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典型岩溶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以丫吉岩溶试验场为例

典型岩溶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以丫吉岩溶试验场为例

         

摘要

研究岩溶区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区系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有机碳的积累机制.以丫吉岩溶试验场这一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的洼地、坡地与垭口三种岩溶形态为研究样点,分别采集0~10、10~20 cm与20~30 cm土壤样本,采用浓硫酸-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获取微生物区系数量,采用比色法分析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剖面深度加深,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下降,在0~10 cm,洼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0.10 g·kg-1,显著高于垭口的38.28 g·kg-1和坡地的24.42 g·kg-1;洼地土壤剖面从上至下细菌数量分别为3.26×106、2.73×106 CFU·g-1和1.15×106 CFU·g-1,均显著高于垭口和坡地;洼地土壤0~10 cm的脲酶活性为1.92 mg·(g·24 h)-1,显著高于垭口和坡地的1.12 mg·(g·24 h)-1和0.77 mg· (g·24 h)-1;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洼地土壤剖面均显著高于垭口和洼地剖面.统计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在剖面上的表现并不一致,细菌数量、脲酶活性、归一化的微生物数量和归一化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下,土壤细菌数量、总微生物数量与总土壤酶活性相应提高.细菌数量、归一化的微生物数量与归一化的酶活性可以作为岩溶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指示指标.

著录项

  •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年第2期|307-313|共7页
  •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

    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土壤生态学;
  • 关键词

    峰丛洼地; 土壤有机碳; 酶活性; 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