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熊孩子”与“亲生的”:隐形家庭内虐童的话语分析与应对

“熊孩子”与“亲生的”:隐形家庭内虐童的话语分析与应对

         

摘要

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试图厘清虐童这一议题在中国情境下的社会文化解释,凸显家庭内虐童以及育儿模式对当下中国儿童保护的现实意义。虽然家庭外虐童事件激发了社会对于虐童的认知度,"熊孩子"与"亲生的"这些社会心理文化符号,反映了传统中国社会对于体罚和严厉管教作为教养模式的社会心理基础,从而造成了隐形的家庭内虐童。儿童保护应该从中国的实际情境出发,给予施暴型父母必要的心理健康支持,改变严厉的或者是不闻不问的育儿模式,建立安全的亲子关系,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阻断虐童的家庭代际传递,倡导儿童免于遭受任何形式的暴力和虐待的权利。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