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80届SEG年会
第80届SEG年会

第80届SEG年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美国丹佛市
  • 出版时间: 2010-10-17

主办单位: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

会议文集:第80届SEG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对地震采集及设计技术方面进行探讨,其中包括海洋拖缆、设计技术与海底系统、陆上地震勘探技术,以及有关陆地与海洋勘探方法实例的张贴论文.内容涉及目标照明设计、多目标设计和海上双检、环形激发采集、双方位角观测,以及陆上高效采集、宽方位盐下采集、复杂地表的激发接收等,将此技术分三部分归纳综述:采集设计技术,陆上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以及海上地震采集技术。研究认为:增加常规拖缆的深度可以提高低频响应,而且能够提供一个更安静的记录环境。理论研究和实际观察证实较深的双传感器记录要优于相对应的常规采集。结合双传感器数据的压力和质点速度测量,可以提取出一个更宽频带地震信号的上行波场。在较深拖缆的常规数据上扩宽高频是严重地受到与拖缆深度陷波的影响。
  • 摘要:岩石物理的应用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岩石物理模型应用在多个方面,包括利用Kuster-Toks(o)z模型进行速度频散分析;层序地层学和岩石物理学结合,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计算砂泥比,更好地确定油藏参数,计算资源量;利用速度频散和衰减属性来表征二氧化碳储层的分布等.本文就如何从渗透率反映岩石微结构参数。按照研究的目标,整理成理论模型、碳酸盐岩岩石物理特征、页岩岩石物理特征、理论模型的应用4个方面介绍相关的进展。依据衍射痕迹识别声波监测表明注人5OOPa·s硅油最好。对于其他两种次勃性流体,衍射信号难于可视化。高勃性能够阻止液体注人裂隙狭窄的尖端。假如液体滞后于裂隙尖端的运动,尖端传播将会受限于材料的凝聚力和围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尖端的运动速度显著低于样本维数除以声波系统监测间隔,尖端将在衍射角筛选前的多个时刻和不同位置被捕获。然而,在低私性液体注人的情况下,液体将紧随裂隙尖端。新生裂隙的快速饱和将会加速裂隙的传播。裂隙尖端的快速运动有时难以在达到声波记录前留下任何可识别的衍射行为。
  •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层析反演与偏移速度分析技术.旅行时层析旅行时层析反演仍然是目前的主流速度分析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与波现象学有关的研究开展起来,同时各向异性多参数同时层析反演.起伏地表在中国西部和南方地区普遍存在,为了有效地处理这种地表情况下的偏移速度分析,提出了一种在起伏地表上进行剩余曲率分析速度模型更新的方法,实际测试显示了方法的有效性。波形反演能够给出精细尺度的速度模型结果,在山地资料和弹性波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然而其计算量巨大,影响反演精度的因素比较多,离工业化的使用还比较远。虽然如此,它仍代表了速度分析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和研究。尤其是山地资料的个波形处理策略,为我国广大山前带资料的处理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摘要:叠前波形反演(PWI)是一种新兴的储层描述技术,这种反演方法采用了全波形信息,在其模型引擎中允许将模型分解成多个波长的分辨率的形式,与传统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的振幅反演方法相比,全波形反演结果具有精确性更高的特点.目前叠前波形反演(PWI)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处理解释中.反演技术在本届SEG年会中也有讨论。本文对本届SEG年会中讨论比较多的地震反演技术进行综述。首先简述全波形反演方法主要体现在:拉普拉斯域的波形反演,影像导向梯度的全波形反演及其他方法。地震反演内容非常丰富。从使用的资料性质来看,有叠前和叠后反演两大类;从测井资料在约束反演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有地震直接反演、测井约束下的地震反演、测井与地震资料的联合反演、地震控制下的测井内插与外推等;从具体的实现方法来看,有递推反演方法、基于模型的反演方法等。地震反演作为储层预测及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技术,在技术发展各阶段均解决了当前面临的地质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油气勘探成果。
  • 摘要:面对当前油气资源紧缺,勘探难度不断增大的形势,常规纵波勘探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在诸如气云下构造成像、岩石物理参数提取、岩性鉴别、裂缝预测及流体识别等方面,亟待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来应对挑战.而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是最现实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本文对多波多分量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阐述,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虽然还存在难题和不足,但它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深人和扩大。因其具有纵波勘探无法比拟的优势,取代纵波勘探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必将谱写未来油气勘探的新篇章。
  • 摘要:储层预测与油气藏描述技术及应用是地球物理展现其功效的终极目的,这是历届年会都经久不衰的一项议题.创新性思维加上灵活多变的技巧,成因机制为诱导加上贴切技术配置,映衬了本届年会储层预测与油藏描述在地质评价、储层响应、参数表征、油气识别与油藏建模、油藏监测方方面面的睿智与新成果.本文根据第80届SEG年会40篇有关油藏描述与油气藏参数表征、油藏建模与油藏监测方面的论文,对新思路与新进展、新应用的一些技术关键及亮点进行概括性介绍与总结。主要包括:储层预测与储层描述的新方法、油藏综合描述新观念、油藏建模新思路及油藏监测新应用。油气藏开发中种类繁多的地震技术及其分析成果己被用于构造划分、断裂检测.预测岩性及检测流体,描述油气藏的外部几何形态与内部储集性能,甚至于检测流体流动及油藏生命的管理。伴随着油气田开发对油气藏描述精度需求的提高和地震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基于地震属性建模与动静态模拟技术将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油气藏的监测与提高采收率领域。
