.据该派门人弟子的经验,此法也可用于因肾阳虚馁而引起的内科、妇科等杂病的辨治当中,不必拘于夹阴伤寒之名,不必仅限于肾虚感寒之热病一类.现以桂枝救逆汤为例介绍朱家伤寒派腹诊经验及临证应用心得.本方具有温通心阳,安神定悸的功效,据笔者经验,体瘦易汗出、脐腹动悸、舌黯淡、脉虚数者用本方更好。如体壮胖、脉滑数、舌红苔腻者单用本方多无效,常需合温胆汤、桅子厚朴汤、黄连解毒汤等。若伴情绪愁苦、胸胁苦满、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者,常与柴胡加龙骨牡蝠汤、血府逐瘀汤等合方。
  • 摘要: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集大成者,世皆知其倡阳有余阴不足论,临床善调气血痰郁而治杂病,即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所谓"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但较少人了解丹溪在临床中颇为重视体质.笔者在阅读《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论》时发现,此论中举例的两则医案中患者体质,与黄煌老师的柴胡体质和黄芪体质不谋而合,实可作为典型的黄芪体质误服柴胡和非黄芪体质误服黄芪的经典案例.黄煌老师体质学说中的柴胡体质、黄茂体质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帮助理解丹溪的两则医案,即解释既往的临床现象,还可以引导我们基于临床现象深入地去思考,不同体型体貌的人之间,其病理生理特点、神经反应类型的差异,进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科研价值,值得我们掌握并在临床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 摘要: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原是张仲景治妊娠腹痛之主方,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组成,具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的功效.笔者用来治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热1例,临床疗效显著。当归芍药散具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行气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当归芍药散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酌加银柴胡、黄芩、黄连利湿、宁心、清虚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川断补肾强腰,徐长卿、败酱草祛湿浊,炒积实通便、调畅气机。诸药合用针对本病正气亏虚、水血互结、虚实夹杂的病机,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验证推广。
  • 摘要:复杂性发热往往呈三阳合病格局,开太阳、枢少阳、清阳明要并用,退热效果才好。本案即是。石膏对发热的体温调节中枢有抑制作用,有很好的退热作用,张锡纯先生就是擅长使用石膏的高手。对于体温超过39°C的高热,我将其理解为石膏药证的“大热”,常加生石膏。治疗发热,柴胡必须大剂量使用。成人起步30-40g,同时配伍半量甘草,这样使用大剂量柴胡比较稳妥,这是学习黄煌老师的经验。甘草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激素可以增强解热镇痛药的药力,基层治疗感冒发热,常常用柴胡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肌注,退热效果不错。我想,柴胡+甘草的退热机理可能与此相似。
  • 摘要:经方一般是指汉代医家张仲景的方子.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他博采众家之长,加之自己治疗疾病时所积累的经验制定出了一些高效的方剂.笔者临床中发现,经方是个宝贝,用之得当疗效神奇,而且不光可以一方单用,也可以两方或者多方合用,效果也很好.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治复发性卵巢巧克力囊肿,方中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茯苓健脾益气;丹皮、桃仁、赤芍活血化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白术、茯苓健脾化湿;泽泻淡渗利湿;川芍善走血海而活血化瘀。二方合用,活血化瘀,调和肝脾。小柴胡汤合桂枝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小柴胡汤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夏枯草、白芍平肝、柔肝,连翘、玄参散结,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凉血清热以抑制免疫反应。小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射干麻黄汤治哮喘,小青龙汤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射干麻黄汤发表散寒,化痰平喘,温肺化饮,安中扶正。配以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化痰降逆。总之,现代临床疾病较为复杂,多为复合病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有时单用一个经方往往收效不尽如人意,而以经方合用则多见奇效。
  • 摘要:笔者从事西医内科临床,近年来笔者自学黄煌教授经方诊疗经验,尝试运用经方治疗内科常见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 摘要: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原文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现代临床常用于月经失调、痛经等妇科病的治疗.笔者广泛运用温经汤原方治疗各种妇人杂病疗效显著,现举数例与同道分享.温经汤能多靶点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并对下丘脑-垂体系的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临床应用温经汤并非着眼于某个病,而是针对温经汤体质施方调理,从而扩大了温经汤的治疗范畴。
  • 摘要:小柴胡汤除了能治疗少阳本经之经腑病外,在太阳、阳明篇中也多次提到,其在《伤寒论》里牵涉到的条文有18条之多.后世医家也都喜用此方,且多有发挥.归纳其作用有三:和解表里,宣通内外;疏肝解郁,畅达气机;疏调三焦,燮理升降.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篇,以其养血利水、调和肝脾的作用在妇科病各个阶段,应用广泛.二者合用可以调气养血利水,更扩大了应用范围.
