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方论坛》 >《不差钱》“小沈阳”:一个暧昧的文化符号

《不差钱》“小沈阳”:一个暧昧的文化符号

         

摘要

小沈阳在《不差钱》中体现了一种文化的暧昧性。首先,其非男非女的装扮体现了性别身份的暧昧,这不仅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想象,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涉功能和反讽意义;这不仅在美学上颠覆了传统文化对男性"阳刚之气"的审美界定,而且更是一种后喻文化意义上的美学叛乱。其次,"小沈阳"与"毕福剑"的关系,体现了通俗文化与官方主流文化的暧昧性,体现了意识形态在当代具有格拉姆希意义上的"社会粘合剂"作用或马尔库赛意义上的个体与现实诸条件的"想象性关系"。这种暧昧性使人们很难真正读懂小沈阳,这也使他不仅成为娱乐意义上的"小沈阳",而且成为当代文化意义上的"小沈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