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史学月刊》 >近代华北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

近代华北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

         

摘要

"北洋三口"对外开放以后,华北地区的主体经济要素,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发生了空间上的位移,此前以北京和省府县城为经济中心城市,以驿道和运河为主要交通途径的传统国内政治经济网络,向以天津、青岛等通商口岸为经济中心城市,以铁路、公路、海运、电信为主要交通途径的现代国际市场经济体系转化。到1920年代,华北经济区的空间范围,由此前以北京为中心城市的直隶和运河沿线地区,拓展到以天津、青岛为中心城市的山东、河北、山西、察哈尔、热河5省,以及河南省和江苏省的黄河流域部分。这一整合造成了华北新的区域经济差异,但加速了该地区农、牧、工、商等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及其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提升了华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适应了近代以来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