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新美术》 >明清文人画与琴乐的几点比较

明清文人画与琴乐的几点比较

         

摘要

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十五世纪末到十八世纪末),政治上经历了由相对稳定到“天崩地裂”,又复归于“大治”的复杂变化;经济上表面的繁荣发达与深刻的内在矛盾并存,市民阶层逐步发展壮大;文化上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较好地继承了历代文明成果,也是近代文化的孕育成长期,民主思想、市民文艺和西学东渐,合成一股潜流,有力地冲击着儒学正统的大堤。在中国画历史中,这三百年正是文人画的世俗化和商品化倾向日益加剧的时期,但更是宋元以来文人画传统高度成熟、汇珍集萃的时期,是文人画历史上的一座高峰。 文人画的大本营在以太湖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这里从唐代以来经济文化就比较发达。明清众多文人士大夫过着相对优裕的生活,消受世俗享乐的同时,又念念不忘山林清趣,闲情雅致,花样百出。高濂《遵生八生物》、屠隆《考槃余事》、文震亨《长物志》、李渔《闲情偶记》等书,就是文人士大夫悠闲情趣的“专著”。陈继儒的几句小词,活脱脱勾画出这种自在文人的生活环境和形象: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