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10-06-12

主办单位:;国家文物局;;苏州市人民政府;;文化部;;

会议文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世博会将是上海博采众长、海纳百川、与时俱进城市精神的体现,同时也为上海进一步发展成世界级的城市创造了条件。世博会将使上海整体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世博会促进城市市政建设发展,是承办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全面展示,对城市旧区改造、新区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绿色世博对上海的启示在于促进上海空间形态的进一步完善。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空间形态经历了从单中心到沿着黄浦江发展的扇形、再到多中心的发展。2010年世博会又会在上海形成新的城市发展的集合区。在宏观的层面上,上海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形成第六大龙头。在微观上应该抓好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制定防洪排涝的标准,抓住今年末尾和明年春季时节搞好绿化工程。同时,世博会对旅游业、会展业和建筑业都有很强的联动作用。
  •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中国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有不少问题,归纳起来集中反映在中国城市的建设中,就是城市建设需要提高宜居水平.探讨了城市的建筑密度对城市宜居生活的影响,提出需要降低建筑的密度,提高宜居水平。还探讨了建筑文化问题,要传承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思想精髓当中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考虑人的生活、人的需要,要因地制宜,传承中国建筑文化精髓当中的讲究秩序,要崇尚节俭。
  • 摘要:碳减排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的挑战。在充分发挥原有推进机制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这种艰巨性—如何使之和市场机制以及社会机制充分结合,这种结合需要载体,这个载体最适当的就是低碳城市。首先,城市在碳减排进程当中,作用会与日俱增。其次,要注重完善城市的综合功能,发挥这种综合功能在碳减排效率当中的作用。最后,有必要将低碳经济理解为一种真正的经济运行模式,它的本质是减少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探讨了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第一个领域,是如何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相关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支持。第二个领域,需要高度注意城市建设当中与碳减排相关的方面。第三个领域是公共服务、城市运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最后一个领域是低碳经济的金融服务和市场交易平台。
  • 摘要: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构建行之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在推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更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在三区联动中,复旦大学积极发挥着白身的智力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化辐射和知识传播为己任,积极参与和推动和谐社会、文明社区和创新文化建设。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大学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发展科学事业的重要方面军和直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站,更是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而且必将以其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引导社会前进,展现其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国际多元文化沟通与融合的桥梁,以及发展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全面承担起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责任和伟大使命。
  • 摘要:对于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区需要做非常多的规划和思考。对此,世博会所倡导的“欢聚、沟通、展示和合作”的宝贵精神也给了人们很多启示。一方面,创新型城区需要聚集大量的创造性的、具有创造力的人群,他们相互进行交流和探索。另一方面,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言,他们需要有好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更需要有一个好的城区环境。环境的支撑对于创新型城区的建设非常重要。与此同时,美好的城区不仅包括交通设施等硬件的环境,还应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 摘要:城市是能源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地,城市的未来也决定了人类的未来。所以,2010年世博会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全世界各国各界人士来讨论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空间能够更符合创新型城区的要求。上海杨浦区具备建设创新型城区的良好基础,正在形成高科技企业和风险基金的集聚。在未来的规划和建设当中,应该注意要实行紧凑型的发展模式,保持较高的建筑密度,提高公共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效益。在空间上,园区已经与城区建设融为一体、相互支持,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应能为园区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如良好的教育、医疗、商业和文化服务。
  • 摘要:创新型城区的建设一定要解放思想,想新的办法、新的路子。一是要有大科技的观点,要用科技整合资源,要广泛联系。二是科技一定要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而不是配角。三是全社会要创造一个知识创新的文化。尤其是老工业基地、老城区,老的发展区域更需要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模式,它的第一推动力肯定来自科技。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进入了产业升级和新一轮产业发展,杨浦逐步变成了产业结构老化、社会负担沉重、历史包袱大的老城区。在这种情况下,从2003年开始,抓住“创新”这个主题,通过区校联动、创新联动,成功把传统老工业城区转化成为创新发展的工业区。老工业城区转型是世界性难题,必须走依靠创新驱动的新路子,不能走传统发展模式的老路。长期以来,大学、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在体制上是分割的。杨浦探索了三区联动机制,关键就是打破地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围墙,整合发展资源、汇聚各类创新要素,推动产学研融合。城区转型的关键是调结构,但调结构不能是单一的、局部的,杨浦六年的调结构在注重经济和解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区结构的调整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在杨浦这样一个传统工业老化、新兴产业比较薄弱的老城区,要迅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发展的高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实施国际化战略,瞄准国际高端,让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为我所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推动自主创新。在杨浦这样一个老城区和建成区推进转型,困难极其巨大,挑战极其严峻,关键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
  • 摘要: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阅读构建了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塑造了城市的精神和品格.需要通过文字记载历史文脉,通过书籍寄托精神家园,通过阅读美化城市的心灵.要努力倡导阅读风气,引领阅读潮流,以重点群体为中心,为广大公众提供分层次的阅读指导,要重点研究新型阅读方式,拓展全民阅读新领域。
