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第四纪研究》 >唐代正定古城址形成时期的环境背景与人类活动

唐代正定古城址形成时期的环境背景与人类活动

         

摘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繁盛时期,也是正定古城开始形成并逐渐繁荣的时期.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唐代地层出露厚度较厚,存在多个连续的文化层,成为研究唐代正定地区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较理想地点.本研究基于AMS-14C测年与考古定年,通过孢粉分析,结合炭屑、粒度、植硅体,揭示了唐代正定古城址形成的环境背景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 表明,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周边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早,开发历史悠久,植被已受到破坏,使得本地植被总体上以草本植物为主,多高于80%,但不同阶段存在较大变化:1)唐代前期(680~760A.D.)本地人口大量增加,人类活动强度显著增强,使得研究区在此阶段森林覆盖度大幅下降,乔木花粉含量明显降低,而草本植物花粉含量明显上升,特别是农作物(禾本科≥30 μm)花粉含量明显增加,同时粒度分析显示这一时期沉积物粒度最细,反映整体上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给正定古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代后期(760 A.D.之后)受战乱和人口迁移影响,本地人口大量减少,人类活动减弱,使植被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乔木花粉含量回升,伴人植物和农作物花粉含量降低,炭屑浓度也急剧下降,粒度方面砂含量明显增加,粒径变粗,表明水动力条件较强,可能有大规模洪水发生,给城镇发展带来影响.2)植硅体分析表明,农作物中粟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黍,再次为麦,由此可见唐代时期正定地区粮食作物种植以粟为主,辅以黍和麦.

著录项

  • 来源
    《第四纪研究》 |2021年第5期|1489-1502|共14页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05003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河北石家庄050024;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隋、唐、五代;第四纪(系);
  • 关键词

    唐代正定古城遗址; 孢粉分析; 植硅体; 沉积环境; 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