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中华民族”语义的历史生成

“中国”、“中华民族”语义的历史生成

         

摘要

"中国"、"中华民族"是当代两个普遍使用、耳熟能详的词语,它们的语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萌蘖而生、曲折流变、逐渐成形并最终确定。"中国"较早见于周代,初义为"中央之城",指代周天子所居京师,而与"四方"对称,后又衍化出诸夏列邦、国境之内、中等之国、中央之国等多种引申之义。"中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家概念,萌发于宋代。国体意义上的"中国"概念,是在与近代欧洲国家建立条约关系时正式出现。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先后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以正式国名被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古汉语的"族"、"族类",是区分"内华夏、外夷狄"的旧式民族主义概念,而双音节的"民族"一词,乃是近代民族主义概念,以往多认为是从日本输入的。由"民族"与"中华"组合而成的复合词"中华民族"出于晚清,曾与"中国民族"同位并用。中华民族呈现的多元一体格局,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今天的"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在多样性中保持强劲的凝聚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