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08-09-17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会议文集: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通过肾脏血流分配的耦合数学模型,来定性、定量的了解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肾血流的分配。 方法:以哈根-泊苏叶定律和渗透传质方程为基础,应用正常生理及部分肾脏切除状态的血流灌注量、血管管径、肾小管溶质浓度等参数,构建了耦合肌源性调节(MR)、管球反馈机制(TGF)和小管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其自身调节功能及血流重分配。 结果:在肾髓质,对小管系统水分和溶质的重吸收进行了一维扩散-传质模型的构建,得到TGF调控下髓样降支灌注量与远端小管Na浓度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模拟了灌注压、灌注量的自身调节和血流在皮-髓质的分配,正常生理状态下,皮质、外髓质、内髓质的血流量百分比分别为约89%、10%、1%;又模拟了灌注量增加时(部分肾脏切除模型)的血流垂分配,灌注量增加,皮质血量比例增加,反之则髓质血量比例加。 结论:本模型能够较好反映肾脏的自身调节功能和血流分配,为临床提供了可借鉴的肾功能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 摘要:本文根据H.264/AVC标准中帧内预测的特点,分析了帧内预测的所有预测模式,提出了一种适合的帧内预测硬件电路结构,有效地减少了电路面积,并提高了解码的性能。该帧内预测硬件电路,使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代码,同时进行了仿真和验证,并在0.18μmCMOS工艺库下进行踪合,最高频率能够达到142MHz。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双采样技术的高性能采样/保持电路结构。电路应用于10hits50MS/s流水线ADC设计中,电路结构主要包含了增益自举运算放大电路和栅压自举开关电路,增益自举运算放大电路给采样/保持电路带来较离的增益和带宽,栅压自举开关电路克服了多种对开关不利的影响,设计采用了双采样技术,使采样/保持速率大大提高,设计在SMIC0.18μm工艺下实现,工作电压为1.8V,通过仿真验证。
  • 摘要:本文在前端RTL级代码综合成门级网表的基础上,对应用于UWB无线通信的128点FFT处理器进行可测性(DFT)设计,利用DFT Compiler和TeraMAXA工具分别实现了扫描链的综合及自动测试向量生成(ATPG),其测试覆盖率为99.82%,扫描链条数为16,最终实现可测试网表的输出。
  • 摘要:本文采用共源共栅结构作为负载结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CMOS带隙电流源。此电路基于Charterd COMS 0.35混合信号模型的仿真,电路的输出电流在0°C-80°C的温度范围内温度系数为9.792ppm/°C。此电路版图已提交Charterd COMS 0.35流片。
  • 摘要:本文对高温超导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且对于高温超导技术在外军装备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列出了国外超导军事应用的具体事例。
  • 摘要:在90nm和65nm技术节点,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投资剧增而随机成品率却在下降低,为了提升随机成品率,关键面积的计算是关键。本文根据集成电路制造中真实缺陷的形状特征,提出椭圆缺陷轮廓引起水平布线导体/垂直布线导体的短路/开路的关键面积计算模型和夹角为θ的椭圆缺陷引起水平布线导体/垂直布线导体的短路/开路的关键面积计算模型。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模型比圆模型的精确性。该结果对版图优化设计和成品率精确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国际上集成电路制造已经使用300mm硅片,实现特征线宽45nm的生产技术,但对国内材料厂家而言,能够大批量生产的最大直径硅片仅有150mm、200mm以上直径硅片则主要依赖进口;本文介绍了对集成电路用150mm硅抛光片关键几何参数——局部平整度(SBIR)的研究,从硅片腐蚀、贴片前清洗、有蜡贴片到化学机械抛光,对与之相关的各个工序进行细致研究,综合分析各研究结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对有重要影响的工艺进行优化,从而得到具有商局部平整度的硅抛光片。
  • 摘要:目的:建立中国人体经颈静脉直接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介入手术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方案选铎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采用获取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连续图像,运用体绘制和面绘制重建法对颈静脉、腔静脉、心脏、肝脏及肝内静脉管道系统的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 结果: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经颈静脉直接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所经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位置毗邻关系,以及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走行分布和相互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并对三维重建模型进行任意经线和角度的三维测量。 结论:经颈静脉直接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重建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准确反映出该路径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为经颈静脉直接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 摘要:目的:利用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为骶骨骨折手术固定提供一种精确匹配的手术方法。 方法:对骶骨骨折患者骨盆进打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骨折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20软件,模拟复位后设计拉力螺钉固定的最佳方向及长度,提取髂骨后部解剖学形态,建立与髂后上棘解剖举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孔道成定位模板,将定位模板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利用建立的定位模板与髂骨后部结构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进行拉力螺钉的定位,植入挝力螺钉。 结果:重建的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 结论:通过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分析构建的定位导航模板为骶骨骨折拉力螺钉的定位,定向提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摘要:目的:利用逆向工程(RE)原理和快速成型(RP)技术设计一种新的下颈椎椎弓根定位方法。 方法:患者CT连续扫描数据集,三维重建软件Amira3.1建立颈椎三维模型,以STL格式导出模型.在UG Imaeware12.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寻找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椎体后部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椎弓根孔道成定位模板,将椎体和定位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利用建立的定位模板与椎体的后部结构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进行下颈椎椎弓根的定位,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后根据X片和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 结果:建立了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通过RP技术生产出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适用于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导航定位。 结论:利用RE原理和RP技术为颈椎椎弓根的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为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摘要:由于免疫系统生物节律的存在,本文构建了一类具有周期溶细胞免疫效应的病毒感染模型,得到了病毒未感染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和系统存在周期解的充分条件。研究表明,在进行临床抗病毒治疗时,由于免疫系统生物节律中周期溶细胞免疫效应,并不需要按通常文献要求的那样必须严格控制病毒的基本再生数使其小于1。同时,结果还说明当病毒的基本再生数适当大之后,免疫系统的昼夜节律也是引起宿主体内病毒载最波动的原因之一。