  • 摘要:中国这么一个新的社会,有八个主要的支柱,其中第一个支柱就是思想解放。如果要跟上世界,就必须改进人们的经济、改善人们的生活,必须从说教式转型到思想开放的状态。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提高的最重要因素,印刷、出版业蓬勃发展起来,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大学开启。1978年之前的报纸期刊数目在中国不超过300种,但是现在已经有超过1万种报刊出版。在改革开放之前,每年最多只有1000多种书出版,但现在每年出版的新书已经达到25万种。今天的中国,出版物的数量可以排名世界第一。从报道的数据中看到,2008年中国开始教育运动,要缩短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在城镇乡里,都建了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里,有成千上万的图书,至少有上十本的杂志、好几百个录像。2009年的图书馆达到了20万个,2015年预计达到64万个。
  • 摘要:在仔细阅读上海之后,人们要明白,人们处在一个空前伟大的变革时代。伟大的变革时代,应当诞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应当描写时代的文化变迁;伟大的作品,应该有横向的向世界传播的力量;伟大的作品,在纵向,能够有遗传的潜质。只印一次的作品,不是最好的作品。时代是作家之母,大作家是佳作之母。需要能真切体验现实生活的伟大作家,写世界意义作品的作家,需要保持与世界文化的沟通。
  • 摘要:书本身是一样非常好的东西,打开了书,就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户。读书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有些人读书太功利,这种读书对生活的意义有时候不是太大,反而会变得很焦虑。要把书当成保健品来吸收,像营养一样,像空气一样,这些东西每天会逐步地转化为营养、生命。只有这样,书才能让生活变得有意思。同时书本会数字化,这种新型图书,可以很快把读者的想法迅速传达到世界任何角落,只要读书的人都可以获得相关的信息。
  • 摘要:文学是真正能够把握人类心灵深处、深层的一种思想活动。心灵所具有的本质如果不发生变化的话,那人们对文学的需求也不会发生变化。在数字时代,还是会有优秀的小说家去细致、深刻地观察人心的变化,写出优秀的作品来。而这些作品,还是会被不同时代的人所需要。 提出要让书本变成你生活中要喝水、要呼吸氧气一样,是生活必须,但不是为了任何目的,只是为了审美享受或者一种休息,而且要伴随着人生。觉得这样阅读才会对心灵有一种丰润。 最后,今天的网络文学,解决的是对时间和空间意识的觉醒。
  • 摘要:本文探讨了文化中心和创意中心的关系,政府干预的作用,介绍了澳大利亚的昆士兰模式,的最后对上海发展创意产业提出了建议。
  • 摘要:中国在经历了60年的发展和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的总体发展蓝图和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新的思考和设计.在这崭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学前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挑战,迫切需要探讨中长期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提出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学前教育,要明确政府主导学前教育发展及其主要的职责,加大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力度,建立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园体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 摘要:美国早期保育和教育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对促进儿童大脑发育非常重要,所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制定了很多优质的早期教育和小学教育计划.在美国,有350万母亲在工作,其中85%的母亲每周工作35个小时以上,使得大约有60%的儿童得不到很好的照顾.这些孩子,有些是他们的家人或者邻居以及一些宗教机构在照看,也有很多在托幼中心.托幼中心会制定一些监管的标准,确保教育质量,尤其是一些公办的幼儿园。在联邦早期教育指南中,有一个计划叫做“开端计划”,参与这个计划的有49400位教师、18275个中心以及904812名儿童。在公办托幼机构中,在38个州中有50个这样的计划,涉及110万儿童。开端计划的资金来自联邦政府以及各地相关的投入,当然,公立的托儿机构也需要各州和地方政府支出,孩子的父母也要交纳一定的学费。
  • 摘要:本文探讨了早期教育经济学,关于城市儿童,或者说所有儿童的学前教育投资问题.提出早期教育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公共投资,可以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可以减少社会问题的成本,所有的儿童都可以从中获益,而处境不利的儿童获益会最多。成功是需要投入、需要监督、需要知识的,如果不能作出相应的投资,就不可能有相应的收益。需要做更多的投入。
  •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提升日本早期教育质量方面,国家教育政策改革与过程的自我评估方法的开发。在日本,80%的幼儿园是私立的,50%的日托机构是私立的,私立机构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提高保育质量的过程中,极需政府行政主导下的第三方对保育机构进行评估,并且实施管理。根据日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是立足于儿童自身的经验,即孩子对所处的环境是否感到放心。有五点标准:(1)是否参加活动;(2)虽然参加活动但经常有些中断;(3)虽然有活动,但是并没有集中精力去参加;(4)积极参与活动,而且是持续的;(5)希望把自己的能力运用到极致。许多教学案例都提醒入们,在教学过程中,托幼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孩子们的参与程度,如何让孩子们保持长时间的探索。十年前,人们一直认为信息是最重要的,但是现在人们要强调探索。很长时间以来,老师传授各种知识,但孩子们并不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所以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努力加大孩子的参与程度,鼓励孩子长时间持续他们的探索。当然老师还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更多地了解儿童。
  • 摘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概念,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条例规定了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条件等.文化遗产概念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物质文化遗产中又分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街区村庄等是不可移动的. 就保护方法来讲,文物保护形成了一个不同内容、有层次的保护体系,不仅从点到线到面,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些遗产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方法。文物是一般学术上的称呼,对有价值的文物古迹采取法定的保护措施就是文物保护。历史街区也是一种学术上的说法,法定保护措施定为历史文化街区,也包括历史文化村镇、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物保护是将历史文化名城看作一种荣誉、一个桂冠,实质上是一项保护措施,是赋予当地政府的一项责任。
  • 摘要:2000年以后江南古镇的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出现的情况是什么?旅游资源的同质化,空间存在超负荷,商业发展失控,居民社会结构变异,周边土地的资源过度开发,城镇生活的消失。这种情况远非偶然发现的个别现象,几乎成了水乡城镇发展到现在必然经历的阵痛,这是江南古镇发展必须接受的很重要的教训。 作为遗产保护的排头兵,江南古镇率先进入物质环境流程向社会复兴转变的过程,体现在历史城镇整体性保护的开拓,保护理念以及修缮技术的追求和遗产价值,与社会生活需求同步多样化的机制,以及民间的推动上。 在中国城镇特色的建设与发展之路上,提出,发展不能就古镇论古镇,居民生活的提高能够促进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业。
  • 摘要:中国的建筑历史非常悠久,中国传统的木结构被世界公认为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中国的传统建筑保护,特别是文物建筑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本文探讨了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对象的关系,文物建筑保护的原则、理念以及相关要求。介绍了保护方法,文物所在的环境的治理,以及一些其他值得探讨的问题。
  • 摘要: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当时的外滩和老城黄浦至今仍是上海两个地标性的区域,所以黄浦区在上海的地位可见一斑.开埠地有两个特色,第一是开埠地的文化是以江南文化为底色.第二是黄浦区作为开埠地,因此中西文化得以交融.本文介绍了中西风尚的交汇、商业文化和包容性的文化内涵。探讨了开埠地文化内涵对人格精神的塑造。开埠地有存在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三民文化”是全国最具有独一无二特色的文化,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将来文化的发展要合作共享,进一步培植移民开埠地;要凸显新锐的力量,要培植创新、务实、精致的产品;要弘扬上海文化、开埠地的文化。
