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合肥
  • 出版时间: 2016-11-18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矿业联合会

会议文集: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矿床都产出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受弧形构造和断裂带控制,NWw(大水)或NW向、近SN向断裂为赋矿主断裂,早子沟金矿的NW向断裂被东侧的NE向和西侧的SN向断裂所围限而未形成赋矿主断裂,由NE向断裂构成赋矿主断裂,赋矿主断裂控制了矿体群和主矿体的产出。赋矿主要岩性为三叠系灰岩、白云质灰岩、硅质板岩(早子沟)和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加甘滩),以灰岩为原岩的矿化强度最高、矿化范围最大,硅质板岩为次,矿化原岩岩性对矿化强度及矿化范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花岗闪长岩脉及其与方解石脉的集中分布地段(大水)、石英闪长纷岩的集中分布地段是矿化的集中富集地段,加甘滩与花岗闪长岩脉的空间矿化关系尚不清晰,表现出中性脉岩对金矿成矿的明显控制作用。围岩蚀变以硅化、金属硫化物矿化为主,大水金矿仅在局部见以黄铁矿为主的微细稠密浸染状矿化,硅化在大水表现为隐晶质的似碧玉岩化,未见石英脉,而在早子沟和加甘滩除了见石英的微细脉、团块外,可见石英脉带,发育与晚期(金)锑成矿关系密切的辉锑矿一石英脉体,蚀变金属硫化物是主要的载体矿物。表生期蚀变为褐铁矿化、赤铁矿化,在大水金矿以赤铁矿化为主,多形成赤铁碧玉岩,且强赤铁碧玉岩化集中发育部位是可能出现明金、特高品位和形成富矿体的地段。足见矿化蚀变类型、组合指示金矿化的部位和强度。
  • 摘要:奥尔托喀讷什锰矿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木吉乡。大地构造位于西昆仑与塔里木结合部位,含锰岩系沿昆北构造带玛尔坎苏晚古生代弧后裂谷盆地分布。昆北构造带位于古特提斯洋北缘,石炭纪之后,古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消减,在昆北构造带南缘发育火山岛弧,在山前苦阿一带形成变质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晚石炭纪,西昆仑玛尔坎苏地区在弧后裂谷盆地浅海相陆棚环境,依次沉积了生物碎屑灰岩、长石砂岩及泥晶灰岩,在局部低洼地段静水环境泥质和有机质含量较高。同时,存在大量海底热水活动,海底热水携带大量Mn2+运移至该低洼地段中,碳酸锰沉积成矿。在新近纪晚期陆内造山阶段,西昆仑严重挤压,玛尔坎苏地区整体发生推覆,使得晚石炭世含锰岩系发生大规模褶皱,形成背斜以及倒转向斜为主的构造。矿体受后期构造影响,与顶、底板含炭灰岩的接触带多发生滑脱、碎裂,充填大量后期方解石脉,并同时在脉中形成蔷薇辉石。
  • 摘要:西藏班怒带西段巴工铜矿化体在楼头上主要呈脉状产出于凝灰质砂岩中,长约10m,宽约1m。矿化主要为呈浸染状产出的孔雀石和黝铜矿,局部见少量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矿化整体上主要沿构造破碎带发育,与胶结围岩角砾的石英脉共生,蚀变主要发育绿帘石化、绿帘石化和方解石化。东矿区铜矿体走向近东西,地表延伸约20m,宽约5m,地表主要发育孔雀石,偶尔可见少量方铅矿及黄铁矿等。与西矿区矿化类似,东矿区矿化也主要沿破碎带发育,可见孔雀石主要与胶结构造角砾的石英脉共生,蚀变主要发育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方解石化,矿体周围破碎严重。巴工东、西矿区矿体均沿破碎带产出,在矿体周围均可见石英脉胶结的构造角砾,且与孔雀石及黝铜矿等矿化共生的石英脉多呈梳状产出,蚀变矿物组合均为绿帘石、绿泥石、石英和方解石。因此,笔者根据以上矿化、蚀变情况认为巴公铜矿的成因类型应该是受断裂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
  • 摘要:研究表明,尽管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被广泛使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的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均出现了问题,一个是,MORB和OIB很难区分;另一个是,IAB与其他两类玄武岩在许多判别图中有许多重叠,只有包括Th、Ta(Nb)、Sr等元素的几个判别图可以把IAB有效地与MORB、OIB区分开。例如在Zr/Y-Zr构造环境判别图中,IAB和MORB的投图就相互重叠且难以区分。判别图出现问题,说明判别图需要改进。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查明OIB、MORB、IAB各自最主要的差别,利用全体数据投图,得出新的判别图。按照上述方法,首先绘出MORB标准化的全部主元素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其次,从蛛网图中读出选择上述3类玄武岩最明显的区别;第三,利用微量元素之间比值的关系进行投图,选择最佳的结果。
  • 摘要:列廷冈铁多金属矿矿床主要由9个大小、规模、品位不同的矿体组成,主要呈透镜状和不规则状,Ⅱ号矿体规模最大,矿体主要赋存在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矽卡岩中。列廷冈矿床石榴子石比较发育,且石榴子石大多发育较好环带结构。显微镜下环带结构特别明显,在正交偏光下环带结构呈现出光性异常,多呈黑白相间的干涉色,环带数量较多,宽度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内带较宽而外带则较窄,反映出石榴子石在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流体性质及特征有所变化。石榴子石的生长发育较缓慢且是不连续的过程,中间存在明显的生长间断。石榴子石环带是在流体发生大量沸腾的阶段形成,环带中Fe、Al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流体氧逸度的变化所引起含矿热液中Fe3+的周期性变化所致,且石榴子石环带成分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流体的温度、pH、成分、氧逸度和盐度,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pH和氧逸度的升高有利于钙铁榴石的形成,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pH和氧逸度的降低有利于钙铝榴石的形成。
  • 摘要:扬子西缘结合带乡城-洛吉钼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从含矿岩石的类型来看,以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岩为主,Cu-Mo-W多金属矿化主要发育在斑岩体内及接触带附近。区内代表性矿床,在成矿元素的组合上表现出较好的相似性。但深部的花岗闪长斑岩的揭露也显示具有Mo的矿化元素组合,但矿区深部花岗斑岩中尚未见有W的矿化显示。铜厂沟Mo-Cu矿床作为本区燕山晚期成矿的典型代表,成矿元素的组合类型具较好的分带性,主要表现为矿体浅部以Cu为主,中部表现为Cu-Mo共生,内接触附件发育有W矿化,深部矿化以Mo为主的特征。成矿作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燕山早期受印支期洋壳俯冲造山作用及压性构造的影响,造山带内发育的钾玄岩岩石系列的侵入岩可视为印支期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结束;燕山期与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火山.侵入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的壳幔型花岗岩,燕山晚期受碰撞造山向造山后伸展构造转换的影响,区内形成了大量高钾钙碱性一钾玄岩系列的花岗岩,是碰撞造山作用过程“山根”拆沉作用的有效记录,这种构造环境的转换是区内燕山晚期斑岩Mo多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 摘要:西午铜金多金属矿位于西藏措美县境内西午村东约15km,为新近勘查出的具有大型规模远景的铜金铅锌矿床。该矿床北部成矿元素以Pb、Zn、Ag为主,矿体产在遮拉组(J22)粉砂质板岩与辉绿岩接触带处,圈定3个矿点,分别为1、3、9号矿点,走向近南北向,倾角73~81度,其中1号矿点矿体走向控制约300m(平硐),钻孔控制走向长度大于lkm。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含少量黄铁矿、辉铜矿、黄铜矿等。矿石主要为中粗粒结构,具脉状、条带状、致密块状构造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目前在STDS已发现众多铅锌、锑、金矿(点)矿床,相关学者从矿床成因和成矿主控因素等研究角度,认为扎西康铅锌、沙拉岗锑矿包含了早白垩世的喷流沉积成矿和喜马拉雅期岩浆侵位后的叠加成矿,而以前者为主要因素,认为大多数金和锑矿床(点)与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早期富碱火成岩具密切时空分布关系;认为拆离带中部的变质核杂岩是控制金和锑成矿的重要因素;热泉沉积成因;沉积-构造-地下热水改造。
  • 摘要:近年芦子园铅锌矿勘查铅锌资源量己达400万吨以上,深部揭露磁铁矿和含铜硫化矿,与小河边、天生桥铁矿呈一北东向矿带,矿体全赋存于‘牛眼窗式’正负异常对负磁异常中,区域上这种‘牛眼窗式’正负异常对有芦子园、勐贡、木厂、明朗等4—6个,以木厂印支期碱性长石质花岗岩带为中心,地球化学异常有向芦子园作Cu-Au而Sn-W-Mo到Pb-Zn-Ag的分带,并为南汀河深断裂带分布地段,已有乌木兰锡矿、小干沟金矿的发现,找矿潜力很大。据中生代三江一东南亚成矿带和新生代红河一西南太平洋成矿带的找矿潜力论述,以磁异常加全位成矿、缺位找矿集成找矿技术将大大拓宽找矿前景。
  • 摘要:通过对斯弄多银铅锌矿典型矿床进行研究,矿体受火山机构旁侧断裂控制,矿石结构主要为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构造以开放空间充填为主的脉状、角砾状为主,并发育叶片状方解石、晶洞等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中的典型构造:蚀变矿物组合发育玉髓+萤石+碳酸盐+冰长石及绢云母+伊利石+冰长石;金属矿物以简单的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为主,含银矿物主要为硫砷铜银矿、辉银矿、螺旋银矿。以上矿石组构、矿物组合以及蚀变特征与智利Patricia、美国Mule Canyon等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相似,此类矿床是Au、Ag矿产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在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应注重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一银一多金属矿床类型,找矿方法上可通过高精度遥感图像识别火山机构,重视Hg、Tl、Sb、As、Ag、Au、Cu、Pb、Zn元素纵向异常特征,地球物理方面重视去磁性、中高极化异常过渡区域。
  • 摘要:通过对李家湾-道佗南华纪早期成锰盆地沉积物特征及受其控制的同沉积断层分析,对成锰盆地的原型结构进行了恢复,李家湾-道沱大型-超大型锰矿床实属同一Ⅳ级断陷(地堑)盆地所控制的狭长带状成锰盆地,含锰岩系沉积微相特征具明显的环带状结构特征。在平面在呈现中部宽缓向北西凸出、两端向南东逐渐收敛,貌似一“新月形”的巨型N级断陷(地堑)成锰沉积盆地。依据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理论与锰矿找矿模型总结的成矿规律对李家湾.道坨成锰盆地进行预测:李家湾.道坨锰矿区实则一完整巨型锰矿床,在该盆地北东段新发现的超大型矿床有松桃道坨锰矿床(1.42亿吨)、松桃高地锰矿床(1.17亿吨),南西段有新发现的松桃李家湾大型锰矿床(0.21亿吨,包括乌罗锰矿床),以往勘查评价的杨立掌大型锰矿床(0.02亿吨)等。己发现的大型一超大型锰矿床仅是该巨型Ⅳ级断陷(地堑)成锰沉积盆地的局部,预测该盆地锰矿资源潜力可超过5亿吨,不包括南西段被剥蚀的约l亿吨。
  • 摘要:永新金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以角砾岩型为主,其次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少量糜棱岩型。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赤铁矿等,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等;金矿床中的金主要赋存于石英脉或黄铁矿晶体裂隙中,不可见金主要以纳米级的AuO或固溶体金Au+的形式赋存含金的黄铁矿中。永新金矿主要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黏土化等,其中与矿化关系密切的是硅化和绢云母化。永新金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以角砾岩型为主,其次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少量糜棱岩型。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赤铁矿等,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等;金矿床中的金主要赋存于石英脉或黄铁矿晶体裂隙中,不可见金主要以纳米级的AuO或固溶体金Au+的形式赋存含金的黄铁矿中。找矿标志包括地质标志,灰白色石英脉、硅质胶结角砾岩和强硅化蚀变岩及少量糜棱岩;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粘土化、青磐岩化等,其中与矿化关系密切的是硅化和绢云母化等;地球化学标志,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主要表现金、银等元素套和明显,展布形态与构造线方向一致,金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地球物理标志:永新金矿床位于激电中梯视极化率中低极化率以及视电阻率中高电阻率的梯度带上。高精度磁测位于低背景区域,磁化率值小于160nT。
