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论马克思的“现实物”概念

论马克思的“现实物”概念

         

摘要

西方哲学史上物的经验或“物”概念大致经历了“自在之物”“为我之物”“关联之物”三个阶段。马克思把握到现代社会物的经验的变化,把“被表象性的物”发展到“关联之物”,实现了“物”概念的根本变革。在马克思那里,“感性活动”即劳动所建构和生成的人与物的社会关系始终优先于人对物的认识关系。在“感性活动”的存在论基础上,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物”观念和“异化的关联之物”展开了批判。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物”批判,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与人的“关联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对现代社会“异化的关联之物”的批判,划定了与无批判的实证主义和浪漫主义批判的界限,最终指向了未来社会的“现实物”和“关联之物”。中国式现代化正在生成一种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物”理念,这种新的“物”理念与马克思关于“物”的问题的创造性思考有着本质的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