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五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第五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第五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15-11

主办单位:;中国地方志学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会议文集:第五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纵览该志,深感其思维开阔,力求创新,汲取众多优秀志书的优长,结合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以朴实厚道的笔法,简洁流畅的志书语言,严谨丰实的建构,再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1988-2007年二十年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实地反映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并肩携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奋力改革的创业史,真实地、立体地、全方位地将北川羌族自治县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铭刻在这部厚重的史页中,并全面地反映北川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佳志。《北川羌族自治县志》深化了第二轮志书的内容,志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当然,该志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北川羌族自治县志》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也反映出第二轮修志的得与失。
  • 摘要:本文以《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为例,对该志在编修过程中创新行为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进行简单剖析,指出志书坚持的原则是“横不缺要项,竖不断主线”,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到要项要全,主线不断。鉴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出现严重缺漏现象。
  • 摘要:民族志是一个内涵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实际上是关于当地民族情况综合记述的学问。从己出版的志书看,各民族情况千差万别,志书整体布局不尽一格,应当从实际出发,主要反映各民族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从编纂形式看,民族志大致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民族区域志书,整体描述一个群体的全貌,即自治区域地方志;另一类是专题的即从民族种类来记述的独立分设民族志、编、章、节(至于个别单一民族的志书应属特色志不在此文讨论之列)。民族志的编纂,同时也是一个敏感性和复杂性相当高的问题,记述的难度大,技巧性强,政治敏锐度高,特别是编纂第二轮志书背景下,提出建立民族志质量的目标控制很有必要。当然,这里提的质量目标控制也只是一个宏观参照系,旨在从顶层设计角度就编纂的业务指导思想、编纂原则、编纂内容、编纂方法、突出特点、评价标准等提出一个质量目标控制创新体系,以加强环节监督,实现目标控制。
  • 摘要:资料是地方志书的生命,是编纂志书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资料基础,就不可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因此,修志之始资料收集工作就应放在首位.笔者以《厦门市志(1996~2005)》(以下简称《厦门市志》)、《北辰区志(1979-2009)》(以下简称《北辰区志》)、《石狮市志(1998-2010)》(以下简称《石狮市志》)志书中的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为例,浅谈志书资料的收集与运用.指出方志乃一方之全史,是地方百科全书。资料在志书中占据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要尽可能收集全面、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从中剥茧抽丝、取其精华,这样才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才能发挥志书“资政、教化、育人”的作用。
  • 摘要:笔者借学习《厦门市志(1996~2005)》、《石狮市志(1998~2010)》、《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三部志稿的机会,对二轮志书教育部分记述创新的方式方法做出一些探讨.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在二轮志书教育部分适当增加教学设施、教学课堂、学生风貌等方面的图照。如有上下限时期对比照则更佳。教学设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简单实验室到目前投影设备、电子精密仪器走进普通学校课堂,表现出的是教育投入的增加,教学环境的大幅提升。教学课堂从千篇一律的教师执粉笔板书到如今幻灯片的普及和各式高科技教具的运用。学生风貌更是时代烙印的缩影,“70后”的学生和“90后”的学生气质、特点、生活条件肯定大不相同,孩子身上体现出的细节也是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的佐证。
  • 摘要:笔者就二轮新编志书(稿)的有关通病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篇幅的压缩并不意味着真正有价值的历史信息量减少,在缩减篇幅的同时努力扩大信息量也不应该被视为悖论。明方志理论家康海提出的清简体例、详今略古、斫削繁芜、精炼文辞的四种简洁志书编纂的方法,迄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傅振伦还曾发表过《史志叙事尚简说》一文,倡导志书编纂“宜以简要为主”,可谓经验之谈。断限属于志书凡例“通例”内容,必须严格遵守。诚然,一轮修志有“上限不封顶,下限一刀切”之说,但此说已不能完全适合于二轮修志,这主要是因为二轮修志对上限的规定是明确的(一轮志书对上限的规定基本上都属于原则性的)。个别事物按照上限的规定作适当上溯无可厚非,但一定要适量、适度,决不能使之形成一种随意型或者普适型的现象。