  • 摘要:时延地震在油田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凭借巨大的经济效益获得了业界的承认和青睐.时延地震已经成为油气开发中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地球物理手段,在部分油气公司成为常规的技术模块. 本文从提高时延地震的重复性、时延地震资料处理、时延地震新技术、时延地震应用新成果四个方面。首先,提高时延地震的重复性具体包括三维偏移补偿采集位置误差、海底时延资料的水柱影响的去除、双传感器拖缆时延地震监测测量等方面的内容。时延地震的资料处理有着一些诸如重复性、弱信号检测等方面的特殊性,根据这些特点,开发出了一些常规地震资料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同期次资料的均衡、与历史生产数据等资料的拟合、匹配,时延信号的求取等,一直是时延地震资料处理的市点。而由时延资料了解地物性参数及其变化,也已发展到定量、精细的水平。最后,结合时延地震在全球多个油气田生产及碳封存项目中的应用,介绍了时延地震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应用的新成果,反映了时延地震的发展动向。
  • 摘要:地震数值模拟对于人们正确了解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地下介质构造和岩性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是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地震数值模拟方法不仅在石油、天然气、煤、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及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中得到普遍的应用,而且在地震灾害预测、地震区带划分以及地壳构造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中,也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模拟技术及模拟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在地震勘探中的地位是非常关键的。通过本届SEG年会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出,虽然数值模拟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了,但还是有许多专家学者在不停地推动这项技术的不断前进和完善,使得模拟技术方法和生产实际应用两方面都在进步。这次年会的文章中关于数值模拟在复杂介质中的计算精度、计算效率、边界吸收、差分方式、网格类型,以及模拟成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且成果显著。随着计算机性能和模拟技术方法的发展,模拟结果会越来越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 摘要:地球介质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各向异性.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地震各向异性迅速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成为油气勘探与监测的主流技术.这既与长排列、宽方位、多分量等地震采集技术大量应用有关,也是改善复杂构造带地震成像质量、提高裂缝储层预测与描述精度、降低勘探与钻井风险、减小油气储量估算不确定性和提高采收率的必由之路. 地震各向异性一直是地震学领域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各向异性速度分析与模型建立问题,目的是为高精度的各向异性介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供恰当的速度模型。考虑方位各向异性的叠前同时反演方法、流体替换方法必将为裂缝型储层精细描述与含油气性检测提供重要的支撑。越来越普遍的长排列、宽方位三维地震观测,以及多分量井中与地面地震的联合,为获取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模型、提高储层与流体预测精度创造了有利条件。无论是基础的岩石物理与等效介质理论研究,还是面向油气田(包括页岩气)勘探开发、温室气体填埋等工程应用,地震各向异性都是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 摘要:噪声衰减是地震资料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手段,直接影响到最后成像质量的高低.本文分别从噪声衰减和多次波衰减两个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做出探讨,结合噪声衰减技术在全球多个地以的应用,介绍了噪声衰减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应用的新成果,反映了噪声衰减的发展动向。噪声衰减的采集过程中,着重于研究噪声的特点和有效波的规律,提高地震成像剖面的质员,讨论了如何消除数据采集中检波点噪声的衰,波传播过程中相干地滚波衰减以及采集到的数据如何消除插值带来的损耗等;处理过程,则论述了如何提高低信噪比地区信号质量和多种叠加的新方法。噪声衰减技术的发展令人欣慰,其生机勃勃的发展体现了去噪技术具有旺盛的技术生命力,能够迅速的被吸收、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提高信噪比,改善资料品质。
  • 摘要:偏移成像是地震处理的最关键技术,包括混叠震源和最小二乘成像、衰减和弹性波成像、逆时偏移、道集和成像条件、应用和案例、理论等6个报告专题和1个张贴部分.本文主要按照偏移成像方法原理对相关论文进行总结,从多方面介绍地震偏移成像技术的最新技术进展和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混叠震源和最小二乘成像,衰减及弹性波成像和逆时偏移等方面,文章除了以上介绍过的地震偏移成像技术外,还出现了复数旅行时计算高斯束偏移振幅、正交dreamlet分解和成像、波包络偏移成像等方法技术。在逆时偏移研究方面,各向异性和弹性波偏移近几年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各向异性逆时偏移在此外已经得到成功应用,弹性波逆时偏移技术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技术不断进步,各向异性和弹性波逆时偏移会变得更加现实可行。
