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第四纪研究》 >重庆巨梁沱遗址旧石器晚期啮齿类及其利用策略与环境意义

重庆巨梁沱遗址旧石器晚期啮齿类及其利用策略与环境意义

         

摘要

巨梁沱遗址是重庆2017年度"后三峡考古"项目发掘的一处史前石器工场,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村,分布在长江南岸的一处二级台地之上.地层堆积分为4层,其中第③层为砾石及石制品堆积层;第④层为浅黄色沙土层,测年结果(年代校正(95.4%概率)11315~ 11202 cal.a B.P.)表明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啮齿类遗存出自第④层,鉴定为3科8属8种:松鼠科的柏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和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鼯鼠科的毛耳飞鼠Belomys pearsonii、红白鼯鼠Petaurista alborufus、沟牙鼯鼠Aeretes melanopterus、黑白飞鼠Hylopetes alboniger和小飞鼠Pteromys volans,鼠科的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这批鼯鼠科及松鼠科材料是三峡地区旧石器晚期考古实践此前未有的发现,为相关鉴定与研究工作积累了较重要的参考资料.骨骼表面的切割痕迹与烧灼痕迹表明史前居民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啮齿类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根据不同啮齿类的特性或是利用鼯鼠皮毛,或是食用鼠肉,这为探索三峡地区旧石器晚期以来的广谱化狩猎生计演变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啮齿类动物群反映了一种以热湿为主,兼有寒湿/温湿因素的复杂气候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