  • 摘要:本文拟从《石狮市志(1998-2010)》(评议稿)篇目设置的评议,结合实际工作中一些市县二轮志书篇目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对市县志篇目设置相对规范性之必要性的认识,提出几点意见建议。要在总结首轮二轮市县志书编纂工作经验尤其是篇目设置一些好的做法基础上,结合目前一些地方、一些专家就志书篇目设置提出的有见地的学术观点,召集全国专家力量进行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相对规范性、具体明确、较强可操作性的市县志书篇目设置指导性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哪些是必要篇目设置及内容涵盖,哪些是篇目设置选项,力改目前市县志书篇目设置无“章”可循、各自为战、低效重复劳动的现状,使市县志书编纂人员能够腾出更多时间,集中精力放在研究具有当地特色篇目设置重点和创新方面。要加强对市县基层志书编纂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要充分发挥全国和省级地方志编纂专家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尤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时空优势新特点,加强对市县基层地方志编纂人员的指导、辅导和研讨,针对新情况,研究新对策。中指组、省方志委要组织或聘请一些专家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力度,切实帮助基层解决编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市县志书编纂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有效促进地方志工作跨上新台阶。
  •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邑者以志为鉴."因此,当代地方志的科学技术篇目有了特别的地位和作用.地方志的科学技术篇目介绍科技发展的背景和条件,总结科技发展的成就,为当代人提供科技发展的态势,为后人提供发展科技的智识,从而践行修志"存史、资政、育人"的基本功能.地方志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主要通过记载科技进步,突出科技创新,来实现修志目的,这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英国科学史家布鲁克说到:“如果说宗教信仰为科学提供了预设和许可的话,那么它们还提供了动机。”从学术探究的视角来审视,这有一定的合理性。当宗教作为人类一种积极的信仰生活,不仅仅值得他人尊重,还应在方志宗教篇目的修纂中以辩证眼光对待宗教和团结信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 摘要:文章指出二轮修志主要记载的是改革开放历史时期事物,改革、发展、变化是时代的主旋律和鲜明特色.婚姻家庭,作为社会基础"细胞",同样发生明显深刻变化.如:空巢家庭、留守家庭、丁克家庭、家庭养老、择偶条件、婚龄、独身、涉外婚姻、离婚率等,概括了二轮修志对婚姻家庭等重要基础内容深度记述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深度记述应创新篇目,体现特色,集中增量,突出重点,主次避让,详略互见。
  • 摘要:自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开展以来,关于服务业的设置和记述争论较多.现结合《厦门市志(1996-2005)》稿服务业的篇目设置、内容记述和行文规范,试谈二轮志书编修中关于服务业的记述.“厦志”的篇目设置基本沿袭了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中形成的篇目设置原则,一般按照部门的社会分工,或性质相近的行业合并进行设置。完全这样设置,会使一些行业,尤其是涉及经济类行业、部门的篇目内容会出现漏记或记述不当。建议“厦志”在今后的修改过程中对篇目设置的调整,尤其是经济部类的调整,在参照部门主要管理职责的同时,可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至于经济部类是按照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还是按照第一、二、三产业(服务业),还是按照他们的下一类别进行篇目设置,可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类,同时注重宏观经济的记述。
  • 摘要:《厦门市志(1996~2005)》科学技术篇共设九章24节,约8万字,上起1996年,下述2005年.全篇观点正确、体例科学、内容完整、资料性强,全面真实地记述了断限内厦门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情况,是一部质量较高的志稿.在审读过程中,笔者发现评议稿虽然各个章节资料详尽,但是似乎又各自成军,没有呈现出整体风貌,也存在整体风格不统一、记述随意的问题.若能加强总纂,使评议稿各部分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本志的质量将大大提高.总纂工作好不好,是直接关系到志书质量的最关键的一环.
  • 摘要:《厦门市志》志稿是2004年版《厦门市志》的续志,近380万的文字量。从审读的社会部类的情况看,《厦门市志》志稿总体上达到了中指组制定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要求,是一部比较成熟、质量较好的志稿。对照《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志稿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提出应进一步辨析记述事物的属性.处理好“类”与“事”的关系,进一步斟酌篇目架构之间的概念.做到逻辑关系清晰得当,进一步打磨各级标题,力求简明准确。
  • 摘要:旧志人物志的篇幅一般占整个志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一直有“古来方志半人物”的说法。方志学创立者章学诚把人物志看成“志中之志”“书中之髓”,强调“国史取材邑志,人物尤属紧要”。今天,在“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引下,二轮志书记载人物形式多样,数量渐多,也越来越突出人物的内容和比重。人物志要遵从志书的体例文风,采用语体文、记述体,文字记述要严谨、朴实、简洁。但是,语体文不是大白话,记述体也不是不讲修辞、不要文采。尤其人物传,严谨不等于呆板,朴实不是粗糙简单,简洁也不是空洞无物。不管什么文章,如若没有文采,是决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地方志书要想资政存史并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增强它的可读性。《厦门市志(1996-2005)》在人物传文采上也是亮点纷呈。
  • 摘要:《北川县志(稿)》可能由于资料的原因,基本上属于“续志”的写法。对时限以前的内容一般未加述及;不过涉及风俗、文化、方言等章节时,不得不从源起之处记述,有了多处“旧时……”的写法,显得全书不够统一;各章节目下也没有“无题小序”加以简述引接,略显的有点生硬兀然,修改时是否可以加以完善。既然本志是按照“续志”方式修成的,那么,为了解决与前志的衔接问题,可以采取或在题下小序中简要介绍部门、行业的历史发展脉络;或在记述某一具体事物的文字段落前面增加前志对该事物记述的简要情况等多种方法。但承前简述的内容不宜过多,做到提纲掣领、融会贯通即可。
  • 摘要:读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志》的政治部类评议稿,根据笔者十二年的修志经历,要提高第二轮市县志编纂的质量,需要有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的综合发力,才能编纂质量优秀的志书。外部力量就是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财力、人力、物力以及协调上充分做到位,各单位主动配合,编纂委员会的班子成员真正重视起来,这是志书编纂的前提,这也是志书官修应有之义。内部力量就是编辑部班子的努力工作。一是必须有一个负责任的主编或是总纂人员。主编或总纂人员是修志的关键,不能只拿主意,不动手编辑。要全盘考虑,亲身参与,不做甩手掌柜,更不能存有私心。要严格按照志书“一支笔统稿”的要求进行总纂。二是要提高编纂人员自身的素养。修志者首先要对这项工作有兴趣,要热爱修志工作,要有坐热冷板凳的精神。其次要懂得古文知识、现代语体文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并能运用。再次是要熟悉修志的一些规范和要求。如标点符号、数字、单位计量等运用的标准。三是要更广泛地搜集资料。资料是志书的基础,没有资料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动手。如《北川羌族自治县志》这种只借助于年鉴资料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北川羌族自治县志》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凡例所说的所有的资料都从年鉴中来。如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应从前志来;社会风土、姓氏、习俗、方言或从前志来,或从调查得来,或从专业人士得来。档案资料是二轮修志最重要的资料来源渠道,但凡修志,首先想到的便是档案资料。报刊、杂志、私人著述都是搜集资料的渠道。其他如不见于官方而常见于街头巷尾的行业,如婚姻介绍、职业介绍、打字复印、美容理发、车辆维修等等,更需要走访调查才能得到资料。四是要走出去交流学习,多向专家学者请教求助,解决问题。
