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科学》 >南亚热带杉木林皆伐迹地幼龄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南亚热带杉木林皆伐迹地幼龄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摘要

森林可以固碳以减缓气候变化, 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将低效杉木人工林改造为生态效益较高的碳汇林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主题之一.对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进行皆伐改造, 保留单株杉木萌芽条, 并采用速生、乡土阔叶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 分析幼龄林前期(3—7 a)与后期(9—11 a)的针阔混交林植被层、凋落物层和0—100 cm土壤层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前期和后期的碳储量分别为138.56和158.56 t C·hm–2, 其中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27.93和118.88 t C·hm–2, 植被层碳储量分别为9.55和37.46 t C·hm–2, 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1.07和2.23 t C·hm–2.乔木层碳储量从前期的8.43 t C·hm–2显著增大至后期的36.93 t C·hm–2, 平均固碳速率为5.7 t·hm–2·a–1.随林龄增大, 小径级(胸径<10 cm)植株个体数减少, 碳储量增大, 但变化不显著, 而大径级(胸径≥10 cm)植株的个体数和碳储量均显著增大.从幼龄前期到后期, 小径级植株的个体数比例从98%下降为71%, 碳储量比例从85%下降为30%; 在大径级个体中, 阔叶树种的个体数比例为41%, 但碳储量比例达62%, 表明碳储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大径级个体的增多, 其中造林树种黧蒴(Castanopsis fiss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楝叶吴茱萸(Evodia glabri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的平均碳储量显著大于杉木, 对提高幼龄针阔混交林的固碳能力贡献较大.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科学》 |2017年第4期|137-145|共9页
  • 作者单位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520;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州 510520;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520;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州 510520;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520;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州 510520;

    佛山市云勇生态林养护中心, 佛山 528518;

    佛山市云勇生态林养护中心, 佛山 528518;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520;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州 51052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森林生态学;
  • 关键词

    碳储量; 针阔混交林; 幼龄林; 径级; 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