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个人信息私法规制路径的反思与转进

个人信息私法规制路径的反思与转进

         

摘要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规范存在"先刑后民"的特征,模糊的民法定位导致当前个人信息司法救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也不利于正在展开的个人信息专门立法.学界对于个人信息的私法属性仍存在较大的分歧,隐私权、知情权、人格权的争议尤为突出.个人信息的多重利益决定了其并不适合套用传统隐私权模式,新的知情权模式并不符合我国现行人格权编的定位.基于个人信息利益的多重性与场景性特征决定了个人信息并不适宜定位为具有支配和排他效力的具体人格权,而应作为一般人格权框架下的法益侵权救济.个人信息专门立法宜采用行为规制路径,围绕着实现个人信息多重利益进行平衡机制的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