  • 摘要:《北川县志》(1988-2007)在实际编纂中创新了续修工作思路,较好地突出当地地方特色,体现了时代精神,但该志在篇目设计、框架结构、内容记述、行文规范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一项事物的发展脉络,建议在每一篇中增加篇前简述,将断限前事物的发展历程作一概述,交代事物源流,展示上限状况,为续写新志提供背景和铺垫。篇前简述为续志的前志缩影,可以有机地将两志串为一体,使一些重要内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有踪可循。在记述方法上,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溯起源头,直陈流变。在行文表达上,既概述整体面貌,又突出典型事物,力求点面结合、文约事丰。
  • 摘要:根据笔者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并借鉴其他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意见,仅从续志框架结构设置方面,就《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 )志稿在整体框架结构方面具有的优特点和不足进行浅析,提出补充完善的意见,笔者认为对第二轮修志而言,要提高二轮志书质量,在框架结构设置方面首先要符合《地方志书管理规定》的要求,符合方志的文体文风,坚持志体,按照“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原则,宜横则横,宜纵则纵,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纵横结合,除概述、篇章无题述外,述而不论。其次是既要处理好与前志的相互衔接、继承,又好做到与第一轮志书和其他地方志书篇目的不同,体现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又有其自己的个性,而且个性的张扬也应当恰到好处。最后还要注意志书里图照的使用,凡例的书写,篇目设置要合理、得当,用词规范等等问题。
  • 摘要:志书编纂要求以类系事,横排竖写,分门别类记述事物之历史和现状.志书的科学分类是老生常谈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好志书的科学分类不是容易的事情.从形式上看,志书分类有篇目和目下具体内容的分类.可见,科学分类贯穿于志书编纂的全过程.志书分类科学,能显著增强志书的著述性,可以使志书层次清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志书分类不当,往往会导致逻辑混乱、层次不清,交叉重复、记述遗漏、张冠李戴等问题,使读者对志书编纂的专业性、可用性产生质疑.
  • 摘要:《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是汶川特大地震后北川县人民政府重新组织编纂的,较为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1988年至汶川特大地震前夕北川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志稿观点正确,史实详实,总体框架结构比较合理,内容比较丰富,记述较为全面;文字表述比较简炼、准确,记述流畅,文风朴实;地方特色鲜明,突出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羌族历史与文化、大禹文化、革命老根据地等特点.志稿突破下限,以特载的方式简要记述了北川县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的重大损失及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情况.志稿还专设《北川羌族大事记》,具有较高存史价值.北川县在遭受地震重创后从零开始,重新组织编纂出这样的县志,虽有诸多不足,但实属不易,弥足珍贵.
  • 摘要:时代特色是对第二轮市县志编撰提出的明确要求之一。第二轮市县志时限大多在1978年至2010年之间,这个时限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最为迅速,中国社会变化最为巨大的时段,对二轮市县志提出突出时代特色的要求,不仅是志书本质属性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篇目作为志书的框架,最能体现编撰者编撰理念,也最能体现志书的灵魂;这就要求编撰者在志书篇目设置时就要考虑到时代特色的体现。此次提供的三部评议稿在篇目设置上运用不同手段体现了教育、科技、旅游这三部分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是对第二轮市县志编撰提出的明确要求之一。第二轮市县志要杜绝千志一面的重要方法就是突出地方特色。突出地方特色也就是突出地情、突出体现本地特色,这就要求编者对本地地情全面掌握同时找准突出地方特色的点。在志书经常运用到的体裁有志、记、传、录、图、照、表、附、述。这九中体裁在志书中运用要做到灵活运用,不要僵硬地认为记只能运用于大事记、附只能运用于附录。《厦门市志(1996-2005)》第二十八篇教育中共设了4个附,分别是2005年全市幼儿园及分布情况、2005年全市小学及分布情况、特殊教育、集美校委会。这样的处理就使得这些内容得到了较好的处理,因为这些内容如果放在正文中会显得长篇累犊,不收入正文又会显得缺失,此处编者对附的灵活运用,就是志书体裁在篇目设置创新上的灵活运用。
  • 摘要:地方志编纂如何突显地方特色,成为衡量志书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可以看出,区域性是地方志首要特征。方志的区域性决定了它应具有地方特色,地方特色在志书中应占据突出重要的地位。地方特色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矿产资源等等,而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特点的方面。而文化部类在志书中是最具有地域特色的部分,其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人文景观、民间文化、民情习俗等方面。
  • 摘要:提高二轮志书编纂质量应建立承编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解决由于机构、人员变化造成的资料隐性缺失问题。发挥专家智库的作用,建立专家派驻机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中介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己经成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中介组织虽然属于民办机构,却具有一定的官办色彩。中介组织的领导者大多数是行业内退下来的老领导、老同志,他们是各行各业振兴、发展、调整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很多老领导是当年的指挥者和策划者,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是追溯社会经济发展史的重要的思想库、专家库和案例库,同样也是真实记录、准确梳理地情资料,提高地方志编纂质量的强有力支撑。