  • 摘要:研究外滩开埠以来166年的历史,对今天建设现代金融集聚带和在世博会期间更好地宣传外滩的金融活力、文化魅力、发展定力,都非常有帮助.外滩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金融集聚,这两次金融集聚告诉人们一条经验,要构建完整的服务链,提供全面的服务是金融集聚的基本条件,要有服务制胜的理念。外滩不但有非常鲜明、非常重要的金融集聚的形象,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最后,建议创办上海金融博物馆,提升外滩的文化品位。
  • 摘要:上海自元朝以来,以城隍庙、豫园为中心的古地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上海文明的发祥地显得弥足珍贵.城隍庙从清末民初以来不仅是地理概念,而且是文化概念.城隍文化糅合了佛教和道教,塑造了忠于朝廷和护国保民的形象.上海开埠以后,受到西方资本和商品经济的冲击,出现民族工业主导的大格局,到后来市场越来越大,远远超过了城隍庙和豫园的面积。城隍庙基本形成“园林、商市、庙会”为一体的格局。为了加快豫园旅游区的开放利用,1992年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上海豫园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对豫园地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经过十几年的打造,豫园已经重铸昔日辉煌。尽量使传统与现代对接,使民族文化得到提升,使上海豫园这张城市的名片能够得到传承。要保护这种文化,挖掘这种战略资源,并有效地加以整合和利用,使其在传承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 摘要:上海黄浦区有两条河道——苏州河和黄浦江,带来了多姿多彩的中西优秀文化.黄浦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加上市民对文化的需求扩大,也带动了娱乐业争奇斗艳的良性竞争,逐渐形成各类文化场所,并催生了戏剧、曲艺繁荣发展的景象.黄浦区不但综合性的游乐场特别多,而且还是海派戏剧的摇篮。早年,舞台表演的艺术样式比较单调,经过艺人不断努力,逐渐形成剧种多样、剧目繁多、形式丰富、人才辈出的兴旺局面,历经百年辉煌,至今仍然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2008年,由上海黄浦区人民政府申报的“独脚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发源于上海老城厢,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部分地区。它以“说学演唱”的逗笑技巧,赢得观众的喜爱。尽管滑稽戏与独脚戏分属两种艺术形式,彼此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被誉为“滑稽三大家”的王无能、江笑笑、刘春山无一例外都与老城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独脚戏借鉴小热昏、新剧、文明戏的表现方式,通过舞台实践和改革,终于演变成为百花园里的江南奇葩—滑稽戏。它以戏剧的形式演绎故事、塑造人物、设计笑料,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世博园区形成一个增长极,辐射、带动浦东周边地区发展。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浦东及世博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浦东世博周边地区未来十年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进浦东世博轴地区城市建设,形成上海城市建设新地标;推动浦东成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促进不同文化的共聚融合和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上海文化融合的新空间;推动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社区民生的改善,努力打造市民生活新家园。要贯彻滨江精品化战略,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快速城市化战略,以及国际化战略。实施上述基本战略,策略选择是规划先导,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创新投融资体制,实行内外、东西联动。
  • 摘要:对于浦东新区的发展,要抓住世博机遇。探讨了时代的变化,东移的国际变化,危机变化和气候变化。抓住建设21世纪城市的机遇,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科技创新的机遇和提高国家知名度的机遇。同时,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 摘要:笔者提出了举办上海世博会的目标是为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大踏步前进,向人类展示迈向未来的勇气和准备,提升举办国家和承办城市的国际形象。但是上海世博会面临着世博会主题自身延伸的挑战,城市化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趋向的挑战,历史最大规模的挑战。世博会能成功、精彩、难忘地举办,对浦东末来发展将深具意义。
  • 摘要:浦东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也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所在地.在抓住世博机遇、放大世博效应、加速区域发展方面,浦东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上海世博会将对浦东新区在新时期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健康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这体现在:世博会为主办地留下宝贵的物质遗产,精神遗产,有助于很好的应对金融危机,积累了丰富的优质人力资源。提出要根据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和市政府部署,积极做好上海世博会的后续工作,要完善对外合作机制,共享世博发展机遇,要做好角色转变,注意防止出现后世博低谷效应。
  • 摘要:对浦东来说,现在面临的是跳出浦东看浦东,不仅跳出浦东本身,还要跳出上海来看浦东的战略定位。中央对南汇并人浦东后的新浦东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定位,就是要以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为主导,依托浦东空港、洋山深水港和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核心功能的开发,引领上海城市功能和产业能级提升,使上海真正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辐射长三角的长江流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出于这种考虑,浦东的发展从战略上来讲,应该有一个新的起点、有一个新的高度。提出要推动功能提升与空间拓展更好的结合,做好功能提升与经济规模、经济实力提升之间的结合,处理好工业化和城镇化关系的结合,处理好浦东在发展当中高端引领和大众示范之间的关系。
  • 摘要:浦东作为世博会主要的场馆所在地,对世博会的举办将带来更大的影响,世博会将给浦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六大机遇:与世界交流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浦东学习全世界先进理念和技术的机会,有利于浦东拉动经济增长和应对金融危机,上海世博会给周边地区留下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的配套设施,世博会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浦东城市文明程度。同时,浦东要进一步大发展,面临发展转型以及体制再创新的挑战,如何加快推进两个中心建设的巨大挑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挑战,全面提升区域管理水平的挑战。
  • 摘要: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既是实施国家战略、落实"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的光荣历史使命.为了使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成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注重世博会的后续利用,为提升城市功能作出贡献.世博会的后续发展功能应该是这样的:在以国际贸易和国际文化作为核心的总体定位之下,产生一种延伸的功能和配套功能,形成完整的功能体系,核心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文化,作为延伸的可能是会展、商务办公,包括创业设计、专业的服务等。上海的金融、航运初步形成集聚,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布局应该进一步加强,以新兴的商贸业态等作为重点,在内外贸互动发展中构建一个国际体验消费的购物中心、国际会展中心、采购中心以及国际商务集群,这个定位是围绕世博园区这一块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构建大浦东地区新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应该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1)应该注重世博会地区功能和陆家嘴地区功能的分工合作。(2)注重世博会地区现代服务业特点,在细化服务业构成中,世博会地区现代服务业如何与大浦东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互动。(3)应将其放在一体化背景下进行考虑。(4)应看到世博会给大浦东发展带来的作用,使世博会地区成为浦东发展新的引擎。