  • 摘要:经野外调研和观察,笔者初步提出这些矿床均属于受大平天山岩体控制的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围绕岩体由内向外可分为3个带,矿床类型:斑岩型(或次火山岩型)金铜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类卡林型(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含银)自然金-自然金-不可见金。内带的龙头山金矿为典型的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的裂隙中;外带的六梅金矿为微细粒的不可见金,主要赋存在毒砂和黄铁矿晶格中,冶炼过程中不能直接氰化,必须先预氧化,因此金的赋存状态类似卡林型金矿。蚀变:硅化、电气石化、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硅化、绿泥石化。分析矿床硫源均来自深源岩浆,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并受到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的混合。平面上围绕大平天山岩体,总体显示出由高温到低温的分带特点。因此,笔者提出一个新的(矿田尺度的)矿床模型:(次火山岩)斑岩型金铜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类卡林型金矿模型。
  •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秦岭构造带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秦岭构造带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是秦岭造山带陆内碰撞造山过程的效应。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金矿成矿稍晚于岩体侵位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燕山期岩浆活动在南秦岭构造带影响局限,仅对个别金矿有叠加改造富集作用。秦岭地区钠长岩、钠长角砾岩西起甘肃西成,东至陕豫交界商南青山,断续出露500多公里,曾被认为是热水喷流岩,事实上钠长板岩、钠长角砾岩、石英钠长岩的产状、岩石特征和分带性表明它们是同一地质作用过程的产物,石英钠长岩是结晶岩浆岩,钠长板岩是钠质交代板岩形成,钠长角砾岩则是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它们总是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体(脉)或煌斑岩相伴出现,是岩浆前锋岩浆结晶-气液交代-隐爆的产物。钠长角砾岩、石英钠长岩常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在其与砂岩、砂质板岩的接触带附近,围岩常常发生角岩化,形成方柱石角岩或黑云方柱角岩等接触变质岩。
  • 摘要:通过对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体的形成与区内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和构造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成矿时代为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印支-燕山期长山褶皱带向南西推覆挤压,并伴随剧烈的岩浆活动,后期急剧分异的富锡岩浆和热液为矿体形成提供了重要物质来源,而岩浆活动,也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来源,矿区受到推覆构造影响,经过多次拉张、压扭:拉张阶段为成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压扭阶段使已形成的矿体形态上遭受挤压,呈豆荚状、不连续透镜状。成矿大致可划分为2期,矿化发生在花岗斑岩的顶部及附近围岩碎裂带,主要发生云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电气石化等,锡石多赋存于石英-黄铁矿细脉中,形成锡石-石英型矿体;矿化主要发生在花岗斑岩附近的NW向F2大断裂,多期次含矿热液反复填充、交代,形成锡石、辉铋矿、毒砂、辉铜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黄铁矿等从高温到低温复杂矿物组合,形成锡石.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其中第2期为矿区主要成矿期。
  • 摘要:热水斑岩铜钼矿区处于北北西-南南东向鄂拉山多金属成矿带的北端,区域范围内出露一套印支期中酸性岩浆,近年来发现-系列斑岩型金属矿床,但由于自然环境条件限制,成矿与地质研究程度尚较低,有研究揭示鄂拉山是东昆仑的组成部分,是受松潘.甘孜板块以阿尼玛卿蛇绿岩带为缝合带向北俯冲的产物。热水铜钼矿区西北方向出露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6.0—242.1)Ma,揭示东昆仑东段印支期发生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事件。整个东昆仑造山带从西段祁漫塔格到东边的鄂拉山地区,均发育一套锆石U-Pb年龄在(203~238)Ma的中酸性岩浆岩,同时整条带上出现一系列成矿时代为(202—239)Ma的多金属矿床,这一系列年代学数据说明印支期东昆仑整体的构造演化和鄂拉山地区构造岩浆作用基本一致。都兰热水地区存在印支期的岩浆-构造成矿事件,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和鄂拉山地区金属矿床形成于相似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整个东昆仑成矿带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仵可对比。
  • 摘要:胶东金矿是指产于胶东地区、在同一的大地构造背景环境下、由同一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成因相同、时代相近、在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围岩条件形成的一系列金矿自然类型组合,它不是单一的矿床类型,而是反映构造环境、成矿背景、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规律的金矿成因系统。在对胶东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各种致矿地质-构造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藕合、金矿床(点)时空结构、内在成生联系及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理论体系,概括起来就是: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构造叠置成矿背景、挤压-伸展手风琴式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方式和壳-慢流体多种成矿物质来源,即地质基础、定位方式和物质来源共同构造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体系,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何在该区形成巨量金矿的原因,是对胶东地区金矿理论研究的创新性成果。
  • 摘要:本次研究对大明山矿区新发现的加里东期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精确厘定了该闪长玢岩的成矿时代,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大明山钨矿区内存在加里东期岩浆活动,表明该成矿带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性。加里东运动是华南地质演化历史中一次重大都构造热事件,是华夏与扬子等主要陆块碰撞拼贴形成的构造运动,它不仅形成了加里东褶皱带而且伴随着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在强度上仅次与燕山期花岗岩。桂西德保地区出露的钦甲岩体为加里东期复式岩体,其对德保铜矿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热液。大明山加里东期岩浆岩的发现表明大明山-德保EW向褶皱带内发育了加里东期的岩浆活动。加里东期石英闪长玢岩的发现对更加深入认识和研究整个NW向成矿带乃至EW向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及大明山金属矿区找矿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方向。
  • 摘要:根据赋矿岩石、矿石物质组成和围岩蚀变特征将本矿床成因类型归属于斑岩型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加里东期的岩浆热液。伴随岩浆期后热液的活动,热液中的有用元素W、Mo、Cu对岩体进行全面交代,局部沿节理带富集而形成矿体。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物质及热液来源丰富,对金、银、铅锌多金属成矿较为有利。区域内加里东期与花岗岩有关的斑岩型钨钼铜矿床主要分布在古龙.倒水,夏郢岩体群范围中,呈椭圆形分布。贺村周边已发现有社垌大型钨钼矿床及上木水、大河等多个钨钼铜矿点。古龙-倒水-夏郢岩体群由十多个加里东期小岩体组成,分布范围广,岩体集中,结合物探重磁资料,推测岩体群深部存在巨大的隐伏岩体。贺村带土壤化探异常高、范围大,异常由花岗闪长岩引起;矿化由含白钨矿和辉钼矿的石英细脉引起,脉宽0.5-2cm,脉密度足够大即可形成工业矿体。具有斑岩型钨钼矿的特征,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 摘要:通过建立矿区地质找矿模型,构建地球物理方法立体找矿模式,指出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响应总体表现为赋矿断裂构造的地球物理响应。本试验将测量系统引入坑内:根据矿区矿体埋深深的特点,结合建模研究和数据处理方法,在-650m中段3条干扰较小的剖面进行了CSAMT试验工作,试验成果与已知断层、矿体吻合较好,并推断了6个低阻异常体(Al-l、Al-2、A2-1、A2-2、A3-1、A3-2),其中Al-l、A2-1为空间位置相同的同一异常体。
  • 摘要:复式岩体通常包括燕山早期的主体和晚期的补体,多为高分异花岗岩,有的还有印支期岩体相伴。W、Sn、U和Th等元素与来自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而成的长英质岩浆具有亲和性,南岭蕴育丰富的钨、锡、铌、钽、铀等稀有金属矿产,与复式岩体大都来源于壳源的变沉积岩有关。一般认为复式岩体中的补体是主体分离结晶的产物,钨锡等多金属矿床也是主体岩浆经历充分分异演化充分萃取成矿元素而最终富集成矿。与矿化相关的花岗岩按成矿元素类别可分为含钨花岗岩、含锡花岗岩和含铌钽花岗岩3种类型,但往往存在几种金属元素同时矿化构成多元素共生组合。主要的矿化类型包括云英岩型、石英脉型、斑岩型、矽卡岩型等,矿体或直接产于复式岩体内部,或发育在岩体和围岩接触带和围岩中。宏观上,南岭及邻区钨、锡矿床具有“东钨西锡”的空间分布规律,即东段钨矿密集产出,中段钨锡并重,西段则以锡的大规模矿化为主。
  • 摘要:褶皱隆起区内岩浆岩活动较早,所产生的侵入岩系列集中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以铜陵为例,侵入岩形成时代为(136—146)Ma,而铜金矿床形成时代为(136—144)Ma。区内已获得的高精度成矿年龄进行对比,从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规模、成矿时间分析,大型矿床成岩和成矿年龄相差仅在(0.21~1.6)Ma之间,它进一步证明岩浆活动与成矿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暗喻大型矿床有晚期(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叠加更有利于矿床的形成。本区构造-岩浆-成矿事件为区域上长江中下游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一部分,但相对于主带和铜陵等矿集区,更多地体现其过渡带特征。同时,区内内生矿产空间分布上也具一定规律,表现为成带分布,在重要的地质构造结点上聚集,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矿产呈现出规律性分布,既表现了在同一地质背景形成不同矿种、类型分带,也出现较晚期成矿作用叠加改造早期矿化现象。
  • 摘要: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金矿集区玲珑岩体东侧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沿断裂带分布有玲珑金矿田、大尹格庄金矿田、夏甸金矿田等一系列的大型金矿田.断裂带沿玲珑岩体与新太古代地层接触带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断裂控矿特征.剖面显示招平断裂为玲珑岩体东侧的倾向SE大型铲式断裂,该区域系列性的分布有该类型的铲式断裂。断裂上陡下缓,向深部汇入近水平的滑脱层。该系列铲式断裂的形成应与岩浆侵入形成的局部伸展以玲珑岩体东侧紧邻招平断裂带,发育有左旋走滑断裂,断裂地表走滑距不大,呈左旋右阶雁行状分布。该类型断裂广泛分布于胶西北隆起区,构成郯庐断裂带中生代左旋走滑机制下形成的分布于胶北隆区区的次级羽状分支构造。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应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相关。
