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1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1-09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血管形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来在肿瘤患者体液(血清或尿液)中检测到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其浓度高低与肿瘤分期、预后及治疗反应有关,将来可能成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bFGF和CA125、CA199、CA153的浓度,探讨血管生长因子在肿瘤分期和预后中的作用以及与肿瘤远处转移的关系,并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以明确血清中血管生长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新鲜抽去的患者血液(半小时之内),2000转离心20min,取血清-80°C冰箱保存.ELISA试剂盒VEGF、bFGF购自R&D,其他试剂盒购自美国.按说明操作. 结果:共检测了临床病人80例,其中男58例,平均年龄56±13岁;女22例,平均年龄51±11岁.无肿瘤负荷的术后辅助化疗者25例;出现远处转移的病人51例,其他4例.大多数无远处转移的病人VEGF<120pg/ml(18/25),43/51例(%)出现远处转移病人血清VEGF>120pg/ml,34例转移病人化疗前VEGF和常用肿瘤指标(CEA,CA19-9)均升高,VEGF水平低者化疗效果及生存期较升高者明显好(p=0.042),而该差别在CEA,CA199中未观察到.术后辅助化疗无复发和转移者血清bFGF为8.5±1.3pg/ml,出现远处转移者为13.2±1.8pg/ml(P=0.042). 结论:测定血清VEGF和bFGF可很好地做为判断肿瘤转移和生存期的预后指标,且较CEA、CA199、CA125和CA153更有意义.且可据此预测肿瘤对化疗的反应.
  •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膜转移性胸水TIL的细胞毒活性. 方法:本室采用生物技术,提纯乳腺癌胸膜转移的胸水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相应的肿瘤细胞,经过一定时间诱导培养后,在7天、14天、21天和28天分别检测TIL对自身肿瘤细胞和K5 62 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该TIL对自身肿瘤细胞和K5 62 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三周时细胞毒活性最强. 结论:TIL诱导培养21天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此时进行临床应用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兰他隆(formestane)对三苯氧胺耐药的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22例三苯氧胺耐药且有观察指标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兰他隆二线治疗,250mg im 两周一次,至少连用4次,评价客观缓解率及毒副作用. 结果:22例研究对象完全缓解1例(4.6%),部分缓解6例(27.3%).总有效率31.8%,稳定11例(50%),进展4例(18.1%).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消化道反应、头晕和嗜睡. 结论:兰他隆对三苯氧胺耐药的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有较高疗效且毒性低.
  • 摘要:放射免疫治疗(RIT)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载体通常都是鼠源的单克隆抗体,存在着低穿透力及强免疫源性等问题而影响疗效.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通过原核细胞表达出完全人源化的单抗,此类单抗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且无免疫源性,有望成为RIT的理想载体. 目的:本实验在已成功制备人源抗HBsAg Fab的基础上,以131I标记人源抗HBsAg Fab经腹腔注射治疗荷人肝HBsAg+癌裸鼠移植瘤,同时与131I标记鼠源性抗HBsAg完整抗体S102比较,评价人源抗HBsAg Fab作为原发性肝癌放射免疫治疗载体的可能性. 方法: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抗HBsAg-Fab,应用自制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片段抗体(anti-Fab)与GamaBind Plus Sepharose 交联制备的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上清,获得高纯度的该人源单抗片段,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纯化产物保持较好的生物活性.采用能够在细胞膜和细胞质特异表达HBsAg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作传代培养,建立荷人HBsAg+的肝癌裸鼠模型.用Iodogen法131I分别标记所制备的人源抗HBsAg Fab,鼠源抗HBsAg抗体S102及无关抗体Fab,采用腹腔注射不同放射剂量的各标记单抗,按一定时间间隔作组织分布和血液清除速率测定,继续观察4周,计算各组肿瘤生长抑制率评价疗效,并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变化评价毒性. 结果:纯化后的人源抗HBsAg-Fab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人源抗HBsAg-Fab组在荧光波长范围内有荧光染色细胞的吸收峰,阳性细胞数为68%,而阴性对照无吸收峰.说明所制备的人源抗HBsAg-Fab具有较好的结合细胞表面HBsAg的活性.131I标记人源抗HBsAg-Fab的细胞结合率为61%,而131I-S102的细胞结合率为69%.131I标记人源抗HBsAg-Fab注射后24h肿瘤摄入核素即达高峰,131I-人源抗HBsAg Fab被肿瘤区的摄取和血液中清除速率均明显快于131I-S102,131I-人源抗HBsAg Fab注射后24h肿瘤摄入核素即达高峰,每克瘤组织对标记抗体的摄取占注入剂量的12.13%,131I-S102在注射后72h摄取量达高峰,为9.21%ID/g.在同等剂量下131I-人源抗HBsAg Fab的抗肿瘤疗效略低,约与1/2剂量的131I-S102相当,但131I标记人源抗HBsAg-Fab组引起的血细胞下降程度明显较轻,约与1/8剂量的131I-S102组相当,血小板的变化情况与血WBC相似. 讨论:本研究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的人源抗HBsAg Fab为完全人源化的单抗,且具有良好免疫活性,131I标记的该抗体能被肿瘤组织快速摄取在体内正常组织中快速清除,这与该单抗仅为Fab片段,分子量较小,渗透力有关,研究结果显示131I标记的该抗体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毒副作用小,是原发性肝癌放射免疫治疗的理想载体.