  • 摘要:第二轮志书是新中国首轮志书的续修,两轮修志工作在时间上仅相隔20年,因此个人认为:续修志书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正确处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坚持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首轮志书吸收了我国历代修志的修志理论和修志成果,并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基本形成了首轮志书统一的编纂原则、编纂体例和编纂要求,很多理论值得在二轮修志时继承和借鉴的。作为续志,二轮修志与首轮修志工作间隔时间较短,首轮修志留给人们的创新空间并不大,如果一味强调创新,势必会陷入假象创新、盲目创新和否定式创新。所谓假象创新,第一种表现是“自以为是”的创新,而实质是对原来编纂方法的翻版,例如为突出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在志书中会特设一种标题集中记述改革开放,殊不知这在首轮修志中就叫升格或前置法,在此只是变换了一种形式而己;第二种表现是将增加的新内容视为内容创新,二轮修志作为续首轮志书下限后的历史,这些资料都是对事物正常发展过程内容的记载,内容肯定是新的,因此记载首轮下限之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续修的任务,不能把记载新内容作为一种创新方式。所谓盲目创新主要表现为忽略志书记述内容的需要,盲目移植其他体裁,如目前出现的志书的年鉴化,就是在志书中通篇采用条目体的体式,条目体是年鉴的基本体裁,其特点是篇幅小,适于时间跨度小,且适宜单主题资料的记述,而地方志要求系统完整地记述断限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将条目体通篇地应用于志书,容易割裂完整历史过程,但是根据需要可有选择性地个别运用。所谓否定性创新,有观点认为新时期编修地方志应该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革,给志体动“大手术”,从而彻底否定过去,一切重来。
  • 摘要:研究方言,不仅要研究它的发展历史,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它的语音系统。方言语音系统编辑体现在志书上还要注重它的读音。《厦门市志》(1996-2005)“方言”从整体来看,尤其是第二、三节,较为细致地研究了厦门方言“声韵调系统”和“语音及词汇变化”。语音变化从8个方面、词汇从“根词”组词到记录五十年来厦门话语词的11种情况变化与不变,肯定比前志要细致很多。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 摘要:文章指出《厦门市志(1996-2005)》第三编《环境资源》、《石狮市志(1998-2010)》卷二《环境资源》、《北川县志(1988-2007)》第二篇《自然地理》编撰反映了新方志编撰工作者与时俱进的积极探索,三部专志的体例、内容也是科学的、详实的。本文只是从地理学学科视角做了一些粗浅分析,不揣浅陋,目的只有一个:让新志中不断出现的专志经得起时间推敲、科学体系检验。
  • 摘要:通过《厦门市志(1996-2005)》的总述,会很清楚地了解厦门总体的历史发展脉络,既便没有看过上一部厦门市志,也不妨碍对厦门市前世与今生的了解。总述中第四部分体现出厦门市的特色,即对台区位优势,这对厦门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鼓浪屿对厦门,犹如皇冠上的钻石,耀眼夺目。对于内地游客来说是知名度极高的景区,是游人非常向往的地方。而这部厦门市志恰恰把“鼓浪屿”从旅游业中拿出来,单独设为特记,可谓构思合理、效果显著。在首轮修志中,环境保护的内容基本上放在城市建设篇中,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人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认为它应该单独成篇记述,而不是放在城市建设篇中。参看国内其他副省级城市在二轮修志中关于旅游业的记述,笔者认为厦门市志在旅游业的篇目设计和内容记述上有其特色。口岸管理篇的设置也是一种创新。
  • 摘要:《厦门市志(1996-2005)》工业篇概述记述全面、详略得当、特点突出,体例规范、拟目得体,语言简练、叙事清晰。但金无足赤,任何一部志书不是十全十美的,《厦门市志(1996-2005)》工业篇的细节之处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篇目设置上应将概述部分单设成章,其他章节顺延。既然写各个行业,就应以“行业”为基准,全部改为“行业管理”。以“企业”代“行业”,以偏概全。内容记述上应将厦门市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内容割裂开记述,内容不完整,更无法全面体现事物发展的变化与脉络。这些行业也是有相关管理部门的,行业监管方面的内容不应缺失,否则内容就不完整,也与其他章的写法不一致,建议补充。
  • 摘要:《厦门市志》在资料选取真实可靠方面做得较好,可以为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者作镜鉴。《厦门市志》第三十二篇医疗卫生的无题序选取材料极具典型性。全序仅41行,1500字左右。尽管文字量不多,但由于合理使用一些典型材料,加之一定的分析和概括,便将厦门市1996至2005年的医疗卫生工作发展的主要面貌显现出来。该序对10年的医疗卫生工作没有胡子眉毛一起抓,方方面面都顾及到,都去搜集资料,而是能够抓住主项要项,用典型资料来说明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变化。基本上每年都有突出点和亮点,或是在国际,或是在全国,或是在省内,或是在全市较有影响力的工作。但还存在部分内容重复,部分内容应调整其所放位置,有问题的政治人物不应以正面形象入志,部分字体字号在排版中出现错误等不足。
  • 摘要:《厦门市志·体育》稿述体运用时,语言简洁,明白,志体语言特色鲜明;重视人物记述,做到人随事出;能够秉笔直书,记述成绩时,不避问题,记载不足和教训;志书严守上下限等等;细读全稿,的确看出志家的用心与用力,是一部值得推许的志稿。在该志断限内,体育具有三大属性,即事业性、产业性、职业性。事业性主要体现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产业性主要体现在体育彩票、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中;职业性主要体现在运动项目的市场化与社会化中,因此把握了该段历史进程的特征,就会抓住记述的重点,呈现历史脉络。清代徽州修志大家赵吉士所言,“予不敢以志视志,而以史视志”,“治天下之理备于经,而不及事,治天下之事详于史,而非专为一郡一邑言也。理与事具而又专为一郡一邑言者,莫如志”。因此编修志书应该以史视志,编修行业志,应该做到专为一地一业言。
  • 摘要:《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地方志书质量总体要求是:"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其中,印制属于形式范畴的外在要求,观点除总述可作适当议论、主要体现在资料的选择使用上外,其余所有方面,均深藏于志稿之中.志稿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地方志书的内在质量.本文试图立足《厦门市志》环境资源篇志稿,结合地方志编纂理论和自身实践,对该篇志稿存在问题作必要梳理,分析问题根源,探讨解决办法,以期对提高整部志书质量提供借鉴.
