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通报》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西段亚日二长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西段亚日二长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

         

摘要

广泛分布在拉萨地体的中生代岩浆岩越来越受到地质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拉萨地体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而拉萨地体西段晚侏罗世亚日二长花岗岩体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地约束.对拉萨地体中西段亚日二长花岗岩体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52.1±1.5 Ma,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为73.55% ~74.19%,P2 O5为0.12% ~0.14%,铝饱和指数(A/CNK)为1.07~1.23,主要为一套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ΣREE)在104.12×10-6~247.22×10-6之间,(La/Yb)N值为32.14~51.03,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54~0.68),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右倾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样品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i的特征,整体显示其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综合表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和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的双向俯冲作用引起冈底斯微陆块与下察隅岩浆弧带发生陆-弧碰撞,而被板块俯冲作用卷入新生地壳的泥质岩夹杂砂岩在受热后抬升减压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晚侏罗世亚日S型二长花岗岩,同时研究区在晚侏罗世可能处于构造背景体制的转换阶段,即可能处于由俯冲向碰撞作用过渡的演化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