  • 摘要:本课题组较为系统的研究了铀成矿作用及中国西南地区含铀磷矿中铀的分布规律及研究现状,从铀及多金属成矿作用、构造.岩浆活动及深部流体活动与铀成矿作用、断裂控矿作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深部地质作用的标志、表现形式,铀成矿作用与深部地质过程的关系等。通过铀磷共生作用机理分析,铀与多金属元素的综合利用现状等,将重点地段与重点矿床研究相结合,在重点地段内选择典型矿床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深部地质过程对铀矿成矿作用的影响,进而总结铀矿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规律。在研究区内铀含量相对磷含量少很多,而沉积区面积大,导致了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广泛分布情况。因此铀元素富集成矿需要借助相应的构造事件来完成,在铀矿勘查中建议着重构造找矿的思路。建立了西南地区西南地区黑色岩系铀成矿作用及成因模式,建立了四川若尔盖矿床、贵州白马洞矿床、广西大新373矿床等矿床中铀磷多金属组合及成矿规律,次大的构造运动旋回都有铀成矿作用的产生。从构造作用与铀矿成矿作用来看,晋宁期-澄江期是铀成矿作用的预富集阶段,经过其后历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直到燕山期和喜山期,西南地区才有了规模、强度较大的铀矿成矿作用,形成了包括贵州开阳-白马洞磷、铀组合等大中型磷-铀矿床。
  • 摘要:通过对合教BIF型铁矿含矿围岩斜长角闪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2520+8)Ma的加权平均年龄,代表了合教BIF型铁矿的形成时代。合教斜长角闪岩的锆石U-Pb年龄与固阳绿岩带斜长角闪岩、三合明铁矿成矿母岩斜长角闪岩、本溪歪头山铁矿斜长角闪岩、鞍山陈台沟绿泥石石英片岩的形成年龄相近。是华北克拉通早寒武纪构造一变质.热事件和BIF时代最为强烈的时期。对比合教斜长角闪岩与固阳绿岩带斜长角闪岩、三合明斜长角闪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极为相似。认为合教BIF型铁矿含铁建造与超基性-基性火山岩-火山沉积岩有关,属于阿尔戈马型铁矿,可能形成于与地幔柱有关的岛弧环境。
  • 摘要: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带在矿床类型方面,主要分为热液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在主峰带上以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为主,在西坡带上以热液脉型为主,局部产出有矽卡岩型。刘建明等和叶杰等认为黄岗。在成矿时代方面,毛景文等认为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中生代经历过(20-160)Ma、140Ma左右和120Ma左右3期成矿作用,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140Ma左右,白令安等也认为该地区的铜锡矿床形成于(150~135)Ma。毛登锡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跨度同样较大,刘玉强、赵一鸣等测得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阿鲁包格山花岗斑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49Ma,此年龄多被后来众多学者引用作为毛登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认为毛登锡铜矿床形成于燕山期。
  • 摘要:在成矿早期,海底热液喷流形成较高浓度含矿质元素的海水,经过藻礁等生物作用的参与,对矿质元素进行吸附沉积,初步富集,形成了早期的矿源层,在经过白云岩化、压滤作用等形成富矿卤水,深部的火山构造活动为矿质的运移提供了动力和导矿通道,经过断裂构造进行第二次定位,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矿床形态,由此可见,研究区富银铅锌矿应该是热卤水喷流沉积改造型矿床。研究区成矿主要受构造、地层、岩浆岩联合控制。找矿标志包括深断裂,尤其是紧挨深断裂旁侧有礁体及迭生于礁体上的张性断裂形成的容矿空间,导矿及容矿构造交汇处易于产生矿液的胶凝作用;硫化矿在长期表生作用下,由于地表水的氧化淋滤,铅锌元素易被溶解迁移,因而形成蜂窝状、网格状的铁帽,也往往污染容矿岩石及附近围岩、甚至残留一些铜的氧化物(孔雀石等)以及硫酸铜的胶状沉淀物,这些可作为找矿的直接标志。
  • 摘要:维拉斯托大型锡多金属矿床采自不同深度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43+25)Ma,该年龄可以代表矿床的成矿年龄,Liu等对维拉斯托-白银诺尔斑岩,热液成矿系统开展了详细的成岩与成矿年代学研究显示与斑岩型矿体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石英斑岩成岩年龄为(135+2)Ma(MSWD=0.91),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黄岗一甘珠尔庙成矿带内邻近的双尖子山、道伦达坝、大井、黄岗梁、白音查干、毛登、安乐等矿床成矿母岩成岩年龄与成矿年龄均十分相近,属于同一时期成矿,表明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是同一大地构造背景,岩浆-成矿作用下形成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成矿系统。该认识与前人认为大兴安岭南段的一些脉状铅锌银矿床是与火山机制有关的陆相火山热液矿床或浅层低温热液矿床不一致。维拉斯托矿床成矿时代的精确厘定,标志着该区成矿作用与深部酸性侵入岩关系密切,而可能与火山作用关系不明显。
  • 摘要: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整装勘查区内成岩成矿年龄主要分布在(130-146)Ma,代表与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粤东成矿作用的第2个峰期,结合前人研究来看,粤东地区(130-146)Ma的峰期很有可能代表着华南地区W-Sn成矿由(150~160)Ma的南岭地区向粤东地区的迁移,这一迁移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有关。所以粤东同样也具有(130-146)Ma阶段极好的找矿前景。整装勘查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包括上三叠统小坪组和下侏罗统吉水门组、长埔组、上龙水组及上三叠-下侏罗统银瓶山组滨海及浅海相碎屑相沉积岩,上侏罗统南山村组、水底山组及热水洞组火山岩是本区主要的赋矿层位。莲花山整装勘查区位于NE向的莲花山韧性剪切带中,矿床分布严格受到莲花山韧性剪切带及其控制的次级断裂控制,3条韧性剪切带在整装勘查区内呈雁列式展布,韧性剪切带控制着区内绝大多数矿床的分布,分别构成八乡-淘锡湖-金坑矿带(11处)、塌山.银瓶山矿带(22处)、长埔一吉水门矿带(19处)。本区最重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有两大类:片理构造极为发育的片理化带,尤纵淘锡湖.金坑矿带和塌山.银瓶山矿带最为突出。层间构造极为发育的层间构造带,此容矿构造在长埔-吉水门矿带最为突出。
  • 摘要:本文在系统总结桂西北卡林型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林旺金矿床构造控矿研究,对林旺金矿床构造控矿模式提出了“背斜加一刀”构造新模式,并结合桂西北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其对找矿的实际指导意义。研究表明,构造的控矿作用体现在:造山期挤压作用使同生断裂复活成为成矿热液上涌的通道、逆冲作用形成的构造圈闭是成矿热液大量聚集的场所、“背斜加一刀”构造样式控制了主要矿体的规模、矿体形成于印支期层滑-褶皱构造体系中。
  •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衙金多金属矿区的地质背景,认为外围似层状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为北衙金多金属成矿系统的一部分,北衙金多金属矿床表现出以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热源驱动的富碱斑岩体为中心,由斑岩体-接触带-围岩的成矿时空顺序。围绕着富碱斑岩体,内部形成微细浸染状Cu(Mo)-Au矿体;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内形成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矽卡岩型Au-Cu-Fe矿体;外围地层中的层间裂隙和破碎带内形成似层状、透镜状Au(Cu)、Pb-Zn-Ag矿体,三者共同构成一个斑岩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
  • 摘要:本次研究对Bushveld西翼的Bierkraal钻孔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全岩主量、微量、矿物含量FEI MLA扫描、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电子探针,以及磁铁矿单矿物的Cr,V含量分析,试图解决UUMZ到底是单一岩浆侵入还是多期次岩浆侵入造成,以及其中的磁铁矿层、钛铁磷灰岩层和斜长岩层的成因机制。详细的岩石学及镜下观察还发现绝大多数矿物成分发生倒转的地段与斜长质岩石或浅色辉长岩密切相关,该现象表明新补充的岩浆可能是包含斜长石斑晶的岩浆。此外,与岩浆反转密切相关的一种由堆晶斜长石和Fe-Ti氧化物组成的岩石类型,被解释为形成于含斜长石斑晶的岩浆与残余岩浆的混合,这种混杂的岩浆进一步的分离结晶可能是形成UUMZ中磁铁矿层的主要原因。另外,在UUMZ上部当磷灰石开始堆晶以后,磷灰石含量迅速增加,随后残余岩浆很快达到了流体不混溶作用形成的条件,然后随着共轭的富Fe岩浆与富Si岩浆在平衡状态下不断的缓慢分离,该过程是造成UZc每个循环过程中Fe-Ti氧化物、斜长石均匀的改变,以及岩石类型从磁铁矿.橄长岩到磁铁矿-辉长岩循环的真正原因;这种富Fe岩浆进一步的分离结晶才最终形成了钛铁磷灰岩。
  • 摘要:本文对安徽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家螃、鸡头山、百丈岩和桂林郑4个矿床为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成矿规模最大、研究程度最高的钨钼一多金属矿床。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矿床主要赋存在灰岩或钙质含量高粉砂岩地层中与花岗斑岩体的接触带上。年代显示该区成岩成矿发生于147~125Ma之间,且随着从早到晚,W/Mo比值逐渐降低。此外,随着时间的演化,辉钼矿中Re含量也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显示,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成矿作用均与青阳,九华“复式”岩体周边发育的斑岩体密切相关,且成矿主要形成于(147~125)Ma之间,随着时间的演化,该区钨钼成矿具有向贫钨富钼演化,且辉钼矿中Re的含量逐渐降低的规律。
  • 摘要:本文在深入剖析夏日哈木矿床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同位素示踪技术,约束岩浆源区性质并探讨其成矿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区域成矿作用探讨区域找矿意义。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造山带中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的成矿认识是基于找矿勘查实践与系统研究而提出的,该认识的建立对指导进一步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亦是成矿认识指导找矿实践的重要例证,是岩浆深部熔离,多次贯入的又一重要成矿表现。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所代表的早古生代末期的岩浆成矿事件,是伴随柴达木盆地边缘裂解岩浆作用的结果,可能与岗瓦纳超大陆裂解密切相关。该成矿认识对于指导柴达木盆地周缘找矿实践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在柴达木盆地周缘,继拉水峡、裕龙沟、牛鼻子梁、夏日哈木等含矿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体之后,又新发现了石头坑德、冰沟南、拉陵高里河、盐场北山等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体,形成时代同样集中在早古生代末期,可能是同一构造背景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是应用夏日哈木铜镍矿床成矿认识支撑服务找矿的理想区域。
  • 摘要:舒家店斑岩铜矿位于铜陵矿集区中段,凤凰山矿田以北,新桥矿田和沙滩脚矿日诧间。地质构造属铜陵.繁昌断皱带南段的铜陵,戴家汇岩浆断裂活动断块区。盖层构造为一系列走向北东而相间排列的短轴背斜及复式向斜。区内近东西、南北向基底构造及其交汇点控制着该区岩浆活动及成岩成矿作用,尤其是与成矿关系极为明显。根据舒家店矿田内现有铜金矿床成矿条件分析,在矿田约40km2范围内,找矿前景广阔。首先指出的是舒家店金矿,位于舒家店铜矿12线以北东南部,经研究金矿成矿明显晚于舒家店铜矿成矿,且该金矿南东由于矿权制约均未控制,继续勘查可望有较好突破。其二是矿田南部新桥头-毛岭头一带,处于舒家店背斜核部及其附近,在志留系地层中有该地区三大杂岩体出露,是寻找大中型斑岩铜矿的有望地区。其次是矿田中部的萝卜冲地区,该区地表出露志留系底部高家边组页岩,产状较平缓,下部可能为奥陶系灰岩地层,周边有岩体侵入,物探有较好的异常吻合,多种成矿信息综合表明,该区段有较好的“多位一体”矿床成矿可能。