  • 摘要:桂枝茯苓丸合三物黄芩汤治疗手足心烦热,患者面色红、双下肢皮肤干燥、有小毛细血管扩张、舌质暗红等均为应用桂枝茯苓丸的指征,故合用之。舌红与烦均为黄连证,加地骨皮与白微也是王幸福老师的经验。桂枝茯苓丸合猪苓汤治疗小便灼痛,本患者上有口渴,下有小便灼热而不利,当为猪苓汤证;患者易上火牙龈肿痛、足冷及腿征为桂枝茯苓丸证,故处以二者合方,效果之快,确为始料未及。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治疗腹泻,患者唇红、舌红及肛门灼热均为体内有热之征,故处以葛根芩连汤;患者水泻伴有口渴、汗多为五苓散证,故以两方合用,药证相合,故而见效迅速。应用当归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痛经学自河南的苏方达老师,见于《经方论剑录2》,文中说:“桂枝体质,桂枝手,冬天手足冰凉。当归脸,面色黄白或黄暗,有黄褐斑。盆腔痛,小腹和(或)腰骸部有坠胀酸痛感,有明显压痛;痛经,受寒加重。”患者以上三点都具备,故处以当归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患者愈病心切,加大剂量而获速效。
  • 摘要:小柴胡汤是中医经方,一张千古名方,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及外感内伤杂病等多种病证.感冒为常见病,在西医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触冒六淫外邪(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表证,其中以风寒、风热、秋燥为常见.治疗感冒常用小柴胡汤原方或其加减方,可发挥扶正祛邪、发汗解表的功效,一般都能达到"好得快、症状轻、花费少"的效果.
  • 摘要:笔者从事基层儿科多年,自2012年起,在黄煌教授经方学术思想指导下,将经方运用于儿科临床,疗效卓著.介绍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心得。临床只要具备发热、呕吐、烦躁、便秘、腹胀、舌红苔厚腻或黄腻,不论患儿胖瘦,大柴胡汤屡试不爽!咳嗽痰多加桔梗,咽喉充血或扁桃体化脓加连翘,舌面干燥加生石膏。高热多日不退的患儿,血小板数值多数偏高,故用赤芍以活血化瘀清热。大柴胡汤能促进胃肠动力,加速体内的毒素代谢。黄煌老师称此方为“神方”。
  • 摘要:经方结构严谨,药味少,剂量大,疗效好,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现分享近年来笔者临床中运用经方的几则治验.以小柴胡汤治大叶性肺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属于三阳合病。故采用《伤寒论》小柴胡汤的原剂量、原比例,生姜剂量加大在于发表出汗。某高龄患者,患急性胃肠炎3天,《伤寒论》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这个患者是典型的大柴胡汤证,马上用大柴胡汤原方。患者年岁大,使用中等剂量,病情迅速缓解。以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房颤,根据《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故选用炙甘草汤。是方生地、麦冬滋阴润燥,桂枝、生姜温通心阳,人参、甘草补气,阿胶补血,麻仁润肠通便,黄酒促进药力发挥,切中病机,收效显著。用附子理中汤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温中下二焦的阳气,祛体内之寒邪;砂、蔻、夏、等开通中焦,使浮阳收纳于下焦归根。辨证准确,30年病痛12剂汤药解除。
  • 摘要:患者双下肢肌肉不自主跳动,强直疼痛;排肠肌肥大,神疲乏力,胃纳差,小便尚可,大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证属脾虚湿盛,运化失职。治以健脾除湿,舒筋活络,选参苓白术散加味,奏益气健脾渗湿之功,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某胸痹患者,面色晦暗,胸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偶尔咳嗽,倚息不得卧;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五苓散化裁。胸痹病位在心肺,非只心也。由于痰饮壅塞胸中,阻滞气机,故出现咳喘不得卧等症。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降逆逐饮,可除此症。患者小便不利,此乃脾失输化,故合五苓散健脾利水。两方合用,通阳利水,开塞除满,胸痹因愈。
