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健康人生物学衰老标志物的个体化评价及衰老程度判定

健康人生物学衰老标志物的个体化评价及衰老程度判定

         

摘要

目的 (1)应用已建立的生物学年龄积分公式对健康人群进行生物学年龄的个体化评价及衰老程度判定。(2)观察不同衰老程度生物学标志物的差异,为临床进行衰老干预提供靶点。方法 2003年对沈阳、北京、大连地区2876名30~98岁受试者进行筛选,最终入选健康人852名,按年龄分为4组: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59岁),年轻老人组(60~74岁),老年组(≥75岁)。利用已构建的生物学年龄积分公式进行个体化生物学年龄积分计算,以生物学年龄积分为因变量,时序年龄为自变量作线性回归将852人分为延缓衰老,正常衰老和提前衰老。按衰老程度和时序年龄分组对构建生物学年龄积分的7个生物学标志物[颈动脉舒张期最大前向血流速度(EDV)、脉压(P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二尖瓣环侧壁充盈早期峰流速度(MVEL)、二尖瓣E/A比值(E/A)、胱蛋白酶抑制剂(CYSC)、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观察,在不同年龄组不同衰老程度间的差异。结果 (1)按衰老程度分组后,相同年龄组内的时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生物学年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F=91.8,P<0.01;中年组:F=134.5,P<0.01;年轻老人组:F=199.5,P<0.01;老年组:F=82.0,P<0.01)。(2)7项生物学标志物在衰老程度分组和时序年龄分组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衰老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PP在提前衰老均较正常衰老和延缓衰老有显著增加[青年组:(49.0±6.9)、(37.6±6.4)、(30.8±7.6)mm Hg,F=93.2,P<0.01;中年组:(52.9±7.3)、(44.3±5.9)、(32.7±8.4)mm Hg,F=125.7,P<0.01;年轻老人组:(61.9±7.6)、(51.6±6.6)、(37.1±8.7)mm Hg,F=196.5,P<0.01;老年组(72.2±13.7)、(61.1±6.8)、(43.8±10.8)mm Hg,F=60.2,P<0.01]。EDV在提前衰老均较正常衰老和延缓衰老显著降低。IMT、MVEL、E/A、CYSC及FIB在不同年龄组内的衰老程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生物学年龄积分在衰老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进行衰老干预提供了目标人群。(2)IMT、EDV、E/A、MVEL、PP、FIB、CYSC 7项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构建衰老生物学年龄积分公式,为衰老干预提供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