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华东地区第十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
华东地区第十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

华东地区第十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8-09-17

主办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

会议文集:华东地区第十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构建雌性实验猕猴宏现情绪与微观指标间非线性方程,为揭示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提供实验材料支撑。rn 方法:采用猴群不同地位层级模式判别标准化方案筛选不同地位猕猴进入实验,应用《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对猕猴情绪变化予以量化,采集猕猴血尿指标进行神经介质及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检测,通过数学建模手段构建宏微观指标非线性方程。rn 结果:肝气逆证猕猴模型5-HT含量与愤怒情绪呈非典型负相关,随5-HT含量增加,愤怒情绪积分呈下降趋势,但当5-HT含量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愤怒情绪积分反而上升。P含量增加,愤怒情绪积分呈下降趋势,前期下降较快,后期下降较慢。rn 结论:情绪与体内微观指标间关系复杂,情绪变化波动可能与体内P、PRL、5-HT等含量变化关系密切。
  •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清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效果。rn 方法:参照文献方法造模,下腔静脉取血,取血清检测白介素-1(IL-1)、细胞粘附因子(ICAM-1),并剖取直肠上7cm结肠0.5cm,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做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肠的病理变化。rn 结果: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比较,结肠清大、中剂量组,都能显著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IL-1及血清ICAM-1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的病理改变,对模型大鼠结肠有显著的修复作用。rn 结论:结肠清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确切,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可行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n 方法:Wistar大鼠灌胃给予高脂乳剂基础上,第3、第7周连续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5天,于实验第4、第8周末观察高脂乳剂和肾上腺素对大鼠血脂(TC、TG、LDL-C、apoAl、apoB)、ET-1、主动脉组织形态的影响。rn 结果:造模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高脂乳剂组及复合因素组大鼠血清的TG、TC、LDL-C、apoB含量均明显增加,apoA含量明显降低.肾上腺素组及复合因组大鼠血浆ET-1含量均明显增加。大体染色可以发现嗜苏丹Ⅳ红染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微镜下可见动脉管腔狭窄变形动脉内皮消失,超微结构也发现内皮细胞水肿坏死基底膜裸露,造模8周与4周时变化基本相似。rn 结论:复合因素造模4周即可以建立较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 摘要:目的:对二十二碳六烯酸单细胞藻油(DHA)的安全性进行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rn 方法:依据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2003版)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d喂养试验。rn 结果:该受试物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20g/kg,为实际无毒,Ames试验、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三项结果均为阴性,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单细胞藻油无致突变、致畸作用。30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物对实验动物大鼠的生长情况、血液学、生化指标、主要脏体比及组织器官均无潜在的毒性影响。rn 结论:DHA在人体摄入量100倍范围内对实验动物的各项毒理学指标均未产生毒理作用,安全无毒。
  • 摘要:目的:评价抗郁药P17的致突变作用。rn 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GB 15193.5-2003)、Ames试验(GB 15193.4-2O03)对抗郁药P17进行了致突变试验。rn 结果:抗郁药P17三个试验剂量组微核率均在正常范围内,经SPSS中的Nonparametric tests检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郁药P17在受试剂量63~1 000μg/皿范围内,各剂量组各菌株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未见回变菌落数明显增加。rn 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抗郁药P17无致突变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御龙散对促进烫伤恢复的功效。rn 方法:以沸水的蒸汽烫伤KM小鼠背部皮肤,造成深Ⅱ°烫伤,并分别涂抹以凡士林、京万红和御龙散,观察伤口变化及小鼠体质恢复情况。rn 结果:御龙散可缩小伤口面积,缩短伤口进程并促进身体全而恢复。rn 结论:御龙散可促进实验性小鼠烫伤伤口的愈合。
  • 摘要:目的:比较喘息灵胶囊Ⅰ(原方,含马兜铃)和Ⅱ(新方,不含马兜铃)的止咳作用。rn 方法: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比较喘息灵胶囊二个样品的止咳作用,并用量反应六点法计算其效价比。rn 结果:喘息灵胶囊二个样品三个剂量均能明显延长动物咳嗽潜伏期时间,减少咳嗽次数。小鼠氨水引咳法延长咳嗽潜伏期时间的效价比Ⅰ:Ⅱ=1:0.97(95%可信限为0.84~1.111,减少咳嗽次数效价比Ⅰ:Ⅱ=1:0.96(95%可信限为0.82~1.12),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延长咳嗽潜伏期时间的效价比Ⅰ:Ⅱ=1:0.98(95%可信限为0.57~1.40),减少咳嗽次数效价比Ⅰ:Ⅱ=1:0.98(95%可信限为0.44~1.51)。rn 结论:喘息灵胶囊Ⅰ(原方)和Ⅱ(新方)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二个样品的效价相当。
  • 摘要:目的:探讨膨化饲料用于Beagle犬的效果。rn 方法:使用单螺杆膨化颗粒机(上海产,SLP-85型)将配制的混合粉料进行膨化加工,检测膨化前后常规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含量。微调配方后将混合粉料分别制成窝窝头和膨化饲料饲喂,常规饲料2组和膨化饲料组动物,苏州西山实验动物中心自制窝窝头饲喂常规饲料1组动物,测定动物的体重增长情况及血液细胞及生化值。rn 结果:饲料膨化加工后,水分和粗脂肪损失较大(P<0.05),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及钙、磷等含量基本不变(P>0.05),微生物数目大大减少。动物试验表明,膨化饲料组动物的增重效果好于常规饲料1组和常规饲料2组(P<0.05),各组Beagle犬所测血液细胞及生化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值范围。rn 结论:膨化饲料Beagle犬是喜食的,对其生长发育无不良的影响。
  • 摘要:目的:应用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对不同周龄的KM小鼠进行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rn 方法:4、8周龄清洁级KM小鼠各120只,雌雄各半,分别进行不同剂量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效果测试,记录作用时间。rn 结果:水合氯醛相同浓度对KM不同周龄的小鼠深麻作用时间差异小,整个麻醉过程作用差异也小;戊巴比妥钠则呈现周龄越大,麻醉深麻作用时间与整个药物作用时间呈反比.350 mg/kg水合氯醛均可以使4、8周龄KM进入深麻状态,但是50 mg/kg甚至55 mz/kg的戊巴比妥钠均不能使8周龄的KM进入深麻状态。rn 结论:不同剂量的麻醉剂作用的时间各有不同,实验者可根据不同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麻醉。
  •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rn 方法:将1例人卵巢癌组织移植裸鼠,建立人卵巢癌裸鼠原代移植实体瘤模型的基础上,传代第十五代实体瘤细胞和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皮下移植裸鼠,观察两种人卵巢癌裸鼠肿瘤生长速度、存活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染色体。rn 结果:实体瘤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高于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P<0.05)。实体瘤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可存活30~58 d,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存活96~158 d。病理检查:肉眼观察实体瘤瘤细胞皮下移植瘤,瘤为实体,血性少量腹水,有肝、脾转移;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呈囊形,肿瘤长大后可出现破溃,坏死、脱落,未见腹水及肝、脾转移.组织病理显微镜观察均呈乳头状生长,癌细胞生长活跃,细胞核大小不规则,核分裂多见与人癌组织一。实体瘤细胞皮下移植瘤染色体多为亚二倍体和多倍体,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多为三倍体或四倍体。rn 结论:实体瘤细胞与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有区别,实体瘤模型与人卵巢癌更为一致,并向肝、脾转移。