  •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区域性灌注化疗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 方法:用氨甲喋呤10-15mg加地塞米松10mg椎管内注射一周一次,共4-6次为一疗程. 结果:可明显减轻头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结论:对不能手术的肺癌脑转移病人,采取椎管内化疗,可收到较满意的近期疗效.
  • 摘要:目的:讨论支气管肺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9例中晚期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腔内近距离内照射+外照射及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单纯腔内近距离照射. 结果:2例死亡,治疗结束1月后,肿块完全消退1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肿块缩小,其中4例伴肺不张患者,3例肺不张消失,均症状改善. 结论:支气管肺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不但能尽快打通气道,消除肿瘤,提高局部控制率,而且安全、可靠,能为大多数支气管肺癌患者接受.
  • 摘要:目的:观察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无水洒精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生存期. 方法:6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单纯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B组35例,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两周开始在B超引导下经皮无水洒精注射治疗. 结果:A组0.5,1,2,3年生存率为76.4%,41.2%,14.7%和0%;而B组则为80.0%,71.4%,45.7%和14.2%,其2,3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毒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结论: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联合无水洒精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包含羟基喜树碱及草酸铂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性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 方法:17例结、直肠癌患者均为晚期转移或复发经多程化疗后的病例,化疗方案为羟基喜树碱10mg/m2,静滴,第1-5日;草酸铂200mg,静滴,第1日,醛氢叶酸150mg/m2 ,5-氟脲嘧啶500mg/m2, 静滴,第1-5日,每28日为一周期,连用两个周期以上. 结果:总有效率52.9%(9/17);临床受益疗效(CBR)76.5%,主要毒副作用为轻度的血液和外周神经感觉异常. 结论:含羟基喜树碱及草酸铂的HOLF方案是治疗晚期复治性大肠癌有效且毒性较小的联合化疗方案.
  • 摘要:本文对癌症病人术后主动免疫疗法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新鲜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经g-射线或化学处理灭能、病毒修饰增强免疫原性之后,制成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然后皮下接种免疫患者,诱发机体的主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杀灭、清除体内残余癌细胞、预防复发、控制转移的目的。
  • 摘要:恶性胸腹腔积液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为疾病复发或进展的结果,一旦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文中运用微创置管技术引流恶性胸腹水后经导管内灌注恩格菲2400U、DDP40mg ,同时肌注400U,共治疗28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CR+PR): 82%(23/28),其中: CR 18例,PR 5例, S 3例,PD 2例. 研究结果表明:高聚金葡素不仅本身能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而且和顺铂等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更能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高聚金葡素能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CSF),足以减轻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高聚金葡素含有游离凝固酶,能和凝固酶原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后者具有凝血酶样活性,使纤维蛋白原转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加强化疗药物闭塞胸腔控制胸水的作用.本组采用的导管留置术属微创手术,组织损伤小,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提高了生存质量,且持续引流能迅速缓解胸腹水对组织器官的压迫,避免反复穿刺诱发感染的可能.
  • 摘要:目的:分析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选择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38例,将其中使用奥曲肽治疗的82例与未使用奥曲肽的56例分为A、B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两组疗效分别为82%和62%,有显著差异;而肝癌、胃癌、食道癌使用奥曲肽比较,肝癌、胃癌止血效果明显,食道癌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肝癌、胃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使用奥曲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原发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搜集该院治疗的所有原发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病例12例,临床观察疗效、病理类型和进行随访. 结果:全组病例1年生存率83.3%(10/12)、3年生存率仅为33.33%(4/12). 结论:原发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一般预后较好,但本次调查结果预后较差,需搜集更多的病例做进一步的分析.
  • 摘要:本研究对胰体尾癌伴肝内多发转移病人,采用健择加顺铂联合化疗,28天为一周期。3周期后复查CT诊断显示,病人胰腺癌肝转移,胰腺占位缩小,潴留性囊肿缩小,肝内病灶大部消失。
