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物的使用情况不同,分为紫杉醇组和盐酸厄洛替尼组,每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情况、免疫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患者生存率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盐酸厄洛替尼组患者的SCC、CYFRA21-1、NSE、CEA水平均明显低于紫杉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厄洛替尼组的IgA、IgM水平明显低于紫杉醇组,IgG、IgE水平明显低于紫杉醇组,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紫杉醇组,CD8+水平明显高于紫杉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厄洛替尼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59%)明显高于紫杉醇组(8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厄洛替尼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年的生存率(96.15%、80.77%、60.26%)明显高于紫杉醇组(80.77%、48.72%、3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厄洛替尼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9%)明显低于紫杉醇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紫杉醇治疗方案相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方案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且药物不良反应相对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