  • 摘要:目的:观察钩藤散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脑指数、MAO-B、SOD、GSH-PX、NO、LDH等的影响。rn 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实验组(高、中、低3种剂量)每天灌给钩藤散浸膏,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灌以等量生理盐水(1 ml/100 g),阳性对照组每天给予茴拉西坦胶囊(三乐喜,0.1g/kg),给药第5天时,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腹腔注射AlCl3(100 mg/kg),隔日1次,连续50 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死亡率、增重、学习成绩、脑指数、脑组织MAO-B、SOD、GSH-PX和血清NO、LDH等含量的变化。rn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脑指数升高(P<0.05),SOD、GSH-PX活力和NO含量增加(P<0.01)、IDH下降(P<0.05)、高、中剂量组的MAO-B含量减少(P<0.01)、学习成绩和增重增加(P<0.01),与正常组比,实验组除LDH偏高外其它各指标相近。rn 结论:钩藤散能提高脑指数,降低死亡率,保持体重处于正常状况,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MAO-B活性,加强清除脂质过氧化物及其代谢废物的作用,减少LDH的漏出,维持NO于正常水平,从而保护细胞,抵抗痴呆。
  • 摘要:目的:观察脾虚型IBS模型WHBE兔脑组织中NO、GSH-px、CHE和SDH活性的变化,探讨脑、肠互动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n 方法:用湿热应激加番泻叶致脾虚建立脾虚型IBS模型,测定脑组织中NO、GSH-px,CHE和SDH活性变化。rn 结果:WHBE兔IBS模型脑组织中NO和CHE活性均显著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SH-px和SDH活性明显降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日本大耳白兔IBS模型组除脑组织中SDH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外(P<0.05),其它指标有一定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脑组织中的NO含量明显低于WHBE兔模型组(P<0.05)。各模型组自然恢复10 d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rn 结论:脾虚型IBS的发生与脑的调节异常有着密切关系,且WHBE兔更适合于脾虚型IBS动物模型的研究。
  • 摘要:目的:建立长春新碱耐药结肠癌细胞株,初步探讨该细胞系的多药耐药的机制。rn 方法:长春新碱耐药结肠癌细胞株的建立通过逐步增加药物浓度方法,细胞毒实验采用MTT法,细胞周期测定采用碘化丙啶(PI)荧光染色法,P-糖蛋白(P-gp)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长春新碱(VCR)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rn 结果:HCT-8/VCR的细胞倍增时间和细胞周期与敏感细胞株HCT8相似,HCT-8/VCR对长春新碱(VCR)为19.7;对其它四种化疗药物也表现出不同的抗性,HCT-8/VCR细胞还表现P-gp(MDR1)表达增加(P<0.01)和累积VCR和DOX能力增强(P<0.01),但MRP1表达没有变化。rn 结论:建立一株可获得药物浓度(2 000 ng/ml)的VCR产生耐药的结肠癌细胞株HCT-8/VCR,其机制为P-gp过量表达导致的细胞外排活性增强有关。该细胞株可用于以P-gp为靶点的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
  • 摘要:本文对特殊笼器具性能主要技术指标的检测进行了阐述。实验动物笼器具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及生命科学研究重要的基本条件,其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动物实验的准确性,其中特殊笼器具是将经过高效过滤的空气送入器具内,以免实验动物受微生物的污染,如独立通风笼盒(IVC)、层流架、隔离器等,其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微生物控制级别的动物实验与饲育。
  • 摘要:目的:克隆小鼠酪氨酸羟化酶(TH)启动子,并对其特异性调控能力进行研究。rn 方法:采用了重叠延伸PCR高保真扩增出小鼠TH启动子片段,测序正确后,重组构建质粒,并用TH启动子调控EGFP基因的表达,并分别转染MN-9D细胞(TH+)和ECV细胞(TH-),观察EGFP基因在细胞内表达情况。rn 结果:扩增出小鼠TH启动子序列与Genebank报道一致;单酶切和质粒PCR鉴定证实小鼠TH启动子和EGFP基因已经克隆入重组质粒中;小鼠TH启动子能调控EGFP在MN-9D细胞中表达,不能调控EGFP在ECV细胞内表达。rn 结论:初步确定了克隆的小鼠TH启动子具有特异性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能力。
  • 摘要:目的:了解德国牧羊犬父本和母本以及他们的子代之间嗅觉受体基因遗传相关规律。rn 方法:以常规PCR技术扩增警用德国牧羊犬父母代与子代嗅觉受体基因,并进行相关基因的序列分析、比较。rn 结果:⑴子代和父本之间的差异与子代和母本之间的差异相比,子代和父本之间的差异更大,更具变异性.在所有检测的四个基因中,子代和母本之间的同源性明显高于子代和父本之间的同源性。⑵子代之间CfOLF1基因和CfOLF2基因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97.0%和94.0%,而CfOLF3基因和CfOLF4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均为99.0%。⑶在所检测的四个嗅觉受体基因中,子代和父母本之间的碱基突变主要有T→C、G→C、A→G、C→T、G→T、T→A和G→A类型突变,也有个别位点出现了基因插入和/或缺失的变化,在CfOLF2基因的子代发生了一段序列的突变。rn 结论:本文结果对CfOLF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及对品种内的遗传规律研究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研究pSecTag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鸡胚胎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选出该质粒转染鸡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最佳转染条件,从而为研究目的基因在鸡胚胎成纤维细胞中成功表达奠定基础。rn 方法:用PCR方法克隆得到EGFP基因,通过酶切、连接、转化的方法构建了pSecTag-EGFP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设计优化试验,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鸡胚胎成纤维细胞,用Bradford 检测法检测正交优化不同组合细胞培养液中所表达分泌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相对含量。rn 结果:成功构建pSecTag-EGFP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选出该质粒转染鸡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最佳转染条件,即脂质体加2μl、质粒加1.0μg。rn 结论: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能有效转染鸡胚胎成纤维细胞。
  •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东方田鼠线粒体DNA D-loop多态性。rn 方法:对四个种群东方田鼠线粒体DNA(mt DNA)D-loop片段进行测序,并对测序结果用Clustal W软件对所有序列进行比对,通过MEGA Version3.1软件构建基于平均遗传距离的NJ(neighbor-joining,邻接法)分子系统进化树,用Dnasp 4.0分析所有序列的多态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数目、单倍型多样性以及进行Tajima担中性显著性检验。rn 结果:四个种群34个东方田鼠个体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共发现19个单倍型,单倍型比例为55.88%,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34±0.024和0.04334±0.00285.以台湾田鼠线粒体全序列为对照,共检测到核苷酸变异位点172个,约占核苷酸总数的18.66%。由分子系统进化树可发现所有34只东方田鼠分为两大类,小体型黑龙江东方田鼠为一类,其他三个种群东方田鼠为另外一类,在这一类别中,又有两个分支,其中所有宁夏种群鼠及3只大体型黑龙江种群鼠为一个分支,所有洞庭湖种群鼠和其他5只大体型黑龙江种群鼠为另一个分支。rn 结论:我国东方田鼠在mt DNAD-loop片段存在种内遗传多态性,种群内和种群间都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并且小体型黑龙江种群东方田鼠表现出与其他三种群东方田鼠更大的差异水平。
  •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品系小鼠体外受精情况以及不同培养液对C57BL/6J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的实验,进一步完善小鼠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体系。rn 方法:对C57BL/6J、DBA/2、FVB/NJ、BALB/C、KM、ICR及BARRⅡ小鼠进行超排和体外受精,并对C57BL/6J小鼠体外受精后的2-细胞胚胎用HTF、CZB、KSOM、M16、HECM五种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到囊胚,计算4-细胞~囊胚的发育率。rn 结果:各品系小鼠平均排卵数为13.0~38.7个(P<0.01),体外受精率为70.2%~2.8%(P<0.05).不同培养液至4-细胞的发育率为60.3%~95.8%,其中KSOM的4-细胞发育率为95.8%,最适合2-细胞向4-细胞的发育.8-细胞发育率为52.8~1.1%,桑椹胚发育率为40.6~87.5%,囊胚发育率为5.1%~75.4%,各阶段胚胎发育率均差异显著.其中适合于金黄仓鼠桑椹胚、囊胚发育的HECM-2并不支持C57BL/6J囊胚的发育,其囊胚发育率只有5.1%,CZB最适合其囊胚的发育。rn 结论:遗传背景是影响小鼠超排及体外受精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葡萄糖的存在不利于克服2-细胞发育阻断,胚胎在8-细胞期以前,主要能源物质不是葡萄糖,直到桑椹胚后期,葡萄糖才是主要的能量物质。磷酸盐可引起胚胎发育阻断,氨基酸和EDTA有利于克服胚胎发育阻滞。