  • 摘要: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有日新月异之势.其先进的检查手段,清晰而客观的诊断结果,对于中医治疗和经方的运用确实帮助很多.但是作为医者在临床辨证之时,可以参考和借鉴现代医学的诊断,却不可以为其迷惑和束缚,而失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失去了经方方证辨证的特色.在西医诊断明确的情况下用西药治疗不佳而服用中药,但医者囿于西医病名的诊断,不去辨证而去治病,丢掉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忘记了经方的方证辨证,以病治病,杂药乱投,不去看整体,不去寻方证。经方固然皆是神方,奈何医者双眼被西医的病名所蒙蔽,岂能收效。
  • 摘要:苦酒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又名鸡子汤(《外台密要》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鸡壳苦酒汤(《医学入门》卷四)、半夏苦酒汤(《类聚方》).介绍了运用苦酒汤治疗痰热咽痛的经验。本病痰涎甚重,非生半夏难去此缠喉之痰,况又有苦酒之酸以降火敛疮,鸡子白之清肺发声音,三者配伍,一敛一散,一润一燥,以臻涤痰开结、敛阴止痛之功。痰去、结开则声音自出,病告痊愈。
  • 摘要:笔者近年来响应黄老师"还方于民,藏方于民"的号召,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了经方微信班,参加学习的大多数是中医爱好者.由于黄老师的方病人学说和体质辨证的技术实用、易懂、好学,学员们大多能准确识别典型方证,常常药到病除.他们为经方的疗效欣喜、惊叹,也为经方的魅力深深折服.经方在他们的家人中、朋友圈里成了焦点.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于中医药的需求更为迫切.社会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提供好的医疗服务.好的医疗服务,首先要有好的医生、好的产品,其次要有好的医疗服务支撑平台.对应这三个方面,作为中医精华的经方,也必须提供相应的服务.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经方已经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经方人才的培养数量太少,质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国际经方学院的成立,可谓应时而生。另外,提供好的服务,必须有相应的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实体平台,要逐步成立经方门诊、经方医院等,提供直接的经方医疗服务,网络平台,要服务整个经方的发展,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划分不同的模块。
  • 摘要:如今,全国城乡的药店星罗棋布,在公立医院西药平进平出的形势下,药店老板们把眼光投向了中医药.为了更好地拓展业务,药店纷纷设立了中医坐堂,许多退休、或在职的中医开始走进了药店.然而,现在要找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中医非常困难,因此,也出现了一些滥竽充数的情况.但无论如何,中医坐堂是件值得庆贺的既古老又新鲜的事物.为数不少的坐堂医群体,成了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有生力量。中医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培养大批真才实学的人才,这才是活水之源头,国际经方学院的兴办应是这种理念难能可贵的探索。薄利多销,药店的中药价格远远低于医院(就本地而言),这就是市场的力量。药店的好处还在于束紧了利润的被剥蚀和流失,用有限的资金再次反哺中医,如此良性循环,使中医业务一步步扩大,而在医院这点根本办不到。
  • 摘要:张仲景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其原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王叔和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中的方剂就是经方.简单地说,经方即古代经验方和中医经典方的略称.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经方大家,近现代的有曹颖甫、蒲辅周、张锡纯、岳美中、叶橘泉、胡希恕、刘渡舟等老一辈名老中医,他们在近百年的中医发展中,善用经方,传承中医传统文化.
