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第四纪研究》 >珠江三角洲中部子平原形成演变机理研究——以大鳌平原为例

珠江三角洲中部子平原形成演变机理研究——以大鳌平原为例

         

摘要

海侵盛期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演进受到原始地貌的控制,潮汐动力和河流作用被复杂的地貌单元分割和重塑.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依据其演进过程的空间位置和边界,相关的动力系统可以分成若干子平原,分别是番禺平原、顺德平原和大鳌平原.文章着重报道大鳌平原海侵盛期以来的形成演变机理的研究成果.基于收集的1700余个各类钻孔资料和本课题野外钻取的18个钻孔,进行了210个14C测年和沉积物粒度等相关分析,应用本课题开发的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计算6000年以来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流场、泥沙浓度场、冲淤厚度和岸线演变,以及对上述结果的地貌动力分析,揭示了大鳌子平原各主要沉积体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沉积动力机理.结果表明:1)大鳌子平原是外部海洋和河流等动力经过古磨刀门、古横门和五桂山所改造的复杂地貌动力环境下形成的; 2)大鳌子平原可以依据其沉积动力结构进一步分成至少3个主要的动力沉积单元,分别是古磨刀门大鳌沙涨潮三角洲、五桂山北麓边沿沉积体和磨刀门-古横门汇潮点沉积体; 3)3000~2500aB.P.的短暂高海面,导致古海湾纳潮量相应增大,出现大鳌沙第2次高沉积期.反映了局部小尺度动力结构与三角洲地形演进及海洋动力变化的密切互动关系.

著录项

  • 来源
    《第四纪研究》 |2007年第5期|814-827|共14页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工学院力学系,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海洋水文学;
  •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子平原; 长周期模型; 地貌动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