  • 摘要:目的:多药耐药(MDR)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癌耐药机理复杂,如何逆转多药耐药提高肺癌化疗疗效是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 方法:本文报道一例46岁女性,因咳嗽、咳痰伴间断痰血半年入院,确诊为左肺下叶腺癌T4N2M1-Ⅳ期(左腋下淋巴结、脑、骨),先后给予司莫司汀(Me-CCNU)、丝裂霉素(MMC)、长春花碱酰胺(VDS)、顺铂(DDP)即SMVP-T1方案(Me-CCNU0.1d0,MMC10mgd1,VDS4mgd1,8,DDP70mgd1 60mgd2),MVP -T2方案化疗(剂量同前), 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无好转,复查胸部CT等考核疗效显示病灶进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腋下淋巴结病理标本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多项耐药相关基因产物(P-gp、MRP、LRP)表达阳性,系原发性多药耐药肺癌.改换程序性应用司莫司汀(Me-CCNU)、丝裂霉素(MMC)、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联合大剂量三苯氧胺(TAM)即TSMFP-T3方案(TAM80mg d1~11,Me-CCNU 0.1d3, MMC10mld4 ,5~Fu 0.75d4~7 ,DDP70mgd6 60mgd7),TMFP-T4方案化疗(剂量同上),二段化疗后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胸部CT等考核疗效显示病灶绝大部分消失. 结果:本患二段MVP方案化疗后病灶未控制,检测耐药相关基因产物多项表达阳性,为一原发耐药非小细胞肺癌,改换程序性应用MFP方案联合大剂量三苯氧胺二段化疗后病灶绝大部分消失,临床症状缓解.据报道DDP耐药与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有关,与LRP表达也有关,MRP 与细胞内GSH含量呈正相关,本患MRP、LRP检测均(+),说明对DDP耐药.有报道程序性给予5-Fu能逆转DDP耐药,5-Fu对MRP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能抑制细胞内GSH而逆转DDP耐药,三苯氧胺也可逆转DDP耐药.据此组成TMFP方案,并设计程序性用药,5~Fu缓慢静点二天后再给予DDP,二段化疗后病灶绝大部分消失,临床症状缓解,证实以上观点.给药程序十分关键,有报道先给DDP再给5~Fu则无逆转DDP耐药作用. 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多项耐药基因产物的联合检测可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程序性应用MFP方案联合大剂量三苯氧胺能逆转DDP耐药,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含紫杉醇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用含紫杉醇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紫杉醇每个疗程剂量为135mg/m2,均匀3h静脉输注,3~4周为1个疗程.在紫杉醇化疗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和西米替丁预防过敏反应. 结果:完全缓解(CR)3例,占10%,平均缓解期1.6个月,部分缓解(PR)10例,占33%,平均缓解期5个月,总有效率43%.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肌肉关节疼痛、手足麻木、脱发和面色潮红. 结论: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 摘要:本文对97例术后病理证实乳癌(为术后辅助治疗或放化疗的巩固治疗病人),应用5年以上抗雌激素药物TAM治疗前后(每6个月)分别采血送检.采用RIA法动态监测FSH、LH、PRL、E2、P水平.发现90%(87例)发生负反馈抑制FSH↑、LH↑、E2↓、P ↓.PRL →作者依据上升、下降曲线幅度调整TAM剂量.当FSH↑、LH↑≤2倍基础值,E2↓、P ↓≥1/2倍基础值时,TAM维持原剂量40mg/日,上升曲线>2倍基础值,下降曲线<1/2倍基础值时 ,TAM减至10-20 mg/日.10%(9例)患者TAM 80mg/日,轴系统变化不理想.加用甲孕酮或兰他隆直至轴系统变化理想.观察组无一例子宫内膜癌发生,闭经2例,其余毒副作用消失或可耐受. GnRH->FSH、LH、PRL、E2、P之间的反馈负反馈抑制的平衡,维持了性激素稳定和机体的正常.长期服用TAM造成血浆FSH↑、LH↑、PRL(-)、E2↓、P ↓可以预防乳癌复发.但这种轴系统的长期失衡必然导致子宫内膜癌,闭经等内环境紊乱所造成的一系列毒副作用.RIA法动态监测性激素水平,回顾分析性激素上升、下降曲线幅度,及时调整TAM用量10-80 mg/日,如80mg/日仍不理想,更换、补充甲孕酮或兰他隆仍可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保持相对平衡,性激素保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本文提供了以抗雌激素药物TAM为主的内分泌治疗乳癌理论依据.指出长期应用TAM治疗激素依赖性,非激素依赖性乳癌的过程中,只要动态监测性激素水平变化,调整剂量更换补充其他内分泌药物即可提高疗效,又可减轻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且KIA方法简单易行、廉价、准确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滴注48小时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胃肠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62例病人使用CF200mg/m2静滴+5FU0.5静推+5FU3.0-3.5g/m2静脉持续48小时+HCPT10mg静滴5天,3-4周一疗程,所有病人均接受2程. 结果:总有效率为34.4%,其中胃癌有效率50.0%,肠癌有效率25.0%.主要毒副反应为外周静脉炎,骨髓抑制,粘膜炎等,除外周静脉炎较严重外,其余毒副反应均较轻. 结论:大剂量CF+5FU持续滴注48小时+HCPT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病人耐受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摘要: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往往不易被人们发现,尤其是首发肝外症状者,更不易被人们注意,因而容易导致误诊.患者一旦发现症状就诊时多属晚期肝癌,病情将迅速恶化,特别是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的患者. 本组33例肝癌首发症状,以上腹不适、饱胀、疼痛就诊时,容易被检查而确诊,但对于首发肝外症状类似其它疾病症状者,则容易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如首发腰痛,这可能是肝癌的病灶在肝右叶后方易累及后腹膜腰肌所致而牵涉到类似腰部病变的疼痛;又如低血糖昏迷就诊者,其病变使肝功能受损影响到糖代谢所致;又如一74岁的男性患者,因不规则低热2月余,以低热待诊入院,经检查为巨块型肝癌,低热可能系癌组织液化坏死及毒素所致,再加上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能力差,故而初始造成误诊;还有一76岁的患者,因白内障住院手术,术后感上腹不适、饱胀、纳减,经对症处理不见缓解,进而检查为肝癌.只不过早期症状不明显未予重视,只为视力而要求手术,因而造成漏诊.此外还有如首发肝脓肿、肺炎等入院者,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而得以明确诊断等等. 综上所述,对老年人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经一般处理不见好转时,作进一步检查,应想到还有肝癌的可能应予鉴别.至于老年人一些肝外症状经治不愈无其他原因可追询时且有诸如上述一些情况可能与肝病相关时,应想到作相应的与肝病鉴别的相关检查.为了提高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对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休检并作肝脏B超和相关的生化检查,从而提高对老年人肝癌的早期诊断而得到早期治疗.