  • 摘要:目的:椎弓根螺钉系统能使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和矢状面成角获得良好恢复,但是随着下地活动增多或内固定取出后,易发生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功能恢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预防方法,即双侧关节突联合棘突间植骨融合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丢失,并进行相应的临床研究和三维有限元分析,从而论证新方法是否具有预防矫正丢失的优越性。 方法:(1)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收集两组病例,即胸腰椎骨折双侧关节突联合棘突间融合和单纯后外侧融合(单纯双侧关节突融合)的病人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的矫正丢失情况,并给预比较研究;(2)建立椎间盘纤维环严重损伤且髓核流失的第1-2腰椎的两种融合状态的有限元模型,作为腰椎间盘失效患者术后内固定取出后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数字化平台;(3)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第1-2腰椎两种融合模型的椎间盘、上下终板、关节突植骨区、棘突植骨区等的应力和位移,并验证两种融合模型的生物力学差异及对应关系。 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在术前、术后影像学各参数测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6月时,治疗组在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及椎间隙丢失百分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于椎间盘严重损伤后仍未能恢复承载功能的腰椎功能节段,建立了单纯双侧关节突植骨融合有限元模型和双侧关节突联合棘突间植骨融合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在单纯体重负荷、三位体重负荷、体重负荷加前屈力矩的作用下,新融合模型的上下终板、关节突植骨区应力较原融合模型明显减小,减小量约为15%-24%,椎间盘纤维环竖向压缩位移也明显减少,减小量约为20%-26%,棘突间被骨区承担应力能力大幅增加,约为10倍至20位以上。在体重加后伸力矩作用下,新融合模型的应力和压缩位移较原融合模型无明显差异。 结论:(1)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镙钉复位固定基础上,行双侧关节突联合棘突间植骨融合较单纯双侧关节突植骨融合更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缓解椎间盘压应力,防止椎间隙高度下降,缓解骨折椎终板压应力,防止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椎高度丢失,防止后凸畸彤矫正丢失;(2)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椎间盘严重损伤而导致承载能力下降,单纯双侧关节突植骨融合后,脊柱承载功能主要由双侧小关节两点平面负荷,导致关节突植骨区应力过度集中,且可能超出其承载能力,导致椎间隙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丢失,而双侧关节突联合棘突间植骨融合后,脊柱承载结构主要由双侧小关节和棘突三点立体承担,起到的压力分流的效果,增加了节段稳定性,有效减轻关节突植骨区应力集中程度,减小受损椎间盘的竖向应变和压移位移移,可预防术后矫正丢失。
  • 摘要: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研究兔坠落式颅脑减速伤的伤情特点。 方法:实验用兔36只,包括对照组(6只)和致伤组(30只),采用自行设计的减速伤致伤装置复制兔坠落式颅脑减速性损伤,致伤组根据不同致伤高度随机分为Ⅰ组(2.5m)、Ⅱ组(3.5m)和Ⅲ组(7m),于致伤后3-4小时行64层螺旋CT扫描,观察兔颅脑减速伤的CT表现,并与大体解剖学观察结果、高速摄像系统所见进行对照。 结果:坠落高度越高,兔颅脑损伤越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颅内病灶;脑挫裂伤位于撞击处及对冲部位,以对冲部位更严重;颅底骨折均位于对冲部位。64层螺旋CT可准确显示颅骨骨拆,且与高速摄像系统所记录的兔颅脑撞击部位一致。对兔颅脑损伤严重的Ⅲ组,64层螺旋CT基本上显示了所有颅脑损伤情况;II组部分轻度损份者CT扫描呈假阴性;I组颅内CT表现均为真阴性。 结论:64层螺旋CT平扫可显示严重及部分轻-中度兔坠落式颅脑减速伤的伤情特点,能为其损伤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摘要:目的:建立中医阴阳五行数字模型。 方法:采用计算机二进制数字语音解构和重建中医阴阳五行理论。 结果:建立了中医阴阳五行的二进制数字并成功模拟了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的主要内容。 结论: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字语言对中医理论进行合理解构和重建,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数字化。
  • 摘要:目的:建立人脑三维模型,为脑外科手术计划的制定及在计算机上实现人脑精确模拟提供解剖学框架。 方法: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中选取1例女性头部薄层连续断面图像,对人脑主要结构进行进行半自动分割,获得1例女性大脑主要结构被精细分割的头部薄层断面数据集,并对脑部结构分级,在二维断在图像由进行了解剖标识,并采用Doxtrobeam系统及Amira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人脑三维可视化模型,并通过重采样,获得同一人脑连续的冠状、矢状图像数据集。 结论:重建的人脑及内部主要结构真实、逼真,再现了各结构的自然形态及在空间中的确切位置,提供了一个初步的人脑数字解剖学模型,也为自动分割算法的研究提供了精细的模板。
  • 摘要: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试了纯品芝麻油与按不同比例掺入菜籽油、豆油、葵花油、花生油的芝麻油样品色谱图,将色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用于芝麻油的掺伪检验,并用加权向量夹角余弦法计算掺伪芝麻油脂肪酸组成与纯品芝麻油脂肪酸组成的相似度来确定待芝麻油的掺伪量,省去了繁琐的特征峰匹配过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验芝麻油的掺伪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芝麻油掺伪检验新方法。
  • 摘要:本文对赖丙氨酸特性及检测进行了阐述。赖氨酸是食品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在碱处理和加热期间很容易和蛋白质分子内的其他氨基酸形成联键,生成某些新氨基酸加赖丙氨酸等。赖丙氨酸可以由赖酸残基的ε-氨基与脱氢丙氨酰残基缩合而成,后者可能通过胱氨酸残基的碱降解、脱硫后生成,它也可来自丝氨酸或磷酸丝氨酸残基的分解。赖丙氨酸是一种金属聚合剂,因此,可以使一些含有金属的酶如羧肽酶A和羧肽酶B失去活性,且赖丙氨酸对小白氧具有肾毒性。尽管至今为止,赖丙氨酸对人体的毒性还不明确,但是,在婴儿食品中,赖丙氨酸的含量是需要严格控制的。赖丙氨酸可以作为蛋白质加工破坏程度和消化性能的一个指法标。常用的赖丙氨酸的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方法、液相色谱法、氨基酸分析仪方法和薄层层析法。
  • 摘要:本文阐述了测定转基因油脂的重要性和近年来基因法定性测定转基因大豆油脂的技术-普通PCR技术、多重PCR技术、PCR-ELISA技术、PCR-GeneScan技术、实时荧光PCR技术和微阵列检测技术的优缺点,相比较而言,多重PCR技术,PCR-ELISA和实时荧光PCR技术是比较实用的三种方法。除此之外,还分折了油脂加工过程中物理精炼方法和化学精炼方法对基因法定性测定转基因油脂外源基因DNA测定结果的影响,注意测定结果的假阴性,以免引起误判,为进一步快而准确的定性测定转基因油脂提供了参考。
  • 摘要:塑料包装材料中带含有邻苯二甲脂类增塑剂,增塑剂直接与内装食品接触时,能够从塑料中迁移到内装食品中,造成内装食品的污染。这类增塑剂对人体系统有不良影响,具有致畸、致癌的作用。本文对各种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增塑剂的进行了测定研究。塑料样品粉碎后用乙醚溶解后超声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本实验测定食品PVC包装材料10种,药品PVC包装材料2种,食品PE、PP、PET食品包装材料各5种,共27种包装材料.测定的PVC塑料馐材料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含量较多,邻笨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较少.PE、PP、PET均不含邻苯二甲脂类增塑剂,样品中所测增塑剂无超标,超标率为0%。
  • 摘要:脂质中蛋白质和多肽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脂质的品质。本文介绍了植物油和磷脂产品中蛋白质与多肽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并对其在脂质氧化稳定性、食品安全性(主要是过敏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为脂质产品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对霉变玉米分离的真菌YMF-7代谢产物中的毒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海虾毒性指标,采用Sephadex LH-20,硅胶和HFLC等柱色谱技术对YMF-7毒性菌株发酵物进行毒性追踪分离,共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Gliotoxin(6),Gliocladin(7)。经海虾毒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I对海虾的LC50值为0.34μg/mL化合物I对海虾的LC50值为2.10μg/mL.证实该2个化合物为YMF-7发酵物中主要毒性成分。