  • 摘要:笔者近日拜读了《厦门市志·教育篇(1996-2005)》(评议稿),结合志稿思考志书的质量问题,总体上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合乎规范,二是突出特色.合乎规范包括合乎一般行文规范和合乎方志学学科规范,突出特色包含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
  • 摘要:市县志体例应主要包括结构、体裁、章法(即文字编写的一般原则)三项内容。市县志体例继承与创新都是编纂的必然要求,继承旧志体例为的是保持志书的属性,创新体例为的是新志书更符合记载新内容和使用新志书的需要。
  • 摘要: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因而人的活动就是历史演变过程,人物志是地方志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人物传约占整体篇幅的70%,故有"古来志书半人物"之说.人物志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生动的历史画面,给人以鲜活的历史观感.因此人物志以其涉及面广、可读性强为各方人士关注,是地方志中最引人瞩目、也最为棘手的内容,但他的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写好人物志是编史修志的重头戏之一.可以说,是否编纂好地方志中的人物志,特别是撰写好人物传,已成为衡量一部志书成败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人物志的编纂中,需要坚持三条原则,即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人物为主原则、以正面人物为主原则。生不立传原则既是历代修志的传统规则,也是当代修志的硬性规定。以本籍人物为主原则要兼具灵活性,选录人物应把握好度。以正面为主原则不等于反面人物不能入志。深入基层叙写百姓历史让更多“小人物”载入方志。
  • 摘要:《厦门市志》除序、凡例、总述、大事记、特记和人物外,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1996年至2005年10年中厦门市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重点记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轨迹,展现了厦门市的特色,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这对于研究厦门市情,探索发展规律,制定重大决策以及存史育人都有深远意义。
  • 摘要:地方志工作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加强文化法制建设”的精神。条例的出台,为保障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是开展地方志工作、保障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各级修志单位必须加强志书编纂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志新局面,更好的发挥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重要作用。
  • 摘要:《石狮市志》(1998-2010)篇目设计,符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志书篇目设置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讲究整体要求,结构逻辑严谨,内容安排妥当。可以说精心、对路、靠谱,形式上又不强求一致的规定。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 摘要:方言是一扇世俗生活的窗口。通过方言,可以窥视这方水土上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历史等情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言语沐一方民。从内容看,石狮方言有天文地理,人伦道德,家常理短,稼墙农事,六畜野兽等等,苍天所覆,大地所载,无所不包。建议《石狮市志·方言篇》将方言日常词汇按10大类编列词表,日常句法按十一式分列,以便域外之人掌握使用。说明:本词汇表只收部分常用的方言词汇。注音均采用国际音标,声调标注调值(右上方的数字,短横前为本调,短横后为变调),轻声用“0”表示。词汇条中前为石狮话,后为普通话。
  • 摘要:“金无足赤”。《石志稿》诚然是一部特色鲜明、质量优秀的志稿,但也有美中不足之迹,有可资商榷的地方。就对服装业的记述而言,在《工业》卷第三章中,把服装业作为工业的主要门类之一,显得多余;《服装业》卷中对“市场”的分类、第五章《石狮服装城》的设置不够科学;对服装业主要经济指标的记述不够完整;文字亦还不够精炼。
  • 摘要:大事记是指记录特定行政区域的较大事件的资料,是地方志书的构成要件之一,不可缺少.通常分为单行本大事记和志前大事记,单行本大事记是指特定行政区域单独出版的大事记,志前大事记是指各专志志体之前的大事记.何为大事,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规范与尺度,对大事的取舍各不相同,并也各有道理.综合各家之言,地方志书所谓之大事,主要包括特别重大事件,重大变革事件,不平常事件,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对后人有借鉴意义的事件.按照行政划分,大事记又分为省、市、县三级层面编纂的大事记,各级的编写要求和内容不尽相同。作为市级综合志《石狮市志(1998-2010)》的大事记,总体记述把握不错,基本体现1998年至2010年间的城市发展风貌。提出应明确和统一市志大事记的收录标准。
  • 摘要: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篇目设计、图文,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是编纂地方志书中经常遇到的。《石狮市志(1998-2010)》在这些方面作了尝试和探索,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当然,本文评述,并不是说石狮市在这些方面己做得尽善尽美,完好无缺了。但每一部志书的编纂出版,总有它的优点与长处所在,哪怕是点滴的成功经验,如果能予以应有的肯定和认真的总结,那么涓涓细水也能汇成滚滚巨流,这对于当前地方志编修进入大量出版或定稿阶级的关键时刻,是十分有益的。同时,《石狮市志(1998-2010)》也存在它不足的地方,针对不足,在第二轮修志中,各地应作进一步的探讨与努力。
  • 摘要:《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作为二轮修志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的县级志书,深感其是一部浓缩北川民族文化、古迹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丰富文化资源的宝库.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特色鲜明,体例得当,资料翔实,记载北川地情有一定深度,在谋篇布局上有所探索和创新的县级志书.在篇目设置上高屋建瓴,采用大视觉全景式展现北川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设专篇突出对民族的记述。运用升格法记述北川特有的文化。从县情实际设置篇目。注重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
  • 摘要:当前第二轮修志中,区(县)常用的资料征集方法是:由区(县)政府[或者区(县)政府办公室,有时候是两办联合发文]印发续修志方案及分工,由区(县)直属各部门、各街道(乡、镇)、功能区、驻区(县)各部门组成分纂班子,按照篇目要求,进行征集资料和初级整理。随着IT技术进步,电子稿排版、编辑手段总体向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操作方向发展,易学易懂,甚至手机也可以进行文档编辑。而存储载体发展极快,传统的3.5英寸软盘己经被淘汰,有刻录光盘功能的光驱成为普通电脑的标配,优盘和移动硬盘向着海量数据空间方向发展,网络大数据的进步使云空间服务商大量出现,提供了免费的网络储存空间。因此,熟练掌握电脑知识,紧随时代潮流,把握IT技术方向,优化编纂流程,为志书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总体来讲,电子版储存要按照备份、刻盘、上网三原则来实行。
  • 摘要:方志工作者应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深挖方志工作潜能,注入科技活力,拯救性地开展方志资料运用创新工作,妥善保护和利用濒危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方志资源数字化,探索数字方志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形成开放的网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数字方志平台是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一定时期内数字方志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其内容包括方志数据库、历史资料报送平台、自动化办公平台、数字方志馆、方志网站、虚拟展示馆,能够在主流智能手机系统(如Android等)上运行。数字方志平台可以实现多渠道利用方志资源,为社会共享提供服务,还能以单机版本的形式为较偏远无网络如北川等地区提供方志资源管理功能。