  • 摘要:多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发展对于人口的对策,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先例和不同的经历.在这个经历当中,中国城市发展使得多中心的城市现象成为非常顽固,又没有真正研究透的现象。上海要发展自己的副中心,笔者认为它应该非常清楚地定位自己的多中心是从哪个层级上来谈的,涵盖了哪种人口形式和经济的组成方式,以形成真正名副其实的副中心。首先是要区别,而不是协同。其次要有有控制的不同中心的连接。再次,要有创造力的社会项目。社会项目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和保障等项目。最后,要有绝对吸引和非常强烈吸引力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的逻辑。
  • 摘要:城市的设计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当中的问题,让城市有更多的绿地,有更多的公园,同时在城市副中心之间建立起更好的联系,24小时内世界上很多的人都飞到欧洲去。在美国、澳大利亚、亚洲的情况也是如此,都是向城市集中,很快大家会看到一个反向的流动。也就是说,不同的城市副中心其实是有竞争的。
  • 摘要:50年前法国决定建一个新的城市副中心,选定的地方就是拉德芳斯.拉德芳斯有点像一个岛,在这个岛的周围是一条环形线,所以说拉德芳斯是一个被围起来的岛,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拉德芳斯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技术问题和全球问题就是能源消费。拉德芳斯面临一个问题,因为它有50年的历史,现在需要新的进展,有的时候就涉及拆迁等问题。以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混合功能。最近,萨科奇总统已经决定发展大巴黎区,拉德芳斯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交通枢纽,生物多样性上制定了许多战略。
  • 摘要:丸之内地区面积有120公顷,100多年以来一直是日本的经济中心。这一地区的重新规划从1988年就开始进行,从2000年开始着手重建这些建筑,2002年正式开始改建这一地区。城市的规划人员来自政府、民间以及企业等各方面,这是官民合作的新方式。丸之内地区是100多年来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商业中心。这个地区的城市规划是由官民合作共同参加规划。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建筑和高质量的服务,必须要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下工夫。同时创出这一地区的品牌。为了解决地球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在各方面进行了节能减排的工作。
  • 摘要:在未来,城市是一种对农村的分离。在城市中,首先有公园,在20世纪50年代时城市有各种各样的郊区,郊区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再后来在城市中出现了很多的次中心,这些次中心可以说是对过去农村生活的回想。通过一些规划,在次中心当中,把过去金融中心的特点和新的适宜人们居住的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现在有一些新的广场在建筑当中,希望一方面体现曼哈顿历史的特点,有很多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也建立一些新的公共空间或者居住的空间。次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绿色、可持续性,而且整个社区是活的,既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又是满足个人对城市憧憬的地方。另外,这个地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
  • 摘要:上海城市布局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体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上海的中心城。在城市规划当中,提出在中心城600平方公里面积当中应该有一个市级的中心和四个副中心。副中心的建设,要有历史渊源,综合性的功能,必须是文化中心,还要要考虑人的尺度。
  • 摘要:今天,所有的行业都已经离不开娱乐文化.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国际性的娱乐活动,像奥斯卡、戛纳电影节、格莱美音乐奖等,都和所谓的国际商业品牌之间有非常密切的互动,时尚和娱乐已经形影不离.都市的魅力也少不了舞台经济,尤其是今天的静安区,静安区有非常多有凝聚力的场所,都在为现代社会提供舞台,这个舞台包括展览馆、剧场,也包括非常著名的商场和商业中心.提出商业和娱乐都需要互相学习,要不断竞争,不断出新成绩。真正地做到引领时尚潮流。
  • 摘要:登喜路是立峰品牌旗下的产品.立峰去年在淮海路上投资了一个双子别墅项目,这个项目把文化艺术奢侈品设计以及生活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个双子别墅项目在淮海路796号,是上海市中心一个最奢侈的生活方式的聚合点,2008年10月正式开张.它完美地结合了奢侈品牌历史、艺术、文化以及高级餐饮.在这个别墅里有登喜路之家,登喜路之家给现在的绅士们带来了一个带有梦幻色彩的享受世界.另外还有一个私人俱乐部,提供高级餐饮和娱乐设施.中国最优秀的现代艺术画廊——香格纳画廊也在这个别墅里面.在静安区,这些奢侈零售品牌能够作哪些贡献?基本上来说登喜路是追求精神的重现,希望能够创造出一种氛围让顾客放松享受,得到一个终极的购物体验。登喜路在零售门店里还有一个时尚餐厅,人们可以在这个地方吃饭,吃清淡的意大利风格的餐饮,可以喝一些酒来放松。
  • 摘要:现代戏剧谷是以静安区为核心区域的、没有围墙的重要产业集聚区。静安区在推进现代戏剧谷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在这个理念之下,成立了现代戏剧谷管委会,通过政策的引导,通过专项基金的引领,来吸引更多的戏剧创意家、戏剧探险者、戏剧表演者到这个平台上活动。政府要做的事就是搭建一个现代戏剧的公共平台,要打造这个平台的支柱功能,建立自己的杂志、网站和户外宣传,并提升和完善演出平台。
  • 摘要:非物质文化传承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以及如何在本地文化上有所作为,这是一般层面的思考.如果从思想的层面考察,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不仅是文化行为,而且是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说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奉贤的民俗节目滚灯为例,滚灯不只是单纯的存在,而且是某一个时期的文化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滚灯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对于非物质文化来说保护和传承是相对的,针对的是这种非物质“三民”文化对人民精神升华的方面,最重要的是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用“三民”文化影响人民的生活,最终不仅是为了保护而保护,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从心灵到身体,再到物质生产全面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方法和措施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是具体的措施,甚至是涉及体制及所有层面的变化,都应该允许尝试。比如对滚灯效应的开发,不一定都必须是政府行为,可以把一部分有产业元素成分的民营化。艺术和“三民”文化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消除艺术和生活的对立,用资本的利益分享等一系列措施来推进“三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 摘要: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社区或者乡镇为传承力量的,但面临着如何把传承地变为文化产业的承担地的问题。中国文化资源多数还处于流失和闲置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没有实现良性互动。提出要在世界文化“寻根热”中彰显产品的文化个性,注重生产基地和原生态园区的展示和价值保护,挖掘民间工艺品的文化设计,民间工艺的传播要传达其中的理念。
  • 摘要:在文化发展过程里要研究低碳的文化产业,也就是污染比较少的文化产业。“三民”文化为什么能够做成文化产业?第一,这是历史慢慢积淀下来的,受到了历史的检验。第二,“三民”文化中有很多工作在慢慢地积累起来。第三,“三民”文化有广泛的群众联系性。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文化产业要发展,只有在“不民”文化中寻根,才有真正的产业文化。要把有内涵的作品转换为广义的“三民”文化产品,让优秀的“三民”产品到主流市场里实现自身的升值。由此,“三民”文化有内涵、有群众性,而那些内涵能够不断地被挖掘。奉贤要反思农村景观和“三民”文化之间的对接,实现完全有机的融合。中共中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现在奉贤既是城市,又是农村,最有可能进行城乡一体化,可以在城小镇大的布局下,在上海市争取拿到创造权、发言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美好,所以需要城乡结合在一起,奉贤可以在这方面做大量工作。
