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食品研究与开发》 >红毛藻复合脱腥工艺的优化及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红毛藻复合脱腥工艺的优化及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摘要

红毛藻是特色药食两用红藻资源,腥味是限制红毛藻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对红毛藻复合脱腥加热联用浸泡脱腥剂工艺进行优化,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脱腥前后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复合脱腥可显著降低红毛藻的腥味,最优脱腥工艺为加热温度70°C,加热时间4 h,醋酸浓度3%,醋酸处理时间2.0 h.脱腥前红毛藻含有醇类、烯烃、醛类、酮类、酯类、烷烃类和其它类共7大类4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1-辛烯-3-醇、壬醛、2-壬烯醛、2,4-癸二烯醛和3,5-辛二烯-2-酮为腥味成分;复合脱腥后,挥发性成分由46种变为26种,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明显减少,烷烃类和其它类物质明显增多,上述腥味成分含量除壬醛由44.40μg/g降为37.89μg/g外,其它均降为0.

著录项

  • 来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年第16期|99-106|共8页
  •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361021;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361021;

    福建省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21;

    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厦门361021;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361021;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361021;

    福建省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21;

    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厦门361021;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361021;

    福建省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21;

    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厦门361021;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361021;

    福建省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21;

    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厦门361021;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361021;

    福建省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21;

    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厦门36102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红毛藻; 加热; 浸泡脱腥剂; 脱腥;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