  • 摘要:地震干涉测量方法的本质就是把不同位置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相关而得到新的地震信号,该地震信号往往对所穿过介质的物理特性变化比较敏感,这种地震信号不仅包含了原始地震信号的特性,而且能反映出原始地震信号所不具有的某些重要特征,因此在地震勘探很多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对“地震理论”专题中干涉法技术作了重点介绍,主要包括地震干涉法中的格林函数重建、地震干涉法在压制噪声中的应用、地震干涉法中的剪切波分量研究和地震干涉法在复杂地表条件下的成像。 地震干涉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某些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其涉及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重建,计算量特别是对三维或四维的地震数据是比较大的,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估计地震波干涉法将来应用于大量的数据体的资料处理中;地震干涉对观测系统要求较高,在现有观测方式下如何提高地震干涉的质量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总之,地震波干涉法是一个有价值和潜力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对地震波和地球结构的认识,有助于指导油气勘探生产实践。
  • 摘要:地震解释技术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构造解释、地层岩性解释、储集性能(物性、含油气性等)解释和流体监测解释等多个方面.地震解释贯穿油气勘探开发的全过程,而越来越多的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对地震解释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本文着重从地震解释的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选取相关论文对地震解释技术的新进展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地震属性技术、薄储层预测技术、频谱分解技术、不连续性检测技术、叠前流体检测技术等。地震解释技术论文反映了研究对象更加趋于微观领域,进一步面向复杂油气藏描述的地震解释技术也随之向地质目标的微观内幕刻画和描述发展。研究手段从定性向定量发展,从叠后向叠前进一步推进。年会既展示了地震解释技术的进展,也指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 摘要:本文概要介绍了本届年会所涉及的AVO技术专题,主要内容涉及岩石物理性质对AVO的影响、AVO反演方法及应用。地震反演的目的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通过数据采集、处理与解释,来推测地下岩层结构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由于这类反演问题是非线性的,并且线性反演方法容易陷人局部最优解,因此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的非线性反演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影响AVO响应因素的研究分析中,集中于岩石物理分析。发展了多种AVO反演方法,也涉及AVA和AVF的反演方法,逐步完善的AVO反演方法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摘要:井中地球物理技术具有分辨率高、观测密度大、纵向连续性和物理信息多等优势.近年来,井中地球物理技术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随钻测井技术、声波激励源测井模式、成像测井发展和井间岩石物理研究.本文主要根据美国第80届地球物理年会的论文,介绍井中地球物理技术的一些新的研究热点及应用进展,其中包括:随钻声波测井技术、阵列声波基础理论、微震监测、成像测井、多分量感应测井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和井中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等。
  • 摘要:本文就有关VSP技术一些需要关注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VSP技术及其应用,主要讨论的是从VSP逆时偏移中抽取角度域共成像道集的技术,根据从VSP全波场和从VSP上行波场抽取角度道集的比较,发现来自下行波的噪声在角度道集卜通常很严重实际资料的例子说明,VSP逆时偏移的成像,尤其是井附近,好于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实际VSP资料抽取的角度道集,可以帮助检查VSP偏移中速度的正确性,具有利用VSP资料进行AVA分析的潜力。用采集到的时延有偏VSP资料进行双差分层析成像,结果显示时延有偏VSP观测时实际的震源位置分散到有数十米,解决了这些震源位置的差异问题,可以改进时延VSP监测的可靠性。
  • 摘要:本文以“近地表和环境地球物理”专题,分别介绍了测量的方法及实例研究、面波研究和方法研究与应用,首先,方法及实例研究包括:混合射线路径干涉测量法,Rayleigh波散射曲线反演。同时利用面波方法进行静校正。其次,利用非地展数据和联合反演方法解决沙特阿拉伯沙漠地区近地表问题,采用适当的深度偏移合成记录,验证这种方法,验证过程中可以放宽上述猜想,使其覆盖源信号的全部带宽。数值处理结果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 摘要: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力梯度测量方法,磁数据处理与解释,以及综合研究等.重力梯度测量方法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速,并已在油气勘探中表现出应用潜力,本文详细介绍重力梯度数据的二维偏移方法,重力梯度数据在解决盐体底面问题中的影响因素,同时简要介绍单井重力梯度数据的成像问题.磁数据处理与解释部分主要介绍连续小波变换在磁数据解释中的应用和磁数据校正问题. 重力勘探,特别是重力梯度勘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确定盐体构造和时移油气监测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关注。重磁数据在识别基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综合应用地震和重磁资料可以为人们提供关于地下构造更全面的认识。随着仪器精度的进一步改善,重磁方法技术的改进,重磁资料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