  • 摘要:目的:建立改良的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的模型。rn 方法:在经典的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改供肝离体后修剪减体积为肝脏减体积后切取的;改手动供肝灌注为微泵灌注;改供肝肝上下腔静脉切取时带有膈肌环为不带膈肌环;改受体鼠胆管汇合口近端为远端0.3 cm切取;改术后一步复温为逐步复温的方法,建立改良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完成96对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其中50%和30%减体积肝移植各占48例。rn 结果:移植术后大鼠均能自由活动和进食.50%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其3d和7d存活率分别为91.8%(45/48)和85.7%(42/48)。30%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其3d存活率为59.2%(29,48),存活超过5天的仅10.2%(5,48)。rn 结论:利用改良的双袖套法,可以建立稳定的犬鼠同种异体减体积原位肝脏移植模型。
  • 摘要:目的:建立无外源病毒因子的清洁级仓鼠群以保证生物制品质量。rn 方法:通过子代选择法,结合剖宫取胎,对毒种和细胞进行外源因子的检测。rn 结果:本所清洁级仓鼠各项指标符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但在制备原代仓鼠肾细胞过程中,外源病毒因子检测时有阳性,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规定。rn 结论:在本所清洁级仓鼠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无外源病毒因子的清洁级仓鼠群。
  • 摘要:目的:探讨兔精液在4℃条件下的液态冷藏保存方法。rn 方法:将采集的新鲜兔精液分成三份,一份不稀释,另外两份用Ⅰ、Ⅱ稀释液分别进行稀释,在4℃条件下保存,每隔12h取部分精液在37℃平衡5min,进行活力检测,比较分析各组精子存活率的差异性。rn 结果:72h后,兔精液原液中的精子存活率为58.2%,显著高于稀释组。rn 结论:将精液原液通过慢速降温保存在4℃条件下,可以有效延长兔精子在离体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可以用来进行兔精液的液态保存。
  • 摘要:目的:了解隔离器饲育条件下SPF鸡所产种蛋的受精与孵化状况,探讨隔离器方式饲育SPF鸡对其所产种蛋受精率与孵化率的影响。rn 方法:采用SPF鸡在隔离器环境下自由交配,其种蛋以福尔马林熏蒸30min后进行孵化,统计其受精率与孵化率。rn 结果:隔离器饲育SPF鸡所产种蛋的受精率为92%,受精蛋孵化率为82%,与普通环境下饲育的鸡所产种蛋并无明显差异。rn 结论:隔离器饲育环境不仅能保证鸡的微生物质量,而且对其所产种蛋的孵育状况影响较小。
  • 摘要:目的:调查一起实验兔在饲养过程中陆续发病、死亡的流行原因。rn 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了解饲养管理过程、发病症状、解剖症状和进行细菌学检验。rn 结果:确认为支气管鲍特杆菌病感染。rn 结论:应该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通风换气等管理工作。
  • 摘要:目的:按国标要求,每年对实验动物质量进行监测,以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rn 方法: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rn 结果:对抽检或送检的5个动物种(或系)的22个动物群检测发现18个动物群合格,4个动物群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8.2%,检出了鼠肝炎病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rn 结论:必须进一步加强小鼠饲养管理和监测工作。
  • 摘要:本文介绍了山东省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现状、实验动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实验动物管理的几点建议,展望了山东省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管理的发展前景。
  • 摘要:本文对江西省抓好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江西省实验动物学会是1988年12日成立的,至今已20周年。20年来,学会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政府管理部门推动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开展,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①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1千余人。②协助省科技厅主管处室完成了我省实验动物设施改造、新建工作的业务咨询,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③根据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现状,配合和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对全省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负责任地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④参与了实验动物立法的各项准备工作。⑤参与实验动物“十一五”规划的起草。⑥参与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新标准的研讨和修改工作。⑦完成了国家实验动物学会布置的各项工作。⑧完成了学会主管部门省科协,省民政厅的各项任务。
  • 摘要: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医药研发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实验动物质量直接关系到动物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重复性、可靠性,所以实验动物标准化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事业的发展,我国实验动物机构的实验动物设施建设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设施已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中等水平。rn 本文介绍了实验动物机构后勤管理服务的范围,分析了实验动物机构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基本素质,阐述了实验动物机构的后勤管理服务基本要求,阐述了实验动物机构后勤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对实验动物机构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进行了评估。
  • 摘要:目的:通过系列体外实验方法对高转移性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进一步验证此高转移细胞系具有上皮-间叶细胞转化(EMT)相关特征,为肺癌转移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细胞系模型。rn 方法:首先通过划痕试验、迁移、侵袭试验,黏附试验等,比较低转移细胞系(SPC-A-1)及其来源的高转移细胞系(SPC-A-lsci)之间运动、迁移、侵袭能力,及黏附能力的差异,然后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EMT相关标志物在高、低转移细胞系间的差异表达。rn 结果:与低转移细胞相比,此高转移细胞具有明显高的运动、迁移及侵袭能力,且对细胞外基质黏附能力也显著增强;此外,此高转移细胞具有EMT相关特征,在获得性表达相关间充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的同时,亦失去了或低表达某些上皮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E-Cadherin),表现出Cadherin转换等现象。rn 结论:高转移性SPC-A-lsci细胞具有高迁移、侵袭及黏附能力,而这些特性可能与EMT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B7/CD28共刺激通路阻断剂重组人CTLA4Ig(rhCTLA4Ig)融合蛋白及rhCTLA4Ig与环孢霉素A(CsA)联合应用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所致移植物抗宿主病(GVND)的影响。rn 方法:给致死性照射(8Gy)的BALB/C受体鼠尾静脉注射C57BL/6供鼠的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受体鼠在骨髓移植当天分别注射CTLA4Ig、CsA、人IgG和PBS,连续注射14 d,观察受体鼠的30 d和50 d生存率、体重、外周血象及组织学改变。分别于骨髓移植后15 d、35 d对受体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双荧光染色,通过FACS检测供鼠细胞在受体鼠体内植活情况,并对存活60d的受体鼠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rn 结果:CTLA4Ig治疗的各组小鼠的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小剂量CTLA4Ig与小剂量CsA联合治疗组的小鼠较单独使用CTLA4Ig和CsA生存率亦有显著提高。在耐受的BALB/C受体鼠的外周血中检测到C57BL/6来源的供鼠淋巴细胞。MLR证明存活的受体鼠的免疫功能得到了重建。但外周血象检测发现存活的受体鼠的仍表现有全血细胞减少而且组织学检查也发现存活的小鼠有亚致死性GVHD的征象。rn 结论:B7/CD28共刺激通路阻断剂重组人CTLA4Ig能有效的预防GVHD的发生,CTLA4Ig与CsA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一周的跑台运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rn 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的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能力进行检测。rn 结果:在定位航行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大鼠的潜伏期均随训练次数的增多而逐渐缩短,运动组大鼠在第二、第三次训练时的潜伏期均显著短于第一次训练(P<0.01),而对照组大鼠仅在第三次训练时的潜伏期明显短于第一次训练(P<0.01)。组间比较,在第二次训练时,运动组大鼠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空间探索试验中,两组大鼠在站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游泳距离的百分比均多于另外的三个象限,运动组大鼠在Ⅲ象限穿越站台位置次教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大鼠在站台周围游泳路程占总路程的百分比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一周的小强度跑台运动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高胆固醇血症的动物疾病模型雌雄个体间不同时期血脂指标的变化趋势。rn 方法:将雌雄各半SD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类似人类高胆固醇血症的动物疾病模型,经血液生化检测CHO1、TG、HDL、LDL,指标,确立模型成功后再给予正常饲料,观察其血脂指标的变化发展趋势。rn 结果:发现成模后饲喂正常饲料SD大鼠的血脂指标随时间的增加趋于正常,但两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1),雄性动物高胆固醇血症的维持时间比雌性动物要超出4周。rn 结论:雄性动物在患有高血脂疾病后预后情况比雌性动物要差,在高血脂疾病相关研究方面雄性动物可能更适合。
