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物学杂志》 >上海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及基因型和流行趋势分析

上海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及基因型和流行趋势分析

         

摘要

为了检测和分析上海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的基因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牡蛎中NoV的风险防控和食用安全评估提供支撑,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上海市随机抽样,采集牡蛎样品,应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使用Norovirus genotyping tool结合系统发育分析序列并进行基因分型;从时间分布和基因型分布两个方面进行基因型和流行病学分析.检测牡蛎样品共633只,阳性检出率为22.1%(140/633),11月至次年2月为牡蛎中NoV污染的高峰期.共检出8种基因型:GI.3(62例)、GI.4(21例)、GI.9(1例)、GII.4(30例)、GII.3(29例)、GII.12(13例)、GII.2(6例)和GII.17(4例).第一年检出基因型以GI型为主(89.4%),主要为GI.3(67.1%)和GI.4(22.4%);第二年以GⅡ型为主(90.1%),分别为GII.3(35.8%)、GII.4(30.9%)、GII.12(12.3%)、GII.2(7.4%)和GII.17(3.7%).其中,在25份样品中同时检测到GII.3和GII.4的混合污染,1例GI.9和GII.3的混合污染.结果表明在两年内牡蛎源NoV优势基因型发生从GI型到GII型的转变,推测极有可能受到外因即人类活动的影响,呼吁加强对水质和牡蛎养殖区的人类活动的控制以减少NoV食源性疾病发生.NoV的暴发具有很强的冬季季节性,而人中NoV的流行株还在环境中循环;多基因型污染不仅为NoV基因重组创造机会,也加剧了牡蛎的食用风险,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避免在NoV暴发期食用,尤其是避免生食牡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