  • 摘要:目的:对12例低位直肠癌拉出式保留肛门手术的应用. 方法:采用经腹会阴部手术,齿状线粘膜切开游离后切断直肠拉出,固定于肛门以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探讨. 结果:12例手术病人术中行快速切片,保证根治的同时保留肛门功能,最低位置距齿状4.5行该手术成功,切端病检无癌残留. 结论:保肛手术的目的是保留肛门功能,本手术操作合理,术后一周有便意,半个月有自主控制下便,是较成功的手术方式.
  • 摘要:目的:观察美菲康对中、重度癌痛的镇痛疗效. 方法:美菲康 30mg/12小时一次开始给药,后根据镇痛效果调整剂量, 67例中最小日剂量 30mg,最大日剂量720mg. 结果:治疗前、后疼痛级数分别平均为7.9 + 1.3和 3.6 + 2.2,二者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 0.00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各平均为40.9 + 11和 55.5 + 13.5,二者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副反应仅须对症处理,未发现药物依赖性. 结论:美菲康可作为癌痛的第三阶梯用药,而有效、方便、安全的控制中、重度癌痛。
  • 摘要: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方法:对36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应用Kaplan-Merer法计算颈部局控率和总生存率,对影响生存率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3年、5年颈部局部控制率为44.1%和23.5%,3年、5年总生存率为47%和26.4%.颈淋巴结大小、淋巴结包膜外侵是影响颈部局控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积极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颈部局控率及总生存率.
  • 摘要:目的:观察新型肿瘤坏死因子(rhTNF-NC)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 方法:14例确诊恶性肿瘤合并胸腔积液病人抽胸水予rhTNF-NC 200万u250万u 胸腔灌注治疗,每周治疗2次,3周后评价疗效,并观察毒副反应. 结果:按WHO标准评价,本组14例CR1例,PR9例,总有效率为71.4%.毒副反应主要为乏力,未见寒战,发热1例. 结论:新型肿瘤坏死因子(rhTNF-NC)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扩大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14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做了术前化疗分为A(术前化疗组)、B(未行术前化疗组)两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瘤组织中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 结果:A组中未达完全缓解的71例中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59.2%和67.6%;两例因化疗后肿瘤组织完全退缩未能进行检测;B组中这三项指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63.0%和69.9%;统计学处理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术前化疗对未达完全缓解的乳腺癌肿瘤组织中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分析含乐沙定(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神经毒性,同时对近期疗效进行判定.方法:采用含乐沙定(L-OHP)的化疗方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42例。 方法: 方案1:乐沙定联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FA),每3周重复一次,治疗26例。 方案2:乐沙定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每2周重复一次,治疗16例.分析所有病例的神经毒性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方案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同时判定疗效.神经毒性判定采用乐沙定专用分级法,疗效评价采用WHO标准,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 结果:42例中,化疗1周期出现神经毒性者25例,化疗2周期出现神经毒性者30例,化疗3周期出现神经毒性者33例,即在剂量超过300 mg/m2时有78.6%患者出现神经毒性.采用方案1化疗的26例中,化疗1周期出现神经毒性者19例,化疗2周期出现神经毒性者21例,化疗3周期出现神经毒性者22例;采用方案2化疗的16例中,化疗1周期出现神经毒性者6例,化疗2周期出现神经毒性者9例,化疗3周期出现神经毒性者10例,化疗4周期出现神经毒性者12例.所有42例中37例可评价疗效,其中采用方案1化疗的24例大肠癌的有效率(CR+PR)为29.2%,采用方案2化疗的13例的有效率为38.5%,其中胃癌/贲门癌11例的有效率为45.4%. 结论:含乐沙定的化疗方案神经毒性发生率高,但绝大多数可逆,耐受良好.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与国内外的报道相近,是较为理想的化疗方案.
  • 摘要:11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鞘内介入治疗。结果:CR14/116例;PR64/116例;CR+PR为78/116例,有效率为68.4%,经过随访观察,除6例已生存9个月仍健在外,余110例肺癌脑转移后生存期平均5.4个月.鞘内介入的副作用主要为头痛和下肢肌痛,发生率分别为17.24%和10.39%,多在48小时内自行消失,未见明显后遗症.