  • 摘要:矿床和成矿带的形成有都与一定时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构成了西准噶尔地区至少5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第1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发生在志留纪,集中在西准噶尔北部地区,洪古勒楞洋俯冲,形成沙尔布提和谢米斯台岛弧及火山岩。第2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发生在泥盆纪,在西准噶尔广泛发育,在西准噶尔北部地区,额尔齐斯.斋桑洋壳俯冲,在谢米斯台-沙尔布提弧北缘形成了萨吾尔岛弧及中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伴随着萨吾尔泥盆纪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形成岩浆融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或矿点,如吐尔库班套镍硫化物矿点。第3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发生在早石炭世,集中在西准噶尔北部地区,额尔齐斯-斋桑洋壳继续俯冲,茌谢米斯台-沙尔布提弧北缘形成了岩浆弧,伴随着萨吾尔早石炭世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与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蚀变岩型金矿和与斑岩型铜矿。第4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发生在晚石炭世,在西准噶尔广泛发育,在西准噶尔北部地区,额尔齐斯-斋桑洋壳继续俯冲,叠加在谢米斯台早古生代岩浆弧之上的弧后盆地,发育花岗岩,在花岗岩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处发育Be-U矿化,形成白杨河Be-U矿。第5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发生在最晚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集中在西准噶尔南部地区,该地区发生了碰撞作用和有关的花岗岩侵入和韧性剪切构造,而与之相关的成矿作用为Mo-Au-Cu矿,典型代表为巴尔鲁克地区的苏云河斑岩型Mo矿床、达拉布特地区的塞远斑岩型Mo矿床、哈图造山带型Au矿床等。
  • 摘要:本研究以斑岩型矿床内不同期次脉体内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SEM、XRD及Raman研究,厘定其超微组构特征,解译其标型特征的地质意义,从而重构成矿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以期提升对斑岩型矿床的理解和认识.对比分析表明,自A脉-B脉-D脉,拉曼位移向低频偏移,散射强度依次增强,这指示三者的成生压力依次降低。据此,本研究认为坡仔营斑岩型钼矿的成生早期为一个高温、高压岩浆热液活动为主阶段,随着成矿温度、压力的降低,成矿系统氧逸度逐渐降低,硫及金属元素逐步转变为金属硫化物形式而成矿。
  • 摘要:哈萨克斯坦努尔卡斯甘斑岩铜-金矿矿区内含矿岩体为卡拉达干杂岩体中的花岗闪长斑岩和侵入其中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少量闪长岩,岩石普遍蚀变较强。矿区内发育浸染状、网脉状和角砾状铜矿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磁铁矿,次为黄铁矿,少量斑铜矿、蓝辉铜矿、金红石、赤铁矿、黝铜矿和等。脉石矿物有钾长石、钠长石、绢云母、伊利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硬石膏及电气石等。其中,硬石膏丰富,呈浸染状或发育热液脉,暗示成矿母岩浆具富S、高氧化性特征。矿区内热液蚀变强烈,目前识别出的蚀变类型包括阳起石化、钠长石化、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伊利石化、白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电气石化及黄铁矿化等。根据不同蚀变组合,可划分为Ca-Na硅酸盐化、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中级泥化和绢云母化。
  • 摘要:雅西钒铁磁铁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297~308Ma)与香山西(278~283Ma)、牛毛泉矿床(289Ma)相近,但明显早于尾亚的成岩成矿年龄(236-248Ma)。雅西钒钛磁铁矿床杂岩体的主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岩石系列既有碱性也有钙碱性系列,在A-F-M图中主要落入拉斑玄武岩系列,少量落入钙碱性系列,与尾亚样品投点结果一致,香山西和牛毛泉样品也多属于拉斑系列。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判断东天山钒钛磁铁矿床的岩浆均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但经历着不同的演化过程,可能归因于不同的构造环境。雅西和尾亚同处于中天山地块并同位于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的南侧,而牛毛泉位于哈尔里克构造带,香山西则位于康古尔剪切带。样品也多属于拉斑系列。东天山钒钛磁铁矿床晚古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弧-陆和陆-陆碰撞导致韧性变形使康古尔剪切带形成和晚石炭火山岩侵位引起的阿其山-雅满苏构造带和中天山地块的弧后拉张。第二阶段,在二叠纪-早三叠纪,碰撞后的拉伸作用或松弛阶段,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活动发生,如牛毛泉和香山西岩浆可能通过康古古断裂使位于深度46-48km以橄榄石和斜长石为大量斑晶的岩浆房上升侵位。第三阶段,早三叠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再次发生活动,尾亚岩浆通过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从雅西相似的岩浆房上升侵位。
  • 摘要:麦兹盆地是新疆阿尔泰南缘一个重要的铅、锌、铁矿化集中区,其中,较著名的有蒙库大型铁矿床、可可塔勒超大型铅锌矿床.盆地内矿床、矿点多为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成因,层控特征明显,具有规模大、形态规则、厚度及有用组分稳定等特点.什根特铁矿位于阿勒泰市南东95km处,产于麦兹盆地内,位于蒙库-乌吐布拉克-巴特巴克布拉克北西向铁成矿带的南东延伸部位.本文对该矿区的赋矿岩石-角闪斜长变粒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什根特铁矿具有3种矿化,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层状矿体、与矽卡岩退化蚀变有关的磁铁矿化和与伟晶岩有关的矿化,其中火山沉积作用是主要成矿作用,因此容矿的火山岩时代就代表主成矿时代,即什根特铁矿形成于400 Ma左右,这个年龄与蒙库矿区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403.9+4.8)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即与蒙库铁矿l号矿体火山沉积期时代一致,均属早泥盆世成矿。
  • 摘要:吉林省是中国重要内生钼矿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相继发现了季德屯、大石河、福安堡、四方甸子、刘生店、石马洞、长安堡等多座大型、中型钼矿床,己成为中国钼矿资源地和被关注与研究的热点地区.前人先后对区域上已发现的矿床开展了矿床地质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利用高精度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进行定年研究。获得的长安堡钼铜矿床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67.3-168.7)Ma,加权平均值为(168.0+1.0)Ma,等时线年龄为(168.0+6.2)Ma,与矿化相关的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70.2+0.6)Ma,成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显示了成岩与成矿均发生在中侏罗世。
  • 摘要:金山金矿田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陆块之间的钦杭结合带,夹持于八十源-铜厂韧性剪切和江光-富家坞韧性剪切带之间,分布有著名的金山式韧性剪切型金矿等二十几处金矿产地.矿田成矿时代存在争议,从晋宁-燕山期均有报道,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仅是K-Ar、Rb-Sr、Pb-Pb同位素等定年手段的固有缺陷,而且是样品代表性不强、成矿流体判别方式的问题.罗家墩中型金矿位于八十源-铜厂韧性剪切带内,矿区赋矿地层与变形变质特征上与金山金矿完全一致,同属金山式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前人对矿区研究尚属空白,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矿区含矿地质体超糜棱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Hf同位素测试,明确金山式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同时对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拼贴时限提供了佐证.本次研究表明,金山式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年龄在844.5Ma左右,这与张村岩群中凝灰岩锆石U-Pb年龄较为一致,同时也表明在华南发生的多次闭合与开张,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拼合时间大致为844.5Ma左右。Lu-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值(THf2(Ma》为1.04~2.23Ga(平均值1.71Ga),为中—古元古代,这一时期,扬子、华夏地块中间由华南洋相隔,是华南前寒武纪地壳形成时期,1.8Ga是华南地壳的主要形成时期,且存在1.4Ga晚中元古代的区域地壳重熔增生。区内8Hf(t)值正负值均有,说明成岩物源可能与区域性地壳重熔增生有关,且成矿物质显示壳幔混源特征。
  • 摘要:布琼含铜铁矿床位于西昆仑铁克里克成矿带西部偏北部位,在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中,铁克里克为三级Fe-Mn-Au-Pb-Zn-U-煤-石膏-自然硫-重晶石成矿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陆缘隆起区.作为铁克里克地区唯一成形的矿床,布琼含铜铁矿床缺乏系统的科研性工作,冯友全通过围岩原岩恢复和矿石特征观察,认为布琼铁矿为沉积变质型铁矿.但是在矿床地质、控矿因素、成矿过程、矿床成因和形成时代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足.本文在充分收集总结区域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及室内岩相学、矿相学研究,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矿化期次.根据变形、变质、矿化、蚀变等特征初步推断,布琼矿区前寒武纪地层经历了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早期沉积的铁质经变质富集形成BIF型铁矿体,即沉积-变质铁矿化期。在此之后经历的构造作用导致矿内发育动力变质作用,在海拔3353m左右范围内(下部)以L3矿体为中心,呈线型叠加在早期的面型区域变质作用之上,变质表现为低绿片岩相的退变质作用,变形表现为韧性剪切变形,使L3及邻近矿体铁矿石糜棱岩化,磁铁矿富集,品位升高,即动力变质期使铁质进一步富集;但脆性裂隙不甚发育,后期叠加热液蚀变及铜矿化发育弱。在海拔3440m左右范围内(上部)的矿体韧性变形相对较弱,主要为脆性变形,有利于叠加热液充填—交代型的铜矿化,即构造—热液铜矿化期。总之,布琼含铜铁矿床是经历了沉积-变质铁矿化期和构造-热液铜矿化期2个成矿过程的产物。
  • 摘要:皖南地区处于多个构造单元交汇处,位于扬子陆块东北部,横跨下扬子前陆凹陷带、江南造山带及皖浙褶断带,北以NE江南断裂为界与长江中下游南缘冲断带(成矿区)相邻,南以江山-绍兴缝合带与华南板块相连.皖南地区分布有大小花岗岩类岩体20余个,可以分为老、新两期:较老一期为元古代(晋宁期),分布于江南隆起带内的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年龄为928~991Ma,晚期花岗岩年龄为753~829Ma(Li et al.,2002;2003;Chen etal.,2001;Shu et al.,1995;Shen et al.,1993),新一期为燕山期,年龄主要分布在109~170Ma,代表岩体为青阳、太平、施德、姚村、黄山、九华山等岩体.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钦杭成矿带之间的江南古陆及邻区发现和探明了一批斑岩-矽卡岩型钨矿床,成为全球另一个超大型钨矿富集区,目前还在进一步勘查,资源量还将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另一个超大型钨矿富集区.竹溪岭钨钼银金多金属矿床是江南古陆钨钼成矿带内的典型矿床之一,位于该成矿带的东段.研究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目前矿区内地质研究工作总体较薄弱,陈雪霏对矿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年龄测定以及Hf同位素分析等工作,测得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40.5±2)Ma.