  • 摘要:目的:评价氟马西尼注射液的安全性。rn 方法:采用豚鼠全身用药的过敏试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溶血试验、局部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考察氟马西尼注射液的安全性。rn 结果:马西尼注射液全身用药的过敏试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溶血试验、局部血管刺激性试验及肌肉刺激性试验均符合要求。rn 结论:氟马西尼注射液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安全可靠。
  • 摘要:目的:观察胆碱酯酶抑制剂BYZX对东莨菪碱诱发大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模型的影响。rn 方法:用跳台法和八臂迷宫评价小鼠、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rn 结果:(1)跳台法:BYZX能逆转东茛菪碱(3.0mg/kg)所致的小鼠学习记忆获得障碍,显著减少跳台错误次数和延长潜伏期时间(P<0.05);(2)八臂迷宫实验,BYZX能显著减少东莨菪碱(3.0 mg/kg)所致的AD大鼠第5次换臂后的错误选择次数(P<0.05),同时也能缩短到达安全臂的时间(P<0.05)。rn 结论:BYZX对大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 摘要:目的:对姜蒜精华素片进行安全性实验研究。rn 方法: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进行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0d喂养试验。rn 结果:小鼠的急性毒性MTD均大于15g/kgBW;Ames试验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阴性对照菌落数2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在加与不加S-9时,均未呈现遗传毒性;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P>0.05);各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30 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n 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姜蒜精华素片无毒属安全性食品。
  • 摘要:目的:了解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法检测采用ICR和昆明小鼠的差异。rn 方法:用平行法对ICR和昆明小鼠进行了20个批次的织纹螺麻痹性贝类毒素生物法比对试验。rn 结果:两个品系动物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为8%,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品系动物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差异。两个品系动物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具相关性且回归系数有显著性意义。rn 结论:ICR和昆明小鼠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法检测结果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线性关系,但在两组数值的绝对值有一些差距。
  • 摘要:目的:建立实验性福利损害动物模型初步确立福利状况技术评价的指标,并应用这些指标评价不同的环境增益手段对实验小鼠福利的作用,为基于这些手段的环境增益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用制动术模拟常规实验操作对小鼠的身心损害,建立实验性福利损害动物模型,测定其体重增长、饲料消耗、神经内分泌指标(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β-内啡肽[β-EP]、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免疫指标(白介素-2[IL-2],胸腺指数、脾脏指教、外周血白细胞数[WBC],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力)和血液生化常规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和总胆固醇[TCHO]),以模型动物在适应实验处理过程中付出的生物学代价评价其福利状况。采用进行曲、小夜曲、蓝色光照明、红色光熙明和营养咬棒5种环境增益手段对实验性福利损害小鼠进行同步干预,通过测定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模型组和干预组所付出的生物学代价,并观察音乐和有色光照明对常态小鼠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rn 结果:模型动物体增重和饲料效价(FER)显著降低,血清中CORT、ACTH、EPI和NE水平显著升高,β-EP显著降低,脾脏指数、WBC、IL-2、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和模型对照组比较,进行曲干预组CORI和ACTH降低且β-EP升高;小夜曲干预组NE降低,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2和WBC均升高;蓝色光照明干预组NE、EPI和ACTH均降低,β-EP升高,且脾脏指数、IL-2、WBC、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升高;红色光照明干预组IL-2、WBC升高;营养咬棒干预组CORT、ACTH、EPI和NE降低,脾脏指数、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2和WBC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此外,进行曲、小夜曲、蓝色光照明和红色光照明小鼠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和血液生化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rn 结论:成功建立了实验性福利损害动物模型,模型动物可再现福利损害时常见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和生长抑制状况.各个干预手段对于减少动物在适应实验处理时的生物学代价作用不一,营养咬棒对于改善小鼠神经内分泌紊乱和免疫抑制有较好效果,蓝色光照明和小夜曲有助于减轻小鼠的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并促进免疫恢复,进行曲有助于缓解小鼠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这些干预手段没有改变常态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和生理生化常数。
  •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大耳白黑眼兔(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JW兔)的微卫星结构,研究WHBE兔的遗传多态性。rn 方法:利用8个微卫星位点,对该2个品系共112只实验兔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对比。rn 结果:WHBE兔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分别有3~11个等位基因,8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0.462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9411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54;JW兔分别有3~8个等位基因,8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567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3432个。7个微卫星位点出现了WHBE兔特有等位基因,其中在Sat4、Sat5、Sat12和Sat16四个位点上WHBE兔特有等位基因为1个,在Sat8位点上特有等位基因为2个,在Sat2和Sat7位点上特有等位基因为3个。rn 结论:WHBE兔8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均低于JW兔,说明WHBE兔群体的基因纯合度高于JW兔,具有更优的遗传稳定性。WHBE兔特有的7个等位基因中的5个可以作为区分WHBE兔和JW兔的分子标记。
  • 摘要:目的:对上海地区的3个品系5个种群的家兔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rn 方法:选择兔的13个微卫星位点,分析了上海地区3个品系家兔群体的遗传变异。rn 结果:新西兰兔、日本大耳兔、青紫兰兔3个品系(种)兔群体内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123、0.2012、0.1328;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4091,0.3472、0.2222,对三种群兔之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新西兰兔和日本大耳兔之间的遗传距离较低,青紫兰兔和其他两种兔的遗传距离较远。rn 结论:新西兰兔种群杂合度较高,青紫兰兔种群杂合度相对较低。
  • 摘要:目的:利用Piezo脉冲显微操作系统,比较不同直径的注射针对大鼠ICSI的影响。rn 方法:用直径为7~10μm和2~4μm的注射针以及相应的注射方法进行大鼠ICSI。rn 结果:ICSI后卵母细胞存活率分别为30.5%和57.2%(P<0.05);卵裂率分别为15%和42.2%(P<0.05)。rn 结论:较小直径的注射针有利于大鼠ICSI后卵的存活。
  • 摘要:目的:观察去势大鼠经新鲜、冷冻卵巢移植后体内激素代谢变化情况。rn 方法:24只去势大鼠经右下腹皮下移植新鲜卵巢(3日龄内乳鼠卵巢)和经过冻存培养后的卵巢(3日龄内乳鼠卵巢)后,检测移植前、移植后一个月、二个月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生成素(FSH)。rn 结果:冻存卵巢移植前与新鲜卵巢移植前比较,T值升高(P<0.01);冻存卵巢移植后一个月与新鲜卵巢移植后一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冻存卵巢移植后二个月与新鲜卵巢移植后二个月比较E2升高明显P<0.01),新鲜卵巢移植后二个月与移植前比较,T4,T,E2,P,LH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冻存卵巢移植后二个月与移植前比较,E2,P增高明显(P<0.05;P<0.01)。rn 结论:冷冻卵巢移植较新鲜卵巢移植功能恢复更明显。
