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矿床地质》 >桐柏山老湾金矿带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来自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及控矿构造地质约束

桐柏山老湾金矿带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来自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及控矿构造地质约束

         

摘要

老湾金矿带为桐柏山北麓一条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其内的老湾和上上河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分属脆性右行走滑断裂体系中压扭性P型和张扭性R型断裂.老湾金矿床的矿脉呈右形侧列、向南相对缓倾,以浸染状、条带状、网脉状的蚀变岩型矿化为特征.上上河金矿床的矿脉平行展布,向北陡倾,除浸染状蚀变岩型矿化外,石英脉型矿化较发育.该矿带的金矿化类型与断裂构造性质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右行断裂控矿体系晚于韧性剪切带形成,更晚于区域峰期变质作用,这排除了热液成矿作用与早期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变形之间的成因联系.矿带矿化元素显示,以松扒花岗斑岩脉带为中心的Mo→Cu-Pb-Zn-Ag→Au空间分带特征.矿石硫同位素较窄的变化范围和较均一的组成(δ34S值多变化在1.69‰~5.99‰),显示单一深源岩浆硫特征.矿石与燕山期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可能源自相同的源区.含金石英脉石英流体的氢、氧同位素(δ18O流体值为3.2‰~5.4‰,δD值为→ 86.3‰~-53.5‰)显示了成矿流体的岩浆来源.花岗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38.9±3.3) Ma,与前人测得的矿脉中热液云母(39Ar/40Ar法)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老湾金矿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浅成岩浆作用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