  • 摘要:北川县编史修志,旨在资政育人。冀望《北川羌族自治县志》发挥其资治殷鉴的社会功用,正如“序言”说的为北川县“干部群众全面了解、研究北川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提供了详实的史料,是全县各级党组织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北川教育的乡土教材,必将激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北川、热爱新北川的热情和斗志。”《北川羌族自治县志》对“民族”的详细记述,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独特生命力的根本。北川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和发展着的民族文化,在各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对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是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思想先导和精神根基,对民族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北川羌族自治县志》反映了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特色,充分向读者展现北川地区的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并把更多的笔墨用在体现各民族团结奋进、共谋发展的精神面貌上。《北川羌族自治县志》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记录少数民族活动的论述方面,体现出自觉传承的民族编纂观;在记述各个民族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体现出各族同源的民族平等观;在论述各民族关系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体现出和平共处的民族友好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川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相处。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鉴古知今,继往开来。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团结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如期实现。
  • 摘要:关于志书质量,继2006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之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07年11月、2008年9月正式印发了《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和《地方志质量标准》.《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对修志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纂方式、体例篇目、内容记述、志书名称、出版印刷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地方志质量标准》对志书的观点和体例、记述的内容和方法、资料的应用和行文规范,以及版式和封面等给出了具体标准.
  • 摘要:在二轮志书的编修过程中,强化“依法修志、依法治志”的理念,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二轮修志启动伊始,举办大型培训班,邀请省方志委专家授课。此后,还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安徽、河北等省市以及方志出版社的专家前来指导。还编辑《方志编纂入门》小册子发给基层修志人员,推荐外地优秀篇目和志稿范文供其参考。这些做法对指导各单位修志有很好的效果。编辑人员按照分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深入各修志单位开展业务指导,接待上门咨询的各单位修志人员。对其中编写难度比较大的重点修志单位,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经发局、交通委、鼓浪屿管委会等,召开专门工作座谈会或业务研讨会,进行面对面辅导,帮助修改篇目,审查初稿,保证了这些单位的供稿质量。
  • 摘要:从石狮市方志委成立之日起,市长即为市方志委主任,石狮市续志工作启动后,由市长挂帅担任总编,市方志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任执行总编,负责日常编纂工作。借用这一体制之长,市长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市政府专题会议听取市志编修情况汇报,出台文件把修志工作列入各单位绩效考评范围,实行强有力的行政督察机制。市政府还按进度把续志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解除了修志工作的后顾之忧。为了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各责任编辑不仅做好一般的校改工作,而且自加压力,主动调查、主动找寻资料,常常“越俎代庖”,尽力帮助承编单位补充补写。
  • 摘要:作为一部民族地区的志书,《北川羌族自治县志》不仅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着力突出地方特色,还以浓墨重彩介绍了北川的人文资源。北川是古代治水英雄、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一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又是古老民族—羌族的聚居地,这里还是1935年红军所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不仅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部县志特设《北川羌族大事记》和《民族》篇,介绍北川羌族的历史演变、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的历程,以及羌族的传统文化;在《文化》篇中详细介绍大禹文化、羌族文化、红军文化的内涵和现实状况;在《“番地”变迁与镇乡概况》篇中着重介绍各乡镇的人文资源。可以说,本志汇集了改革开放后几十年来北川地方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珍贵的乡土文化资源,而且将对繁荣群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发展旅游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是地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志书作为对当地历史与现状的反映,经济特别是农业、工业在志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轮志书记述内容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主,这就决定了志书整体上应以经济部类为记述重点.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地在改变经济结构、培植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积极开拓,发挥各自的优势,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志书也有可记得内容.因此,从总体上看,二轮市县志编纂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安排记述内容,加大体现时代性和个性化内容的比重,对变化大、发展快的行业加强综合性、概括性的记述,对变化小、发展慢的行业深化其内容,宏观与微观记述相结合,反映经济各项事业的总体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为当前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厦门市志》稿农业、工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物流篇采用述、记(附)、志、图、表等多种体裁,基本采用中篇体结构,篇目设置科学合理,符合地情实际,资料较为翔实,记述较为完整,语言规范。这几篇稿件质量较高,基础较为扎实。当然,由于方志编纂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和现实的建构,志稿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是《厦门市志》稿独有的,更多的则是第二轮市县志编纂共性的。深入总结探讨《厦门市志》稿编纂经验教训,不仅对于提高志稿质量有益,对于提高全国第二轮市县志编纂质量也有启发借鉴意义。
