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保护》 >云南核桃叶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云南核桃叶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摘要

cqvip:为明确引起云南核桃叶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本文对分离自叶枯病病斑上的一株拟盘多毛孢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和载玻片法研究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是引起云南核桃叶枯病的新病原。该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光周期L//D=12 h//12 h,最适生长pH为4~8。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受pH和湿度的影响较大,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下不萌发,最适萌发pH为4~5;在高于90%的相对湿度下才能萌发。分生孢子在20~25℃下萌发率最高,全光照最适于孢子萌发;核桃叶汁液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