  • 摘要:贵州习水谢家坝铅锌矿位于扬子台缘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区内发育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该矿床位于桑木场背斜近轴部,其赋矿层位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该矿床进行地质背景、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力支撑.谢家坝铅锌矿处于寒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呈脉状、透镜状分布,且周围没有岩浆岩产出,区内灯影组白云岩孔隙发育,并靠近你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砂泥岩,表明该矿床属后生矿床,而矿物组合与围岩蚀变说明成矿环境为低温环境。通过谢家坝铅锌矿地质特征与四川会东大梁子、会理天宝山、甘洛赤普、汉源团宝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说明谢家坝铅锌矿属于MVT型铅锌矿。
  • 摘要:1-4.5mm,属中粒级,矿物组成为斜长石(35%)、钾长石(20%)、石英(25%)、角闪石(15%)、黑云母(5%)。羊拉里农矿段爆破角砾岩筒,为椭圆状小岩株,出露面积约0.01km2。KT1矿体产出于接触带附近爆破角砾岩筒及接触带附近。">羊拉铜多金属矿是近年发现和突破,资源量达134万吨的大型矿床,现已进入开发多年.随着矿山采矿的进行,一些矿床地质现象被揭露出来,并有所新发现.有关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学等方面已有众多的报道.笔者通过"羊拉铜多金属矿集区叠加成矿及资源利用研究"项目工作,对矿区矽卡岩成因、花岗岩中爆破角砾岩筒和暗色包裹等有了新进展.据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特征,属同熔型花岗岩。矿区SN向延伸的羊拉和金沙江断裂是控制沉积和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相关的成矿构造,NE向次级断裂与派生的“入”字型断层为控矿断裂,并切错了早期SN向断裂与褶皱构造。矿区发育的层状矽卡岩的形成经过矽卡岩化阶段→退化矽卡岩阶段→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与矽卡岩型铜矿有关的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里农矿段中辉石具有类似特征。里农岩体、江边岩体及路农岩体内暗色包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矿物颗粒大小多数>1-4.5mm,属中粒级,矿物组成为斜长石(35%)、钾长石(20%)、石英(25%)、角闪石(15%)、黑云母(5%)。羊拉里农矿段爆破角砾岩筒,为椭圆状小岩株,出露面积约0.01km2。KT1矿体产出于接触带附近爆破角砾岩筒及接触带附近。
  • 摘要:金、银或多金属碲化物型矿床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矿床类型,碲与金的密切关系使之成为"碱质类"金矿的特征伴生元素和成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独特指示剂,这类矿床中碲化物矿物的富集、结晶,表现出多阶段、多期性和多样化的成矿作用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成矿成因信息.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矿床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无论是在区域构造背景、岩浆演化、成矿流体、成矿机制等方面前人都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普遍认为在碱性岩与富碲化物型金矿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在成矿元素的富集机制方面,尽管大多数学者强调了物化条件的骤变引起成矿元素沉淀富集过程,但成矿元素的演化规律,尤其是成矿过程中碲、金、银、硫等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仍有待深入研究.为了系统研究富碲化物型金矿成矿元素组成,笔者对产于山东平邑归来庄金矿田的典型矿石进行了系统的Tof-SIM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ime of Flight-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简称Tof-SIMS))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首次获得了一套精确的矿物化学资料和元素分布图,总结了富碲金矿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摘要:江西大湖塘钨铜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之九岭-鄣公山隆起西段,地处赣北武宁、修水、靖安三县交界处,是近年来中国勘查出的世界级钨矿产地之一,更是产学研相结合的热点地区之一.该区属于江南地块中生代钨铜钼等多金属成矿带,大规模出露晋宁期闪长岩和燕山期多次花岗岩.本文以大湖塘钨(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项目为依托,对本区产出的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花岗斑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146个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分析了其中B、Li、Cu、Mo、Sb、Cs、W、Bi、Sn、Nb、Ta、Zr、Hf、Ag、As、F等16种元素,并将其划分为成矿元素(W、Cu、Mo)、矿化剂元素(B、As、F)、主要伴生元素(Sn、Sb、Ag、Li、Cs、Bi)、高场强元素(Nb、Ta、Zr、Hf),对燕山期三种岩性的高场强元素Nb/Ta、Zr/Hf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本区花岗岩演化过程中流体与熔体相互作用关系,为该区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 摘要:形成于~830Ma的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的西南边部,成矿后构造活动频繁,特别是早古生代古祁连洋的开合旋回,使得矿床的原始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对金川矿床原始形态的恢复,就成了在矿体深边部找矿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础工作.断裂系统是金川矿区最主要的构造形式和改造金川矿体的主要因素,故成矿后断裂的研究是金川矿床原始形态恢复的核心问题.通过对金川成矿后断裂系统,以及含矿岩体原始形态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3点找矿意义:①由于F1断层上盘的老地层是从远处推移过来的,因此在F1断层下盘没有找矿意义,故在己知矿体深边部找矿,范围应该限制在F1断层的上盘所在区域。②由东、西岩体原始展布型式可知,金川含矿岩体很有可能均呈右行侧列形式展布,因此西岩体的西北部和东岩体的东南部应该是找矿的有利地段。西岩体的北部和东岩体东南部由于成矿后期断层活动造成的差异性升降,均被第四系覆盖,所以未知矿体可能就像Ⅲ、Ⅳ矿区一样埋藏在这层覆盖物之下。③虽然西岩体在接近F16_1断层处发生了自然尖灭,但是根据开采资料显示,东岩体在F16_1断层处并未完全尖灭,而是被F16_1断层所错动。因此,根据东岩墙所处的围岩位置和F16_1断层的走向滑距,在F16_1断层以北的大理岩与混合岩的交界处具有寻找东岩体遗留在断层北侧部分的潜力。
  • 摘要:广东省银矿资源丰富,成矿时代跨度大,形成了各主要成矿期的银矿床成矿系列.金石嶂银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在这一地区查明的己达中型规模(122b+333级银金属量668t)并有大型远景的银矿床,对其矿床成因研究对粤北地区找矿具有特殊意义.1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处于华南褶皱系加里东隆起区河源深断裂带(NE向)与贵东大断裂(EW向)交接部南西侧麻布岗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盆地北缘,盆地四周为加里东褶皱基底深变质岩系和印支期盖层及各类岩浆岩.矿区主要出露震旦系云开群中亚群深变质岩系及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陆相火山岩和碎屑岩建造.除加里东晚期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震旦系云开群中各类混合花岗岩外,燕山期侵入岩和火山作用则是区内最活跃的一次岩浆活动,为区内最重要的成矿期.金石嶂矿区己发现的矿体多产于震旦系变质岩系地层中,以往对矿床成因多倾向于层控型矿床成因观点。矿区勘查及综合研究表明,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多阶段和多成因的特点,矿区的金属矿化是加里东期以来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岩浆侵入及火山活动作用的综合产物。其中,次火山热液的充填交代成矿作用应是本矿床的主要矿床成因。矿床就位于麻布岗侏罗系火山岩盆地北部边缘,矿体受NW向及NE向以及EW向多组构造控制,矿体除了碳酸盐岩附近的矽卡岩(硅灰石岩)类型矿石外,还存在多处挤压破碎热液充填蚀变岩矿石。
  • 摘要:西藏措勤县罗仓地区江巴组火山岩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板片,地层属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区域上地层沉积类型复杂,各沉积地层走向以北西西或近东西展布为主,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了成因类型复杂多样的火山岩地层.江巴组(K2jb)火山岩是在本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厘定出来的,该地层主要分布于罗仓东部,是一套中性—酸性的钙碱性火山岩组合,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两大类,其下伏地层为下石炭统—早二叠统拉嘎组地层.本文在充分研究晚白垩世江巴组火山岩岩石常微量、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总结了江巴组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及板块运动等方面的特征,并对该套岩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另外本次工作还对采取的流纹岩样品进行了测年分析,初步确定江巴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
  • 摘要:新疆和田地区卧龙岗-黄羊岭一带是位于东昆仑的一条重要锑多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上锑元素富集程度高、富集规模大,已发现黄羊岭锑矿、卧龙岗锑矿、卧龙岗北锑矿、盼水河锑矿、红山顶锑矿等多个锑矿床.随着该锑矿富集区勘探工作的深入,近年来在该成矿带新发现有枯水湖锑矿、枯水湖南锑矿、风帘山锑矿+等一系列锑矿床,部分地质学者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做过剖析,初步认为其可能形成于新生代印度-亚洲碰撞期间青藏高原的热隆扩张作用.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关于区域成矿规律及控矿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工作甚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成矿带上锑多金属矿产的勘探及开发.本文在详细的矿产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卧龙岗锑矿富集区构造控矿条件进行了初步总结.
  • 摘要:金山沟金矿位于金山沟火山穹窿的核部,老君庙火山口南边,西接东黑山火山机构,东临羊圈子火山机构,是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成矿带典型的金矿床,对于其矿床成因类型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观点有陆相火山岩型、破碎蚀变岩型、石英脉型、中低温浅成热型几个类型.其争议的核心为成矿过程和物质来源的不同认识,本次工作在充分总结金山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稳定同位素等手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并建立其成矿模式.
  •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将研究对象从重点关注国内与侵入岩体有关的铀成矿带拓展为以热液型铀矿床为主并共生有多种类型铀矿床的铀成矿带,通过收集整理这些铀成矿带及铀矿床的各种地质资料,经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对铀成矿带内成矿区域、铀矿床类型、铀成矿系列、典型矿床式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摘要:通过综合找矿信息得出,山池村出露地层均为震旦系老变质岩系,NE向断裂构造发育,蚀变类型种类较多,矿脉附近存在有中酸性侵入体;山池村矿区矿化赋存于NE向压剪性断裂,矿石类型以团块状为主,呈脉状、似层状产出;根据1:1万物化探工作测量,结合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采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矿区的主要成矿元素是Pb、Zn,Bi、Mo与Pb、Zn、Cu一起可作为矿体的重要指示元素,Bi与Mo可作为矿体的辅助指示元素。
  • 摘要: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濒临太平洋板块,是环太平洋巨型构造-岩浆带和环太平洋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以"马坑式"铁矿、"紫金山式"铜金矿床为代表的典型矿床类型,以往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植被覆盖严重、地质构造复杂、"弱缓"找矿信息和找矿信息的不对称等导致地质找矿工作非常困难.物化探的结合在地质矿产调查中应用很广,也是多源信息综合处理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科之间不同的特点和发展的不平衡,在实际结合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综合处理方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物探方法在基础地质研究与地质矿产勘查两方面都受到重视,而化探方法主要应用于找矿研究,注重异常解释与评价,忽略了反映背景的大量样品,很少涉及基础地质信息,也缺乏相关方法,影响了综合方法的发展.因此,本文根据福建省覆盖区的基础地质特征,提出一种多源信息综合处理方法,综合解译福建省地质、重磁、化探信息,揭示相关信息之间的联系,说明综合处理方法的运用效果.
  • 摘要:胶东是中国最著名和最大的黄金资源基地,拥有焦家成矿带、招平成矿带和三山岛成矿带3大金矿成矿带.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探明了一大批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金矿床,第一空间查明金资源储量超过1000t.随着金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逐渐加大,地表和高品位资源也逐步枯竭,金矿保有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深部找矿和浅海区成为找矿增储的主攻方向.近年来,三山岛断裂浅海区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三山岛北东浅海发现了全国最大的金矿单矿体,说明浅海区找矿前景巨大.但是由于海域的特殊地形情况,海域金矿勘查与陆地有着诸多不同,多种勘查方法难以实施,且存在风险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选择了三山岛西南海域,开展了海洋磁测工作,通过数据采集、处理,结果表明海洋磁测基本能反映断裂位置,是现阶段海洋金矿探测可行、有效的方法.
  • 摘要:恰尔巴赫特铜矿区为与中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矿区开展1∶1万激电中梯扫面工作,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物探工作所圈定异常的准确范围,对该区进行细致深入的查缺补漏工作,圈定新的隐伏矿(化)带(体).针对斑岩型铜金矿床在该区的成矿模式,在激电工作基础上进行高频大地电磁(EH-4)探测工作,确定异常体空间展布特征.进一步研究斑岩型铜、金矿(化)带(体)在该区空间分布上与岩体、围岩及构造的关系,以及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后,残留矿(化)带(体)在纵深方向的延伸状况.利用上述综合勘查方法,对优选出的找矿靶区进行查证,对已知矿床开展"攻深找盲"工作,发现新的矿产地或矿床,扩大资源量.
  • 摘要:本次工作,通过对矿区内标本的磁性参数进行归纳总结,得到了岩、矿石的磁性特征,反映出相应岩性的磁性强弱信息,为异常解译过程中提取有利的矿体异常信息提供了依据。同时,其成果也可以扩展应用到外围甚至区域性的研究工作中,从而体现了本次工作的研究价值。
  • 摘要:广东梅子窝钨矿是一个老矿山,属于中等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在垂向分布上具有"五层楼"矿化叠加模式,曾是中国大规模开采的钨矿山之一,前人针对该矿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积累了较为详实的地质资料.本文通过选取合适的指示元素,求取矿区地球化学背景,研究矿体元素组合特征,为后续构造叠加晕异常分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东天山中段西凤山地区位于哈密市西南150km处,1992~1993年西安地质学院初步评价发现了7个矿点.整个矿区金矿体众多,厚度较小,品位较高,变化不稳定,成矿远景不明,该地区金矿勘查评价工作停滞.结合最新的岩浆-构造-成矿研究成果,本文试图重新梳理成矿特征,提出找矿方向建议,加快找矿潜力评价工作.金矿床主要分布于主断裂面附近次级破碎带,矿体主要赋存于近东西向断裂与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西凤山地区找矿有利地段为:①雅满苏大断裂及次级断裂作用形成的构造破碎蚀变带,几组或者多组交汇部位是重点区;②在花岗(斑)岩脉侵入接触带或与韧性剪切带叠合部位;③区内1:5万Au,As元素综合异常区;④褐红色、黑褐色石英脉密集分布区。
  • 摘要:汞洞冲矿床的隐爆角砾岩为热液角砾岩;与成矿有关的流体是含CO2的岩浆热液,在隐爆造与的减压造成流体发生沸腾作用,并为大气降水的加入提供了通道。大气降水加入造成的流体温度与盐度降低是造成铅锌沉淀的主要机制;汞洞冲矿床成矿与深部岩浆活动相关,为岩浆-热液角砾岩型矿床。
  • 摘要:诸广山岩体是中国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岩体中段产有鹿井铀矿田.诸广山岩体中段的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型铀矿床有鹿井、梨花开、沙坝子矿床等。铀矿床(体)主要产于岩体外带的震旦系-寒武系变质石英砂岩内,受北北东向切层硅化断裂或东西向的浅变质岩层间硅化破碎带控制,也受地层岩性和富铀热液活动等因素的联合控制。根据诸广山岩体中段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型铀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演化,将矿床的形成大致分为3个阶段。
  • 摘要: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锡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分布有3个重点工作区,即八乡-金坑铜锡多金属矿、长埔-吉水门锡多金属矿、塌山-尖吉山锡多金属矿重点工作区,己发现的金坑、长埔、梅陇、吉水门、塌山矿床均达中型规模,区内尚分布有淘锡湖锡矿等50多个小型矿床及矿点,本文总结了整装勘查区矿床地质并根据成矿地质作用,侧重点对前两个重点工作区矿床成因类型进行归纳,建立了成矿模式,以期对该区进一步的勘查找矿,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下营坊金矿位于河北省平泉与宽城两县交界处,北距平泉县城30km,有252省道从矿区西部通过.是一个以金为主,伴生银的大型金矿,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31t.根据元古界与太古界的层间滑脱构造带上盘次级裂隙控矿,且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岩浆期后热液等认识,结合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认为龙须门火山岩盆地北缘直至下金宝岩体之间的元古界地层覆盖区之下是今后寻找隐伏金矿的有利部位。
  •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大地电磁场数据处理(静位移校正)和三维反演解释的综合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普通PC上完美运行,基本没有硬件要求,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通过三维模型示例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此外,该算法支持全域数据采集空间(地下、地表、海底等),是综合勘探发展的重要技术。
  • 摘要:本文在厘定铜绿山矿床成矿期次和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短波红外光谱(SWIR)技术,识别含水蚀变矿物空间分布及相关参数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域成矿特征来探讨区域矽卡岩型矿床的勘查找矿意义.