  • 摘要:本文对不同数据源的医学图像融合方法和融合效果评估进行了探讨,实现了数字化可视人体分割数据与标准DICOM3.0数据格式的转换,建立了一套符合临床放射治疗系统数据要求的标准DICOM3.0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源女性盆腔数据,为数字化可视人体应用于临床影像设备提供完整的技术方案和程序代码,使低分辨率的临床CT具有分割标识,为妇科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耗区勾画、治疗方案优化和剂量评估提供了具有重要器官分割特性的数字模拟计算模型,有助于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的临床推广应用,为临床影像数据提供了精确详细的辅助资料。
  • 摘要:本文利用人工识别的方法对第2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喉区段的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建立高精度的彩色分割数据集,利用自主开发的图像格式转换软件将彩色分割数据自动转换位灰度分割数据,利用Amira可视化软件对灰度分割数据进行阈值分割,经三维重建,建立喉区主要器官结构的数字解剖模型。在立体显示环境中,喉的数字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实际的解剖标本,具有形象直视的特点,并利用交互式设备实现了数字模型的显示与隐藏、旋转与切割等虚拟仿真解剖,模拟喉区主要解剖结构的虚拟仿真解剖学教学,为喉的解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型,拓展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和数学手段,促进数字解剖学的研究与应用。
  • 摘要:传统的假体设计大多数为序列化的批量生产,序列化的假体和植入体常常不能和病人病理部位的独特解剖学特征完好匹配。针时这一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个性化假体设计制造的解决方案,详细讨论了在医学图像重建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假体设计、制造的流程,并通过一个案例,对使用数字CAD技术进行个性化假体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所阐述的解决方案能大大提高假体与病理区域的匹配性,还缩短了假体的设计制造周期。
  •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中国可视化人体的肝脏及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MR影像学的肝段划分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选取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肝脏连续断面部分,运用体数据绘制与表面绘制的重建方法,在三维可视化软件上完成肝脏及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在其相对应的MR横断面图像上进行肝段划分的研究。 结果:肝脏及肝内管道可视化模型能够清晰显示肝脏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以及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走形分布,在其相对应的MR横断面圈像上能够准确划分肝段。 结论: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为MR影像学的肝段划分提供更为精确的立体形态学基础,提高对肝内病变进行定位的准确率及精确率。
  •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医学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临床诊治的中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5例肝胆胰外科疾病患者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其中原发性肝癌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5例,胰头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2例,胰管真性囊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将数据导入自主研发的图像程序分割重建系统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后,再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并利用仿真器械行仿真手术研究,并选其中代表性7例进行分析说明。 结果:25例数据重建模型解剖结构清晰,各模型相关空间关系直观,仿真手术术形象逼真,整个过程有力的感受,与临床手术过程相符,可实时指导临床手术。 结论:数字医学有助于肝胆胰外科术前诊断、手术病灶可切性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指导手术、缩短术中决策的时间等,降低手术风险及改善医患关系。
  • 摘要:目的:研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的程序分割、三维重建、胆囊切开取石与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与T形管引流和左肝切除术的可视化仿真手术。 方法:64排螺旋CT扫描采集数据:运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MIPS)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程序分割和三维重建,得到肝胆的三维模型,然后在FreeForm Modeling system(FreeForm)对模型进行加工,利用系统的GHOST SDK的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器械的二次开发并实施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各种可视化仿真手术。 结果:共采集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静脉期的数据,由DICOM转换成BMP格式,MIPS分别对各期数据进行程序分割和三维重建,得到含胆管结石的肝胆三维模型,并以STL格式输出,三维模型导入FreeForm进行平滑加工,不同的组织结构以不同的颜色渲染,三维模型更有立体感,形态逼真,将自行开发的手术器械导入系统,利用力反馈设备PHANTOM操纵下可以完成胆管结石的可视化仿真手术。 结论:MIPS可以有效、快速地完成肝内外胆管结石的CT图像程序分割、三维重建FreeForm进行二次手术器械的开发后,利用力反馈设备PHANTOM操纵下可以模拟的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各种仿真手术。
  •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外科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方法:1.首先对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采集扫描数据;2.然后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转换成BMP格式;3.将BMP格式的CT数据导入到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中,对感兴趣的脏器进行自动分割和三维重建,与周围密度差异不大的器官司先采用Photoshop7.0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再用上述软件进行重建;4.将三维重建好的脏器模型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中进行光滑和仿真手术;5.将三维重建和仿真手术结果与真实手术进行对比。 结果:1.重建的模型能真实反映脏器和肿瘤的实际体积和解剖标志,也可清晰判断肿瘤的来源段是否侵犯到周围脏器;2仿真手术操作与实际手术过程几乎完全吻合,仿真手术与实际手术切除的标本从外形到肿瘤部位都十分接近。 结论:数字医学技术的引入对胰腺外科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基于64排螺旋CT胰腺和脾脏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 方法:采集胰腺和脾脏CT的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程序分割和提取,再采用自行开发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分割后的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FreeeForm Modeling System和PHANTOM软件进行胰腺和脾脏的可视化仿真手术。 结果:利用自适应区域生长法对胰腺和脾脏CT图像进行程序分割速度快、效果好.用自行设计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结构清晰,可真实再现胰腺和脾脏的解剖结构.通过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和PHANTOM可以进行和实际手术过程一样的可视化仿真手术。 