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右心室节制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电生理特征及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导管消融效果研究

右心室节制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电生理特征及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导管消融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右心室节制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电生理特征及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导管消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心内科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行射频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27例,选取其中10例起源于右心室节制束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右心室节制束组,另选取12例起源于三尖瓣环后侧壁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三尖瓣环后侧壁组。所有患者在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进行激动标测和消融,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影像学指标、心电图参数及其特点、标测和消融效果。结果 右心室节制束组QRS波时限、类本位曲折时间短于三尖瓣环后侧壁组,V1、V2、V3导联QRS波下降支斜率大于三尖瓣环后侧壁组(P<0.05)。起源于右心室节制束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点:(1)QRS波均呈左束支传导阻滞;(2)胸前导联移行均晚于V4导联;(3)Ⅰ、aVL导联QRS波主波均为直立,Ⅱ、Ⅲ、aVF导联主波方向则以负向为主。起源于三尖瓣环后侧壁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点:(1)QRS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V1、V2导联表现为rS型;(2)Ⅰ、aVL、V5、V6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右心室节制束组于消融有效靶点处记录到最早激动点的领先体表QRS波起点时限为(18.1±3.1)ms;在消融有效靶点中,有6例(6/10)于局部V波之前可见浦肯野电位;消融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右束支阻滞,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心包填塞。所有三尖瓣环后侧壁组患者消融成功且未出现并发症。右心室节制束组有1例患者出现与原发形态不同的室性期前收缩,且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500次/24 h,未再给予干预治疗。此外,所有患者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未发生心包压塞、房室传导阻滞及新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结论 右心室节制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RS波时限、类本位曲折时间较短,V1、V2、V3导联QRS波下降支斜率大,且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远期效果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