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科学》 >热带西太平洋Y3和M2海山区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热带西太平洋Y3和M2海山区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摘要

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冬季和马里亚纳M2海山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类、细胞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海山区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0属219种,其中硅藻门30属106种,甲藻门17属112种,蓝藻门1属2种,金藻门2属3种.两个航次研究区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以链状硅藻如根管藻(Rhizosolenia)、半管藻(Hemiaulus)和角毛藻(Chaetoceros)等属的种类为主,此外太阳漂流藻(Planktoniella sol)、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以及部分角藻(Ceratium)物种优势度也比较明显.Y3海山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1.60~16.61 cells/L,平均值为5.02 cells/L;M2海山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1.36~10.20 cells/L,平均值为4.12 cells/L.两个海山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分布趋势均受硅藻影响较大,甲藻细胞丰度相对较低.在属的水平上,角毛藻、根管藻、角藻和半管藻等属的细胞丰度对两个海山区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的贡献较大.多样性指数方面,Y3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指数H′(shannon-wiener index)介于3.95~4.69,平均值为4.30;M2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指数介于3.23~4.46,平均值为3.83.两个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但站位间的变化不明显.目前,关于热带西太平洋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还非常缺乏,亟需后续研究的补充.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科学》 |2018年第10期|31-40|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生植物学;
  •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海山; 热带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