结论:基于螺旋CT数据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对胰腺和脾脏等腹部脏器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在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医学在背驮式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①收集1例临床未发现肝胆系统疾病的供体和1例小肝癌患者(受体)64排螺旋CT四期(即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扫描的数据;②利用自主开发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供体和受体腹部脏器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③将三维重建模型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应用系统,虚拟出背驮式肝移植环境,应用其自带的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背驮式肝移植可视化仿真手术。 结果:腹部脏器三维模型重建后,能准确地反映肝脏体积和解剖标志,通过设定肝脏透明度,能够消晰显示血管在肝内的走行,能够清楚的发现受体血管的变异情况,显示肝短静脉的走形;能模拟背驮式肝移植的手术环境,完成手术切割、缝合、血管吻合等过程,并且都具有力的反馈感觉。 结论:数字医学能指导背驮式肝移植的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
  •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医学技术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例肝癌患者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自主研发的图像程序分割重建系统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然后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平滑,利用系统的力反馈设备进行肝癌的手术治疗及肝动脉化疗泵放置的仿真研究。 结果:⑴重建的肝脏、肝动脉、门静脉、肿瘤模型相互空间结构清晰,并可显示肝动脉分支及肿瘤的血供类型;⑵在建立的仿真环境中,使用PHANToM操纵“仿真器械”及“仿真化疗泵”仿真肝部分切除及肝动脉置泵的过程,指导临床手术。 结论:数字医学有助于充分了解肝脏血管变异情况及肝脏管道与肝癌的空间结构关系,有助于肝癌切除的彻底性,又可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肝组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 摘要:目的: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对肝胆管结石手术方式合理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4例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集,运用自行开发的软件-医学图像处理系统Medical Image Process System(MIPS)进行自动程序分割,将肝脏和各管道模型以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格式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并利用自行开发的虚拟手术器械进行肝胆管结石的可视化仿真手术。 结果:三维重建所获得的肝胆模型结构清晰、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交互性好,可据此选择肝胆管结石的合理手术方案,并完成可视化仿真手术。 结论:可视化仿真手术对肝胆管结石手术疗式合理选择较常规术前检查及其联合应用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摘要:多孔材料是生物材料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利用显微镜只能观察到多孔材料表面或某一截面的信息,而无法获得全面的三维孔隙结构信息。本文以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材料为例,根据Micro-CT断层图像,利用Simpleware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了这种多孔材料的计算要模型。该模型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材料的孔隙结构,对一段珊瑚羟基磷灰石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显示多孔材料中的应力分布,在此基础上解释了材料的破坏原因。
  • 摘要:本文针对镫骨肌声反射的声阻抗变化曲线,采用控制论的方法,对同侧声反射进行了数学建模,建立了声反射动态系统的微分议程,进一步推导出相应的传递函数。该数学模型能描述声反射的潜伏期、上升过程、适应过程等现象。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多个频率的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都比较一致。
  • 摘要:本文在已有的PCA人脸识别算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和KL投影相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奇异值分解与KL变换,随后将K-L投影的主特征向量和SVD特征向量进行线性融合形成新的特征向量,并以此作为判别标准。经试验测试该方法消除了当检测库中人脸的姿态变化时人脸图像间的相关性下降对识别正确率的影响,大大的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正确率。
  •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在肝脏超声影像学肝段划分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肝脏连续断在部分,运用体数据绘制与表面绘制的重建方法,在三维可视化软件上建立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虚拟Couniaud肝段模型,并对超声常用切面进行肝段划分的研究。 结果: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清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及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走行分布,可以进行任意方位的切割,建立虚拟Couniaud肝段模型,并在任意切割面(包括超声常用切面)上均能清晰显示出肝裂,准确划分出肝段。 结论: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为肝脏超声影像学的肝段划分提供精确的二维和三维解剖学基础,有利于提高超声对肝内病变进行准确定位的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技术MRI在脊椎骨折和脊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其中男106例,女33例,年龄15~68岁,平均36岁,MRI检查使用1.5T扫描仪,行矢状位T1WI和T2WI,横切位T2WI及脂肪抑制(STIR)扫描。 结果:139例中,骨挫伤3例,小骨折5例,Chance骨折4例,单纯性脊椎压缩性骨折69例,爆裂骨折53例,骨折脱位6例;脊椎骨折和脊髓损伤分别具有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 结论:数字化成像技术MRI可清晰地显示脊椎骨挫伤、骨折、脱位、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韧带损伤和脊髓损伤,MRI对脊柱创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CT扫描数据的牙根管建模与分析流程,结合多种CAD软件和有限元分析系统,精确的构建出牙齿、根管、牙槽骨以及牙根管中心线的三维模型。本方案解决了以往牙齿建模分析方法中缺少牙槽骨模型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精确比较牙根管在预备前后力学性能变化和中心线变化的方法,能够为评估根管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案提供可量化的参考。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直方图增强方法对改善MRI图像质量的作用效果。 方法:基于交互式数据语言(IDL)编程环境,分别采用直方图均衡融会贯通(AHE)和直方图规定化(HS)对颈髓MRI T2W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利用峰值信嗓比(PSNR)和图像信息熵(entropy)评价图像暗区细节的表现性能以及图像噪声水平。 结果:HE对图像暗区细节的增强效果一股,图像整体对比度反而有所下降;AHE增强细节的同时放大了图像噪声,并在边缘形成伪影;HS可选择匹配直方图函数的类型,充分显示图像暗区细节,图像噪声水平在三种方法中最低。 绪论:应用直方图增强方法处理颈髓MRI T2加权图像,在图像暗区细节表现和图像低噪声水平上,HS明显优于HE和AHE。
  •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东方经典美丽分析面罩的下颌角整形术是否对人体的颞下颌关节功能产生影响,寻求一套基于东方经典美丽分析面罩的下颌角整形术的术前精确、快捷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方法:首先获取病人术前和术后头部CT图像数据,分别通过simpleware有限元建模软件scanIP模块进行图像分割,生成颞下颌关节三维几何模型,在分别通过scanFE模块将模型网格化,生成高质量的计算模型,最后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求解术前和术后的两个模型在承力时的应力状态。 结果:获得了包括颞下颌关节区和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具有良好的状态,通过给模型进行材料属性分配、设定边界条件以及在不同部位施加不同负荷等,模拟不同工作状况下模型各部分的力学改变,结果术前和术后的两个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非常接近。 结论:基于东方经典美丽分析面罩的一颌角整形术对病人的颞下颌关节功能没有产生影响,可以通过simpleware三维建模软件并结合有限元分析对此类手术进行计算生物力学手术前规划。