  • 摘要:近几十年来,经方治疗男科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从个案分析到分组研究,从经方异病同治到经方同病异治,可谓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进一步拓展经方在男科的运用,本文收集了60例五苓散在男科临床运用的医案,并加以统计分析,总结了五苓散在男科临床运用的方证特点.《本草疏证》记载桂枝有六种功效:“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水,曰补中。”桂枝在五菩散中的功效应是宣通阳气、通调津液,所谓“水津四布,五经并行”也。总之,五答散具有“内通三焦,外达皮揍,通阳化气,行水散湿”之功效(李克绍教授语)。
  • 摘要:在常用经方里,用到芍药的方子很多,其中有些方子使用芍药的量较多,达到30g或以上,称这些方子为大剂量芍药方,比如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系列、积实芍药散以及当归芍药散。由于这些方剂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效果良好,所以值得进一步进行探讨。大剂量芍药方都有舒张骨骼肌、内脏平滑肌的作用,所以解除各种痉挛是以上各方的首要方证。运用此类方剂时,还要根据体质和其他相伴的症状进行选择,比如桂枝体质者用小建中汤,更年期偏胖者用当归芍药散,伴腹满腹胀者用积实芍药汤。
  • 摘要:猪苓汤是养阴利水剂。猪苓的利水作用强不是偶然的,与其调节气机升降和能开有补存。故猪苓与泽泻同用,则润燥适匀,而无偏颇之患矣。再加上茯苓、滑石之淡渗利小便,阿胶之养阴润燥,主次分明,相反相成,腠理有关。
  • 摘要:《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首创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现遵辨证论治,联系临证实践,浅析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在痹证中的应用.桂枝辛甘性温,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功效,生姜辛微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作用,麻黄辛、微苦,性温,具有发汗散寒、利水消肿作用,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同时也体现了经方“异病同治”理论的博大精深。
  • 摘要:痹证,简而言之,是肢体经络的酸、麻、重、胀、痛甚至变形.从《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到明清历代医家,均对本病有不同角度的探讨.医圣张仲景更是给予高度关注,不仅创一系列经方(如桂枝类方),而且设立专篇《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专门讨论"历节病"的理法方药,真正践行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真谛.痹证,涵盖了现代医学各种风湿免疫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多关节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一个疑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逐年上升.仲景用卫强营弱概括了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紊乱来解释痹证的病机;用桂芍知母汤区区几味药涵盖了现代医学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来治疗痹证的表现,全面针对痹证因机证治、理法方药各个环节。
  • 摘要:茯苓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其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归为上品药.可见汉代以前医家们就很重视茯苓,仲景更是擅长使用茯苓.《金匮要略》一书中茯苓总计出现31次,涉及23方及方后加减,遍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奔豚气病脉证治》《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等12个篇章中,居全书篇章的半数以上.本文运用数理学统计方法,对《金匮要略》中茯苓及涉及方中相关配伍诸药的使用频次、用量配伍等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探明其在本书中的运用及配伍规律,提高茯苓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伤寒论》为中医学史上的一部巨典,首创六经辨证,开创了"方剂"结合的治疗模式,对疾病的病机、证候、疾病的发展变化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后世研究《伤寒论》多注意其医学价值而忽略其药学价值,忽略了其在制剂学上的历史地位.《伤寒论》共载散剂8种、丸剂6种、汤剂99种。本文针对这三大剂型,从现代药剂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出发,探讨其制剂工艺,希望发现《伤寒论》制剂的特点,用以指导中药制剂学研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