  •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肿瘤病人化疗前后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血清检测法检测20例肺、肝、乳腺及肾癌病人化疗前后TSGF水平. 结果:20例中PR、NC、PD各6、10、4例;化疗前TSGF水平为:82.23±4.6、68.82±5.8、66.76±6.5 ,化疗后TSGF水平为:65.21±6.3、67.71±4.9 85.56±6.9,PR、PD组P值<0.01,NC组P值>0.05. 结论:病情稳定者,化疗前后TSGF差异无显著性;化疗有效者,其化疗后TSGF较化疗前明显下降;而病情进展者TSGF化疗后明显增高,认为动态观察血清TSGF对实体瘤化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观察HCPT治疗术后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4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胃癌19例,大肠癌15例),以HCPT为主,联合5-Fu、CF的化疗方案,对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胃癌有效率53%,大肠癌60%,胃癌CR1例,PR9例,NC6例,PD3例,大肠癌CR0例,PR9例,NC3例,PD3例. 结论:HCPT治疗术后晚期胃肠道肿瘤有较好疗效,且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癌性疼痛是肿瘤治疗的重要课题。为了寻找行之有效的止痛方法,观察了微囊化嗜铬细胞(BCC)对晚期癌症病人的止痛作用. 方法:微囊化嗜铬细胞制备:按以前报道的方法,取新鲜牛肾上腺置于-4°C保温并送试验室.牛肾上腺用胶原酶消化加机械分离后,每个腺体得0.5×107-1.0×107个细胞.锥虫蓝染色显示细胞存活率>95%,SPG组织荧光染色显示BCC纯度>95%.APA包裹的BCC在体外培养一周,光镜见微囊呈圆形,表面光滑,直径200-300um,细胞悬浮于囊内呈圆形,SPG染色见BCG胞浆呈黄绿色荧光.每个微囊含100-120个BCC.微囊化BCC移植与观察:选择癌症疼痛病人,局麻下于L3-5处行常规腰穿,将5ml微囊化BCC(5-7×106)悬液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植入前后观察病人的疼痛缓解程度,记录入疼痛评估表(VAS),记录止痛药用量,定时观察呼吸、心率、血压. 结果:BCC植入后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疼痛缓解开始时间为2-6小时,平均在2.5小时.疼痛完全缓解不再服用任何止痛药者72例(92.30%);疼痛明显缓解,但仍需用小量止痛药,于一周后再次植入半量BCC细胞后疼痛完全缓解者4例(5.12%);疼痛虽有减轻,但仍需服用止痛药(剂量较移植前减少将近一半)2例(2.56%).该例是晚期肝癌病人,移植前度冷丁每日用量达2400mg.随访至今,疼痛缓解的时间最短6天,最长者290天. 结论:本方法简单方便,疗效可靠,止痛作用持续时间长,无不良反应,适用于癌症病人的应用.
  • 摘要: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例Wistar大白鼠正常大肠上皮组织与二甲基肼诱发的鼠大肠癌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和细胞粘附化子E-钙粘素(E-Cad)的表达状况。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上Cx43和E-Cad(40%,43%)阳性率明显低于相应的正常大肠组织(90%, 87%),且有9个肿瘤标本二者皆不表达,而这些肿瘤组织的分化度也较低。提示在正常大肠上皮细胞恶化转变成癌细胞的过程中伴有Cx43与E-Cad的表达低下或缺失,Cx43 和E-Cad表达低下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 摘要:目的:研究国产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病人耐受情况. 方法: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3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方案: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130mg/m2静点第一天醛氢叶酸(CF)100mg静滴第1-5天;氟脲嘧啶(5-Fu)300mg/m2静滴,第1-5天.三周为一疗程,二疗程以上评价疗效. 结果:总缓解率(27.8%)(10/3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发生率40%,特殊毒性反应为肢端感觉神经异常. 结论:国产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肯定,毒性轻.
  • 摘要:目的:观察特尔立(rHu�CSF)对88例采用以顺铂和蒽环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初、复患者的骨髓保护作用. 方法:88例恶性肿瘤患者,初治组27例,复治组61例.该两组患者化疗后2.5×109/L≥WBC>1.5×109/L时每日皮下注射特尔立75μɡ,WBC≤1.5×109/L时每日皮下注射特尔立150μɡ,直至WBC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果:初治者有效率为:92.59%,复治者有效率为87.93%,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特尔立对初、复治患者均有骨髓保护作用.
  • 摘要: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临床上无特异性、灵活性的检测手段,患者早期又多无症状,难以发现,待临床确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目前,其主要治疗手段仍为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对其治疗后疗效的评价仍缺乏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 目的:本文对42例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行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试图评价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及放疗后的恢复情况. 方法:1998年1月~1999年4月共收治4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术后放疗组.单纯放疗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4岁�77岁,平均54.8岁,其中:食管癌14例、鼻咽癌3例、喉癌2例、下咽癌2例、脑转移瘤1例、宫颈癌4例;术后放疗组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28岁�66岁,平均51.1岁,其中:鼻腔癌术后1例、口腔癌术后2例、垂体瘤术后复发1例、上颌窦癌术后1例、食管癌术后2例、肺癌术后1例、恶性畸胎瘤术后1例、乳腺癌术后4例、肾癌术后1例、子宫内膜癌术后2例.所有病例在放疗前后均抽取0.5ml静脉血,应用计算机做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I.S(核仁银染积分面积/细胞核银染积分面积),I.O.D(核仁银染积分光密度/细胞核积分光密度),其参考值为:比值<5为高度可疑肿瘤;比值5~7为免疫功能低;比值>7为正常值.采用4MVX线直线加速器照射,模拟机下定位,肿瘤剂量40GY�72GY. 结果:全部病历随访至2001年5月,满2年随访率100%.单纯放疗组:26例,放疗前,比值<5占24例,比值5~7占2例,放疗后,比值<5有5例,其中有4例于6个月内死于肿瘤未控,1例于12个月后死于恶液质,1年生存率20%(1/5),无两年生存率;比值5~7有5例,其中有2例于6个月内死于复发,1例于18个月后死于复发,1年生存率60%(3/5),2年生存率40%(2/5);比值>7有16例,其中有2例于8个月内死于远地转移,2例于18个月后死于复发和转移,1年生存率87.5%(14/16),2年生存率75%(12/16).术后放疗组:16例,放疗前,比值<5占4例,比值5~7占9例,比值>7占3例;放疗后,比值无<5病例,比值5~7有3例,其中1例于6个月内死于复发,1例于17个月内死于恶液质,1年生存率66.7%(2/3),2年生存率33.3%(2/3);比值>7有13例,其中1例8个月内死于远地转移,1年和2年生存率均为92.3%(12/13).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可用来评价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以及放疗后的恢复情况.