  • 摘要:目的:利用基于微型CT扫描数据的中耳听骨链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以应用于听链的三维变太分析及有限元分析(FEA)的研究。 方法:对选取的颞骨标本,用微型CT进行扫描,将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MicroView、Mimics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初步形成三维几何模型。修切后再将模型转入其FEA模块的Remesb环境进行调整、细化及面网格优化,通过SOLIDEWORK软件转换为实体网格,最终形成FEA软件可识别的实体三维模型。 结果:成功建立了成人中耳听骨链三维有限元网格模型。 结论:结合模型CT技术及Mimics三维重建功能的三维建模方法可以快速和较精确获得听骨链三维数据,能够满足听骨链三维形态学分析及其生物力学分析的需要。
  • 摘要:目的:建立豚鼠耳蜗的精细三维力学模型,以应用于耳蜗的三维形态分析及其流体、固体力学的有限元分析(FEA)。 方法:对选取的成年豚鼠离体听泡,用MicroCT进行扫描,将获得的数据通过MicroView、Mimics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初步形成三维几何模型,修切后再将模型转入其FEA模块的Remesh环境进行调整、细化及面网格优化,通过SOLIDEWORK或ICEM软件转换为实体网格,最终形成FEA软件可识别的实体三维模型。 结果:成功构建了豚鼠听泡、耳蜗的三维四面体网格模型。 结论:结合MicroCT技术及Mimics功能的耳蜗三维建模可以获得较高精度的显微结构三维数据,能够满足耳蜗三维形态学分析及其生物力学分析的需要。
  • 摘要:目的:开发基于体视学原理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辅助组织结构的定量分析。 方法:软件采用Borland Delphi 7开发,读入组织的切片图像后,可以通过叠加含有测点的测量框的方式辅助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通过软件辅助对8正常大鼠的睾丸组织中生精小管的直径和体积进行了测量。 结论:程序运行可靠,操作简单,在组织结构的定量分析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 摘要:本文阐述了虚拟现实的概念,组成和特性,分别介绍了虚拟现实在血管介入放射学和非血管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发展前景良好,尚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 摘要:本文阐述了矫形外科、整形外科等与人体骨骼相关的临床外科中的数字技术,包括:数字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术前规划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在个性化假体置换,个性化医疗器械或医疗辅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术中手术导航的关键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等。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腹部外科虚拟仿真手术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CT数据进行快速三维可视化和虚拟仿真手术,从而得到手术方案。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腹部医疗中心数据库、医学图像处理中心和虚拟仿真手术平台,分别对系统中圈像预处理、图像分割、三维重建、生物组织物理建模以及虚拟手术器械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实现,给出了手术刀虚拟切割肝脏及内部管道以及缝合管道的仿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制定合理的手术预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应用DTI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探索人脑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空间位置、分布概率及个体受异,为皮质脊髓束功能解剖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选择15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 RI扫描,获取TI和DTI图像(12个方向,b=1000 smm-2),应用FSL软件FDT工具包处理数据,在彩色FA图上根据不同纤维方向轮廓勾画出皮质脊髓束的轮廓(在大脑脚以及内囊后肢的蓝色区域),将其作为种子点及路标进行纤维概率追踪得到皮质脊髓束概率图,将各受试者TI图像配准到ICBM152-TI模板,然后根据其配准参数文件将各个体皮质脊髓束转换到标准空间,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的可重复性及个体变异。 结果:皮质脊髓束在MNI标准空间中的空间分布广,左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58到1,Y坐标为20到-56,Z坐标为-20到80、右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2到54,Y坐标为12 to-51、Z坐标为-20到76.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在内囊处最高,右侧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高于左侧,但无显著性差异.左例皮质脊髓束平均体积57416.67±1944.56mm3,右侧平均体积54421.58±1232.43mm3。 结论:应用DTI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形态及空间坐标,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提供直观可信的形态学依据。
  • 摘要:为探讨松果体区结构在连续薄层横断面上的形态结构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1例成人头部标本,应用冷冻数控铣削技术由下向上平行于连合间线(AC-PC线)进行铣削。另选择健康成年男性3名,应用SE序列与标本基线一致的3.0T T1、T2加权扫描。选取典型的断面标本图像与相应活体的MR图像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主要结构的变化规律。应用冷冻数控铣削技术所获取的松果体区薄层断面标本图像,能清晰显示该区各结构的形态变化规律及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为该区微小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了详实的解剖学依据。
  • 摘要:目的:建立小脑深部核团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小脑功能影像学研究、电刺激核团疗法的功能相关性研究以及核团立体定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选取连续簿层断面数据及高分辨率标本3D MRI数据中小脑核团相关图像资料,采用Amira 4.1三维可视化软件,对小脑深剖核团进行精确分割,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表面重建及体积重建。 结果:重建的结果能够清晰显示分割后具有伪彩的小脑深部核团结构与周围未分割的真彩色的结构间的毗邻关系。 结论:三维重建的结果能够比较好的显示小脑深部核团的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小脑结构的毗邻关系,对小脑深部核团的功能影像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上核团的定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本实验选取中国家犬8条(体得5-6kg),雌雄不拘,在犬脑皮质运动区多点注射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运用BDA顺行荧光示踪技术,对大脑皮层、脑干及脊髓颈、胸、腰、骶段的运动神经元轴突-皮质脊髓束进行定位检测,基于犬脊髓连续冰冻切片获取脊髓和皮质脊髓束的二维图像,在Photoshop)软件环境下完成切片图像的配准、分割和灰度化,利用3D-DOCTOR 4.0软件重建脊髓及皮质脊髓束。 结果显示:⑴在脑皮层运动奁锥体细胞及其轴突标记为绿色荧光,锥体细胞轴突呈绿色条带状下行组成锥体束。在延髓锥体中可见绿色荧光标记区域明显,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晰.延髓下端锥体交叉处可见绿色荧光标记信号经延髓中央管腹侧,越边交叉到对侧,进入脊髓外侧索.脊髓颈、胸、腰,骶段可见有绿色荧光标记区域位于外侧索后部内侧,肾邻灰质后角,境界清晰。同时发现绿色荧光标记区域在脊髓外侧索下行的过程中,位置逐渐背移,至胸4节段已可见部分绿色荧光标记区城分布于脊髓后角区域,绿色荧光标记区域范围逐渐变小,至骶段仅可见少量绿色荧光标记纤维。⑵3D-DOCTOR软件重建出整个脊髓和皮质脊髓束,可以从任意角度自由观察其结构并进行表面积、体积等应应解剖学数据的测量。 