  • 摘要:目的:建立可诱导共刺激分子转基因小鼠模型。rn 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活化的人扁桃体T淋巴细胞中克隆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cDNA,通过显微注射和胚胎移植建立转基因小鼠,共注射移植胚胎117枚,移植后出生小鼠43只,抽提鼠尾组织DNA经过PCR检测得到两只阳性小鼠,再经Southern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进小鼠基因组。将转基因小鼠繁殖扩群,观测转基因小鼠生长繁殖特性,绘制小鼠生长曲线。rn 结果:ICOS基因能够在小鼠基因组中稳定整合与遗传,转基因小鼠的生长繁殖性能与野生型小鼠没有明显差异。rn 结论:ICOS转基因小鼠模型已经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培育转基因小鼠品系,以转基因小鼠模型为工具研究ICOS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目前尚难成为揭示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的理想载体,提出今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应在优选纯化造模因素的基础上,深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加强对自发性证候动物模型的定向培养,力求使现有证候模型完整、规范,使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能够更好地为中医药科研服务。
  • 摘要: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rn 方法:采用异搏定及烟碱诱发小鼠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以及监测家兔在体希氏束电图的方法研究西洛他唑的抗缓慢性心律失常作用。rn 结果:在异搏定及烟碱诱发小鼠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上,异搏定与烟碱显著减慢小鼠的心率,而西洛他唑治疗组显著增加小鼠的心率(P<0.01);在家兔在体希氏束电图上,西洛他唑各剂量组A-H间期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0.01),而对H-V间期作用不明显,这提示西洛他唑对加快房室传导作用显著。rn 结论:西洛他唑具有明显的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作用与提高窦房节自律性及加快传导有关。
  •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中医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结合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探讨证的实质和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利于中医动物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采用中医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和防治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细胞凋亡的机制。rn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脑缺血30 min再灌注30min时给予针刺干预,于再灌注72 h处死动物取材,分别作脑细胞内游离钙、CGRP和脑细胞凋亡的检测。rn 结果:针刺干预组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脑细胞内游离钙明显增高(P<0.05),CGRP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脑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P<0.05)。rn 结论:针刺通过调节钙稳态及介导CGRP的分泌,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凋亡,增强脑组织对脑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 摘要:目的:进一步改进完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技术rn 方法:以胚胎大鼠为取材对象,采用吉姆萨染色法与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鉴别神经元。rn 结果: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存活率高,其他杂质细胞干扰少,易于培养。rn 结论:本研究结果将为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等情绪性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更好的实验方法与研究对象。
  • 摘要:目的:较为全面的探讨蜂胶对牙周炎大鼠临床症状,血液等方面的影响。rn 方法:78只诱导成功的牙周炎大鼠模型,随机分成6组:即口泰(阳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以及3个蜂胶剂量组,每组13只。另取同龄大鼠13只为正常对照组。在成功诱导牙周炎后各组处死1只作模型对照,每组12只动物进入正式实验,4周后,观察蜂胶治疗牙周炎效果。rn 结果:用蜂胶治疗后,各实验组牙龈未见自发出血,其中蜂胶低剂量组应用蜂胶1周时,牙龈红肿消退,溃疡愈合,萎缩修复。蜂胶三剂量组的探诊出血阳性率SBI,茵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牙槽骨吸收值ABL和牙齿松动度TM显著低于模型组,表明蜂胶有较强的抗炎消肿、止血作用,并且能明显改善大鼠牙周炎临床症状。蜂胶低剂量和中剂量治疗组白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中性粒细胞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三个蜂胶治疗组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表明蜂胶对炎性反应具有控制作用。rn 结论:蜂胶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牙周炎的临床症状,尤其以低剂量效果显著。
  • 摘要:目的:分析人卵巢癌裸小鼠动物模型实体瘤细胞遗传学改变。rn 方法:取裸小鼠动物模型第17代肿瘤移植成活实体瘤及骨髓标本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制片、阅片、分析。rn 结果:人卵巢癌动物模型实体瘤染色体异常以数目畸变为主,细胞畸变率达61.76%,主要表现形式为亚二倍体(39条)遗传核型,人卵巢癌动物模型骨髓细胞染色体也发生了畸变,细胞畸变率达15.94%,同样以亚二倍体(39条)遗传核型为主,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X2=257.73,P<0.005)。rn 结论:用人卵巢癌组织皮下移植免疫缺陷小鼠,成功建立了人卵巢癌裸小鼠动物模型,通过染色体分析有较稳定的亚二倍体(39条)遗传核型,移植成活率100%,肝、脾转移率100%,是不可多得的卵巢癌动物模型,在筛选抗癌、抗转移药及研究肿瘤的转移机理和防治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Ⅱ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rn 方法:SD雄性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按25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3d后,行糖耐量实验,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第4周再两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喂养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链尿佐菌素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复制出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 摘要:目的:观察无患子皂苷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及对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rn 方法:采用改进的两肾一扎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大鼠均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卡托普利)组、无患子皂苷大、中、小3个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容量蒸馏水.于药后35 d,用Medlab检测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并取血测AngⅡ、ET、NO的浓度。rn 结果:RHR左心室LVSP、+dp/dtmax明显升高,无患子皂苷各剂量能够降低LVSP、+dp/dtmax;RHR血浆中AngⅡ、ET含量增多,NO含量降低,无患子皂苷各剂量能够降低.AngⅡ、ET含量,增加NO含量。rn 结论:无患子皂苷能够对LVSP、+dp/dtmax产生一定影响,说明无患子皂苷具有一定的改善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调节血中的Ang Ⅱ、ET、NO含量,这可能与其降压作用有关。
  • 摘要:目的:研究动物实验中保温措施对小鼠麻醉效果的影响。rn 方法:实验分为戊巴比妥钠40 mg/kg、水合氯醛400 mg/kg及氯胺酮100 mg/kg与咪唑安定5 mg/kg复合麻醉三个麻醉药物组,每组各设常温(20~22℃)和保温2个组(37~40℃),各组C57BL/6小鼠雌雄各10只,腹腔麻醉后观察各组麻醉效果。rn 结果:各麻醉药物组内同性别比较,保温状态下的深度麻醉和麻醉后恢复自主期相对常温状态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rn 结论:在手术麻醉中,经保温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深度麻醉期和麻醉后恢复自主期的时间,对选择性使用短效麻醉及动物的顺利安全苏醒有实际意义。
