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兴蒙造山带中部晚古生代晚期构造演化及旅游地学研究

兴蒙造山带中部晚古生代晚期构造演化及旅游地学研究
纸质版

兴蒙造山带中部晚古生代晚期构造演化及旅游地学研究

作者: 李红英 李鹏举 柳长峰

出版社: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李红英 李鹏举 柳长峰

  • 出版社: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193

  • ISBN:

    9787030603227

内容简介

中亚造山带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华北板块之间的一条巨型复合造山带,其东段延伸至我国内蒙古及东北地区,被称为兴蒙造山带。通过对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同期沉积地层进行岩相古地理分析可知,晚古生代晚期的沉积地层呈带状展布,岩相古地理特征反映水体由浅-深-浅的变化过程,且以陆源碎屑物为主,显示近源、快速堆积特征。岩浆岩也呈带状展布,晚石炭世沿西乌旗-苏尼特右旗-满都拉一线出现与伸展背景有关的双峰式火山岩,表明晚石炭世研究区由挤压体制转为伸展体制,发育一条伸展构造带。中二叠世,伸展构造带逐渐萎缩,水体开始变浅。晚二叠世,构造伸展带闭合。沿西乌旗-补力太-卫境一线形成晚二叠世构造混杂岩带,林西组中出现炭质板岩并含植物碎片化石,暗示沉积环境转为陆相,华北板块北缘出现同碰撞或后碰撞花岗岩。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中亚造山带及兴蒙造山带
1.2 旅游地学及其研究内容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意义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概况
2.2 前石炭纪岩浆岩
2.3 微陆块
2.4 区域构造
第3章 前石炭纪构造格局
3.1 索伦山-西拉木伦河缝合带的闭合
3.2 二连-贺根山缝合带的闭合
第4章 晚古生代晚期岩相古地理
4.1 石炭系
4.1.1 本巴图组
4.1.2 阿木山组
4.2 二叠系
4.2.1 寿山沟组
4.2.2 哲斯组
4.2.3 林西组
第5章 晚古生代晚期构造岩浆岩带
5.1 晚石炭世火山岩
5.2 晚石炭世侵入岩
5.2.1 苏尼特左旗地区花岗岩类
5.2.2 苏尼特右旗地区石炭纪英云闪长岩
5.3 早二叠世火山岩
5.3.1 西乌珠穆沁旗地区大石寨组火山岩
5.3.2 卫境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
5.4 早二叠世侵入岩
第6章 晚古生代晚期伸展构造带时空演化
6.1 伸展构造带的展布
6.1.1 沉积地层展布特征
6.1.2 构造岩浆岩带展布
6.1.3 蛇绿岩与构造混杂岩
6.2 伸展构造带发育程度
6.3 伸展构造带的形成机制
6.4 伸展构造带的演化发展
第7章 兴蒙造山带中部的地质遗迹
7.1 地质遗迹的类型
7.2 区域内地质遗迹的分布
7.3 研究区地质(矿山)公园简况
7.3.1 克什克腾地质公园
7.3.2 宁城地质公园
7.3.3 二连浩特地质公园
7.3.4 四子王地质公园
7.3.5 锡林郭勒草原火山地质公园
7.3.6 七锅山地质公园
7.3.7 翁牛特旗地质公园
7.3.8 黄花沟地质公园
7.3.9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7.3.10 苏尼特地质公园
7.3.11 大石架冰川石林地质公园
7.3.12 巴林石矿山公园
7.3.13 大井矿山公园
7.3.14 白云鄂博矿山公园
第8章 构造演化与地质遗迹成因
8.1 构造环境与地质遗迹
8.2 古生物化石遗迹
8.2.1 化石的成因
8.2.2 古生物化石的价值
8.2.3 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中的化石
8.2.4 中二叠统哲斯组中的化石
8.2.5 古生物化石遗迹的保护
8.3 花岗岩地质遗迹成因
8.4 构造地质遗迹成因
8.5 矿床地质遗迹成因
8.5.1 主要控矿因素
8.5.2 典型矿床成因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