研究表明,应用BDA顺行荧光示踪法可清晰地显示家犬脊髓内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走行和形态,运用3D-DOCTOR 4.0软件能够虚拟重建出整个脊髓和皮质脊髓束,对皮质脊髓束在犬脑干和脊髓内的立体定位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摘要:在现代的军事,民用通信以及相对应的雷达智能天线探测系统中,大部分的实际应用,需要一个具有特定形状的主波束以及副瓣控制的能力来针对特定的区域进打覆盖。如何通过设计加权值从而使阵列天线产生的波束为期望形状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本文针对这种实际的通信探测需要论述了两种基于自适应理论的波束赋形算法,通过将自适应理论中LMS技术以及RLS技术引入到现代的波束形成技术当中,利用这两种不断循环迭代逼近期望信号,得出的优化加权值的方法同时与Carl A.Olen和R.T.Compton的方法,Philip Yuan Zhou和Marry Ann Ingram的方法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相互间的比较,设计者就可以进行有效、快速的对任意阵形天线实施主波束形状控制以及副瓣水平控制,产生零陷对准干扰的同时体现出基于LMS以及RLS两种波束赋形方法迭代收敛速度快、计算量小、易于实时信号处理等优点。通过包括线阵以及立体阵的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两种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实用性。
  • 摘要:本文通过对已有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水印方案的分析,认为基于量化的方法才是可行的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盲鲁棒水印算法,它充分利用了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特性和矩阵奇异值分解的能量稳定特性,通过量化的方法将二值水印嵌入到原始图像中的低频区域,在水印的提取过程中不需要原始图像的参与,实验证明该水印算法的鲁棒性较好,而且比Sun方案的性能有提高。
  • 摘要: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降低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其中压扩法是降低信号峰均功率比的一个重要方法。 本文对使用压扩法降低OFDM系统的峰均比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传统的u率压缩法基础上,针对FPGA实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分段线性的压扩方法,其性能与传统的非线性压扩方法接近,却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本文对其效果进行了仿真评估,并在Xilinx公司的Yirtex 4 FPGA芯片上进行了硬件实现,将其应用到了OFDM系统中。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此方案在实际OFDM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摘要:本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高密度部署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约束遗传算法的优化覆盖机制。在保证网络充分覆盖的前提下,令一部分冗余节点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通过引入约束因子,将复杂的多目标问题简化为单目标适值函数,计算网络充分覆盖所需的近似最优覆盖节点集。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机制能够快速收敛于最优解,使用较少的节点有效完成网络覆盖,从而降低网络冗余,有效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多媒体通信卫星网络资源申请算法严重滞后于流量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无线资源申请算法。通过引入记录因子实时记录资源分配结果,减少钢络资源重复申请所带来的延时,并利用业务预测算法对多媒体卫星网络动态业务流进行流量估计,提高网络带宽分配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性能优于现有资源申请算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摘要:利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priorl算法,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些优化,但是,由于公安业务的特殊性,使得Apriori方法在公安犯罪行为分析中存在的一些固有的缺陷还是无法克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型犯罪行为敏感性不高;二是对犯罪行为进行分析进往往很容易忽略了那些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特别大的恶性犯罪行为。本文基于这两点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挖掘算法。
  •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烟雾报警器无法有效联网准确传输火灾位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I2C协议的总线式串行通信接口。利用I2C串行总线接口实现了烟雾报警芯片的互联,并对状态信息进行差错控制编码,使之可以准确传输报警地点及状态。I2C接口电路兼容性较好,便于日后功能扩展。接口电路已通过行为级仿真和综合及布局布线后门级时序仿真,满足系统要求。
  • 摘要:本文在几何数据转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保护原始数据隐私性的聚类挖掘算法——基于二次反射的转换算法(DRDP算法)。DRDP不是对某一属性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而是采用沿对称轴反射的方法,得到点的新坐标。对于DRDP算法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即使用数据抽样的思想计算对称轴。实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可行的,操作也比较简单。
  • 摘要:网络结钩的日益复杂使得多子网交换城的物理网络拓扑发现的研究在网络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的一些网络拓扑发现算法和交换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子网物理网络拓扑发现算法,不需要地址转发表完整而解决了不同子网的结点之间连接关系的判定问题,使得结果更接近实际。
  • 摘要:本文阐述了TD-SCDMA智熊天线校准网络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TD-SCDMA八单元直线阵的校准网络,采用Ansoft HFSS和Microwave Office软件构建校准网络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校准参数中的耦合度和幅相一致性均满足行标要求,与成品测试结果也一致。
  • 摘要:目前,互联网已进入Web2.0的时代,网络上浩如烟海的文本信息,特别是针对各种敏感问题的大量的评论信息充斥了我们的视线,对这些敏感信息的管理也成为了各国政府或企业最为重要的管理工作,因此挖掘网络上的敏感信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一种新的敏感信息预测技术。因为中文自然文本中存在大量同义词和汉语切分歧义现象,所以静态的基于词汇匹配的敏感信息检索不能满足Web2.0时代的信息膨胀速度,本文对这个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知网》语义慨念的敏感信息动态预测模型。
  • 摘要:接纳控制在OFDMA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建立一个合适的随机服务模型对于接纳控制来说尤为重要。Petri网采用可视化图形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为系统的随机服务模型提供了良好的描述手段。本文利用Petri网构造了OFDMA系统中接纳控制的模型。仿真和理论分析的结果完全吻合,表明把Petri网用于构造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模型是完全可行的。
  • 摘要:本文基于虚拟输出队列的ATM交换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Hopfield神经网络(HNN)算法,用以解决传统算法吞吐率不高及平均信元时延较大的问题,采用所有的神经元每次迭代都同时更新的方式,在单个时隙内实现输入、输出间信元的全局最优的最大匹配。对比iSLIP,FIRM算法,8*8及16*16的交换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加快了HNN的收敛速率和极大降低了平均信元时延。
  • 摘要:网络流量的预测和控制是现代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它所呈现出来的长相关、分形等特征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流量模型来描述。本文利用相空间重构方法,通过计算两组典型网络流量的Lyapunov指数、关联维来找出具有共性的现代网络流量的特征量,从而刻画网络流量的混沌奇异吸引子。仿真结果表明,现代通信网流量存在有共性的奇异吸引子,从而为网络的混沌建模及分析给出了理论上的支持。