  • 摘要:过去30年内,包括城市里面的自然资源,自然的河流、自然的土地都被裹上了水泥。人们梦中所谓理想的城市,现在是被裹了脚的城市。更糟糕的是,中国的小脚城市主义和小脚审美观,加上美国的巨物主义,构成了中国当代的城市化。中国目前消费了世界54%的水泥和30%以上的钢材,这些钢材和水泥都被拿去“裹脚”了,以使城市成为巨无霸。现在需要革命—大脚美学的革命。这个革命有两点最关键,第一是反规划,改变现有的规划模式,建立一套生态设施。第二是必须认识到自然之脚是美的,到处都是美的。要在这两个原则之下,建立理想之城。
  • 摘要:笔者通过拍摄电影,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来龙去脉、今天文化状态的来龙去脉。影片开始集中在城市的记忆上。这座城市最珍贵的还是记忆,城市空间里留下的是人的活动痕迹。所以,到目前为止,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采访了很多老上海人,其中有政治家的后代,有文学家,有艺术家。在这100年的时间里,上海或者中国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城市的现代化。中国历经沧桑,但是在这100年的进程里,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一个目的,就是使贫弱的中国强大,使落后的中国实现现代化。
  • 摘要:不管是在乡村重建村落,还是在嘉定建构新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建设人类的聚集点.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深入到一个原始的部落里,把部落当成标本来看,由此举一反三去探索和理解现代生活本质性的构成.在新城建设方面,理想新城的建设并不仅仅是物质、人口的集中,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和文化的凝聚。城市建设应该先有一个关于人类生活的构思,然后才是构成,否则就很容易做成一座像躯壳一样的城市。在上海建立理想新城,就要意识到对全国的榜样作用。多、快、好、省其实是很难的,片面追求快造成了很多问题,但是现在还是要快,甚至要更快。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管建设什么样的建筑,一定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周期。推行这样一种理想和建设的时候,有关方面要保持思想的清醒,不要违背常识,要强调包容性,也要强调反规划性,强调生活的混杂性,强调东方人的人生观。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推动,新城是造不成的。一定要在规划中给出自由生长的空间,决定不建什么比决定建什么更需要见识和勇气,因此,一个有见识的建筑师比一个成熟的建筑师贡献更大。
  • 摘要: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创造绿色财富为目标的,一是生态效益,一是产出概念。绿色市场以绿色技术为导向,这里有绿色技术革命的问题。大家知道每一次技术革命,实际上带来对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绿色技术革命会不会避免这个情况,希望能够避免。要以传统产业经济生态化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为基本产业链,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平衡式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实现产业绿色化、生态化,对现有生态体系要提高生态效能;要实现绿色产业化和生态产业化,也就是说要使它形成一个产业。首先,政府可以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其次,在政治方面,基本的观点是,政府要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最后,政策示范方面,最主要是和现有体系结合起来。
  • 摘要:从现在的城市化程度来看,如果中国城市化的增长与资源消耗、化石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紧密挂钩,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提出城市空间要让经济增长跟城市扩展跟土地消耗脱钩,从蔓延的城市变成紧凑的城市;城市的物质流必须从开放的、直线的、单通道的模式变成一个闭路的、多循环的、仿生的模式;消费模式要从购买、占有为主的模式走向使用为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模式。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美低碳城市长期合作示范项目。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系统,要有一个团队,有团队精神,解决如何将传统的能源、传统的技术和新的能源、新的技术进行结合的问题。提出除了新的想法、团队精神,还要有领导能力,为了能够推动新经济、新能源、新文明,必须要有创新,创新是关键。提出必须不断地去实践知识型经济,中美之间的合作彼此就可以取长补短。如果说松江想不断发展,国际化很重要,多元性很重要,综合性很重要,创新性也很重要。同时特别强调平等,如果没有平等的话,就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最后要强调打造低碳模式,要获得平衡,并且要有多文化的氛围。
  • 摘要:中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条件,对文化资源来说,谁先开发,谁就先把资源变成了财富。要大力挖掘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转化。石库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潜能还没有完全发挥,要想转化成好的经营资源,必须要有动态的模式。石库门的发展要有深入人心的故事,因为只有故事才能把一个地区文化资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到消费者更多的情感认同,也才能发挥经营资源最大的效益。提出仿古不能泥古才能推陈出新。,要用故事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要创造情感资源,并创建知识产权。
  • 摘要:石库门是上海弄堂最活色生香的地方.笔者描述了儿时在石库门弄堂生活的点点滴滴,邻里之间的友情。石库门弄堂生活,是一幅近代的清明上河图,它记录了上海,上海也记录了它。
  • 摘要:本文介绍四条弄堂——莫干山路上的阜丰里,尊德里,杨浦区辽阳路会宁路一带的聂家花园,塘沽路上的一处石库门房子,由此介绍几个工商巨子的石库门情结.
  • 摘要:石库门格局的房子产生于清末民初。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谋求发展,从而进入沿海城市上海。人口剧增使原来的住房样式逐渐不相适应,建造传统住宅占地面积大、工期长,营造欧美式洋房则造价过高,由此,占地面积省、用料简单、造价适中的石库门房子便应运而生。从结构来看,石库门是从四合院蜕变而来的,早期石库门的样式为:进门即是客厅,中为小院。为了适应对住房的更高要求,人们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典型的石库门迎面是两扇黑漆大门,门框为花岗石等石料,进门即小院子,称为天井,里面为三上三下格局,面积达一二百平方米,正房间带两厢房。 石库门房子里可以办大学,称为洋学堂,可以开戏馆、唱评弹,老艺术家对石库门情有独钟,有一种石库门情结。滑稽三代刘春山造房子也造成石库门的样式,沪剧演员丁是娥在石库门里唱沪剧,京剧大师盖叫天、国画大师张大千都住在石库门里。
  • 摘要:上海的建筑可以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笔者个人认为只有石库门。今天面对石库门的困惑最主要的症结在:一个建筑的生命在于使用,绝大部分还在用的建筑,它的保护、它的生命在于人们的使用,它的功能需要人们思索,如果有办法赋予老建筑新的功能,它就会产生新的生命。 在石库门改造中,“新天地”是一个模式,第二个模式就是“步高里”。“新天地模式”、“步高里模式”都是很好的探索,但都有局限性。“新天地”开发把石库门价值最大程度地商品化,但是它的代价巨大,整个太仓路的石库门都没有了,把里面的特征都破坏了,虽然都有了厨房、厕所,但都改变了原貌。觉得如果价值主要在外面,就把外面留着;如果价值主要在里面,就留里面。“新大地”是商业功能,“田子坊”是一种小的商业功能,“步高里”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形式,千万不要拆掉一个真的再造一个假的。这不仅仅是建筑和规划的事,也不仅仅是商业的事,是所有人的事,需要建立许多模式。期望文化得到很好保护,今天的时代价值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 摘要:一个城市要发展,离不开历史,更离不开文化,那是一个城市的内涵.卢湾区作为一个中心城区,也是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主城区之一.本文就其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石库门文化的继承保护和传承利用谈谈看法.探讨了打造城市品牌,卢湾区传承和保护石库门文化的主要举措,打造文化品牌的目标和思路等问题。
