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及生物学监测

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及生物学监测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下药盒动脉输注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生物学改变。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晚期肝癌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30例,一般化疗组(对照组)18例。经右髂外动脉入路皮下埋植药盒系统,根据造影表现决定灌注药物的靶动脉。治疗组在靶动脉注入p53基因1012VP(今又生,深圳赛百诺公司),加羟基喜树碱20 mg,每周1次,连用3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羟基喜树碱20 mg靶动脉灌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甲胎蛋白(AFP)、卡氏评分、病灶的变化(RECIST标准)和生存期等,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人体微核实验检测治疗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突变型p53表达及自发微核形成。结果治疗组接受1~8个疗程的治疗,AFP,KP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生存率为(治疗组/对照组)96.6%/94.4%,病灶变化根据RECIST标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生存率为(治疗组/对照组)83.3%/55.6%,病灶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生存率为50.0%/11.1%,病灶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月后,生存率为23.3%/0%,病灶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生存率为6.67%/0%,病灶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平均表达率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肝动脉序贯输注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是安全的,可以适当延长患者生存期。生物学研究对治疗剂量选择,治疗效果的判断将起到积极的指导和监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