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1950年代台湾政治压抑下的诗歌突围

“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1950年代台湾政治压抑下的诗歌突围

         

摘要

1950年代的台湾诗坛在政治性"战歌"、"颂歌"之外存在着多种文学民间空间,以"蓝星"、"现代"、"创世纪"三大诗社为代表的众多民间诗社在"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的文学空间中进行了各有个性的探索,突破了官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宰制,延续、丰富了"五四"后中国新诗的传统,弥补了新诗的某些缺失,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好诗,使1950年代成为中国新诗并非歉收的年代。在这过程中,台湾诗人经历的艺术生命的"脱胎换骨",在追求思想自由中对现代和传统的沟通,提供了战后中国文学政治压抑下"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经验,大大丰富了1950年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