  • 摘要:文章指出北祁连成矿带中寒武统相关的成矿系列包括:中寒武世海相火山沉积作用有关Cu-Pb-Zn-Au-Ag-Mn硫铁矿成矿系列和中寒武统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受后期热液再造作用有关Au-Ag成矿系列,对五种成矿系列的建造构造、成矿时代、矿床实例以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 摘要:在中国工业化的加速进程中,对资源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浅部资源急剧减少,因此对深部资源的探查刻不容缓的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然而,深部找矿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勘查技术方法是制约深部找矿的重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国土资源部于2011~2015年期间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东部典型矿集区深部资源勘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5年来,在30余个国家科研院校、省级勘察单位600余位专业人员组成的10个课题协同努力下,以重点矿种较集中的大型矿集区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紧缺金属矿产为主攻矿种,深入开展了典型矿集区深部找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凝练了一批成矿模式,构建了一批实用性很强的勘查模型,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东部矿集区深部找矿理论研究与找矿勘查技术水平.通过合理运用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在找矿上也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提交了一批资源量.
  • 摘要:金属硫化物矿物中U、Th含量极低,在其结晶后通过衰变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成因Pb可忽略,因此可指示热液中金属物质源区的U-Th-Pb体系及其初始Pb同位素组成特征。但对于花岗闪长岩,由于U、Th的含量相对较高,需要扣除成矿作用之后放射性成因铅的增长量,故对其Pb同位素进行初始值计算。在(207Pb/204Pb)i(206Pb/204Pb)i铅同位素演化模式图中,金属硫化物矿物样品数据点落在上地壳演化线附近,主要分布在寄主花岗闪长岩的范围,表明寄主花岗闪长岩是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物质来源。李荣清利用寄主花岗闪长岩与矿体中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也证明了在成矿过程中寄主花岗闪长岩提供了成矿物质。因此,矿石矿物Pb同位素特征表明,寄主花岗闪长岩是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物质来源。
  • 摘要:本文拟通过对黄山南岩体中不同岩相中的橄榄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岩石学及矿床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橄榄石进行电子探针分析,以期约束黄山南岩体的母岩浆性质,岩浆演化以及铜镍成矿过程。硫化物熔离作用是岩浆型铜镍矿形成的关键。在硫不饱和条件下,岩浆结晶分异过程可使橄榄石中的Ni含量随Fo值的减小而减小,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反之,在硫饱和条件下,硫化物熔离可导致结晶出的橄榄石中Ni亏损。黄山东岩体的橄榄石中包含硫化物珠滴表明其母岩浆在橄榄石结晶之前就发生了硫化物熔离,模拟计算也表明黄山东岩体中的橄榄石结晶作用于硫化物熔离同时进行。硫化物熔离使黄山东岩体中的橄榄石普遍亏损Ni元素。相较黄山东岩体,黄山南岩体的初始岩浆具有较高的Ni含量,且结晶出的橄榄石具有相对较高的Fo值和Ni含量,橄榄石中Ni与Fo值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黄山南岩体母岩浆可能没有达到硫饱和进而进行足够规模的硫化物熔离,这可能是造成黄山南岩体含矿性较差的不利因素。
  • 摘要:对东昆仑冰沟南岩体进行锆石年代学测定,最终获得冰沟南矿化辉石岩SHRIMP谐和年龄为(377.8+3.4)Ma。东昆仑冰沟南镁铁质岩体(377.8+3.4)Ma的成岩年龄,说明伴有铜镍矿化的辉石岩形成于泥盆纪,禹于晚古生代早期,此时该区域造山运动己完成,基本处于造山后局部陆内垮塌的伸展阶段,可能是又一朗构造旋回的开始,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
  • 摘要:磁海铁矿床铁矿体产于辉绿岩中,并且发育矽卡岩化,其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存在争议,主要可分为(岩浆分异)-矿浆贯入-热液交代型和热液成因。笔者的研究显示出如下特征,表明磁海是一个矽卡岩铁矿床:成矿作用与两类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相关,早期矽卡岩阶段形成的石榴石、透辉石等矽卡岩矿物与浸染状磁铁矿共生,晚期退化蚀变阶段形成的角闪石、绿帘石、黑柱石等含水矽卡岩矿物与块状磁铁矿和部分新发现的自然金密切相关;矽卡岩中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矽卡岩阶段形成于高温、高盐度的流体,而退化蚀变阶段形成于低温、低盐度的流体;矿石中的磁铁矿具有热液磁铁矿的微量元素和氧同位素特征。磁海铁矿床和其他矽卡岩铁矿床的区别在于它的围岩是辉绿岩而非碳酸盐岩,但是其成矿机制与其他矽卡岩铁矿一致。尾亚属于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相关的Fe-Ti氧化物矿床,矿石主要可分为浸染状和致密块状2种,其中致密块状矿石与浸染状矿石或围岩接触关系截然。浸染状矿体是尾亚矿床主要的矿石类型,其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和钛铁矿的合量为10%-30%,与单斜辉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共生,局部可出现以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为主的较多的硫化物.
  • 摘要: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部分,具有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金属矿床(朱永峰等,2014;Zhu et al.,2015).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广泛分布,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酸性侵入体侵入到上述地质单元.各种尺度和性质的断裂带发育,从大规模的韧性剪切带到小尺度的脆性断裂均穿切上述地质单元,沿断裂带产生了不同规模的热液蚀变,并在局部形成金矿或者金矿化现象.灰绿山金矿位于西准噶尔地区哈图-宝贝金成矿带的东北部,受断裂带控制.本文研究灰绿山金矿的矿物结构、矿物组合和矿物成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平衡计算,讨论控制灰绿山金矿成矿作用和金沉淀机制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随着成矿流体硫逸度降低,Au(HS)2-溶解度明显降低。菱铁矿和磁铁矿的结晶过程不断消耗流体中的H2S,硫化物结晶也大量消耗H2S,这些过程均导致成矿流体硫逸度降低。根据相平衡计算结果和反应,水-岩反应和硫化物结晶导致流体硫逸度降低,从而诱发自然金沉淀并最终形成金矿。
  • 摘要:位于广东省云浮市境内的大降坪矿床是中国著名的超大型硫铁矿矿床之一,黄铁矿矿石总储量约为2亿多吨,居全国之首(杨荣勇等,1997).铅锌矿是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于2002~2003年开展矿产资源评价时发现,产于黄铁矿矿体下部,远景规模达大型以上(罗大略,2004).对于硫铁矿矿床的成因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多数人认为其形成于热水沉积作用,且经过后期岩浆气液叠加改造作用(张乾等,1993;张宝贵等,1994;Li et al.,2006),而铅锌矿体的成因未有研究.经过多方面研究发现,与闪锌矿共生的,呈脉状产出的黄铁矿为亮黄色、淡黄色,自型-半自型立方体,说明铅锌矿石与条纹条带矿石的成矿环境不同;铅锌矿体与黄铁矿体具有不同的矿物组合和蚀变类型;条带状矿石可见遭受到后期强烈的变形作用;而且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铅锌矿石与条纹条带状矿石具有不同的流体类型、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区域上看,大降坪矿床所属的大绀山矿田存在白垩世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故笔者认为黄铁矿体下部的铅锌矿体可能不是形成于同生沉积作用,而是形成于晚白垩世的岩浆热液作用,Ⅳ透镜状黄铁矿体可能遭受了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作用。
  • 摘要:华北克拉通北缘辽吉造山带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区,造山带内发现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如:白云金矿、猫岭金矿和五龙金矿等.猫岭金矿是1985年由辽宁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队发现的大型金矿之一,其金储量达25t,平均品位为3.2g/t(张朋等,2013),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特点.本次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划分矿床的成矿期次与阶段,开展石英及硫化物单矿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研究,为矿床成矿机制及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依据.根据野外矿体形态、穿插关系及室内矿相学研究,将猫岭金矿成矿作用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主要为2个阶段:早期褶皱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物组合为石英+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该阶段石英灰黑色,较破碎,镜下观察具有变形和波状消光现象;晚期平直石英-硫化物阶段,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该阶段石英脉灰白色,镜下未见波状消光和拉长现象,可以判断与弯曲石英-硫化物脉并非同期产物,同时在野外可见平直石英脉穿插早期形成的弯曲石英脉。
  • 摘要:氟磷灰石的交代作用在国际上很多的铁氧化物磷灰石(IOA)矿床中相继报道过(Harlov et al.,2002;Torab et al.,2007;Bonyadi et al.,2011),但对于热液交代过程中,磷灰石晶格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变化情况及交代程度差异的影响至今未完全得到解释.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宁芜盆地中陶村玢岩型矿床中的两类矿石的氟磷灰石(浸染状矿石、脉状矿石)进行系统的微区显微矿物结构、利用多种原位微区分析技术(EMPA、LA-ICPMS、LA-MC-ICPMS和SIMS)进行主微量、U-Pb年代学、Sr和O同位素分析,从磷灰石矿物的微观尺度出发对矿床尺度的流体来源及性质进行探讨,并强调微区原位分析技术对反映成矿作用过程的重要作用.