  • 摘要:石库门,曾经是上海的一道城市风景.石库门的元素有其建筑创意和文化含量,在社会变迁和时代转型中,石库门以其亲情感、地域感、悠闲感和安全感赢得了居住者认同。石库门的建筑创意还在于空间布局的系统思考,又是中外合璧,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有中国住宅文化的传承和沪上地域特色,同时,总体上的联排式布局和外墙细部的西洋建筑雕花图案,石库门对于上海城市性格的养育不可低估。它积淀了申城的旧岁文化,又折射了经济、政治、社会演化的全息像,促进了沪上多元文化和文化多向度的演进。石库门涵盖老房、往事、旧情、遗产和历史,兼有和谐、交融、温情和尴尬、无奈、竞争。石库门的冷暖连接着时代的冷暖,石库门的声音有时是历史的呼唤、历史的回声。 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石库门渐渐远去。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要求更为有效地加强上海的文物保护与管理,这对于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条件和平台。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石库门遗产保护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遗产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城市意义与人文意义的结合以及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结合上,积极拓展保护经费的来源和渠道,在保护中探索保护模式,在传承中创新传承方式,以人住居留、保持活态的“步高里模式”为主,不仅保护居住空间,而且保护石库门文化。同时,应积极总结保持建筑外观、拓展共享空间、留住历史记忆、适当融入时尚和保持大格局、开发小格局、延续文化石库门、发展创意产业园的保护新途径。
  • 摘要:水是城市生命的源泉,许多城市因为水才能发展起来,水也见证了城市的历史,跟文化密切相关.水同样也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哲学思想中自然的本喻,它是宇宙本质的化身,也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运行和沟通、穿越的空间,它使知识得以延续.中国古代的风水也是以水为要素,给予城市生命.一座城市有没有水,对于心灵的感应和市民的生活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作用. 很多届世博会都跟水有关系,很多届世博会是由于水而更加成功,像巴黎历届世博会都是在塞纳河畔举办,美国的历届世博会也是在水边举办,这样就使得世博会更丰富多彩。西班牙的世博会、意大利的世博会也都是位于滨水地带,通过改造整个滨水地带,使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也是在水边举办的,其中蒙特利尔世博会还对河道进行了整治。
  • 摘要:从规划师的视角看,朱家角作为一个水乡古镇,最有智慧的地方就是让空间成为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所.朱家角是历史悠久的水乡,是上海的历史文化名镇,也有国际宜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其区位在上海西部,面临淀山湖。朱家角的“水”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水乡,另一种是滨水城市。朱家角过去又叫做古镇区、老镇区,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新镇区,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形成的不同空间,因为这与交通方式、生活方式有关,所以城市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对古镇区生态的解读是为了保护和更好的利用,从规划师的眼光看,在传统空间形态上有五方面要素:格局、机理、街巷空间、传统建筑、河道。一方面要保护利用老镇区,另一方面又要使今天开发新镇区的规划能够传承老镇区的文脉,还要能够加以创新。
  • 摘要:在现代城市发展的潮流中,在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一种潮流,即大批人从中心迁到郊区、从近郊迁到远郊.有一次到华盛顿去,公共汽车上大多数乘客是黑人,他们比较穷,所以从市中心坐车到郊外上班,但是进城的人都是白人,而且都开小车,他们是从郊外到城里上班。照理说,中国很多城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当有从城市中心向郊外转移的趋势,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原因之一是城中心集中了城市的主要资源,原因之二是现在郊外生活看来并不比城里的生活更美好。然而,在历史上至少江南水乡地区并非如此。只有解决了水上交通这一机制,水乡城市才是真正宜居的,而且有不断发展的活力,有可能吸引全国甚至世界一流的人物在这里生活和发展。从朱家角已经取得的发展来看,已经看到了希望。
  • 摘要:真正的江南水乡,人是关键的因素。所谓空间是人的天空,什么样的人居住在江南水乡里,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时代人和土地的关系非常脆弱,所谓的故乡都是在漂流。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守住故乡、守住江南水乡,不是某一个经济举措或某一个决断,也不仅仅是政府与房地产商结合起来进行规划和营销,这不是唯一的或者说不是万能的。最重要的是,江南文化作为一面旗帜能够一直高高地飘扬,举旗的不一定是政府,肯定也不是房地产商,但一定是普普通通的江南居民。
  • 摘要:上海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三面临江靠海,一面与太湖水系相连,周边水网密布,与江浙两省以及沿江的内地各省市水陆联系密切,发展水上旅游资源丰厚。2010年的世博会是旅游业发展的契机,也是水上旅游发展的极好机遇。要加大水上旅游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投入,加强对水上旅游的扶持、管理和引导,要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特色化发展,综合性评价,要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加强区域合作,积极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开拓蓝色旅游经济。
  • 摘要:水上交通在承担着重要交通保障任务的同时,也构筑了上海世博会靓丽的水上风景线。百舸竞发穿梭来往浦江两岸和世博会园区之间,使世博会增添了水上旅游的新景观,也使上海水上旅游注人了世博会的新元素。要全力打造安全可靠和便捷有序的世博会水上交通,推进上海水上旅游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 摘要:宝山是长江口和黄浦江的水陆门户,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四大港区通达全球400多个港口。2008年12月20日,作为滨江宝山建设的重头戏,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项目全面启动建设。这是上海发展水上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世博、配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发展水上旅游过程中,将努力实现由邮轮港向邮轮产业、进而向邮轮经济的跨越。依托三套轨道交通线,设计研发服务外包、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以及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同时以中国元素为主题,挖掘和展现宝山深厚的人文底蕴。要通过合作形成更大的推动力。要在基础设施、市场培育、人才教育、营运管理、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为上海的水上旅游发展做探索、作贡献,并努力使宝山成为上海水上旅游的集散地和桥头堡。
  • 摘要:后世博时代上海都市休闲娱乐区结构调整为苏州河休闲功能优化提供了契机。面对世博会场馆板块建设和活动板块设计叠合引起的上海都市旅游格局这一新的变化趋势,普陀区苏州河滨水带的旅游开发必须从战略高度,进行及早筹划和积极应对,通过对苏州河休闲功能区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及对休闲娱乐设施的优化配置,不仅在空间上努力与上海核心休闲娱乐区进行接轨,而且在市场和产业两方面与此形成互动,从而将苏州河滨水带建设成为上海都市旅游大格局中重要的节点。
  • 摘要:吴淞文化底蕴丰富,在此区域建国际邮轮港定能传承吴淞文化、发展吴淞口滨江旅游.但是,如何传承吴淞文化,需要厘清和认识吴淞文化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吴淞文化就是门户文化,这是由吴淞独特的地理区位与发展格局所决定的.自强精神的内涵是救国救民,那么,当代自强精神的使命就是富民强国,吴淞自强精神的上海意义、民族意义不言自明。总之,门户地位与自强精神,是吴淞文化的精华。沿着门户文化这一主轴、自力图强这一主题一步步拓展,是吴淞文化从过去走到现在、由现在走向未来的基本线路。随着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建成,吴淞口向世界敞开胸怀之时,吴淞文化必将得以传承和发展。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世博会在促进一个国家的工业、产业和整个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和旗帜,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迈进了城市时代。这届世博会面临的又一个变革,就是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扑面而来。上海世博会具有两大焦点,一为产业或科技革命,二就是多元而灿烂的文化。
  • 摘要:本文介绍了徐家汇的文化资源,包括宗教、藏书楼、交通大学、徐家汇公园,用16个字归纳徐家汇文化资源的特点:历史悠久、贯通中西、内涵多元、影响深远。徐家汇的文化建设可以有两个重点:一是应该推出一个徐家汇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的徽标,二是打造徐家汇地区的地标性景点。此外,还要打造文化中心广场,要建造地区观光线、编撰“地域风情文库”丛书、设计旅游纪念品等综合再开发行动。
  •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产业和文化的地域性融合.关键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是产业与文化地域性融合的内生动力.认为营销一定是先行的,只有好的营销才能带来好的产业和文化的融合.
