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治的试验研究

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治的试验研究

         

摘要

一九八四年四月至六月,在成都市石羊、神仙树和天回镇奶牛场用改良 C.M.T 法对536头泌乳牛的2019个乳区作了隐性乳房炎检查。结果弱阳性以上乳区(+~+++)有527个,占被检乳区的23.63%,对134头患病牛的225个阳性乳区(+~+++)随机分组作治疗试验。A 组用青霉素、链霉素;B 组用卡那霉素;C 组用磺胺嘧啶;D 组首次用氯霉素,以后用青、链霉素;E 组用新洁而灭;F 组用药同 A 组;G 组用药同 B 组;H 组用庆大霉素。A、B、C、D、E 各组每天用药二次,连续两天;F、G、H 各组用药一次,均为乳池注入。12天转阴率分别为:A 组64.86%,B 组42.50%,C 组70.00%,D 组45.45%,E 组30.00%,F 组52.14%,G 组64.86%,H 组39.47%,A 组与 F 组、B 组与 G 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养员年龄、性别、挤奶工龄各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出勤情况各组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第四胎以后,发病率急剧上升,与1~3胎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泌乳月份的递增,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有递增的趋势,但两者仅呈中等程度相关(r=0.6260),差导并不显著,泌乳量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呈强正相关(r=0.9298),差异极显著(P<0.01),前后乳区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患病比例为3∶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