  • 摘要:环境资源,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是历代志书不可或缺的记述内容.然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环境资源,自然与人文交融、历史与现代互鉴、利用与保护并重,内涵的继续深化和外延的不断拓展,使环境资源的涉猎范围已经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谋划在新方志中全面系统又个性张扬的记述好环境资源相关内容来彰显城市发展特色,需要在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实践中的摸索总结.本文就《厦门市志》环境资源记述所引发的思考,谈谈新方志特别是第二轮修志中通过环境资源记述彰显城市发展特色的独到魄力.环境资源内容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环境资源记述需要编纂者在篇目设计、资料收集上进一步放宽思路、求真创新,努力把整体特性、时代特征、地域特质、变化特点、人本特色融会贯通于环境资源内容的编纂中,力求记述内容的全面系统个性张扬,有效彰显出城市发展的特色。
  • 摘要:二轮修志所处时代和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指导思想更加明确,组织体系更加科学,保障措施更加到位,指导引导更加有力,实践经验更加丰富,视野更宽技术更新;科学运用编纂手段,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强化领导,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史志机构负责的工作格局;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等等。这一切都为二轮修志工作创造了条件。二轮志书编纂者都十分重视篇目问题,篇目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层次结构形式多样,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千志一面。二轮修志的资料收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科学性和基础性。首轮修志结束后,各地比较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大部分市和部分县开始编年鉴、出版各类地情研究资料,对二轮修志起到重要作用。
  • 摘要:志书是资料性文献,资料不仅是评判志书质量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志书致用的首要条件,是志书的价值所在。但是目前部分志书所提供的信息中,存在着“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表面成绩多,深层次规律、特色与失误、教训少;面向党政机关、科研部门信息多,面向企业、群众,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生活方面信息少”的问题。然而志书要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一个地域内的历史和现状,就要按照全方位、宏观和微观并举、突出特色、应用性强的思路进行记述。编修志书要突出特色,资料基础是很重要的保证。面对社会的新变化,必须要拓宽征集资料的征集内容和征集渠道,从而使志书突出特色得到保障。第二轮志书中如何反映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是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的问题,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实际情况,需要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践出不同的方法。
  • 摘要:《厦门市志(稿)》教育篇是该志佳篇之一.它全面记载厦门市自1996-2005年各级各类普通教育发展的历程,着力反映教育事业在10年改革开放中的卓越成就.全方位记述各级各类教育,要项不缺,突破"非市属略记"的藩蓠,详记高等教育,系统记载10年,内容丰富翔实,记述中适当小结,述论结合,恰到好处,宏微观结合的记述方法可以体现资料的整体性,加强立体感。
  • 摘要:《厦门市志(1996-2005)》系2004年出版的《厦门市志》之续志(以下简称《厦门续志》),记述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05年.以2005年厦门市的行政区域为记述范围,记述内容以市为主,兼及各区.《厦门续志》全面系统地记述断限内厦门市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的历史与现状,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流畅,文风端正,达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突出.
  • 摘要:《厦门市志》(1996-2005)在境域区划一章中,尊重当时的历史,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区划调整方案,对辖区内县区进行有依据的进行调整,反映辖区内历史的本来面貌。在处理境域区划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地域内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因此,在章节设置上界限明确,没有随意突破上限和下限,严格控制上溯或下延,其意在它的昨天,而它的内容是记述它的今天,便于志书记述事物、事件或人物,避免了单纯的保存资料,把行政区划的变迁引起县区变动、街道办事处增减、乡镇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联系起来,点线面结合紧密。在使用表格上,注重表题的时间、范围、主题内容和表格性质在境域区划记述方面要素齐全的表现,赋予新修志书在学术上宜表则表,宜文则文新的内涵。《厦门市志》(1996-2005)的境域区划一章的实践经验告诉人们,编修新志书中境域区划的法宝是:其一,方志能否提供权威性的综合资料,反映境域区划历史与现状是否客观真实,关键在于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是否具有权威性。其二,拒绝单一平庸的叙述方法,需要全面、有历史视野、有丰富内涵和信息量的文献资料,方志的境域区划表面上是时间、空间的地理变化,涉及一个区域内历史与现状全描式的总结和提炼,呈现地域和时代发展特点鲜明的时空特征,这样的方志是社会变迁过程的客观系统反映,是昨天历史的再现,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其三,志书的境域区划是“见效于数是百年之后”的经世致用之作,通过境域变迁,呈现出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和创造历史的真情实景,使社会民众能够记住“乡愁”的文字见证。《厦门市志》(1996-2005)的境域区划一章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呈现了一个严谨的“科学资料集”的新境域区划范式,为新方志境域区划的编修提供了借鉴。
  •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第二轮志书的编修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不管是试点单位还是非试点单位,都从第一轮志书编写中汲取了很好的经验,志书编写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地方性是方志在空间方面的显著特征,一部好的方志,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代气息.而保持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首先就表现在篇目的设置上.尽管第二轮志书出版发行的本子不多,但笔者从接触和了解的情况中发现,这些志书在体现地方特色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进一步提高方志的实用价值,即为各级领导的行政决策提供依据、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科技发展提供参考资料、为扩大开放和增进交流服务、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为克服志书出现篇目雷同,千书一面的现象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 摘要:文章指出创修精品,就要了解精品的标准和创新的路径。完全符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为优秀志书中之精品。编者站位高,俯瞰一地,高屋建瓴,立体记述,综合归纳,点面结合,深刻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根据地情实际和资料主次谋篇布局,彰显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观其志犹如身临其境,读其篇皆为特色经典。记述人文社会官民并重。反映政情官意,突出记述治地方略和官办实事要事;反映民生民情,突出记述其所居、所教、所养、所思、所想、所为等要素。记新载变,着力记述改革开放和社会变化、观念变化和新生事物,有着非常浓重的时代感。
  • 摘要:石狮市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活力县级城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是一座地域特色鲜明的美丽富饶的城市.《石狮市志》(1998-2010)在编修过程中,紧扣本地特点,对突出地方特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篇目设置和内容归属上结合地域特色和本地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谋篇布局,进行积极尝试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经验.