  • 摘要:目的:总结肺错构瘤的发病特点、影像学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对1985至1999年间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的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平均病程11个月.28例无症状,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占60%.支气管内型4例,占9%,肺内型42例.肺错构瘤病灶边缘多光滑,9例患者呈典型"爆米花"样表现.术前确诊率为26%.单纯肿瘤摘除术23例,楔形切除术14例,肺叶切除术8例,全肺切除术l例.手术效果良好,随访无复发与恶变. 结论:肺错构瘤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肿瘤.单纯肿瘤摘除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手术方法,必要时应术中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支气管内型错构瘤术前较难确诊,易与中心型肺癌混淆.
  •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再程放疗疗效. 方法:对47例食管癌单纯放疗后6个月后出现局部复发,给予再次放疗,剂量60~64GY/6~7周. 结果:47例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74.5%(35/47),一年生存率48.9%(23/47),二年生存率25.5%(12/47),三年生存率6.4%(3/47). 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不宜手术者,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应积极争取再程放疗.
  • 摘要:目的:炎性乳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发展极快的、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目前,国内报道较少. 方法:10例炎性乳腺癌.除1例拒绝治疗外,9例均接受了术前化疗、放射治疗、乳癌根治切除术、术后化疗和放射治疗的序贯治疗.1.术前化疗阿霉术40毫克/m2第1天,环磷酰胺600毫克/m2第1、8天,氟脲嘧啶400毫克/m2第1、8天,21天一周期,用2~ 3个周期.2.术前放疗化疗结束后休息两周,即开始放疗.用钴60照射乳腺,同侧腋窝和同侧锁骨上.每野2Gy/次,5次/周,总量30Gy/野.3.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两周左右,给行包括乳腺及其周围皮肤软组织,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其中2例合并胸大、小肌切除,4例行全层皮辨移植术.4.术后放疗术后切口愈合之后完成尚剩2/3剂量钴60放疗,照射腋窝、锁骨上和内乳区使总量达到60~ 70Gy/野.5.术后化疗术后切口尚未愈合之前给1~ 2周期化疗,给氨甲喋呤20毫克/m2第1,8天,或阿霉素40毫克/m2第1天,环磷酰胺600毫克/m2第1,8天,氟脲嘧啶400毫克/m2第1,8天.放疗结束休息两周后,再给2~ 3周期上述方案化疗.半年后重复化疗2~ 3周期.三苯氧胺20毫克常规口服. 结果:1例拒绝治疗者出院后一个月死亡.9例完成上述序贯治疗的患者中,术前化、放疗后,全部乳腺红肿高张消退、乳腺内肿块与同侧腋窝、锁骨上淋巴结明显缩小.手术切除标本检查5例乳腺内找到癌灶.其中典型炎性癌1例,单纯癌2例,硬癌2例.4例乳腺组织内未找到癌灶.腋窝淋巴结见转移癌7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其中最多一例腋窝淋巴结阳性为23/26.9例随诊生存的有4例,生存时间分别为28个月、12个月、10个月、3个月.已死亡5例分别于治疗后13个月、13个月、12个月、10个月、8个月死亡.除一例死于并发急性白血病,余均死于全身转移. 结论:炎性乳腺癌是一隐蔽而凶险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国外报告占乳腺癌的1~ 6%左右.国内一组报告为0.9%.该院过去鲜少发现.引起注意后,两年内即发现10例.值得指出的是10例病人,全有延诊、误诊与不当治疗.除1例拒绝治疗迅速死亡外,9例虽经多学科治疗,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1.2个月.因此,应引起各级医生对该病的警惕与重视.国外有作者报告,其真正发病率并非甚低,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并非无望.
  •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 方法:分析我院自1988年3月至2000年10月,经病理证实并确诊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13例,12例为B细胞来源,1例为T细胞.全组病人均为女性,年龄23�59岁,中位年龄42岁,左乳6例,右乳5例,双乳受累2例.单纯乳腺切除+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并术后化疗2例;根治性切除+化疗3例;单纯肿物切除+化疗5例;区段切除+化疗1例;一侧乳腺单纯切除+同侧腋窝清扫、对侧乳腺单纯切除1例;单纯化疗1例,.化疗方案为:CHOP、BACOP、CVMP及BACODP,有2例配合放射治疗. 结果:13例中1例失访,随访时间5月�13年,中位随访62月.3例死亡,分别存活16、51和80个月,均以全身广泛复发,化疗未能控制死亡,1例死于脑侵犯,另2例死于全身衰竭.存活9例中,最长的已72月,最短5个月,其中6例仍在缓解中,有3例复发还在治疗中,全组5年生存率为58%. 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几手全部发生于女性,多以乳房肿物就诊,病理多为B细胞来源,极少为T细胞,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应引起重视.治疗模式应以单纯乳房切除,术后联合放、化疗综合措施为佳,本病预后不像早年那样悲观,总的5年生存率为42%-85%,认为该病的治疗效果与其他结外淋巴瘤疗效相当.