  • 摘要:本文对运用系统论原理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问题进行了阐述。依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采用整体设计,统筹考虑模型与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相似性、模型复制的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等,以便模型复制的顺利开展。整体性原则应贯穿整个模型复制过程,使复制的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模型复制要落实系统论的相关性原则,一个模型不是孤立的,动物的各系统、各器官、各分子之间是相互联系,人类和动物在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相互联系的,相关性原则为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动物模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在研究模型的过程中,要用动态的方法而不是静止的方法来研究动物模型,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成不同的阶段,结合动物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疾病的发展、转归等采用不同的对策。模型的复制采用最优化原则,要求模型设计最优化,选用高质量的实验动物,减少动物使用数量,保护动物福利与伦理,最终实现模型评价体系的最优化。
  • 摘要:目的: 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建立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提供参考.rn 方法:将出生后4周的幼兔通过适应性训练和特定的悬吊(利用本实验室设计制作的悬吊四头带和特制的兔笼),模拟人类直立行走,两条后腿负重行走。饲养成年后用液氮将一侧股骨头冷冻,术后两周继续悬吊,定期拍X线片和取股骨头组织切片了解造摸侧的股骨头坏死情况。rn 结果:术后3d切片见造模侧股骨头完全坏死,标本显示软骨细胞、骨细胞及骨髓坏死,空骨陷窝率最低75%,最高达93%,骨小梁结构完整,术后7周X片出现典型的新月征和股骨头坏死塌陷表现。rn 结论:液氮冷冻模拟人类“直立行走兔”短期内复制出了与人股骨头坏死一致的动物模型,为制备兔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TTV对家兔感染的敏感性。rn 方法:对成年家兔进行了三代TTV感染实验,除第一代采用人TTV阳性血清外,第二,第三代分别采用感染的第一、第二代血清作为感染源,对12只兔(每代4只)进行了传代试验。rn 结果:第一、第二、第三代兔血清中都有不同程度生化和肝脏病理改变,血清中进行Nest-PCR检测全为阳性,4例兔肝组织原位杂交(Dlg-TTV-DNA)试验,3例为阳性,另1例为阴性,对一份阳性标本进行部分核苷酸分析,与日本株(AB008394)和CH1、CX2同源性分别是96.7%、98.3%和99.7%。rn 结论:家兔能被TTV感染,是一种敏感动物,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模型动物。
  • 摘要:目的:介绍线栓法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操作改良,并评价其体征指标的准确性。rn 方法: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利用体征指标和TTC染色对MCAO模型进行评价。以TTC染色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造模方法的成功率,同时计算各项体征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rn 结果:改良法模型成功率为71.67%,明显高于常规法的52%。评价模型是否成功,用体征指标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很低。rn 结论:改良法可以有效的提高MCAO模型的成功率。目前的体征指标易造成结果假阳性,这是由于部分体征指标特异度较低,不能满足做为评价标准的要求,需要舍弃。
  • 摘要:目的:观察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发病过程胰腺病理学改变及TGF-β1表达情况。rn 方法:NOD小鼠35只SPF屏障系统内饲养至40周龄,定期测量NOD小鼠血糖以监测发病状况。实验过程中发病死亡和实验处死的NOD小鼠均取胰腺固定于10%中性甲醛,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另取10只ICR小鼠作为正常对照。rn 结果:NOD小鼠糖尿病发病进程中血糖迅速升高,而胰岛炎症细胞浸润的受累程度发病各个时期内无差别,胰岛纤维化程度增加,TGF-β1表达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而后又急剧降低。正常对照ICR小鼠,胰腺未见炎症细胞浸润,TGF-β1低表达。rn 结论:NOD小鼠发病过程中TGF-β1表达具有逐渐升高而后又急剧降低的特点,发病死亡的NOD小鼠胰腺高度纤维化。
  • 摘要:目的:在动态屏障系统中进行空气落菌数的收集和氨浓度的测定,积累原始数据,为以后的工作做参考。rn 方法:根据国家标准要求,通过二年来的持续监测,记录了在本所动态的屏障环境中空气落菌数的收集和氨浓度的监测情况,收集空气落菌数和测定氨浓度。rn 结果:在动态屏障设施内,饲养实验动物的房间空气落菌数均>30个/皿;空置饲养间基本保持在国标范围内;监测氨浓度的2间饲养房间,饲养密度高的氨浓度相应高。rn 结论:动态的屏障环境中空气落菌教和氨浓度与静态下有区别,应做好实时监测。
  • 摘要:目的:克隆长爪沙鼠β-防御素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分析。rn 方法:从长爪沙鼠小肠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大、小鼠的β-防御素的基因序列,通过防御素基因的保守性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得到预期的PCR产物,将所得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应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鉴定和分析,序列提交genbank。rn 结果:Blast比较发现,最终测序的结果与小鼠β-防御素-1和大鼠β-防御素-1的同源性均都大于78%,genbank登录号为EU784838。rn 结论:经测序鉴定证实该PCR产物为长爪沙鼠β-防御素基因1的一部分,且与大、小鼠的相应基因高度同源。
  • 摘要:目的:利用建立的人肺癌高转移小鼠模型及细胞系筛选转移基因,为研究肺癌的转移分子标志奠定基础。rn 方法:人肺癌细胞系SPC-A-1和相应的高转移细胞系SPC-A-lsci常规培养后提取总RNA,采用cDNA芯片技术检测两种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选择与粘附相关的CD44v6、CD54、与Timp-2基因进行免疫组化验证。rn 结果: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了7649个可能与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891个,下调基因3758个,功能涉及细胞黏附、凋亡、转录、信号传导、细胞周期和代谢等。CD44v6、CD54、与Timp-2蛋白在SPC-A-1中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7.00%、58.83%、64.83%,在SPC-A-lsci中的平均阳性率为:55.08%、80.80%,68.17%,两者差异显著(P<0.001)。rn 结论: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提示7600余条基因可能与人肺癌转移相关,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的转移机制和发现新的转移相关基因提供了较为有价值的线索。
  • 摘要:目的:探讨B6-Co小鼠角膜浑浊形成的细菌学因素。rn 方法:以正常B6和B6-Co小鼠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日龄组的小鼠眼部取角膜分泌物或角膜刮片,分别接种到血平板和营养肉汤上,恒温培养24h.挑取菌落或肉汤管内的悬浮液涂片,革兰氏氏染色,镜检,记录结果,将纯化培养获得的细菌进行鉴定。rn 结果:正常B6小鼠与角膜浑浊小鼠存在角膜细菌学差异。rn 结论:B6-Co小鼠角膜混浊与微生物感染有关。
  • 摘要:目的:用WHBE兔建立脾虚型IBS模型,为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物开发和基础研究提供工具。rn 方法:取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各18只,分别随机分成两组.即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2只,采用湿热应激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脾虚证肠易激综合征(IBS)兔模型,其中模型组造模后处理6只,剩余兔自然恢复10天,观察实验兔的临床症状、体重、腹围指数、粪便含水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内脏敏感性以及小肠推进率等变化。rn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实验兔体重、胸腺指教、脾脏指数均明显降低(JP<0.05,P<0.01),腹围指数、粪便含水量、内脏敏感性以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5,P<0.01),且恢复较为缓慢。rn 结论:脾虚型IBS兔模型符合IBS临床发病特点,而WHBE兔是较适合于脾虚证IBS模型研究的理想的实验动物。
  • 摘要:目的:通过卵巢冷冻较好的保存动物资源。rn 方法:取10日龄BALB/cAn,EG(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小鼠),及LAP/rtTA阳性(转基因鼠,遗传背景为C57BL/6J)仔鼠的卵巢,一部分冷冻、复苏后移植,一部分新鲜卵巢直接移植,受体为4周龄BALB/cAn,ICR/JCI,及LAP/rtTA(阴性)、Ptet-mPTAl阳性(转基因鼠,遗传背景为C57BL/6J)的摘除卵巢的雌鼠。受体成年后,用与受体同品系的雄鼠交配,即BALB/cAn受体鼠与BALB/cAn雄鼠交配,ICR/JCL受体鼠与ICR/JCL雄鼠交配,LAP/rtTA(阴性)受体鼠与LAP/rtTA(阴性)雄鼠交配,Ptet-mPTA1阳性受体鼠与Ptet-mPTA1阳性雄鼠交配。rn 结果:无论新鲜卵巢还是冷冻卵巢移植给受体后,均可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受体可以正常交配、产仔。交配时间与产仔时间之间的间隔没有明显差异。对出生的后代统计其产仔数和窝重,除了EG组在产仔数和窝重上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外,其他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卵巢移植受体的子代用兄妹交配法繁殖,产生的后代与父代在繁殖性状上没有差异,产仔数和窝重,除了EG组的后代在产仔数和窝重上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外,其他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用PCR对LAP/rtTA(阴性)受体鼠及Ptet-mPTA1阳性受体鼠的后代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后代仔鼠中LAP/rtTA基因为阳性,说明后代确实来源于LAP/rtTA阳性基因仔鼠的卵巢.ICR/JCL受体后代仔鼠中也有荧光蛋白基因小鼠后代的出现。rn 结论:卵巢冷冻、复苏、移植,不会影响卵巢的长期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高胆固醇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基因工程小鼠的调血脂作用。rn 方法:高脂饮食条件下,以C57BL/6成年小鼠10只(♂5,♀5)为正常对照,载脂蛋白E和脂蛋白脂酶双基因缺陷(apoE-/-/LPL+/-)成年小鼠(ELK小鼠)40只(♂ 20,♀20),随机分为4组:高脂模型组,每天200 mg/kg大豆异黄酮提取物,每周阳性对照药0.5 mg/kg 尼尔雌醇和每天20 mg/kg洛伐他汀灌胃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含量。rn 结果:与C57BL/6空白对照组相比,ELK高脂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TG和LDL-c含量均极显著增高(P<0.01)。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给药4周可显著降低ELK小鼠血清TG含量(P<0.05),同时使血清HDL-c增加9.3%,而洛伐他汀和尼尔雌醇组分别降低了13.5%和8.7%,高脂诱导的ELK小鼠血清TC、LDL-c水平极度增高,大豆异黄酮、洛伐他汀和尼尔雌醇均不能显著降低TC、LDL-c含量(P>0.05)。rn 结论:大豆异黄酮有明显调血脂作用。