  • 摘要:川西江浪穹隆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西南缘.环穹窿腰部分布着一系列产状、矿床特征相似的铜多金属矿床—里伍式铜矿床,包括里伍、中咀、笋叶林、柏香林、挖金钩、黑牛洞等矿床.这些矿床的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出于中元古代里伍群中,其成因模式目前尚不明确.本文选择研究里伍和黑牛洞铜矿中的含矿电气石LA-MC-ICPMS原位硼同位素特征,获得δ11B值分别为(-15.47±0.83)‰~(-13.06±0.77)‰(n=10)及(-13.19±0.57)‰~(-5.91±0.67)‰(n=16),与花岗岩的δ11B值区间非常一致,表明该类矿床属(区内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 摘要:湘东钨矿(又名邓阜仙钨矿)位于湖南省茶陵县东北部,是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含有丰富的钨、锡、铌、钽、铜等矿产资源而驰名中外,经过70多年勘查开发和研究工作,在矿床的岩浆岩、成矿构造及矿床成因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认识.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踏勘、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和岩矿测试分析,对该矿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方面进行了重新厘定.石英脉型黑钨矿体主要分布在邓阜仙岩体的内接触带,主要赋存于矿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体中,品位较高。蔡杨等对湘东钨矿床中石英脉型钨矿伴生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湘东钨矿成矿年龄为(150.5+5.2)Ma。与区内二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154.4+2.2)Ma)基本一致,均为晚侏罗世,说明邓阜仙钨矿是二云母花岗岩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推测湘东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地质体为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矿体分布严格受区内断裂构造控制,NEE向茶汉断裂为区内钨锡铅锌矿的导矿构造。推测成矿构造为:燕山期的NE向正断层(矿田构造),岩体接触带(矿床/矿体构造),断层裂隙带(矿体构造)。成矿结构面为侵入体接触带(印支期、燕山期),侵入体外接触带断层裂隙构造以及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叠加结构面。
  • 摘要:安徽贵池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铜、铁、金、硫等矿产资源丰富.该区燕山期侵入岩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近年来,区内相继发现了抛刀岭(铺庄)、西冲、金鸡山、朱家冲、老山、安子山等多处铜金矿床(点),显示出良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大量的岩石化学数据显示,贵池地区的铜金成矿岩浆岩具有埃达克质的特征,如马头、铜山、安子山、乌石、老山等,这些埃达克岩成因主要受控于是燕山晚期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至扬子地块深部所导致的洋壳板片熔融作用有关,正是有洋壳俯冲的物质及所携带的大量流体参与,使得铜金物质在岩浆形成过程的带入浅部地壳,是该区铜金矿床的主要成因机制。
  • 摘要:湘南柿竹园矿集区云英岩及其矿化作用始终倍受关注,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的花岗岩体的前锋、项部,或沿岩体内的断裂两侧发育程度不同的云英岩化,在云英岩化过程中有锂、铷、铯的富集和锡石、黑钨矿的形成,从而形成云英岩体型和云英岩一石英脉型锡(钨)矿床或铷多金属矿床。通过研究主成矿元素与∑REE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钨、钼和铋与∑REE之间呈对数正相关关系,随着云英岩中锌含量的增加,EREE呈现出降低趋势。另外,云英岩中主成矿元素含量差异悬殊,随着钨含量的增加,锌含量反而降低。从某种程度上看,云英岩中钨与锌的富集具有一定排斥性,当岩石中钨大量富集时,锌的富集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云英岩对于金属矿化的指示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方面脉状云英岩叠加或穿插于矽卡岩中,是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化富集的重要载体,构成(网)脉状云英岩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另一方面,于花岗岩内接触带呈面状发育的云英岩,对于浸染状产出的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化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构成面状云英岩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
  • 摘要:新疆琼河坝地区早占生代侵入岩分布分布广泛,除第四系外,已占到基岩出露面积的60%,这表明在早古生代时期,本区的岩浆侵入活动是非常强烈的。本次对这套岩体较系统的岩石学工作有32个点,对其中17个点的样品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工作,另外收集到前人的4件U-Pb同位素研究成果,基本覆盖了早古生代岩体分布区。目前在琼河坝地区发现的与早古生代侵入岩有关内生矿床基本均为斑岩型或类斑岩型,规模较大的有拉伊克勒克、蒙西、琼河坝、和尔赛和童华岭矿床,成矿时间均为晚志留纪,在拉伊克勒克矿床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测年为(409.1+5.3)Ma~(411.1+5.3)Ma;童华岭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为(409+12)Ma。这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多期次岩浆活动发育区相类似,成矿作用集中于岩浆活动最晚期。矿床与早古生代中酸性岩体密切相伴,蒙西矿床中,矿体发育在斜长花岗斑岩和围绕斜长花岗斑岩蚀变强烈的中.上奥陶统荒草坡群中。拉伊克勒克、琼河坝、和尔赛和童华岭等矿床中的矿体全部产出在早古生代中酸性岩体中,它们的侵入活动不仅带来成矿物质,同时也为矿床提供了空间。
  •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南近年来金矿床勘查进展及其主要类型、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集区等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湖南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湖南金矿床具有类型多、成矿时代杂、线性分布的特点.金矿成因类型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层间破碎带型)、岩浆热液型矿床(微细浸染型或卡林型)、变成型石英脉-交代石英岩型矿床、变成型蚀变破碎带型矿床、砂矿型矿床、机械沉积砾岩型矿床.金矿产资源划分为3个系列组.金矿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分布于21个五级成矿带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共同控制金矿带的分布及金矿床的定位.
  • 摘要:PUMAHUASI铅-锌-银矿床位于阿根廷胡胡伊(Jujuy)省北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胡胡伊省,具体位于胡胡伊省省会城市胡胡伊市北约242km处.该矿床成矿金属元素主要为Pb、Zn、Ag.区域地层总体呈近南北向延伸,受强烈的区域性近东西向挤压作用影响,发生了强烈的变形作用,形成了轴向为南北向的背斜和向斜构造,并形成了大量的逆断层,导致地层倾角较陡,同时发生了较低级能变质作用。根据该矿床兼有SEDEX型矿床和热液成因矿床的双重成矿特征,初步分析其成因属复合成因,前期以SEDEX型矿床成矿作用为主,叠加了后期热液成矿、叠加改造作用,从已开采矿体特征和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等来看,应以后期热液成矿作用占主导。
  • 摘要:重庆南川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该区铝土矿属古风化壳沉积改造型矿床,矿区内构造发育,矿体严格受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地层控制,多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背向斜两翼、转折端及背斜鞍部,主要分布于一系列的穹褶束、凹褶束之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致密状和土状铝土矿,主要矿石矿物为硬水铝石,其w(Al2O3)一般在40%~75%之间,具有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是重庆市优势矿产资源之一.文章对重庆南川铝士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南川铝土矿区位于长坝向斜南西扬起端,含矿层位为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该区可能经过了红土化作用-铝土矿初期矿化阶段、沉积、再沉积作用-铝土矿成熟矿化阶段、表生淋滤作用-铝土矿优质矿化阶段3个阶段。该区铝土矿应属古风化壳沉积改造型矿床,不仅是成矿物质来源于古风化壳,而且在成矿物质迁移就位以后,仍在继续进行红土化,说明成矿物质的搬运距离较短,应是原地或准原地的堆积。
  • 摘要: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夏板块和杨子板块碰撞拼贴结合带之间,是中国重要的Cu-W-Sn-Mo成矿带(杨明桂,1997).在该成矿带西南段的湖南和赣南地区己发现一系列大型钨矿床,如朱溪钨(铜)多金属矿、瑶岗仙钨矿、梅子窝钨矿、西华山钨矿等,其多为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钨矿床.该成矿带东段的皖南地区近年来也发现了一系列斑岩-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如竹溪岭钨钼矿、大坞尖钨矿、兰花岭钨矿、逍遥钨多金属矿等.朗村钨钼矿床是最近在浙西地区找矿的重要发现,对其成因和成矿岩浆岩性质、岩浆起源等尚缺少详细的工作.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研和矿区主要岩石单元的岩矿相分析,研究认为该钨钼成矿主要与区内的细粒花岗岩有关,并对与成矿有关的的细粒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探究其岩浆起源、侵位时代及与成矿的关系.前人研究表明,160100 Ma为中国东部岩浆大爆炸时期(毛景文等,2000),其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伸展减薄背景下,细粒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31.7 Ma,表明钦杭成矿带东段经历了陆内挤压一伸展减薄的过程。矿区细粒花岗岩中可见大量石英钾长石,是岩浆出溶流体的记录。岩石伸展减薄过程中的减压是造成流体出溶的主要原因。岩石化学结果表明细粒花岗岩具有富硅、富碱的特点,稀土元素具有经典的海鸥式配分模式,在Na20-KZO岩石成因图解中,细粒花岗岩落入A型花岗岩区域,在10000Ga/Al-Z:和10000Ga/Al-Fe0/Mg0图解中落入I型与A型界线上。综合上述,细粒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并结合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背景,笔者认为细粒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岩石化学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
  • 摘要:东安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小兴安岭北麓,大地构造位置上该地区属兴蒙造山带东段.近年来,尽管地质学者对于该地区花岗岩研究取得了众多重要成果和进展,但是对于该地区依然存在很多亟待地质学者解决/存在争议的重大地质问题.本文花岗岩锆石的分选和处理在河北省廊坊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完成:锆石的制靶、CL图像采集、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试在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测试在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岩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测试在河北省廊坊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完成,主量元素的测试采用玻璃熔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试,微量元素测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试。与区域上的二长花岗岩相比,东安地区花岗岩属于弱过铝高钾钙碱性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花岗质岩浆起源于中—新元古代新增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岩浆演化过程中以结晶分异作用为主;其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火成岩的地球化学属性。结合区域的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的俯冲-后撤的弧后伸展环境。
  • 摘要:花山锑(金)矿床位于江南过渡带内,构造位置属于扬子陆块北缘.该矿床属于层控型浅成低温热液锑矿,成矿与矿区内的岩浆岩存在成因联系.该地区岩浆岩属于浅成的花岗闪长岩类.花山锑(金)矿床成矿岩体在构造上属于后碰撞花岗岩类,并且在形成时具有部分熔融的特征.源区残留相存在斜长石和石榴子石,说明其形成位置较深.结合沈欢喜等对其附近查册桥岩体通过锆石U-Pb定年获得的年龄(142~148Ma),认为花山锑(金)矿成矿岩体的形成与中国东部太平洋俯冲的构造背景密切相关.晚侏罗世时期,古太平洋在中国东部大陆之下俯冲,位于其上部的岩石圈受到挤压而加厚.在随后的后造山伸展作用下,加厚岩石圈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岩浆沿断裂上侵,最终形成该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结合地球化学判别图解以及前人年代学数据认为,从晚侏罗世开始的古太平洋的俯冲作用,使得中国东部地区的岩石圈受到挤压而加厚。在后造山伸展作用的条件下加厚岩石圈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上涌,最终形成江南过渡带包括花山岩体在内的一系列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
  • 摘要:交叉沟东矿区金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西北部,隶属额济纳旗赛罕桃来苏木管辖.区域上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陆缘增生带.该矿床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研究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来探讨其成矿类型.通过以上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的研究,分析该矿床为典型的热液矿床,成矿方式以热液石英脉充填为主,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本次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意义重大,对今后在该地区寻找和发现同类型的热液型金矿床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摘要:岩浆岩中镁铁质硅酸盐矿物的结构、构造及其化学成分特征可以反映寄主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黑云母是花岗岩类岩石中最常见的镁铁质矿物之一,它可以形成于准铝质到强过铝质的各类花岗质岩石中.本次研究选取八团岩体中的黑云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岩浆源区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黑云母化学成分及其成因.黑云母的常量元素分析表明,黑云母w(Mg0)介于6.620%~7.953%,W(A1203)介于16.420%~17.72g%之间,Mg/(Mg+Fe2+)比值介于0.394-0.498,属于高铝低镁的铁质黑云母。用黑云母的Ti-XMg温度估算图解来估算本区岩体的结晶温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岩体的结晶温度介于710~730℃之间。利用Etsuo等(2007)提出的黑云母中Al含量与花岗岩的固结压力的拟合方程,估算八团岩体的固结压力为227-296MPa,根据30 MPa/km的地压梯度计算,其形成深度介于7.57~9.88km,平均深度8.66km,属于中成侵入岩。黑云母相对富铝富铁贫镁,MF值小于0.5,镁质率M<0.45,在黑云母的w(MgO)-w(∑FeO)/w(∑FeO+Mg0)图解中,所有点均落入壳源,以上特征显示了八团岩体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综合认为八团岩体形成于相对低温(710~730℃)、高氧逸度,高压(227~296Ma)的环境中的S型花岗岩。
  • 摘要:休瓦促钨钼矿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地区.近年来,多位学者对休瓦促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研究,测得其侵入时代为82~87Ma.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岩体的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休瓦促岩体为复式岩体,测得东部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202±3.5)Ma,两期岩浆源区不同,地球化学特征有较大差异.岩体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二阶段的过程,以地壳为标准计算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与岩体的形成时代具有较大的差距,表明在印支晚期洋壳向西俯冲,形成岛弧岩浆岩带,地球化学表现出了岛弧岩浆的特征。进入燕山期碰撞造山作用阶段,地壳加厚软流圈上涌导致增厚陆壳部分熔融,形成休瓦促二长花岗岩并发育W-Mo成矿事件。