  •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何杰金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方法:通过对72例晚期何杰金病治疗方案分析比较. 结果:72例何杰金病总有效率93.1%,CR66.7%.单化组15例单放组5例化放组52例,其完全缓解(CR)分别为53.9%、80%、66.6%.MOPP方案化疗组、MOPP/CHOP化疗组、MOPP/ABVD改良方案化疗组的CR分别为57.9%、71.4%、75%.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8%、68%、52.7%、43.1%.结果显示:适当辅助放疗可提高CR率. 结论:晚期何杰金病以化疗为主的同时,辅助放疗有时是必要,MOPP/CHOP方案交替化疗也是晚期何杰金病治疗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 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在鼻咽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59例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放组放疗DT:64-70Gy/6-7w;综合组放疗同单放组,分别在放疗最初和最后2周每日放疗后加用HCPT 6mg/m2. 结果:3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单放组为76.7%(23/30)和26.7%(8/30),综合组为82.8%(24/29)和17.2%(5/29),P>0.05.综合组和单放组肿瘤消退率分别为96.6%(28/29)和80%(24/30),P<0.05,差异有显著性.综合组毒副反应未增加. 结论:羟基喜树碱是一种安全的抗癌药,与放疗联合应用能增效.
  • 摘要:目的:探讨长春瑞宾(盖诺)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与毒性. 方法:盖诺(NVB)25mg/m2,第1,8天静注;顺铂(PDD)25mg/m2第1至3天静滴.3周为一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晚期肺癌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0至71岁,中位年龄56.5岁.其中腺癌22例,鳞癌5例,腺鳞癌3例,肺泡细胞癌1例,癌肉瘤1例.Ⅲ期5例,Ⅳ期27例,初治6例,复治26例.能评定疗效的30例,PR10例(33.3%),SD15例(50%),PD5例(16.7%),有效率(CR+PR)为33.3%.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WBC下降占84.4%,Ⅲ,Ⅳ度占53.1%;Hb下降出现Ⅲ,Ⅳ度为21.8%,血小板下降Ⅲ,Ⅳ度为9.3%,没出现Ⅲ度以上胃肠道反应.其他毒性反应不明显. 结论:盖诺+PDD可作为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帖剂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及使用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程度. 方法:选取34例中重度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芬太尼帖剂止痛,剂量为中度疼痛患者25μg/h,重度疼痛患者50μg/h,每72小时更换一次. 结果:疼痛缓解率100%, 完全缓解1例(2.9%),明显缓解4例(11.8%),中度缓解29例(85.3%).不良反应有3例出现嗜睡,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结论:芬太尼是高效低毒性反应镇痛药.
  •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及相对局限肝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总结并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时间-剂量-分割方式及其疗效. 方法: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应用美国 NORMOS 公司的 MIMiC(Multileaf Intensity Modulating collimator)多叶调强准直器及 CORVUS3.0逆运算治疗计划系统,在Varian 6MV直线加速器上实施治疗.共22例病人,原发性肝癌14例,2例为术后复发,5例介入治疗后未控,单发病灶12例,多发病灶2例;肝转移瘤8例,原发肿瘤分别为胃癌2例,直肠癌2例,胰腺癌2例,肺癌1例,鼻咽癌1例.治疗过程包括体位固定,使病人与真空负压袋、立体定位体架三者之间形成固定位置,定位薄层增强CT扫描,CT图像输入CORVUS3.0逆运算治疗计划系统,医生准确勾画病灶及相邻重要器官,输入靶区处方剂量及正常组织限量,CORVUS3.0逆运算计划系统优选治疗方案,医生确认治疗计划,治疗计划传至 MIMiC及其控制系统实施治疗.本组原发性肝癌,CTV8.23-1342.50cc,平均 355.73cc;PTV36.91-1934.04 cc,平均 553.49cc ;肝转移瘤 CTV5.05-1217.35cc, 平均 118.26cc,PTV14.35-1721.11cc, 平均194.44cc . 结果:原发性肝癌,采用2.5-3.0Gy qd, 3例, 3.0-4.0Gy qd ,6例,4.0-5.0Gy qd, 1例, 4.0-5.0Gy qd, 3例, 7.0Gy, biw, 1例;总照射剂量<30Gy 3例, 30-40Gy2例, 40-50Gy 5例, >50Gy4例;Hi 1.0-1.39(平均1.20),Ci 0.67-2.86(平均1.46);14例病人中目前带瘤生存10例,生存2年1例,生存1年6例,1年生存率87.5%(7/8)生存1年以上者,总剂量均40Gy以上.肝转移瘤,采用 2.5-3.0Gy, qd, 2例.3.0-4.0Gy, qd, 4例,4.0-5.0Gy, qd, 1例,4.0-5.0Gy ,qod, 1例;总照射剂量<30Gy2例,30-40Gy2例,40-50Gy3例,>50Gy1例;Hi1.03-1.30(平均1.19),Ci 0.9-2.2(平均1.50);随诊仅1例生存2年, 总照射剂量为44Gy,4例在治疗后3-6个月死亡,3例目前带瘤生存3-6个月. 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及局限肝转移瘤无痛苦,消化道反应轻微,对肝功能影响小,疗效确切,对3.0-4.0Gy, qb 的治疗方式多数病人可耐受,总照射剂量宜在40Gy以上,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病灶在体内随膈肌运动幅度,保证每次治疗时病人体位与定位CT时体位重复一致是完成调强适形放疗的基本条件,如调强适形放疗与介入治疗相结合,对原发性肝癌可望有更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的作用. 方法:研究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该院血液科采用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的32例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病人. 结果:32例HAL病人口服羟基脲3~5天后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由224(100~560)×109/L降至15(3.0~42.5)×109/L,患者高粘滞综合征明显改善或消失.随后联合化疗获得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7例,总有效率78.13%. 结论: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简便,快速,价廉,有效.若需进一步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可采用干细胞移植等措施.