  • 摘要:在所有古代的文明里,在一个盛世里,戏剧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古雅典的万神殿,雅典人所有的优势、所有的文化都能够在这个剧场里面呈现出来.通过探讨艺术和商圈的关系,提出商业的成功首先不能从商业的观点出发,一个都市、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商圈成功与否,如果只论商业上的逻辑和数字,得到的可能是可预期的一种产值而已,事实上无形的东西是无法估算的。如果今天可以做出一个创意,就会影响未来很多很多,过去的创意一直替未来的创意在引导一些方向。
  • 摘要:世博会到今天生命力很旺盛,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世博会承载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世博会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第二个层面,世博会提出了人类文明进步当中所面临的问题,人类文明进步,要克服一个又一个大难题而取得进步。第三个层面,世博会推动问题的解决。 对于如何抓住机遇,第一个是扩大视野,第二个是兼收并蓄,最后一点,如何发展闸北,闸北曾经出现了很多在当时最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东西,如果能把这些东西发掘出来,使其功能再造,把它弘扬出来,这是很好的。 要抓住世博会提供的机会,让别人了解自己,发展国际合作,不仅是对发达国家而言,对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多合作的机遇。中国人要兼收并蓄,眼睛朝向世界,对于好的东西人们都愿意学习。
  • 摘要:上海有大量非常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像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像上海西区的很多洋房,像上海很有特色的里弄建筑.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今天也开始逐步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时代迈进.尤其是像上海这样比较发达的城市,它进步的速度更加快,正在积极推进这个城市的"退二进三",正在积极地推进这个城市传统工业的转型. 事实上任何一个历史建筑,如果不再被使用,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所以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关键在于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能够非常适合它的空间特色、适合它的结构特色的实用功能,也就是新的功能。这些工业遗产不仅仅具有直接的、简单的、在拆毁前被利用的价值,同时还存在着历史文化的价值。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文化理解能力的艺术家、设计师,他们更早、更快地意识到工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所在。改造的特点基本上保留了工厂原来的布局、厂房结构,但是经过加工改造,空间质量被大大提高了。
  • 摘要:低碳经济最核心的含义还是低碳生产力,也就是生产1万块钱的人民币要排放多少碳,反过来排放多少碳可以生产多少人民币的产值,能为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从长远看,建设低碳经济没有问题,应该旗帜鲜明地支持这个方向。但是低碳经济的概念要想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又要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和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的拥有量、科技的水平以及人口、就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紧密结合。如果接受了低碳经济、生态城市的概念,就有两大路径需要考虑:一是技术路径,一是政策路径。在政治取向上,引入经济手段,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税,征收综合的环境税收;第二类是排污权交易;第三类是公共财政的支持。
  • 摘要: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追逐物质空间的效率与平等、注重功能分区。城市是非常多元的,低碳生态模式强调空间综合化与多样化,追求环境和资源效益,强调提高社会和经济空间的效益。城市建立在系统的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具体有尊重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集约紧凑的城镇布局形态,城市用地的混合使用模式,绿色交通的发展模式等七种策略。
  • 摘要:生态陈家镇的建设既是一般城镇的建设,又是生态低碳的建设,还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城镇改革发展试点的示范建设,更是一个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创造、社会保障、民生工程改造的综合工程。生态陈家镇将是一个样品,逐步实现城乡二元机构的最小化。生态城镇的建设还刚刚起步,未来将从低碳社区、低碳产业和生态人文着手,进一步加大陈家镇地区生态建设的力度。
  • 摘要:绵延二百多年的历史,自行车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交通工具,而相应而生的自行车文化又无时不在影响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自行车文化有引导、宣传、策动和组织的作用,概括地说是便捷交通、健康娱乐、社会交往和低碳产业。因此要在实现自行车由代步工具向娱乐工具的转变中,在实现自行车由健康环保向低碳产业与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演变中,使自行车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人全力去圆“汽车梦”的今天,城市的主角虽然逐渐由两个轮子让位于四个轮子,但是现代文明不是淘汰自行车,而是进一步发展自行车。在后工业时代的欧美国家,自行车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2007年在用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要求》中明确提出,为提高公众和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鼓励有条件的人骑自行车,只要有更多的人骑自行车低碳出行,地球就会更清洁,人类就会更健康。
  • 摘要:水是生命的摇篮,而且水本身就是生命。水是中国文化主要的源头之一。在电视节目中如果每天增加20分钟讲环境,讲本地的环境,讲中国的环境,讲世界的环境,这个要求不高,但是做起来很难。实际已经这样做了,而且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做得不错了,这种日常的、毛毛细雨般的环境教育将是更加深刻的。健康的江河是一个健康社会的表现,没有可持续的流水就没有可持续的未来。
  • 摘要:如果说中国的电影文化、音乐文化、收藏文化的半壁江山在上海的话,那么上海的半壁江山在虹口.如果说中国现代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上海的话,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海现代教育的半壁江山也在虹口.虹口近代教育名校云集、名人辈出,为虹口的教育发展积淀了深邃的内涵,孕育了一块生生不息的教育沃土,让人们为之骄傲。改革开放30年来,虹口区的教育驶人快速发展的轨道。现在虹口闻名上海教育界的是以促进教育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特色项目。按照国家和上海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虹口结合区域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致力于每个人的终身发展,为每个孩子放飞梦想的思想,制定了虹口教育事业的“十二五”规划和虹口区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虹口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校创出特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努力打造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的目标。教育强区的战略将再一次把虹口教育推向历史发展的快车道。
  • 摘要:鲁迅为什么选择住在虹口,众多的文化人为什么选择住在虹日?因为虹口是适合文化人居住的美好的城区。没有经济的支撑,文化不可能有更大的繁荣。首先虹口有开放的环境,历史上的虹口经济相当发达,虹口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鲁迅先生选择虹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上虹口的文化事业极其繁荣,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娱乐业的发展。30年代前的虹口更有丰富的新闻出版业,这也是文化人乐以生存在此的原因。
  • 摘要:本文探讨了上海虹口地区的文化事业,无论是虹口的教育也好,虹口的电影院也好,虹口的出版业也好,都是虹口文化不同的形态,这种区域内不同的文化形态一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摘要: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159年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它是人类文明的盛会。一要开阔视野,人们的视野可以扩大到全球,现在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全世界都来展现它的理念。二要兼收并蓄。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但是什么时候能够兼收并蓄?思路比较开放,有自信才能兼收并蓄,这个时候往往是国家进步最快的时候。最后,要发展长宁。发展长宁要现代化,同时也要认识自己,要把好东西都发挥出来,这也很了不起。
  • 摘要: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的"细胞"是家庭,基础在社区.美好的城市生活,离不开社区的和谐建设.改善居住条件,重塑人居环境,应当作为当前社区重塑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首先是全面推进旧小区综合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其次是要不断提升社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社区重塑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要着眼于未来发展,高标准、前瞻性规划配置社区公共设施。最后,社区重塑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增强社区持续发展的活力。
  • 摘要:人类社会现在处于新的数字环境,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数字环境。社区可能是新的数字环境里的突破口,把经济、网络、网民、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全面的数字化和识别,把社区检测、智能响应整合,综合各个职能和政务部门,为居民提供良好服务、绿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公民建立和谐社会。新的数字系统都可以进行启动,物流可以更好地加以控制,应急可以更好地响应,环保可以更好地实现。 新数字环境形成的必备条件有三个,一是必须有宽带、可移动,二是有智能标记识别,三是信息网络安全。最后的关键是领导和决策。新的数字社区的治理应该怎么做?是人和物的信息汇总,经过决策以后的行动处理,使之形成新的数字社区。