  • 摘要:本文对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试验中的3R原则进行了阐述。GB/T 16886.2-200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动物保护部分要求对动物实验提出了要求及建议,3R原则:减少(Reduction)把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数减少到最小量;优化(Refinement)通过将应用动物任何的产生痛苦、苦楚、苦恼或持久的伤害减少到最少,来维护试验动物福利的整个措施,以及采用不会引起动物痛苦或苦恼,完全地或部分地代替用活的脊椎动物的任何合乎科学有效和合理的而且在实践上可行的试验方法来代替(Replacement),正是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发展的方向所在。
  • 摘要:目的:观察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对野生小家鼠驯养和繁殖状况的影响。rn 方法:分别将上海崇明,金山、青浦和嘉定等地采集来的野生小家鼠引入实验室,饲养于标准实验小鼠笼具内,喂给标准的实验大、小鼠颗粒饲料,观察其在实验室内驯养和繁殖状况。rn 结果:上海地区四个采集点野生小家鼠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未见明显改变,野生小家鼠的实验室驯养存活率较为低下,繁殖出现滞后现象,3~4个月人工饲养环境适应后,繁殖恢复正常。rn 结论:环境条件的调整也能使上海地区野生小家鼠驯养和繁殖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实验室驯养繁殖技术,为开展小家鼠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
  • 摘要:目的:观察臭氧对大、小鼠笼盒和垫料的灭菌效果。rn 方法:测定臭氧消毒柜内臭氧浓度的分布情况:将更换下来的大、小鼠的笼盒常规洗净沥干/或加入垫料,通入3000mg/h臭氧气体灭菌30、45、60min后.用灭菌过的棉签在笼盒上或垫料采样后,涂布于血平板,培养24h后,观察比较茵落教数量,以此确定臭氧的灭菌效果,用臭氧灭菌的IVC笼盒和垫料进行饲养裸鼠试验。rn 结果:臭氧的灭菌效果和时间相关,随着时间延长灭菌效果增强.灭菌60 min笼盒可达到无菌效果,而灭菌垫料的菌落数也显著地与未灭菌垫料。rn 结论:用臭氧灭菌的IVC笼盒和垫料饲养裸鼠二个月,未发现有异常现象。
  • 摘要:目的:通过不同月龄清洁级SD大鼠血清IL-2及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了解大鼠机体的免疫状况。rn 方法:选用2、5、8、11、14月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进行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通过采用MTI法测定OD差值a判定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常规病理检测测量胸腺厚度。rn 结果:各月龄大鼠血清IL-2含量、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胸腺厚度随着大鼠月龄的增大而降低,其中11、14月龄的IL-2含量与2月龄相比降低显著(P<0.05);8、11、14月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与2月龄相比降低显著(P<0.05);5、8、11、14月龄的胸腺厚度与2月龄相比降低显著(P<0.01)。rn 结论:各月龄大鼠机体的免疫水平随月龄的增大而下降,8月龄大鼠细胞免疫水平降显著。
  •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山东乃至全国SPF鸡(蛋)生产现状和本行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介绍山东省SPF鸡(蛋)在国内生产的前景,建议在山东建立SPF鸡(蛋)种子中心及相应标准化检测机构,从而提高我国SPF鸡(蛋)生产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 摘要:本文于2008年3月对全省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的单位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可见,近年来福建对实验动物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使用实验动物单位在增加,从业人员队伍在扩大,动物设施在改善,经费逐年增长,但生产能力不足,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率不高,各单位实验动物室规模小,综合利用率不高,缺乏共享机制。建议实行依法管理,决策咨询制度的管理运作机制,创新政策思维,强化许可证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供需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服务基地,促进实验动物科学的进步。
  • 摘要:本文对江西省发展实验动物科学构建具有特色的多元化学术交流平台的经验进行了介绍。江西省实验动物学会为发展实验动物学科,以实验动物“岗位资格”培训、实验动物学会年会、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培训、实验动物学专题研讨、组织参加华东或全国各种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议为平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多层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的学术交流活动,为人才建设、科技创新以及学科发展等方面,搭建具有实验动物学科特色的多元化学术交流平台。既传播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又促进了学科发展,为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树立了学会的学术权威。
  •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人肺癌细胞系,并探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在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的应用。rn 方法:应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人肺癌细胞系NCI-H460-GFP,并接种至裸小鼠体内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连续5周观察肿瘤在动物皮下的动态生长情况。rn 结果:建立了转染率接近100%的NCI-H460-GFP细胞系,在体外及裸小鼠体内均能够长期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活体荧光成像观察发现:1~4周随着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平均荧光量子数也逐渐增加,5周时随着肿瘤出现明显坏死,平均荧光量子数呈现下降趋势。rn 结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NCI-H460-GFP细胞系及其动物模型可以为肺癌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够客观定量评价肿瘤在动物体内的生长情况。
  • 摘要: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AD发病过程中的相互作用。rn 方法:用单表达hAPP和hAChE基因的两个转基因小鼠交配,其后代应用PCR方法检测得到4种不同基因型的小鼠,通过脑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进行不同基因型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rn 结果:野生型和单转hAChE型小鼠在13月龄内的脑组织内嗅皮质及海马均没有β淀粉样沉积、老年斑出现,hAPP转基因小鼠在9月龄时有少量的β淀粉样沉积,出现老年斑,而hAPP/hAChe双表达的转基因型组小鼠在6月龄时就会出现β淀粉样沉积,9月龄和13月龄时则出现明显的老年斑现象。rn 结论:双表达hAPP/hAChE的转基因小鼠是一种理想的用于AD发病机制研究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 摘要:目的:将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观察其和对胰腺癌荷瘤裸鼠的治疗作用。rn 方法:将IL-2基因转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后,用于激发自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检测其对CTL的增殖和人胰腺癌PC3细胞杀伤性的影响;检测CTL对荷人胰腺癌PC3细胞肿瘤裸鼠肿瘤生长情况影响和对肿瘤细胞分裂指数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rn 结果:IL-2基因修饰的DC细胞所激发的CTL对胰腺癌PC-3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荷瘤裸鼠肿瘤细胞的分裂指数和端粒酶活性。rn 结论:IL-2基因修饰DC细胞激活的CTL抗PC-3肿瘤免疫作用明显增强,能明显抑制人胰腺癌PC3细胞种植瘤的生长。
