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考古》 >近代通货膨胀与农村金融嬗变(1937—1949)

近代通货膨胀与农村金融嬗变(1937—1949)

         

摘要

1937—1949年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持续影响着农村金融形态特征调整。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购买力下降。同时,农村借贷率居高不下,且多转为利率较高的粮食贷放,农民债务负担极重。为了求稳及求粮,南京国民政府实施了低利的农业金融政策,但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贷款额急剧下降,农贷利率管制又使得实际利率为负,诱发权力寻租。货币的价格变化还影响着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农村钱庄、典当及合会等传统借贷机构趋于凋零,银行与合作金库的亏损现象亦不断出现。由此,1937—1949年通货膨胀显著影响着农民获得金融资源的价格、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使得农村金融生态愈加恶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