  • 摘要:笔者认真品读其前置彩图,总体印象是:内容涵盖面不够广,地方特色不够鲜明,编排设计上不够大气.笔者分别从专题设计、内容选辑和版式编排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在一部志书的编纂中,前置彩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志书出新出彩,完全可以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
  • 摘要:影响一部地方志编修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志书的体例、内容、记述、资料、装帧等等,从已出版的地方志书来看,这些方面的基本质量要求都能够达到,但综合起来要真正提升地方志品质的关键在于志书的特色是否突出.《石狮市志(1998-2010)》(评议稿)是一部浩瀚巨著,结构清晰,分层得当,资料丰富,记述流畅,特色突出,全面反映了石狮市十余年的发展成果和社会风貌,是一部高品质的地方志稿.
  • 摘要:地方志书是当地自然、人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志书的生命,志书质量优劣主要由资料优劣决定.用什么样的资料修志、用何种方法获得修志资料,直接关系到修志成败得失.所以,志书编纂创新,应该首先研究修志资料收集与运用创新.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修志所用资料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地情性文献客观实际与主观认识的基本矛盾。从使用角度看,是所用资料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地方志书存史、资治、教化、资研的需要。《石狮市志》(评议稿)资料收集与运用大体符合上述要求。
  • 摘要:传承与时俱进,续志贵在创新。“石狮续志”在质量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突出成就,也存在缺憾与不足。通过广泛的探讨斟酌辨析,不仅能使“石狮续志”本身质量得到提高,对探索二轮修志质量创新进而发挥对全国续志的借鉴价值、提高续志编纂者的专业水准都大有脾益。
  • 摘要:编修志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编纂者很容易产生懈怠和厌烦情绪,不愿再对志稿作精益求精的修改。限期出版是志书编纂草草完工的又一原因。事实上最后阶段的修改对确保志书质量至关重要。有些志书存在的篇目欠严谨、内容有缺漏、语言较粗糙、行文欠规范及出现硬伤等问题,都是最后阶段的修改把关不严造成的。要想编出高质量的志书,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要做得很踏实,很严谨,特别是最后阶段,要一丝不苟、精雕细刻。编纂者在修改时应做的主要工作有调整篇目、补充资料、充实内容、规范写法、推敲词语、核实数据、检查标点等,反复校对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润色语言。用数年时间编纂一部志书,力求精益求精,充分发挥其资政、存史、教化作用。
  • 摘要:选择体式、设置篇目,是修志的首要环节.在两千多年的发端、演进、定型、鼎盛、继承创新实践中,志书篇目体式趋于成熟、优化.目前,二轮修志已经进入金秋收获时期,至2014年底,全国已出版省、市、县三级志书1872部,还有大批待评、待审、待梓志稿.回顾两轮修志32年的历程,困惑与拼搏相伴,艰辛与进取并肩,饱经寒暑砺练,备尝苦辣酸甜,志书成之不易,开拓创新更难.因此,"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地方志工作",首先创编优秀的志书篇目,为方志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势在必行.为此,就修志实践中所学所悟,并以《北川羌族自治县志》稿为例,试对县级志书篇目设置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一些粗识浅见,以求教于同仁师友.
  • 摘要:《北川县志》的资料搜集和运用坚持了彰显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编纂原则,使志书地域特点浓厚,成就了一部“地方”志书,而又同时在资料的搜集上对上限、下限的资料又有所缺失,导致时间断限不够清晰,内容记述不够完整,资料的使用上又存在着不够严谨之处,为其它县志的资料搜集和运用提供了借鉴。县志是官修志书的最小记述单元,只有地域资料翔实,时代特点鲜明,资料运用合理,在编写时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才能成为精品佳志、资料性文献。也只有这样的一部部的精品,称得起资料性文献的县志才能共同构成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为后人留下精神食粮,才能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真正起到其它文献典籍达不到的“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
  • 摘要:众所周知,方志学界对续志社会部类的概念界定、收录内容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近年来相对认可、可行的是采用“中社会”、“小社会”的概念,辅以“大社会”,即在“中社会”、“小社会”的基础上对篇目框架和内容记述作适当调整补充,增补续志记述时限范围内的重大社会变革的内容。一般包括境域、区划、人口、人物、社会事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乡建设与管理、居民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方言、精神文明建设、乡镇、街道与社区等。对照上述不难发现,编好社会部类是彰显民族区域志特色的重点所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