  • 摘要:目的:探讨跑台运动和缺血再灌注对成年SD大鼠海马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KDR(kinase domain region)mRNA的影响。rn 方法:使用可逆性生阻塞中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VEGF及KDR mRNA水平进行定量分析。rn 结果:①缺血再灌注可明显诱导大鼠海马表达BDNF mRNA(P<0.05),跑台运动可在缺血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BDNF mRNA的表达(P<0.01)。②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VEGF mRNA表达(P<0.05),运动可在正常(P<0.01)和缺血再灌注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诱导VEGF mRNA的表达(P<0.01)。③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大鼠海马KDR mRNA的表达(P<0.01),运动也可在缺血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KDR mRNA的表达(P<0.01)。rn 结论:跑台运动和缺血再灌注过程可明显提高大鼠海马部位BDNF、VEGF及KDR mRNA水平。
  • 摘要:目的:分析VEGF在运动诱导的神经发生过程中起介导作用的受体亚型及可能信号通路。rn 方法:将70只雄性5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组、假手术运动组、DMSO运动组、PD98059干预组、wortmannin干预组和SU5416干预组,通过侧脑室内埋管给予VEGF受体Flk-1、ERK和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SU5416、PD98059和wortmannin,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技术,统计1周的跑台运动后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数量。rn 结果:各组动物每个脑切片海马齿状回内BrdU免疫阳性细胞平均教分别为:对照组89.92±12.77,运动组119.19±19.94,假手术运动组93.08±24.70,DMSO运动组73.94±47.36,PD98059干预组54.14±10.04,Wortmannin干预组38.86±12.69,SU5416干预组为26.53±7.56。rn 结论:VEGF诱导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效应主要通过受体Flk-1介导(P<0.01),其中PI3-K所在的信号转导通路更多介导了VEGF诱导的神经发生效应。
  • 摘要:目的:观察健尔脑胶囊对实验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rn 方法:采用跳台法、避暗法研究健尔脑胶囊对氢溴酸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影响。rn 结果:健尔脑胶囊能减少小鼠5 min内记忆测验的错误次数和错误分值(P<0.05,P<0.01),并能提高小鼠红细胞中的SOD酶含量。rn 结论:健尔脑胶囊能增强正常动物的记忆功能,对药物所致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并有一定的抗氧化的作用,延缓衰老。
  • 摘要:目的:利用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技术,探讨胰岛素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子代产生代谢程序化的改变。rn 方法:将小鼠2-细胞胚胎培养于KSOM+0.25μg/ml胰岛素的培养基内,发育至囊胚,转移到假孕母鼠子宫。产下F1代,F1代成年后(6周龄),远交产下F2代。取F1、F2代成年鼠,分别做口服葡萄糖耐量(GTT)和胰岛素耐量(ITT)试验,并测定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rn 结果:实验组囊胚发育率升高16.4%(P<0.05),仔鼠初生重升高17.8%(P<0.05)。F1代成年小鼠胰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口服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损伤,F2代成年小鼠胰岛素耐量损伤,产生胰岛素抵抗。rn 结论:胰岛素能促进早期胚胎过生长,造成成年后F1、F2代小鼠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程序化改变。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形式和水平的锌对断奶仔猪抗氧化功能的影响。rn 方法:选用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的断奶仔猪40头(体重相近、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组。各组猪分别添加不同形式和水平的锌添加剂,即添加氧化锌来源100mg/kg锌(Ⅰ组,即对照组)、氧化锌来源3 000 mg/kg锌(Ⅱ组)、蛋氨酸锌来源100 mg/kg锌(Ⅲ组)和蛋氨酸锌来源300 mg/kg锌(Ⅳ组)。在正式试验期第14天、第28天和第42天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rn 结果:饲粮中添加氧化锌(3000 mg/kg锌)或蛋氨酸锌(300 mg/kg锌)对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的影响非常复杂,其跟添加时间有关,且在对两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上,氧化锌(3 000 mg/kg锌)与蛋氨酸锌(300 mg/kg锌)两者间差异不显著。饲粮中添加氧化锌(3 000 mg/kg锌)或蛋氨酸锌(300 mg/kg锌)都能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rn 结论:可用相对低剂量的蛋氨酸锌替代高剂量的氧化锌。
  • 摘要:目的:建立猕猴促黄体激素(LH)生物测定法。rn 方法:利用LH体外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猕猴血清中LH含量。rn 结果:测定方法的灵敏度为0.05ng/管,批内和批间误差分别为(3.18±1.52)%和(7.56±3.41)%;猕猴血清中LH含量反应曲线和hLH标准曲线平行良好;回收实验表明,在该测定方法中加入10、20、40 ng hLH时的回收率分别为(99.12±4.56)%、(99.31±6.49)%、(101.02±7.58)%。rn 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LH体外生物测定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强。
  •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实验用猕猴数量增加,出口需求也增多。皖南山区猕猴属于福建亚种,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实验动物种质资源,对皖南山区猕猴进行实验动物化,建立封闭群和普通级猕猴,可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数量与质量合格的实验猕猴。rn 本文对皖南山区猕猴的野外分布、人工饲育、遗传特征及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皖南山区猕猴的实验动物化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
  • 摘要:目的:克隆并获得长爪沙鼠载脂蛋白ApoE基因E4外显子的序列。rn 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常规的RT-PCR方法,从长爪沙鼠肝脏中克隆及测序得到所需要的基因序列。rn 结果:长爪沙鼠载脂蛋白ApoE基因E4外显子长约987bp,经比较发现最终测序的结果与大小鼠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73%~74%,与人ApoE基因的同源性都达到了62%,与猪、牛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60%以上,与非人灵长类ApoE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57%,用DNAstar进行编码氨基酸预测,基因共编码263个氨基酸,已向genbank提交,登录号码EU780067。rn 结论:利用基因进化的保守性通过PCR方法可以得到长爪沙鼠载脂蛋白E4基因的序列,本实验为筛选长爪沙鼠高脂血症模型的遗传多样性标记,为培育长爪沙鼠的血脂代谢新品系打下基础。
  •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方法-双色荧光正相杂交芯片技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监测的相关因素。rn 方法:运用基于芯片的双色荧光正相杂交检测SNP技术,进行芯片杂交动力学研究,考察信号值(Cy3,Cy5)和Ratio值(Cy5,Cy3)与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对SNP分型的影响。rn 结果:采用正反标记实验后,Ratio值随着PCR产物点样浓度的增加呈稳定趋势;PCR双链产物长度对信号值影响比较大,点样时其长度不宜太长,最好不超过450bp;随荧光标记探针长度的增加,基因分型能力明显下降,长度为15bp最佳,长度超过20bp时,已基本没有区分能力。rn 结论: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是双色荧光正相杂交SNP分型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适当的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并采用正反标记实验,可以取得稳定、准确的基因分型效果。
  • 摘要:目的:确定乙烷基亚硝基脲(ENU)诱变获得的Wbct白斑小鼠遗传模式、引起白斑突变表型的分子基础。rn 方法:将Wbct杂合子小鼠与背景品系小鼠C57BL/6(B6)配种,记录后代白斑小鼠与正常小鼠数目,采用卡方检验确定遗传模式。在突变基因初步定位基础上增加样品数及微卫星标记数目对突变基因进行精确定位,确定候选基因,采用PCR扩增后直接测序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序列分析。rn 结果:Wbct突变呈单基因显性遗传,但在不同遗传背景中白斑表型存在差异,Wbct突变纯合子致死,白斑表型是由pax3基因无义突变引起。rn 结论:成功鉴定了Wbct突变分子基础,为该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及相应动物模型的建立打下基础。
  • 摘要: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小鼠生精细胞T型钙电流(ICaT)的影响。rn 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E2对急性机械分离的小鼠生精细胞ICaT的影响。rn 结果:E2(1、10、100μmol/L)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小鼠生精细胞钙电流,抑制率分别为(13.48±1.86)%,(28.98±2.70)%和(52.93±3.42)%(P<0.05)。E2对T型钙通道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为8.89 μmol/L 100 μmol/LE2显著改变T型钙通道的激活和失活特性。rn 结论:E2对生精细胞T型钙通道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合已有的资料,初步分析E2对精子胞内Ca2+的升高作用可能不依赖T型Ca2+通道。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