  • 摘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适应于用户角色有着明确权限这样的系统中,然而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企业实现了网上办公,对于有着大量网上用户的企业来说,将用户分配明确的角色是一件很繁重的工作,每天都要进行用户角色的指派,费时,易于出错。另外,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不可避免存在着用户非法获取角色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大脑作出决策来将信息分类和表达安全策略,这在现实社会中,是不精确的,模糊的。本文针对这种问题,引出了一种利用模糊疗法来进行角色指派以满足现实生活更复杂的应用。研究了将模糊集理论应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来确定访问控制策略,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模糊的访问控制策略。在这种将现有的仿问控制模型扩展开来用于允许不精确的访问控制策略中,使用了可信赖的概念,并将这种扩展后的模型应用到一个实际例子中去。
  •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基于手势动态捕捉系统的快速生成三维建筑模型的方法。设计的建筑手语是由左手不同的手势及右手所执的数据笔所组成,左手的手势用以表达建筑的属性,而三维建筑模型的位置、尺寸及形状则由右手的数据笔的运动状态来界定。建筑手语及数据笔的运动由动作捕捉系统认知并分别转化为三维曲线和曲面。文章阐述了手势辅助建筑建模的理论及相关案例。
  • 摘要:本文首先对WCDMA系统的小区容量建立了系统模型,然后分别对混合业务情况下小区的上下行容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
  • 摘要:本文对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大豆油的过氧化值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以143份样品建立大豆油过氧化值(0.5mmol/kg-50mmol/kg)的近红外定标模型,70份样品作为验证样品集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一阶导(DBI)结合0-1间归一化(NOI)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效果最好,定标集预测标准差(SEC)0.516,相关系数(Rc)0.999,验证集预测标准差(SEP)0.523,相关系数(Rv)0.998,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快速测定大豆油的过氧化值。
  • 摘要:本文主要是寻找快速准确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含量的示波极谱法测定条件,并通过实验对方法进行评价,实验采用MP-2型电位溶出仪,通过单因素实验对仪器测定条件和底液条件进行了选择。在NaOH和NaCl的混合溶液作为底液中,苯甲酸的峰电位在-0.70左右。在选定的仪器条件和底液条件下得线性回归方程y=21.789x+0.4823,相关系数是0.9999。示波极谱法测苯甲酸的最低检出浓度是0.016μg/mL,加标回收率为82.5%~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2%。该方法测定食品中微量苯甲酸结果满意,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
  • 摘要:本文对小麦中磷化氢残留检测的快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将熏蒸后的小麦放在一个装有10%硫酸溶液密封的瓶中,利用微波消解的方法将磷化氢释放到顶空的空间中,磷化氢与硝酸银反应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磷化氢的含量。在0.035-0.230μg/g剂量范围内得到了小麦的重量与磷化氢含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其中相关系数为r=0.9965,检测的限度为0.026μg/g,整个分析时间为10min。同时也用带有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进行了顶空的气体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分光度计分析和气相色谱法分析的结果和利用常规带有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40和0.9946。
  • 摘要:挤压技术作为一种高温、短时、高压加工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于营养保健食品的加工,其中强化B族维生素是营养保健食品的重要手段之一,透彻地了解挤压工艺对维生素的影响是有效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基本前提。本文回顾了前人研究的成果,从挤压工艺、测定方法的比较探讨了挤压过程对维生素B1的影响以及荧光法和色谱法检测的结果对比。
  • 摘要:本文对毛细管电泳在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及掺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文章分析了毛细管的基本原理、分离模式及检测技术,对其在检测食品中蛋白含量及掺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 摘要:本实验研究建立食品中致癌真菌污染的培养分离结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技术,对厦门地区一些可能污染真菌的食品进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 4789.15-2003进行食品检样的真菌分离培养,从11种食品检样共分离到35株曲霉菌、2株镰刀菌和6株青霉菌。在分析比较真菌产毒素相关基因的基础上,依据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素相关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及荧光标记探针,采用液氮研磨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分离的曲霉菌进行了基因检测,从糯米鸡、咖哩角和春卷等三种食品中分离的13株曲霉菌含有产霉素相关基因(即为可能的致癌菌株),占全部35株曲霉菌的37.14%,提示厦门市食品中致癌真菌污染的比例较高(27.27%)。
  • 摘要:低能超声检测技术由于其非破坏姓、快速、精确、易于实现自动化,同时与其他新型电子技术相比较价格低廉,而且能对高浓度食品和光不透明性材料进行检测,在食品检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超声检测技术在食品外源异物检测、成分检测、包装食品的无损检测和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进行了阐述。
  • 摘要:本文采用Aflatoxin M1-bovine serum albumin(BSA) conjugate免疫8周龄Balb/C小鼠,4次免疫后,使小鼠产生较强免波应答,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最终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抗黄曲霉毒互MI的杂交瘤细胞株系。其染色体平均计数为90±10对,间接ELISA检测该株系培养上清的效价为1:6400,纯化腹水效价为5000×27,与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M1,AFMI)及其结构类似物黄曲霉毒素BI(Aflatoxin BI,AFBI)和脱氧腐镰刀酶烯醇(Deoxynivalenol,DON),统一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7%、0%.经传代30代后,抗体效价稳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疗法,该疗法的最低检出浓度是0.08ng/mL,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8~5ng/mL,线性回归方程为y=-8.0064X+83.403(R2=0.9976)。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0.0%~128.3%。
  • 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碘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用甲醇+水(55+45)提取,提取液用三氯甲烷萃取,萃取液经真空干燥后,加入适量碘衍生剂衍生,衍生后进行色谱分析。四种黄曲霉毒素测定在7min内完成,检出限均在pg水平,花生和玉米重复性实验(n=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2%~-4.9%和3.2%~6.7%,样品回收率分别为83.5%~97.3%和89.4%~97.6%。
