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语言科学》 >汉、侗-泰、苗-瑶语声调和量词产生与发展的相同过程

汉、侗-泰、苗-瑶语声调和量词产生与发展的相同过程

         

摘要

自1968年10月在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只有8人参加的第1届"汉藏语构拟会议",到1974年第7届始定名为"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ICSTLL)至今,汉藏语研究已从原先的少数学者的研究兴趣,发展为当今语言科学分支中的一门显学。中国是汉藏语的故乡,但汉藏语研究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优秀学者参与进来,这仅从每届国际汉藏语会议举办国的不同和人数的增加便可窥见一斑。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汉藏语研究已经蔚为大观。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轻一代的中青年学者逐渐成为汉藏语研究的生力军。面对蓬勃向上的汉藏语研究,我们不禁要思考,汉藏语研究如何才能取得更大突破。我们认为,首先,要加强各国学者的相互合作,以期取长补短,共同推进这项国际性事业的发展。其次,要重视第一手语言材料的发掘和保护,汉藏语的地域分布极为广阔,需要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学者发挥本土优势,做实际的田野调查工作;再次,要重视方法论建设,这需要在具体研究中不断摸索、思考和总结;最后,要借鉴当代语言学最新的理论成果,促使汉藏语言学研究永葆学术活力。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孙宏开先生不仅在汉藏语研究上硕果累累,更将推动汉藏语研究发展视为己任。今年适逢国际汉藏语会议40周年,为表纪念,先生特在本刊发起、组织这次笔谈,并最终拟定七篇文章。这组文章除了少数另行约请的外,大多都在今年中国黑龙江大学召开的"第4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上宣读过。本次纪念笔谈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既有参与创办首届国际汉藏语会议的马蒂索夫先生对1968 -2007年这段时间的一些人与事的感性回忆,也有笔谈发起人孙宏开先生对40年间的汉藏语研究在原则和方法上的得失所作的理性思考;既有陆俭明先生对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提出的宏观构想,也有罗美珍先生、戴庆厦先生对具体语言现象进行的微观研究;既有陈忠敏先生对历史语言学的底层理论与底层分析方法的缜密辨析,也有施向东先生就汉藏语比较中的历史层次与借词问题所作的细致探讨。本刊希望,这组文章的刊发能使学界对汉藏语研究的历史、成果、研究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并通过一些具体的研究个案激发读者对汉藏语研究的关注和兴趣,从而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