  • 摘要:目的:观察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40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拓扑异构酶等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讨论分析其与分析其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化疗疗效的关系. 结果:(1)40例卵巢恶性肿瘤中P-gp、GST -π、Topo-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7.5%、55%、65%,其相互间均有相关关系.但三者与临床分期、术前化疗否无相关关系.(2)26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P-gp、GST -π、Topo-的阳性率分别为60%、61.5%、52.2%,其相互间均有相关关系,与病理分化有明显相关关系,低分化阳性率高(P< 0.01).GST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相关关系(P< 0.05),但P-gp、Topo-与临床分期、术前化疗否无相关关系.(3)14例非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P-gp、GST -π、Topo-的阳性率分别为40%、38.5%、47.8%其相互间均有相关关系,但三者与临床分期、术前化疗否无相关相关关系.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测定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P-gp、GST -π、Topo-,根据其结果对选择化疗用药有指导意义.对判定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 摘要:目的: 研究小剂量顺铂增加实验性宫颈癌放疗的敏感性,探讨顺铂放疗增敏机制. 方法: 将实验动物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化疗组和放疗加化疗组四个组,分别观察各组肿瘤的生长情况. 结果: 单纯放、化疗都可使 Hela 细胞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药物加放射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三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9.48%, 77.31%, 90.24%. 结论: 小剂量顺铂即可明显增加放疗的敏感性,为临床小剂量顺铂放疗增敏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10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170蛋白表达. 结果: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P170表达为(27.36±5.2),明显高于对照组(16.12±3.6),差异有显著性(P<0.05).证实MM患者P170表达与临床耐药密切相关,从而有助于临床耐药MM患者的确认,提高临床医生采用合理的化疗方案及逆转手段治疗这些难治性MM.
  • 摘要:1995年2月至2000年1月,用异长春花碱(NVB)和顺铂(PDD)联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鳞癌6例,腺癌19例,肺泡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Ⅲ期12例,Ⅳ期18例,治疗结果CR1例,PR13例,有效率为46.7%,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Ⅲ-Ⅳ度发生率为56.7%,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0%.
  • 摘要:本文对肝癌早期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宣传普及防癌知识、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充分发挥公费医疗的优越性是提高肝癌早期诊断水平的捷径。
  • 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和评价高聚生联合CD3AK细胞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 方法:分为高聚生、高聚生联合CD3AK细胞、化疗三组.高聚生1500U~2000U/次,四次为一疗程;胸腔内注入高聚生后2-4天抽胸水作CD3AK细胞增养,细胞数达1.0x109以上时注入胸腔,2次为一疗程.化疗组胸腔内注入顺铂、丝裂霉素,2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常规查胸水超声及胸片、T细胞亚群变化、Karnifsky评分. 结果:高聚生联合CD3AK细胞治疗组有效率(82.34%,14/17)高于其他两组(P<0.05);化疗组高于高聚生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聚生及联合CD3AK细胞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以联合CD3AK细胞组更明显,较化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高聚生及联合CD3AK细胞组治疗后,患者的Karnifsky评分提高,化疗组则明显下降(P<0.05). 结论:以高聚生联合CD3AK细胞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的有效率高于单用高聚生或化疗,与高聚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及激活T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淋巴因子有关,高聚生与CD3AK细胞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CD3AK细胞对残留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细胞株及原代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 方法:采用固化的抗CD3单克隆抗体联合小剂量IL-2诱导CD3AK细胞;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检测CD3AK细胞的表型变化;MTT法观察CD3AK细胞对K562、HL60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RT-PCR检测模拟残留白血病条件下的 K562细胞株及CML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经CD3AK细胞净化后bcr/abl 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肿瘤细胞集落培养(tumor colony assay, TCA)观察CD3AK细胞对K562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 结果:3-5ug/ml固化抗CD3单克隆抗体联合100U/ml IL-2可有效激活CD3AK细胞,细胞表型分析显示CD3+细胞占99.51%.MTT法显示CD3AK细胞在体外对K562细胞、HL60细胞有较强的杀伤力,杀伤作用与效靶比呈强相关.RT-PCR显示残留K562细胞及CML患者原代肿瘤细胞经CD3AK细胞净化后bcr/ablmRNA的表达下调.白血病细胞集落培养提示CD3AK细胞对K562细胞集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CD3AK细胞在体外对残留CML细胞株及原代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净化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以芍药甘草汤联合曲马多胶囊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85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芍药甘草汤联合曲马多胶囊,对照组43例单用曲马多. 结果:治疗组止痛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止痛有效率为78.57%(P<0.01). 结论:芍药甘草汤联用曲马多胶囊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痛苦.该方法具有疗效肯定,药物易获得,副作用小等优点.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