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心房螺旋电极导线在高龄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心房螺旋电极导线在高龄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摘要

背景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临床治疗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而高龄患者的心内膜存在不同程度纤维化、肌小梁松弛等病理性改变,致使翼状被动固定电极在操作时易出现嵌顿,且在术中及术后易出现脱位.目前关于高龄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方面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心房螺旋电极导线在高龄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高龄患者78例,根据心房内植入电极类型分为螺旋电极组40例和翼状电极组38例.螺旋电极组患者心房电极固定于右心耳、前壁或侧壁,翼状电极组患者心房电极固定于右心耳.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心房电极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及术中心房电极植入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时间与方法在心房电极起搏阈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心房电极起搏阈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心房电极起搏阈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螺旋电极组患者术中心房电极起搏阈值大于翼状电极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心房电极起搏阈值分别小于本组术中(P<0.05);翼状电极组术后12个月及螺旋电极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心房电极起搏阈值分别小于本组术后1周(P<0.05).时间与方法在心房电极阻抗、感知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心房电极阻抗、感知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心房电极阻抗、感知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螺旋电极组患者术中心房电极植入时间短于翼状电极组(P<0.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螺旋电极导线可使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高龄患者获得长期、稳定的起搏阈值、阻抗及感知,还可缩短心房电极植入时间,且安全性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