  • 摘要:安徽歙县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南缘与华夏古陆块的接合部位,江南古陆隆起东段.区内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纪变质碎屑岩及变质火山岩基底,广泛发育晋宁晚期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并伴有多金属成矿作用.歙县岩体为江南古陆中部花岗闪长岩带中的一个岩体,位于该带中部.岩石发育片麻状构造,即在准塑性剪切变形条件下形成的挤压片理和糜棱岩条带.歙县岩体作为江南造山带东段出露面积最大的元古代岩体,前人已经做了较多的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歙县岩体为新元古代新生陆壳物质重熔形成.本文对歙县水竹坑和南源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出该岩体的成岩特征.本次研究表明,歙县水竹坑和南源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铝饱和指数A/CNK比值为1.24~1.66,属于强过铝质岩石。该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具有中等的Eu负异常,EuN/EuN*值为0.50~0.73,平均值为0.60,无Ce异常,表明源区具有少量的斜长石残留。由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该区岩石具有明显的Sr、P、Ti的负异常,指示在成岩过程中存在斜长石、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在Zr-Si02判别图解中,所有样品投点在S-型花岗岩区域,其源区物质可能主要为变质沉积岩。通过A/MF-C/MF图解,进一步判断得到该区岩石主要由变质泥岩和变质砂岩部分熔融形成。
  • 摘要: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田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主要由多宝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铜山大型斑岩铜矿床、三矿沟小型矽卡岩铁铜矿床、关鸟河小型矽卡岩白钨矿床及小多宝山、跃进、育宝山铁铜矿点等组成,是中亚造山带在中国境内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古老的斑岩铜(钼)矿床集中地.近年来,区域上又陆续发现了小泥鳅河金矿、三道湾子金碲矿、争光金锌矿、铜山金矿、上马厂金矿等一批金银锑矿床或矿化点,进一步拓展了找矿方向.铜山矿床是矿田内第2大铜矿床,已探明铜金属量90.6万吨,平均品位0.48%.前人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岩体成因、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研究工作,但是由于很难找到合适的金属矿物进行同位素定年,该矿床的成矿年龄研究仍较薄弱,从而制约了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田成矿时代及成矿背景的研究,影响了区域找矿勘查方向的部署.为准确厘定铜山矿床的成矿时代,本文尝试运用黄铜矿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同时分析了多宝山地区的成岩成矿期次,探讨了铜山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古亚洲洋大约在1000Ma前开始张开,大规模扩张在700~600Ma,在经历过若干微板块之间、微板块与南北大陆之间的碰撞之后,直至二叠纪最终闭合。大兴安岭地区出露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斜长岩及英安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428~467Ma)和闪长—花岗岩类(SHRIMP锆石U-Pb年龄为464-490Ma),该区存在早古生代古亚洲洋板片的俯冲作用。晚寒武世一早志留世期间,古亚洲洋在中亚造山带东段地区存在强烈的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因此,铜山斑岩铜矿床可能产于奥陶纪古亚洲洋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 摘要:冈底斯构造岩浆带由北至南可细分为北、中、南3个亚带,南亚带位置大体在隆格尔-措麦断裂以南、雅鲁藏布结合带以北的近东西向狭长地域,甲玛矿区位于南亚带的东段,在矿区内发现有超大型以矽卡岩-斑岩型为主的铜多金属矿床,研究表明该矿床主要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矿区内主要出露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下白垩统林布宗组(K1l)以及第四系(Q).矿区内岩体与多底沟组接触带附近以及岩浆热液导通的多底沟组和林布宗组界线的层间破碎带常发育矽卡岩型矿化,而角岩型矿化则主要发生在林布宗组受岩浆热液影响而发生角岩化的部位.甲玛铜多金属矿总体上为与斑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斑岩型矿体主要呈筒状分布于深部的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岩体中,矽卡岩矿体主要呈层状、厚板状产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大理岩的层间构造带内,角岩型矿体主要呈似层状、筒状分布于林布宗组角岩内.甲玛矿区斑岩的岩性从基性、中性到酸性,均有分布。其中,花岗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与矿的关系最为密切。甲玛矿区花岗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之所以含矿性好,有其特殊的含矿条件。①产出于受深断裂控制的幔源岩浆带上;岩体受区域性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②矿区深部隐存着一个提供大量含矿气液热流体的花岗闪长质岩浆房;③岩体近地表呈椭圆状,空间上呈岩株或岩枝状产出,产状陡倾,岩体的边缘顶部挤压破碎严重。在岩体西侧边部及顶部有热液角砾岩;④侵位成岩的压力变化梯度和温度变化梯度较大,岩浆分异作用明显,岩体深部为等粒似斑状结构,接触带有混染现象,接触变质角岩带发育,浅部为斑状结构,与围岩呈突变接触关系,岩体内自交代现象强烈。
  • 摘要:玉海铜(钼)矿床位于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上,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沁城乡管辖,位于哈密市东南约120km.玉海铜(钼)矿是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704队2010~2012年于新疆东天山新发现的一处铜(钼)矿床,它与相距7km左右的三岔口铜矿区同处一个构造-岩浆带上,即构成玉海-三岔口斑岩铜(钼)矿带.本次研究对玉海铜(钼)矿区赋矿石英闪长(玢)岩岩株及南侧钾长花岗岩岩基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确认了玉海矿区赋矿岩体及围岩的形成时间,并结合区域岩浆和成矿作用探讨其地质意义.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玉海—三岔口矿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都存在广泛的岩浆活动。其中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可以与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带石炭纪岩浆活动类比;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同样处于弧环境下,与卡拉麦里洋向南俯冲有关。玉海-三岔口矿区是大南湖岛弧带上首次发现的早古生代斑岩矿床,暗示着区域上有发现早古生代矿床的潜力。
  • 摘要:必鲁甘干钼矿床位于内蒙古阿巴嘎旗宝格达乌拉苏木境内,钼金属量大于10万吨.该矿床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与二连东北部钼矿集区中的钼矿床不同的是:钼矿床规模大,构造位置位于古亚洲洋板块缝合带附近,斑岩型成矿特征更明显.由于该矿床发现时间较短,较全面的研究工作较少.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开展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工作,通过系统的研究工作,厘定斑岩体的成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提升人们对该区域内钼矿床成因的认识,也有助于进一步指导该地区找矿工作.该矿区地理位置处于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一带。印支期是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一带及邻区范围内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阶段,通过对比附近已经发现的多种与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成因有关的金属矿床可以看出,该地区在存在多期成岩成矿作用,并且受不同时期板块运动和岩浆热液活动影响,局部范围内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金属矿床。
  • 摘要:内蒙古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成矿带是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分布了大量的铅锌银铜钼矿床,一直以来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相对于铅锌银多金属矿而言,该成矿带内铜矿的勘查进展不大,规模仅达中型,主要类型为斑岩-热液脉型,成矿时代多集中于180~160Ma.究其原因,有的学者认为,铜矿的形成与中生代早期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同熔-分异作用有关,由于深部岩浆来不及进行彻底分异,对铜的大规模成矿不利.近年来,随着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带内钼矿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有敖仑花、半拉山钼矿床及好力宝铜钼矿床,成矿时代为135~130Ma.巴林左旗小井子北铜钼矿就是近年来发现的代表性矿床之一,但未开展相关研究,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有待进一步总结,为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思路.在海苏沟岩体内的花岗闪长岩中采集2个K-Ar年龄为93.9 Ma和132.7 Ma,说明其铜钼矿化产于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区域大规模岩浆活动末期,具备形成大型矿床的条件(酸性岩浆分异彻底、二叠系为良好矿源层),可以作为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成矿带内寻找中大型以上规模铜钼矿床的重要目标之一。
  • 摘要:金山金矿田位于江西省德兴市,是钦杭成矿带最大的岩金资源基地,包括金山、花桥、朱林西、罗家墩、蔡家坞等十余个金矿床.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己开展过大量研究,取得丰富的成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韧性剪切带是金山金矿唯一的容矿控矿构造,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韧性剪切作用产生的变质热液,但对其成矿时代,则有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期、多期次成矿等不同观点.一直以来对金山金矿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韧性剪切构造、成矿时代和成矿流体来源方面,虽然大多学者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于围岩的变质热液,却均未能更详细的分解不同岩性围岩对成矿流体的贡献.长期以来对于矿区内与金矿体紧密伴生的安山玄武岩一直受到忽视,目前几无科技论文对其进行专门研究,仅在矿床勘查报告进行过论述,但也仅限于其对韧性剪切作用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表明,金矿区的中基性熔岩可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与金的成矿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因此,有必要对金山矿田的安山玄武岩开展系统研究,进一步厘定金山金矿的成因与控矿因素.目前对金山矿田的安山玄武岩与金矿的成因联系的研究还是初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安山玄武岩对金矿的形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有必要对其做系统详细的研究。笔者认为安山玄武岩可能提供了富C02的成矿流体,这种流体成为Au的矿化剂,萃取了围岩中的Au,并在韧-脆性构造形成的容矿空间中聚集成矿,安山玄武岩本身可起到挡板作用,进一步限定金矿体的空间分布。因此,金山矿田的成矿地质条件可以总结为:中基性火山岩-富C02热液体系-矿源层(体)—韧-脆性构造“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在具备这种地质条件的区域,将有极大的找矿潜力。
  • 摘要:近年来,斑岩型矿床己成为铜和钼金属的主要来源,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在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理论研究及找矿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时代不同,其分布地区也有差异.世界超大型斑岩矿床形成时代主要为中-新生代,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其次为古生代,主要分布于古亚洲成矿带,以及北美西部阿帕拉契亚造山带、澳大利亚的塔姆奥尔特-亚罗勒岩带等;少部分形成于前寒武纪,主要分布于古老大陆边缘.综合成岩成矿时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构造背景分析,青海省东昆仑构造带昆南地区与昆中、昆北地区矿床特征稍有差异,成岩成矿时代稍晚,矿床分布少于昆北地区,因此,东昆仑造山带内斑岩型矿床分布不均匀,具有集中成群分布的特点。可能是由于构造带各区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演化历史,发生了不同的构造岩浆活动,控制了各类成矿作用的发生。但总体上,东昆仑成矿带斑岩型矿床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大陆环境,与中国斑岩型矿床成矿环境基本一致,为国内斑岩型矿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 摘要:乌兰白旗南山多金属矿床位于黄岗梁-甘珠尔庙锡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内,在白音诺铅锌矿床东南侧仅13km处.近些年,在该矿区开展了普查工作,投入少量的槽探、钻探、坑探工程,取得一定找矿进展,目前控制了9条矿(化)体.对于该矿床尚未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有待于进一步总结,以期为下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指导.矿区的找矿标志包括:①区域激电异常、Cu-Pb-Zn-Sn-Bi综合化探异常;②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黑云母化、云英岩化、绿帘石化和高岭土化等围岩蚀变;③北东向与北西向构造破碎带及蚀变带。区内矿体虽然分布零星,品位稍低,但断裂构造发育,蚀变强烈,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推测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矿体。另外,区域上有上述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地段都都可作为找矿靶区。
  •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批地质调查项目的深入开展,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相继发现了多处大型-中型斑岩型钼矿床,如鹿鸣、长安堡、福安堡、季德屯等斑岩型钼矿床.特别是,在吉林省舒兰市七里乡长安堡斑岩型钼矿床中,首次发现了与斑岩型钼矿共生的铜矿床,属于陆内形成的斑岩型钼(铜)矿,这为该区开辟了一条新的斑岩型铜(钼)矿的找矿思路.长安堡斑岩型钼(铜)矿产于燕山早期钙碱系列的侵入岩内,矿化较好,分布广泛,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和空间,但该矿床勘查和综合研究程度较低,且铜矿与钼矿产出的控矿要素不十分清楚.因此,总结和研究该矿床地质及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铜(钼)矿床成矿的认识和找矿方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安堡钼(铜)矿床成矿岩体岩石学研究表明,含矿岩体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蚀变较为发育,主要蚀变类型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与邻区福安堡、季德大型钼矿床基本一致。对该区斑岩型钼(铜)矿成矿母岩(早、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岩石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表明,岩石具有高硅,富钾、较高的A1203含量、较低的Ti02含量、贫Y和Yb,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而高场强元素(HFSE)、重稀土元素含量(RREE)相对较低,具负Eu异常,(La/Yb)N值较高,未蚀变样品具有较低的(Rb/La)N值。与国外类似矿床进行了对比,确定该区斑岩型钼(铜)矿床的成矿母岩属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系列,形成于大陆内部挤压构造背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