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学教育科学》 >从“造材”到“立人”: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转换

从“造材”到“立人”: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转换

         

摘要

无论是教育的启蒙任务还是教育的救亡任务,它们的落脚点都是“兴学校”以“育人才”,但所育之“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则有着不同的理解.救亡范式下的教育变革把人理解为器物之材,仅仅关注人作为手段的工具性价值,把人培育成为民族救亡之“材”料.随着启蒙精神的深化,教育变革开始关注到人本身作为一种自足性的目的而存在.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也逐渐从培养“器物技艺”层面上的救亡“造材”转换到“思想文化”层面上的觉醒“立人”.教育要以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为己任,要“使人成人”,而不能“使其成为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混乱与专制统治的影响,近代中国教育的启蒙立人之理想一次又一次停留于观念层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