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中医急重症学

中医急重症学
纸质版

中医急重症学

作者: 方邦江 梁群 高培阳

出版社: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方邦江 梁群 高培阳

  • 出版社: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454

  • ISBN:

    9787030722249

内容简介

   本教材由全国20余所中医、西医高等医药院校长期从事急诊、重症医学专业医、教、研一线工作的专家编写而成。教材共分四个篇章,上篇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急重症学的发展历史、中医医院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建设要求及标准、中医急重症的病因病机、中医急重症治疗方法、“急性虚证”理论在急重症中的应用、急重症临床思维方法等;中篇突出介绍了常见危重症,包括高热、暴喘、神昏、真心痛、脱证、脓毒症、复合伤、多发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猝死等主要病症;下篇主要介绍临床各科常见急症;附篇部分重点介绍临床常用危急重症诊疗与监护技术。
本教材供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急诊与重症医学教学使用,同时也是急诊、重症医学临床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展开▼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急重症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中医急重症学的概念与范畴
第二节 中医急重症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中医急重症学学术近代研究现状及展望
第二章 中医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建设要求及标准
第一节 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任务及基本设施
第二节 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组织
第三节 人才培养
第四节 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
第三章 中医急重症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中医急重症的病因
第二节 中医急重症的病机
第三节 中医急重症的传变特点
第四章 中医急重症治疗方法
第一节 基本治则
第二节 常用治法
第五章 “急性虚证”理论在急重症中的应用
第六章 急重症临床思维方法
第一节 中医临床思维
第二节 西医临床思维
第三节 现代中医急重症学临床思维
第七章 急诊医学医患沟通技巧及人文关怀
第一节 中医对医患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医患沟通在急重症救治服务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 急诊医学医患关系现状
第四节 中医医患沟通的特色与方法
第五节 现代医学医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第六节 医患沟通注意事项
第八章 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建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院前急救技术
第三节 院前转运的监护与救治
第四节 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中篇 危重症
第九章 高热
第十章 暴喘
第十一章 神昏
第十二章 真心痛
第十三章 脱证
第十四章 脓毒症
第十五章 复合伤
第十六章 多发伤
第十七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十八章 猝死
下篇 临床各科常见急症
第十九章 内科急症
第一节 风温肺热
第二节 哮病
第三节 霍乱
第四节 急黄
第五节 急性胆胀
第六节 脾心痛
第七节 心悸
第八节 中风
第九节 急淋
第十节 急性出血
第二十章 外科急症
第一节 肠痈
第二节 肠结
第三节 急性创伤
第四节 烧伤
第五节 丹毒
第二十一章 妇科急症
第一节 痛经
第二节 崩漏
第三节 异位妊娠
第四节 产后发热
第五节 急性盆腔炎
第二十二章 儿科急症
第一节 急惊风
第二节 小儿重症泄泻
第三节 重症肺炎喘嗽
第二十三章 耳鼻喉科急症
第一节 急喉风
第二节 鼻衄
第三节 暴聋
第二十四章 急性中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第三节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第四节 急性毒品中毒
第五节 急性酒精中毒
第六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第七节 急性常见中草药中毒
第八节 毒蛇咬伤
第二十五章 理化因素伤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暑
第三节 淹溺
第四节 电击伤
第五节 冻伤
第二十六章 灾难医学概述
第一节 灾难现场概述
第二节 常见灾害的救治特点及救治原则
附篇 常用危急重症诊疗与监护技术
第一节 心电监护技术
第二节 电除颤术
第三节 亚低温技术
第四节 洗胃术
第五节 清创术
第六节 气管插管术
第七节 气管切开术
第八节 急诊介入技术
第九节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第十节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第十一节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第十二节 血液净化疗法
第十三节 体外膜式氧合技术
第十四节 中医急救适宜技术
教材课件二维码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