  • 摘要:社区硬件建设对于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是提升社区内居民对社区生活认同的前提.在社区重塑起步之初就重视城市的形象和形态,所以专门委托专业机构对城市既有建筑外立面色彩,从色彩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归纳成一个特征:明亮和色彩丰富形成主色调、辅色调的色彩体系,以保留方式为主,积极做好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在城市发展和社区重塑的过程中,保护好优秀的历史建筑是保护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市容市貌的基本出发点。因此下一步的原则是:坚持保护优于利用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原则。
  • 摘要:社区公共服务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复合支撑体系,无论社区内的任何组织都存在相互对接、相互协作,大家是合作伙伴关系,亦称为复合支撑体系。这个公共服务体系有益于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更合理。社区的重塑代表社区公共服务的价值取向,政府把钱投向哪里,应该让社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中国社区发展最大的问题是老百姓不愿意参与。要让老百姓参与,要让他们看到利益在哪里。提出要做最基本的民生工程,政府站在什么立场上做什么事情,站在老百姓立场上考虑老百姓的基本问题,这是以人为本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 摘要:日本经济、中国经济,包括世界经济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日本的状况来说,去年第四季度11月和12月都出现了12%的负增长,今年一季度报表的统计数据大概会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有可能达到10%。现今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正口趋模糊,人们正迎来总体经济和全球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无疑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然而,市场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全球化讲的不光是优胜劣败,更重要的是它的现实意义。人们逐渐意识到,全球化也象征着城市之间的一种竞争……城市间的竞争将如何开展下去是重要课题,这一未来课题必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城市不光是经济活动的场所,也是营生的场所,因此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需要一种新的方案,各城市需要在最佳实践中彼此互补、共谋发展。
  • 摘要:对于人生价值的构建有一句话叫做神于天。同时要像道家那样在天空上做个神仙,这是人们的第二重人格,就是人的自然人格,社会人格是人们穿职业装的时一候,自然人格是人们穿休闲装的时候。 还有一句话叫做诚于心。在东方佛教中,人心对生活的琐事有感觉、有悟性就会悟出一个道理,所以不一定要烧香拜佛.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成佛之路。在中国文化里面讲天、地、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如果脚踩大地做儒家,头顶苍天做道家,而心中感悟到佛家的顿悟,那么儒、道、释就变成每一个当代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 摘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建筑的外部结构问题,对上海和东京两座城市进行了比较。对未来城市进行了畅想,谈到了城市建筑中的生活质量,能源技术等问题。
  • 摘要:介绍了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日本馆的在艺术展览形式的期待,包括昆曲和歌舞伎。探讨了两种艺术形式的特色,文化的传承。分析了现代人对传统艺术的理解。
  •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代青年人的消费观,能源节约问题,以及汽车和自行车两种交通工具的选择和节能环保问题。最后分析了日本志愿者存在的问题。
  •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世界经济、城市时代和技术革命的转型,文化传统的生存问题。重点探讨了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问题,要培养和触发志愿者精神作为全球公民的共同价值观与责任。
  • 摘要:本文回答了志愿者精神的相关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人,运用知识、用训练有素的技能来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探讨了政府以及私营部门对志愿者组织的支持,以及个人和企业的在志愿者工作和社会责任中的经验。
  • 摘要:全国妇联会同世博会执委会紧紧抓住世博机遇,推出了“世博妇女系列论坛”,将使人们不仅能够在世博会中学习、交流和展示新科技、新产品、新知识、新文化,而且能够围绕城市发展中的妇女问题和妇女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更新、平等参与、机遇责任等深层互动,进行理念、经验、途径、方法的全方位和多角度探讨,促进妇女可持续发展。 上海妇联积极借助世博机遇,在全市妇女中深人开展“上海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一是加大信心、观念和榜样的引导力度。二是加大政策、人才、技能培训和项目开发的扶持力度。 上海市妇联围绕世博主题,推出了五大系列活动。一是深化“百万家庭行礼仪”活动,二是推进“令阵里互助一家亲”活动,三是开展家庭志愿者清洁环境行动,四是推动“巾帼建功作奉献”活动,五是开展民间手工艺品征集、开发和展示活动。
  • 摘要:今年江苏省妇联顺应形势要求,把推进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全年工作的主题,于年初全面启动了“巾帼牵手就业援助行动”,通过推动妇女创业、就业促进妇女进步发展。一是进一步深化“SYB导师行动”助推女大学生成功创业,二是借助南北挂钩机制促进不同区域妇女共同创业发展,三是积极落实务实举措服务妇女创业、就业。 妇联组织在推进妇女创业、就业中应当加强联合,彰显优势。长三角地区历来有着地域相接、人缘相亲、习性相近的天然联系,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已有了较好的基础。要一方面大力引导江苏妇女增强创业意识,在全省妇女中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努力倡导创业行动,积极引导广大妇女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另一方面发挥江苏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希望女企业家协会之间也发起建立泛长三角地区的联席会议,以推动女企业家的联系、联谊、联合、联动,合作共赢,加快发展。
  • 摘要:创业足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妇女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妇联注重教育培训、统筹发展、供需对接、项目合作,积极搭建妇女创业、就业平台,推进妇女进步发展,通过搭建教育培训平台,提升了妇女创业能力,通过搭建统筹发展平台,拓宽了妇女创业之路,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引领了妇女创业、就业,通过搭建项目合作平台,增强了妇女创业实力。
  • 摘要:上海世博妇女论坛开幕式暨泛长三角地区妇联主席联席会议在安徽省召开,为了解世博会、接近世博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也为省妇联组织与苏浙沪妇联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认识了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了妇女创业、就业的社会化工作格局,着力推进了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创新发展。
  • 摘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徐汇区妇联主动服务大局,以典型引带为抓手,弘扬女性时代精神,以巾帼建功为平台.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教育培训为重点,提升女性就业、创业能力,以知识女性服务站为载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危机,寻找发展机遇.
  • 摘要:本文通过分享笔者十年创业经历的体会,提出了保持企业正常发展态势、规避金融危机风险的对策,要树立求变意识,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强化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经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 摘要: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灾难,各外资企业纷纷破产,国内诸多行业大滑坡。在外需急剧大幅萎缩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制定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坚定了全省女企业家们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现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这在总体仍处衰退的世界经济中,是非常了不起的,再一次证明了国家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驾驭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希望各级妇联组织立足本地,放眼全国乃至世界,通过搭建平台,更好地为女企业家做好服务,促进女企业家在支持中创业、在提升中创造、在发展中创新。让社会感受女企业家们的感性、理性、知性的魅力,分享女企业家的光荣与梦想、艰辛和辉煌、成功与希望。
  • 摘要:创意之都主要是考虑到城市的再生,就是老的城市如何改造成为新的、持续发展的空间,所以强调以消费引导经济、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两大引擎,或者是双轮驱动来发展,既要强调科技的创新,也要强调文化的创意。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和带来的机遇,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的:科技、文化、人才。提出要把创意产业列入国家创新计划当中;要营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创意产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要加强人才培养、实施创造性的创意计划,在更广阔的领域推广创意领域的成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