  • 摘要:本文研究了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葡萄酒中的痕量铅的快速分析方法。通过对灰化温度、背景扣除、基体改进剂等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测定葡萄酒中重金属元素铅的适宜条件。用0.5%的硝酸调节葡萄酒,磷酸二氢铵作基体改进剂,最佳灰化温度700°C,NH4H2PO4扣除背景,氩气作保护气是进行红葡萄酒中铅测定的适宜的条件。在优化条件下测定各重金属的加标回收率为91.3~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1.87~9.12%,用优化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检测方法对国产红葡萄酒中铅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红葡萄酒中铅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的现状,详细分析了药物残留的原因与危害,并提出了解决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 摘要:本文采用改进的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二氟沙星(DIF)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得到二氟沙星全抗原DIF-BSA和DIF-OVA。采用紫外(UV),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监定,用BSA-DIF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二氟沙星单克隆抗体(DIFmAb),并对其效价、亲和力和特异性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BSA与DIF偶联成功,分子结合比为1:4.7,筛选出1H10、2F12、4D8共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为1:5.12×102、1:3.2×101、1:2.56×102,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105、1:1.28×105、1:6.4×104.同种亚型分别为IgG1、IgG1、IgG2,亲和常数(Ka)分别为2.94×1010 L/moL、1.72×1010 L/moL和1.35×1010 L/moL.亲和力最高的1H10对DIF的IC50为1.64ng/ml,单抗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通过试验获得高效价、敏感、特异的mAb,可用于动物性食品中DIF的残留检测的免疫学试验。
  • 摘要: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一类广谱抗菌药,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还常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长期应用,但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及其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日益为人们重视。因此,研究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测定方法,对于食品安全、畜产品的安检、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磺胺类药物的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及讨论。
  • 摘要:本文研究了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磺胺类抗生素的成分识别技术,利用二极管阵列获取的光谱图对峰的纯度进行手工识别和仪器自动匹配。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磺胺喹噁啉分离良好,利用峰的前、中、后部光谱的一致性确认峰的纯度。通过与标准光谱图库的匹配,在保留时间一致的基础上,对实际样品中磺胺类抗生素组分峰进一步确定,可以排除对样品的假阳性判断。
  • 摘要:本文用EDC(水溶性碳化二亚胺)法将庆大霉素(GM)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合成免疫原BSA-GM和包被原OVA-GM,用SDS-PAGE进行鉴定,用BSA-G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上清(pAb)效价,阻断ELISA鉴定其敏感性,交叉反应试验鉴定其特异性。结果表明:BSA-GM的电泳条带与BSA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拖尾现象,通过系列ELISA鉴定,获得了高价、敏感、特异的pAb,为GM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摘要:为了探讨磺胺间甲嘧啶(SM1)人工抗原合成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重氮化法和戊二醛法分别将磺胺间甲嘧啶(SM1)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合成SM1-BSA用作免疫抗原,并对其进行紫外光谱扫描鉴定和核算偶联的结合比。结果表明,在合成SM1-BSA中采用重氮化法合成的抗原活性比戊醛法好,偶联比率较高,适宜作为动物免疫的抗原。
  • 摘要: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是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加强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对保障食品的品质,保护消费者生命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对近年来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和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动物组织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鸡胸肉中6种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同时测定,其分离效果和峰形较好,且出峰时间控制在11min内,达到快速检测的的。应用乙腈对鸡胸肉中的6种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提取,用正乙烷争化,无水磺酸钠除水,通过优化的色谱条件,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对6种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同时测定。实验结果表明,6种磺胺药物在0.5~4.0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2~0.9998,检测限0.01~0.07μg/mL,回收率68.3%~85.4%。
  • 摘要:本文利用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的吸收光谱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三组分含量。该方法直接测量样品,采用支持向量机处理数据,省去了传统测量方法中萃取、层析分离等样品处理步骤,方法简便易行,宜于推广。
  • 摘要:目的:提高维生素B12片鉴别的检验准确性。 方法:分析维生素B12片鉴别出现假阴性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有7种影响因素。 结论:只要注意规避影响因素,规范操作,就可大大提高维生素B12片鉴别的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摘要:假劣药品危害人们健康的事仍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制售假劣药品的技术在不断提高,隐蔽性在不断增强,非常规监督手段发现假劣药品的难度日益增大,提高药品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药品市场制售假劣药品的几种表现形式,并就如何加强药品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 摘要:本文对山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探讨。食品药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份,山区农村食品药品是食品药品安全的薄弱环节,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探索山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属国家贫困县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区政府积极采取“构建网络、发挥部门作用、创新监管机制、整和监管资源”等措施,把事关公众生命悠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纳入乡镇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使乡镇政府对农村食品药品管理由被动协管,转变为主动管理,有力地扩大了食品药品监管覆盖面,提高了监管频率,实现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常态化、安全责任属地化、举报投诉网络化的目标,确保了食品药品安全。
  • 摘要: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多位点致癌物,包括葡萄酒在内的发酵饮料和食品中含有微量的氨基甲酸乙酯。本文研究了固相微萃取前处理方法,结合GC/MS检测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结果表明,在搅拌速率800rpm,溶液平衡30min的平衡条件下,萃取头选用70μm CW/DVB,NaCl浓度为20-25%,溶液pH10.2,40°C下萃取35min后,取出萃取头,插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进样口热解析10min.在此萃取条件下,分析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回收率在76.0-8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6.62-10.95%,检出限8.0μg/L。固相微萃取可以用来检测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且不需萃取溶剂,是一种环保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